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测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山东中学联盟 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 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 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虛,为 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 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 简淡的意境。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 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 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 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 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茺的世界,而是追 求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 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 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是《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 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 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 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 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 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一画中有诗。比如他的 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那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 诗的意境 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 观者再创造的起点。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 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 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收到“代山川而言”。 (选自颜景龙《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高三测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山东中学联盟 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 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 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 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 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 简淡的意境。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 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 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 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 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茺的世界,而是追 求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 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 求。 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是《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 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 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 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 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 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比如他的 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那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 诗的意境。 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 观者再创造的起点。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 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 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收到“代山川而言”。 (选自颜景龙《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空”是静,是虚,“灵”是实,是有,空灵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 B.外象之美指画家通过绘画语言符号所体现出来的内在的精神追求,表现在画作之外 C.诗意美指画中有诗意,体现于画题,题诗,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等。 D.中国山水画追求自然与人文完美统一,不追求繁芜的世界,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阐述了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三个方面。 B.文章指出“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并以《寒江独钓图》为实例进行了论证。 C.文章以王维画作为依据,论证了山水画诗意美并不取决于画作上所题的诗词字句 D.文章由空灵美到诗意美,论证层层递进,为如何创作出意境美的画作提供了新思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历代山水画家都注重意境美而轻视笔墨气韵,是因为意境才是灵魂,是魅力所在。 B.空灵美打破了时空,使画家获得了想象空间,使欣赏者在意境构成上取得了主动权。 C.诗情与画意交融,达到诗画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的最高理想和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D.当代画家只要放开眼界敞开胸怀,融于自然并获得感悟,就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居民消费提档升级,岀游意愿持续高涨,旅游日益成 为新时期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 据介绍,目前全国共有景区景点3万多个,红色经典景区300个,国家级度假区26 个,休闲示范城市10个,国家生态示范区110个,还有一大批文化旅游、科技旅游、健康 旅游、体育旅游等“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产品,初步形成了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重、 旅游传统业态和新业态齐升的新格局。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副司长单钢新表示,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继续深入推进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引导和促进各类资源与旅游业对接,不断丰富新产品供給,实现旅游 供给更平衡、更充分、更优质的发展 (摘编自央视网2018年12月26日《中国旅游业正处于新一轮发展黄金机遇期》) 材料二 2010-2017年我国旅游行业规模迅速增长(单位:万亿元)
A.“空”是静,是虚,“灵”是实,是有,空灵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 B.外象之美指画家通过绘画语言符号所体现出来的内在的精神追求,表现在画作之外。 C.诗意美指画中有诗意,体现于画题,题诗,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等。 D.中国山水画追求自然与人文完美统一,不追求繁芜的世界,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阐述了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三个方面。 B.文章指出“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并以《寒江独钓图》为实例进行了论证。 C.文章以王维画作为依据,论证了山水画诗意美并不取决于画作上所题的诗词字句。 D.文章由空灵美到诗意美,论证层层递进,为如何创作出意境美的画作提供了新思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历代山水画家都注重意境美而轻视笔墨气韵,是因为意境才是灵魂,是魅力所在。 B.空灵美打破了时空,使画家获得了想象空间,使欣赏者在意境构成上取得了主动权。 C.诗情与画意交融,达到诗画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的最高理想和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D.当代画家只要放开眼界敞开胸怀,融于自然并获得感悟,就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居民消费提档升级,出游意愿持续高涨,旅游日益成 为新时期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 据介绍,目前全国共有景区景点 3 万多个,红色经典景区 300 个,国家级度假区 26 个,休闲示范城市 10 个,国家生态示范区 110 个,还有一大批文化旅游、科技旅游、健康 旅游、体育旅游等“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产品,初步形成了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重、 旅游传统业态和新业态齐升的新格局。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副司长单钢新表示,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继续深入推进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引导和促进各类资源与旅游业对接,不断丰富新产品供给,实现旅游 供给更平衡、更充分、更优质的发展。 (摘编自央视网 2018 年 12 月 26 日《中国旅游业正处于新一轮发展黄金机遇期》) 材料二: 2010-2017 年我国旅游行业规模迅速增长(单位:万亿元)
旅游业总收入(万亿元) 对GDP的综合贡献(方亿元) 一同比增长(% 占GDP总量(% 913「30% 8.19 7.34 25% 7 6.61 20% 5.22 5.4 4.58 4.69 398 15% 3.73 2.78 2.59 2.95 10 2.25 1.57 山东中学联盟 5% 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 (摘自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年在线旅游发展现状与前景预测》) 材料三: 2019年正向我们走来。展望前路,中国旅游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将顺应时代的变化, 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方向。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标志着中国开启文化和旅游 新时代,文旅产业也被公认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蓝海。旅游的内容因文化的介入,其生产、 分发、消费都将被颠覆,而文化的内容因旅游的融入也可以创造独特的场景价值和流量经济。 如何使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的“文化+旅游”,而是达到“1+1>2”的效果,显然还需更多探索。 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认为,伴随着文旅融合的持续升温,同质化发展问题凸显,市场 将会加速洗牌。