山东省济南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 者都是思维的外化。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这种特s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 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 的道理是没用的。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是在形象 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 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 雅玛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 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 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表现在 文字的创造上,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文 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但另一方面, 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 创造太抽象的符号。 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上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 乏。从甲古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 不多的形容词。事物的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人的思 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 说“像火一样 早期文字中的“鱼”字是各种各样的鱼类象形,后来逐渐概括出一种共同的鱼的 特征的象形文字,作为各种各样鱼的代表。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 定的概括过程。没有概括过程,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这种概括能 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 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 在概括能力发展的同时,形象思维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 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古人类从事物中抽象 出事物的性质,从而创造了形容词后,又创造着代表新的形象的词。例如,从羊 的肥大的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的名词 形容词产生后,也使原有的一些代表具体形象的词成为更形象生动的新词。例如 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真。 古人类从众多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 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的字。 从古文字的演变进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 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使人类能 够更深更广地认识世界 (摘编自朱长超《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字是有形的思维,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对思维进行考 古所用的工具是古文字
山东省济南市 2018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二 者都是思维的外化。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这种特 s 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 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 的道理是没用的。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是在形象 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 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 雅玛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 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 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表现在 文字的创造上,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文 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但另一方面, 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 创造太抽象的符号。 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上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 乏。从甲古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 不多的形容词。事物的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人的思 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 说“像火一样”。 早期文字中的“鱼”字是各种各样的鱼类象形,后来逐渐概括出一种共同的鱼的 特征的象形文字,作为各种各样鱼的代表。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 一定的概括过程。