2018年,文旅项目频频落地,旅游企业开发文旅产品热情高涨。例如,伴 随着“亲子经济”的发展,许多景区将亲子乐园作为升级改造的必备项目。同质化、类型化 等弊端逐渐凸显,市场饱和,竞争日趋激烈,随着相关政策的实施和市场的优胜劣汰,旅游 开发中存在的“虛火”“水分”将不断被挤出,旅游投资将会更加理性。12月18日,阿里 巴巴未来酒店“菲住布渴”正式开业,这是全球第一家支持全场景身份识别、大面积使用 A(人工智能)的酒店。在这里,服务员被服务机器人取代,住客无论走到哪里,只需要刷 脸就可以享受酒店的所有服务。科技浪潮不断向前发展,与其相关的各个行业必将随之悄然 发生改变,旅游业也不例外,创新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中国旅游三大走势》)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7年,我国旅游业全年总收入达5.4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5%;对GDP的综合贡献 为9.13万亿元,占GDP总量10%以上 B.2014年我国旅游行业规模增长迅猛,年度增长率超过25%:2015年旅游业总收入继
(摘自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 年在线旅游发展现状与前景预测》) 材料三: 2019 年正向我们走来。展望前路,中国旅游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将顺应时代的变化, 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方向。2018 年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标志着中国开启文化和旅游 新时代,文旅产业也被公认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蓝海。旅游的内容因文化的介入,其生产、 分发、消费都将被颠覆,而文化的内容因旅游的融入也可以创造独特的场景价值和流量经济。 如何使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的“文化+旅游”,而是达到“1+1>2”的效果,显然还需更多探索。 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认为,伴随着文旅融合的持续升温,同质化发展问题凸显,市场 将会加速洗牌。2018 年,文旅项目频频落地,旅游企业开发文旅产品热情高涨。例如,伴 随着“亲子经济”的发展,许多景区将亲子乐园作为升级改造的必备项目。同质化、类型化 等弊端逐渐凸显,市场饱和,竞争日趋激烈,随着相关政策的实施和市场的优胜劣汰,旅游 开发中存在的“虚火”“水分”将不断被挤出,旅游投资将会更加理性。12 月 18 日,阿里 巴巴未来酒店“菲住布渴”正式开业,这是全球第一家支持全场景身份识别、大面积使用 AI(人工智能)的酒店。在这里,服务员被服务机器人取代,住客无论走到哪里,只需要刷 脸就可以享受酒店的所有服务。科技浪潮不断向前发展,与其相关的各个行业必将随之悄然 发生改变,旅游业也不例外,创新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 中国旅游三大走势》)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2017 年,我国旅游业全年总收入达 5.4 万亿元,同比增长约 15%;对 GDP 的综合贡献 为 9.13 万亿元,占 GDP 总量 10%以上。 B.2014 年我国旅游行业规模增长迅猛,年度增长率超过 25%;2015 年旅游业总收入继
续保持增长,同比增长保持在10%以上 C.2010至2017年间,我国旅游业收入对GDP的综合贡献逐年增加,从2.78万亿元增 长到9.13万亿元,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D.我国旅游行业规模年度增速在2012至2017年经历了“快速回升—一深度回落一一平 稳回升”后,预计2018年仍将延续增长势头。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sdzxlm A.我国旅游资源丰富,目前全国共有景区景点3万多个,还有各类景区,国民出游需求 旺盛,旅游创新产品不断推出,因此中国旅游业迎来发展机遇 B.文旅产业是文化与旅游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创新旅游产业,文化介入使得旅游内容发生 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也提升了旅游品位。 C.对于文旅项目建设和产品开发,各级政府如能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正确引导旅游 投资,规范旅游市场,就能有效避免文旅行业同质化、类型化问题 D.随着智能科技的创新与应用,我国旅游业也与其他行业一样大量使用了AI智能技术 人工服务员被机器人取代,游客享受到更加个性化的优质服务。 6.站在2019年展望未来,我国旅游业将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新趋势?请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续保持增长,同比增长保持在 10%以上。 C.2010 至 2017 年间,我国旅游业收入对 GDP 的综合贡献逐年增加,从 2.78 万亿元增 长到 9.13 万亿元,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D.我国旅游行业规模年度增速在 2012 至 2017 年经历了“快速回升——深度回落——平 稳回升”后,预计 2018 年仍将延续增长势头。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sdzxlm A.我国旅游资源丰富,目前全国共有景区景点 3 万多个,还有各类景区,国民出游需求 旺盛,旅游创新产品不断推出,因此中国旅游业迎来发展机遇。 B.文旅产业是文化与旅游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创新旅游产业,文化介入使得旅游内容发生 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也提升了旅游品位。 C.对于文旅项目建设和产品开发,各级政府如能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正确引导旅游 投资,规范旅游市场,就能有效避免文旅行业同质化、类型化问题。 D.随着智能科技的创新与应用,我国旅游业也与其他行业一样大量使用了 AI 智能技术, 人工服务员被机器人取代,游客享受到更加个性化的优质服务。 6.站在 2019 年展望未来,我国旅游业将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新趋势?请简要概括。(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大禹的寂寞 何向阳 时隔四千年之后,已经难见当年辕关的地貌了,只剩了讲说,在往事与神话间游走,还有“古辕关” 这几个清人的字,刻在关隘立壁上,写着历史。夏禹,一半被压了纸型,叠藏在文典史籍里头,一半化作 了口口相传的故事,散落在如空气般无形却有时又凝聚成某种气候的民间里。 