没有概括过程,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这种概括能 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 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 在概括能力发展的同时,形象思维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 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古人类从事物中抽象 出事物的性质,从而创造了形容词后,又创造着代表新的形象的词。例如,从羊 的肥大的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的名词。 形容词产生后,也使原有的一些代表具体形象的词成为更形象生动的新词。例如 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真。 古人类从众多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 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的字。 从古文字的演变进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 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使人类能 够更深更广地认识世界。 (摘编自朱长超《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字是有形的思维,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对思维进行考 古所用的工具是古文字
B.在古人类时期,人们在古诗歌中喜欢用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在原始 神话中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个道理。 C.文字的产生是以抽象思维的能力水平为基础的,从象形文字可以看出人类抽 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创造不出太抽象的符号 D.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因此它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 别性、个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论证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时,分别从古代诗歌、原始神话 文字创造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B.古人类都是从象形开始创造古文字以及甲骨文中形容词的数量特别少都能说 明古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低下,这是举例论证的方法。 C.文章举从羊的肥大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 等新名词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 D.文章用“总一分一总”的论证结构,论证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相互补充 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思维不断提高的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等都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 可以推断出这些国家的古文字可能属于绘画文字的范畴。 B.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说明他们的思维 还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 C.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 真,说明抽象思维的发展也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 D.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可见它们在人类 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中起到了相同的作用。 【答案】1.C2.C3.D 【解析】 2.试题分析:C项,“是为了证明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不全 面,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倒数第二段,文章举这些例子是为了证明“形象思维从 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 点睛: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 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 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 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 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 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D项,“可见它们在人类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 向高级发展中起到了相同的作用”无中生有,偷换概念。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最 后一段,原文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 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深更广地认识世 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背后的子弹 包利民
B. 在古人类时期,人们在古诗歌中喜欢用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在原始 神话中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个道理。 C. 文字的产生是以抽象思维的能力水平为基础的,从象形文字可以看出人类抽 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创造不出太抽象的符号。 D. 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因此它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 别性、个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在论证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时,分别从古代诗歌、原始神话、 文字创造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B. 古人类都是从象形开始创造古文字以及甲骨文中形容词的数量特别少都能说 明古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低下,这是举例论证的方法。 C. 文章举从羊的肥大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 等新名词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 D. 文章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相互补充 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思维不断提高的论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等都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 可以推断出这些国家的古文字可能属于绘画文字的范畴。 B. 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说明他们的思维 还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 C. 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 真,说明抽象思维的发展也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 D.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可见它们在人类 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中起到了相同的作用。 【答案】1. C 2. C 3. D 【解析】 2. 试题分析:C 项,“是为了证明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不全 面,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倒数第二段,文章举这些例子是为了证明“形象思维从 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 点睛: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 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 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 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 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 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D 项,“可见它们在人类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 向高级发展中起到了相同的作用”无中生有,偷换概念。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最 后一段,原文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 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深更广地认识世 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背后的子弹 包利民
冲出战壕的时候,班长赵锐只觉得兴奋,他大步向前,狂风,还有子弹的呼啸。 他都没有一点儿的恐惧,这样的场景他经历得太多了,竟是喜欢上了这种感觉。 忽然,一丝莫名的凉意夹杂着不安涌上心头,只觉背后异样,猛回头,却见战士 钱万里正跟在身后十来米处,黑洞洞的枪口晃动着,不时划过他的后心,他不禁 颤了一下。 赵锐瞬间想起,许多次战斗都是这样,冲锋的时候,钱万里就跟在他后面不远处。 他的心更是紧提了起来,作为班长,他没少收拾这个沉默的战士,总是找茬让他 吃些苦头。有时是钱万里真的犯了错,有时是无事找事,不为别的,他就是讨厌 钱万里的冷淡与冷漠,这个兵蛋子,不会讨好班长,也不会笑,让人心里不舒服 赵锐回想起刚才钱万里看着他的目光,比那枪口更让人心生寒意。事实上这种眼 神赵锐在钱万里的眼中已看过多次,说不出的阴寒。这小子总跟着自己,不会瞅 冷子照自己放上一黑枪吧! 钱万里的心里也的确是这么想的。每次冲锋,他都紧紧尾随赵锐,他甚至无视迎 面而来的弹雨,眼中只有那个让他痛恨的背影。他是有着痛恨的理由的,他才十 八岁,偷偷跑出来参军,就是为了躲避养父母的虐待。从小到大,他是在阴暗的 际遇中成长起来的,心里已经没有了温暖,虽然不至于去恨每一个人,可他也不 再相信任何人。他只是本份地当一个兵,作战也勇敢不退缩,可这却引来了班长 的不满。有一次他不小心打翻了自己的那份饭,却被班长痛斥,不但饿着肚子, 还被关了一夜的禁闭。他没想到逃出那样的家庭,却又迎来这么一个班长。他的 恨便疯长起来,每一次他的手都攥得发白,下定决心一定要报复 已经越来越接近敌人的阵地,不少战士都倒在了冲锋的途中。那子弹也越发密集 起来,可却影响不了这两个人的推进速度。随着脚步的迈动,钱万里的步枪枪口 也在不停地抖动,而枪口的前方,就是赵锐。赵锐也因此一阵阵地脊梁发冷,奔 跑的身姿也有些僵硬。前方,敌人已经冲出阵地,战斗的短兵相接异常激烈。混 战之际,钱万里觉得机会来了。他不停地开枪打倒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敌人,同时 寻找时机向那个背影开上一枪,而这一枪,一定要毙命,还要做成是敌人射击的 假相。赵锐听着身后的枪响,见敌人一个个倒下,暗自吁了一口气,同时笑自己 的多疑。于是恢复了状态,围拢过来的敌人在他的枪口下一个个倒地。 冲到敌人阵地前,兵员已经大幅减少,敌人也呈包围之势靠拢过来,几乎四面都 有敌人。见这情形,钱万里一阵激动,这就是最好的时机!他机警地四顾,敌人 又倒下许多,前面的班长也撂倒了不少,在全排,他们两个的单兵作战能力是最 突出的,钱万里想也许正是因为这个,赵锐才会收拾他。见周围的敌人有些退缩, 暂时对自己构不成威胁,钱万里的枪口暗暗对准了前面背影的心脏位置,他相信 自己的枪法,手因用力而微微颤抖。全身也出了汗,风更猛,他忽然打了个冷战, 感觉到冷。那一瞬间,他记起一个同样寒冷的时刻。那时他躺在战壕里,午夜, 冬季,睡梦中被冻得醒过来,而更大的困意再度让他迷糊,只觉得一个草垫子忽 然盖在身上。他微微张开眼睛,只看见一个模糊的背影。而此刻,那背影正在清 晰 赵锐仿佛有预感般转过身来,见钱万里的枪正直直地瞄着自己,他下意识地举枪。 钱万里的枪响了,而赵锐的枪也响了。有那么一刻,赵锐觉得无边的寂静,自己 仍然站着,转回身去,一个接近他的敌人正在倒地。钱万里见到赵锐开枪,脸上 竟露出了微笑,可身上却没有痛的感觉,一个敌人在他身后正慢慢倾倒。 两人对视了一发。赵锐骂道:“发什么呆,快跟上,小心我收拾你!”钱万里提 枪而上,全身的寒冷顿消。战场上,两个身影正所向披靡