然而,真的跑了几十里地,到“萃两间之秀,居四方之中”的嵩高之地登封城北约两公里万岁峰下, 面对高10米、周长43米的巨大“启母石”时,才知道那个英雄是彻底地寂寞的 早年读《史记·夏本纪》,印象中叫禹的英雄与洪水斗了一辈子,太史公用了几大段写他从这里到那 里,好像走遍了天下河流,连一些不知名的、现在或许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河都布满他的足迹,哪里有水 难,哪里就能看见他的身影,忙碌得不知道还有别的生活。重翻《史记》,“敏给克勤”“劳身焦思”的 句子扑进来,对应“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的功劳,“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 行乘樺”的做法更惹人眼目,“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终于告功于天下,天下也终于因这 个人的忙碌操劳而“太平治”。然而行为、功绩之外,仍有一句不能舍下,是“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 入”!较之,我倒更喜欢口传历史中那句——“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去了“敢”字,可能更见禹的风 格。不是不敢,而是不能,司马迁的文人叙事中说的是责任,民间叙事中说的是精神。二者叠加,仍不能 抹去个寂寞么? 禹治水前,还有一个人因治水建功,也因治水被杀,当那个叫鲧的人用堵的方法没有最终止住洪水而 失败时,死的命运其实已等着他了,“九年治水而不息”,功用不成是小事,关键是民生之系。《史记》 中那一句让人看了心悸——“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可见当时的责任制之严明。“舜举鲧子禹,而使续 鲧之业”这里面有种难以人情释解的苦痛,前赴后继才不那么浪漫,舜此举之用意今人不好揣摩,然而也 让人觉出搭了性命的压力,不知尚年轻气盛的禹怎么想。反正,他是上路了。面对因洪水而涂炭的百姓 他是非要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置之度外了。 在失去了父亲之后,谁又是第二个要他付出的亲人呢?五层楼高的启母石就是另一场不幸的实证。“禹 治洪水,通香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 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淮南子》里这 篇故事一波三折,熊身的禹,和无意中见了熊身禹的为妻的涂山氏的“惭而去”—一写得太生动,也太涩 苦,还有启之生,都神迹般,扑朔迷离;然而立于启母石前的下午,阳光是这么好,壁峭的石头破裂开来, 分为二,围着它走,有种本真的崇慕,因为它本身没有任何雕饰或者后天的人文附丽,就是一块巨石 风雨阳光都经过了,还是一块巨石。对于那不知神迹的过路人,它会因没有文字与解说而沉默为一块真正 的顽石。大禹寂寞着,他的寂寞还不是后天的懵懂,而在当时,最亲密如妻子的人仍然会“惭而去”,离 开他,不解是深的,比水更深一些。大禹,枉有回夭之力,能够劈山让泄流改道,却不能够让一个心爱的 女人回心转意,一任那自心流漫的大潮淹没自己。 何况诸侯们叫叫嚷嚷,争相出着主意,到了要走向水泽大野时,便多缩进家门不愿出去。对于这帮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大禹的寂寞 何向阳 时隔四千年之后,已经难见当年辕关的地貌了,只剩了讲说,在往事与神话间游走,还有“古辕关” 这几个清人的字,刻在关隘立壁上,写着历史。夏禹,一半被压了纸型,叠藏在文典史籍里头,一半化作 了口口相传的故事,散落在如空气般无形却有时又凝聚成某种气候的民间里。 然而,真的跑了几十里地,到“萃两间之秀,居四方之中”的嵩高之地登封城北约两公里万岁峰下, 面对高 10 米、周长 43 米的巨大 “启母石”时,才知道那个英雄是彻底地寂寞的。 早年读《史记·夏本纪》,印象中叫禹的英雄与洪水斗了一辈子,太史公用了几大段写他从这里到那 里,好像走遍了天下河流,连一些不知名的、现在或许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河都布满他的足迹,哪里有水 难,哪里就能看见他的身影,忙碌得不知道还有别的生活。重翻《史记》,“敏给克勤”“劳身焦思”的 句子扑进来,对应“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的功劳,“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 行乘檋”的做法更惹人眼目,“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终于告功于天下,天下也终于因这 个人的忙碌操劳而“太平治”。然而行为、功绩之外,仍有一句不能舍下,是“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 入” !较之,我倒更喜欢口传历史中那句——“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去了“敢”字,可能更见禹的风 格。不是不敢,而是不能,司马迁的文人叙事中说的是责任,民间叙事中说的是精神。二者叠加,仍不能 抹去个寂寞么? 禹治水前,还有一个人因治水建功,也因治水被杀,当那个叫鲧的人用堵的方法没有最终止住洪水而 失败时,死的命运其实已等着他了,“九年治水而不息”,功用不成是小事,关键是民生之系。《史记》 中那一句让人看了心悸——“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可见当时的责任制之严明。“舜举鲧子禹,而使续 鲧之业”这里面有种难以人情释解的苦痛,前赴后继才不那么浪漫,舜此举之用意今人不好揣摩,然而也 让人觉出搭了性命的压力,不知尚年轻气盛的禹怎么想。反正,他是上路了。面对因洪水而涂炭的百姓, 他是非要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置之度外了。 在失去了父亲之后,谁又是第二个要他付出的亲人呢?五层楼高的启母石就是另一场不幸的实证。“禹 治洪水,通臿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 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淮南子》里这 篇故事一波三折,熊身的禹,和无意中见了熊身禹的为妻的涂山氏的“惭而去”——写得太生动,也太涩 苦,还有启之生,都神迹般,扑朔迷离;然而立于启母石前的下午,阳光是这么好,壁峭的石头破裂开来, 一分为二,围着它走,有种本真的崇慕,因为它本身没有任何雕饰或者后天的人文附丽,就是一块巨石, 风雨阳光都经过了,还是一块巨石。对于那不知神迹的过路人,它会因没有文字与解说而沉默为一块真正 的顽石。大禹寂寞着,他的寂寞还不是后天的懵懂,而在当时,最亲密如妻子的人仍然会“惭而去”,离 开他,不解是深的,比水更深一些。大禹,枉有回天之力,能够劈山让泄流改道,却不能够让一个心爱的 女人回心转意,一任那自心流漫的大潮淹没自己。 何况诸侯们叫叫嚷嚷,争相出着主意,到了要走向水泽大野时,便多缩进家门不愿出去。对于这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