冲出战壕的时候,班长赵锐只觉得兴奋,他大步向前,狂风,还有子弹的呼啸。 他都没有一点儿的恐惧,这样的场景他经历得太多了,竟是喜欢上了这种感觉。 忽然,一丝莫名的凉意夹杂着不安涌上心头,只觉背后异样,猛回头,却见战士 钱万里正跟在身后十来米处,黑洞洞的枪口晃动着,不时划过他的后心,他不禁 颤了一下。 赵锐瞬间想起,许多次战斗都是这样,冲锋的时候,钱万里就跟在他后面不远处。 他的心更是紧提了起来,作为班长,他没少收拾这个沉默的战士,总是找茬让他 吃些苦头。有时是钱万里真的犯了错,有时是无事找事,不为别的,他就是讨厌 钱万里的冷淡与冷漠,这个兵蛋子,不会讨好班长,也不会笑,让人心里不舒服。 赵锐回想起刚才钱万里看着他的目光,比那枪口更让人心生寒意。事实上这种眼 神赵锐在钱万里的眼中已看过多次,说不出的阴寒。这小子总跟着自己,不会瞅 冷子照自己放上一黑枪吧! 钱万里的心里也的确是这么想的。每次冲锋,他都紧紧尾随赵锐,他甚至无视迎 面而来的弹雨,眼中只有那个让他痛恨的背影。他是有着痛恨的理由的,他才十 八岁,偷偷跑出来参军,就是为了躲避养父母的虐待。从小到大,他是在阴暗的 际遇中成长起来的,心里已经没有了温暖,虽然不至于去恨每一个人,可他也不 再相信任何人。他只是本份地当一个兵,作战也勇敢不退缩,可这却引来了班长 的不满。有一次他不小心打翻了自己的那份饭,却被班长痛斥,不但饿着肚子, 还被关了一夜的禁闭。他没想到逃出那样的家庭,却又迎来这么一个班长。他的 恨便疯长起来,每一次他的手都攥得发白,下定决心一定要报复。 已经越来越接近敌人的阵地,不少战士都倒在了冲锋的途中。那子弹也越发密集 起来,可却影响不了这两个人的推进速度。随着脚步的迈动,钱万里的步枪枪口 也在不停地抖动,而枪口的前方,就是赵锐。赵锐也因此一阵阵地脊梁发冷,奔 跑的身姿也有些僵硬。前方,敌人已经冲出阵地,战斗的短兵相接异常激烈。混 战之际,钱万里觉得机会来了。他不停地开枪打倒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敌人,同时 寻找时机向那个背影开上一枪,而这一枪,一定要毙命,还要做成是敌人射击的 假相。赵锐听着身后的枪响,见敌人一个个倒下,暗自吁了一口气,同时笑自己 的多疑。于是恢复了状态,围拢过来的敌人在他的枪口下一个个倒地。 冲到敌人阵地前,兵员已经大幅减少,敌人也呈包围之势靠拢过来,几乎四面都 有敌人。见这情形,钱万里一阵激动,这就是最好的时机!他机警地四顾,敌人 又倒下许多,前面的班长也撂倒了不少,在全排,他们两个的单兵作战能力是最 突出的,钱万里想也许正是因为这个,赵锐才会收拾他。见周围的敌人有些退缩, 暂时对自己构不成威胁,钱万里的枪口暗暗对准了前面背影的心脏位置,他相信 自己的枪法,手因用力而微微颤抖。全身也出了汗,风更猛,他忽然打了个冷战, 感觉到冷。那一瞬间,他记起一个同样寒冷的时刻。那时他躺在战壕里,午夜, 冬季,睡梦中被冻得醒过来,而更大的困意再度让他迷糊,只觉得一个草垫子忽 然盖在身上。他微微张开眼睛,只看见一个模糊的背影。而此刻,那背影正在清 晰。 赵锐仿佛有预感般转过身来,见钱万里的枪正直直地瞄着自己,他下意识地举枪。 钱万里的枪响了,而赵锐的枪也响了。有那么一刻,赵锐觉得无边的寂静,自己 仍然站着,转回身去,一个接近他的敌人正在倒地。钱万里见到赵锐开枪,脸上 竟露出了微笑,可身上却没有痛的感觉,一个敌人在他身后正慢慢倾倒。 两人对视了一发。赵锐骂道:“发什么呆,快跟上,小心我收拾你!”钱万里提 枪而上,全身的寒冷顿消。战场上,两个身影正所向披靡
4.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班长赵锐担心钱万里会放自己黑枪,是因为他平时老收拾这个战士,不仅因 为钱万里有时做错事,还因为他对钱万里存在偏见。 B.钱万里带着寒意的目光,赵锐“已看过多次”,从侧面表现了钱万里心中恨 意在不断累积 C.小说几次写到钱万里枪口的“晃动”“抖动”“对准”等细节,表现了钱万 里心理的微妙变化 D.小说以钱、赵二人同时人性复苏、互相救助结尾,情节巧合离奇,给读者留 下无穷悬念。 5.小说中的钱万里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概括分析 6.小说以“背后的子弹”为题目,有何用意? 【答案】4.D5.(1)在阴暗的际遇中成长,心中没有温暖,也不相信别人, 外表冷漠,不讨好人。(2)心存报复却又良知未泯,最终战胜仇恨而人性复苏 (3)做事本分沉默(4)枪法准,单兵作战能力强 6.(1)形象地呈现了小说中最主要的矛盾冲突,小说情节都围绕它展开:(2) 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隐喻人性深处的偏见、猜忌等恶念,使 小说主题深刻,发人深省 【解析】 4.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下列对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 确的一项”,是考査学生综合赏析小说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分析鉴赏不正确的 项”,D项,“情节离奇”不对,前文已为结尾的合理出现做好铺垫,“留下 无穷悬念”也不对,文尾人性救赎的中心题旨显豁清楚, 5.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小说中的钱万里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 文章概括分析。”是考査学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能力。概括分析钱万里这个人物 形象特点,可根据文中对钱万里叙述,班长赵悦对其评价,以及钱万里自己的言 行举止来概括分析。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 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心 理的语句进行概括分析,还可从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 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本题钱万里的人物形象特点,可根据文中对钱万里叙述 班长赵悦对其评价,以及钱万里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概括分析 6.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小说以背后的子弹’为题目,有何用意?”是考查学 生把握小说题目作用能力。本篇小说以“背后的子弹”为题目,设置了悬念,引 起苏辙阅读兴趣,去探究子弹为什么会在背后,背后的子弹是什么子弹。“背后 的子弹”呈现了小说的主要矛盾,小说的情节都围绕“背后的子弹”展开。还有 “背后的子弹”隐喻人性深处的偏见、猜忌等恶念,文中的钱万里战胜了自己心 中的恶念,完成自己心灵的救赎,开枪打死了班长身后的敌人,班长也救了自己。 使小说主题深刻,发人深省。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 2015年5月教育部正式下发了《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 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5]5号)“三个文件”的研制和出台,填补了艺术 教育评价制度的缺失,对于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制度意义重大;将有利于切实改
4. 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 A. 班长赵锐担心钱万里会放自己黑枪,是因为他平时老收拾这个战士,不仅因 为钱万里有时做错事,还因为他对钱万里存在偏见。 B. 钱万里带着寒意的目光,赵锐“已看过多次”,从侧面表现了钱万里心中恨 意在不断累积。 C. 小说几次写到钱万里枪口的“晃动”“抖动”“对准”等细节,表现了钱万 里心理的微妙变化。 D. 小说以钱、赵二人同时人性复苏、互相救助结尾,情节巧合离奇,给读者留 下无穷悬念。 5. 小说中的钱万里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概括分析。 6. 小说以“背后的子弹”为题目,有何用意? 【答案】4. D 5. (1)在阴暗的际遇中成长,心中没有温暖,也不相信别人, 外表冷漠,不讨好人。(2)心存报复却又良知未泯,最终战胜仇恨而人性复苏。 (3)做事本分沉默(4)枪法准,单兵作战能力强。 6. (1)形象地呈现了小说中最主要的矛盾冲突,小说情节都围绕它展开;(2) 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隐喻人性深处的偏见、猜忌等恶念,使 小说主题深刻,发人深省。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下列对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 确的一项”,是考查学生综合赏析小说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分析鉴赏不正确的 一项”,D 项,“情节离奇”不对,前文已为结尾的合理出现做好铺垫,“留下 无穷悬念”也不对,文尾人性救赎的中心题旨显豁清楚。 5.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小说中的钱万里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 文章概括分析。”是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能力。概括分析钱万里这个人物 形象特点,可根据文中对钱万里叙述,班长赵悦对其评价,以及钱万里自己的言 行举止来概括分析。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 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心 理的语句进行概括分析,还可从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 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本题钱万里的人物形象特点,可根据文中对钱万里叙述, 班长赵悦对其评价,以及钱万里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概括分析。 6.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小说以‘背后的子弹’为题目,有何用意?”是考查学 生把握小说题目作用能力。本篇小说以“背后的子弹”为题目,设置了悬念,引 起苏辙阅读兴趣,去探究子弹为什么会在背后,背后的子弹是什么子弹。“背后 的子弹”呈现了小说的主要矛盾,小说的情节都围绕“背后的子弹”展开。还有 “背后的子弹”隐喻人性深处的偏见、猜忌等恶念,文中的钱万里战胜了自己心 中的恶念,完成自己心灵的救赎,开枪打死了班长身后的敌人,班长也救了自己。 使小说主题深刻,发人深省。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2015 年 5 月教育部正式下发了《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三 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5]5 号)“三个文件”的研制和出台,填补了艺术 教育评价制度的缺失,对于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制度意义重大;将有利于切实改
进美育教学,切实提高艺术教育的育人质量,促使人才质量标准更加全面,对于 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资料选自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人就《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 法》等三个文件答记者问) 材料二: 《测评办法》明确,艺术测评将以分数形式呈现,由三个等级组成,其中基础指 标占40分;学业指标50分;发展指标20分,加分项目10分。测评的依据是学 生的写实记录、成绩评定,同时参考教师评语、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此外 音乐、美术课的出勤率,也将是艺术素质测评的考核内容。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强调,学校必须如实记录每一位学生的艺术素质测评结果,初 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测评结果将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而学生综合 素质评价正是“小升初”、中高考等升学考试的重要参考依据。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非常随意,看不出有统一的标准, 同时也疏于监督。评价基本就是针对每个学生在课堂及课外的表现写个性化的评 语。这种评价方式与教师工作态度、工作强度等因素有关。测评指标体系虽已出 台,但其中所包含的基础指标、学业指标以及发展指标其实都缺少具体的规范化 方案。“测评分数并不一定能如实反映孩子们的艺术造诣和水平,很多有想法或 者有潜力的学生不一定就是分数高的 另外,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对于学生们的升学是否真的有影响?据西城区一位学生 指导中心的教师透露,她曾参加过和髙校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座谈,“高校 说他们不相信这个东西。我们也必须承认,这之中确实有水分。” (摘编自《北京青年报》) 材料三 自2015年8月教育部公布全国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名单至今,艺术素质 测评的试点工作已经开展快两年时间,基于对实验区的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的分 析,统一思想认识、澄清测评理念是测评工作的重中之重。 施行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的初衷与目的,是想通过素质测评这一杠杆来形成一种 倒逼机制,一方面推动艺术教育落后地区和学校真正重视艺术教育,另一方面促 进艺术教育开展较好或有一定基础的地区和学校提升艺术教育发展水平,让学生 享受到更优质和更丰富的艺术教育。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不是为了评估 学校,不是为了考核校长,也不是为了考评老师,更不是为了考试学生,这类的 考核评估如果只是获得一个结论,却不能对推进学校艺术教育起到任何作用,那 除了耗费人力物力之外,恐怕没有实质性的意义了,甚至还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当然,如果这类的考评与学校、校长以及教师的发展和切身利益相关,从而形成 倒逼机制而让学校校长或相关人员主动或被动地加强学校艺术教育,那么,这样 的考核某种意义上又成为了艺术教育的推进手段 艺术素质测评能否整体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基本的艺术 教育或更好的艺术教育,在每年进行的常态化测评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这才是艺术素质测评所关注的重点。 (摘编自《课程教材教法》2017年7期) 7.下列关于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意义与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对于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制度意义重大,不仅重视学 习结果的评价,也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
进美育教学,切实提高艺术教育的育人质量,促使人才质量标准更加全面,对于 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资料选自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人就《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 法》等三个文件答记者问) 材料二: 《测评办法》明确,艺术测评将以分数形式呈现,由三个等级组成,其中基础指 标占 40 分;学业指标 50 分;发展指标 20 分,加分项目 10 分。测评的依据是学 生的写实记录、成绩评定,同时参考教师评语、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此外, 音乐、美术课的出勤率,也将是艺术素质测评的考核内容。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强调,学校必须如实记录每一位学生的艺术素质测评结果,初 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测评结果将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而学生综合 素质评价正是“小升初”、中高考等升学考试的重要参考依据。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非常随意,看不出有统一的标准, 同时也疏于监督。评价基本就是针对每个学生在课堂及课外的表现写个性化的评 语。这种评价方式与教师工作态度、工作强度等因素有关。测评指标体系虽已出 台,但其中所包含的基础指标、学业指标以及发展指标其实都缺少具体的规范化 方案。“测评分数并不一定能如实反映孩子们的艺术造诣和水平,很多有想法或 者有潜力的学生不一定就是分数高的。” 另外,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对于学生们的升学是否真的有影响?据西城区一位学生 指导中心的教师透露,她曾参加过和高校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座谈,“高校 说他们不相信这个东西。我们也必须承认,这之中确实有水分。” (摘编自《北京青年报》) 材料三: 自 2015 年 8 月教育部公布全国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名单至今,艺术素质 测评的试点工作已经开展快两年时间,基于对实验区的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的分 析,统一思想认识、澄清测评理念是测评工作的重中之重。 施行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的初衷与目的,是想通过素质测评这一杠杆来形成一种 倒逼机制,一方面推动艺术教育落后地区和学校真正重视艺术教育,另一方面促 进艺术教育开展较好或有一定基础的地区和学校提升艺术教育发展水平,让学生 享受到更优质和更丰富的艺术教育。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不是为了评估 学校,不是为了考核校长,也不是为了考评老师,更不是为了考试学生,这类的 考核评估如果只是获得一个结论,却不能对推进学校艺术教育起到任何作用,那 除了耗费人力物力之外,恐怕没有实质性的意义了,甚至还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当然,如果这类的考评与学校、校长以及教师的发展和切身利益相关,从而形成 倒逼机制而让学校校长或相关人员主动或被动地加强学校艺术教育,那么,这样 的考核某种意义上又成为了艺术教育的推进手段。 艺术素质测评能否整体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基本的艺术 教育或更好的艺术教育,在每年进行的常态化测评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这才是艺术素质测评所关注的重点。 (摘编自《课程教材 教法》2017 年 7 期) 7. 下列关于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意义与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对于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制度意义重大,不仅重视学 习结果的评价,也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