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一中2010年高考高三年级第二次反馈练习语文试题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炽热(chi)豆豉(g)肴馔( zhuan)拊掌(f) B.捕风捉影(pu)狡黠(xie)谒见(ye)咫尺(zhi) C.伛偻(i)睥睨(pi)伉俪(hang)螳臂当车(dang) D.粗犷( guang)粘贴(zhan)沆瀣(hang)吭气(ke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问侯文身频律原物璧还群贤毕至 B.松懈猖獗狙击鸿鹄之志源远流长 C.耽搁安详脉搏细水常流融会贯通 D.抱负惦记梳妆锋芒必露再所不惜 3.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长期以来,我们在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问题上自己 自己,总以为目前这种招生考试是 最公平的,如要改革,就很难办 ②西方国家元首习惯在圣诞新年期间对国民讲话,祝愿来年顺利。不过,在春节这个中国的 新年节日,他们同样会向华人拜年 ③距离同济大学校庆还有5天,世界各地的校友将启程,前往上海参加庆典,共贺母 校百年华诞。 A.禁锢专程翌日B.禁闭专诚不日
山东济宁一中 2010 年高考高三年级第二次反馈练习语文试题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 A.炽热(chì) 豆豉(gǔ) 肴馔(zhuàn) 拊掌(fǔ) B.捕风捉影(pǔ) 狡黠(xié) 谒见(yè) 咫尺(zhǐ) C.伛偻(lǚ) 睥睨(pì) 伉俪(hāng) 螳臂当车(dāng) D.粗犷(guǎng) 粘贴(zhān) 沆瀣(hàng) 吭气(kē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问侯 文身 频律 原物璧还 群贤毕至 B.松懈 猖獗 狙击 鸿鹄之志 源远流长 C.耽搁 安详 脉搏 细水常流 融会贯通 D.抱负 惦记 梳妆 锋芒必露 再所不惜 3.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长期以来,我们在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问题上自己 自己,总以为目前这种招生考试是 最公平的,如要改革,就很难办。 ②西方国家元首习惯在圣诞新年期间对国民讲话,祝愿来年顺利。不过,在春节这个中国的 新年节日,他们同样会 向华人拜年。 ③距离同济大学校庆还有 5 天,世界各地的校友 将启程,前往上海参加庆典,共贺母 校百年华诞。 A.禁锢 专程 翌日 B.禁闭 专诚 不日
C.禁闭专程翌日 D.禁锢专诚不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常言道,人性如同水下的冰山,平常时期,相安无事,其或真或善或美的本质无法看出 或无法进入公众视野。 B.专家认为,写读书笔记、摘抄段落等都是好习惯,但是一定要读经典,而不能为了方便 去读别人的注释,这种道听途说是不可取的 C.人们习惯把政策考核比作“指挥棒”,对于官员而言,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不言而喻,而 当前推行方针、政策的一个撒手锏就是用好这根“指挥棒 D.沁阳市退休干部王锡柱先生,通过几年来晨钟暮鼓地辛勤耕作,终于在古稀之年了却了 商隐故里人的夙愿——由他主编的《李商隐诗选浅释》目前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一句是() A.近年来,国外教育机构不仅在寻求与我国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各类学校合作,而且许多 人也开始将注意力投向民办教育,并以此作为创业的新起点。 B.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党员干部的表现是不是都让群众满意了呢? 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并不是这样 C.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 来越集中到知识和人才方面。 D.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把农业放在整个 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规划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C.禁闭 专程 翌日 D.禁锢 专诚 不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常言道,人性如同水下的冰山,平常时期,相安无事,其或真或善或美的本质无法看出, 或无法进入公众视野。 B.专家认为,写读书笔记、摘抄段落等都是好习惯,但是一定要读经典,而不能为了方便 去读别人的注释,这种道听途说是不可取的。 C.人们习惯把政策考核比作“指挥棒”,对于官员而言,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不言而喻,而 当前推行方针、政策的一个撒手锏就是用好这根“指挥棒”。 D.沁阳市退休干部王锡柱先生,通过几年来晨钟暮鼓地辛勤耕作,终于在古稀之年了却了 商隐故里人的夙愿——由他主编的《李商隐诗选浅释》目前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一句是 ( ) A.近年来,国外教育机构不仅在寻求与我国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各类学校合作,而且许多 人也开始将注意力投向民办教育,并以此作为创业的新起点。 B.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党员干部的表现是不是都让群众满意了呢? 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并不是这样。 C.进入 21 世纪,随着经济全球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 来越集中到知识和人才方面。 D.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把农业放在整个 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规划。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6~8 题
“闯关东”是中国近代向东北移民的略称,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被称为“人类有史以来最 大的人口移动之一”。“闯关东”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闯关东”的历史,是悲怆 而有力量的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牟岱介绍说,“闯关东”是向东北移民阶段性的代名词,并不是 移民史的全部。历史上,东北大地曾出现过五次较大的移民潮:清初移民、清末御俄、关内 逃荒迁徙、日本侵略者殖民移民、建国后支援东北建设 鞍山师范学院政史系张士尊教授介绍说,1644年,清朝统治者迁都北京,东北大部分人口 迁往京畿地区,这次大移民史称“从龙入关”。东北大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为此,清廷 要求各地官署劝农开垦。1653年(顺治十年),颁布了《辽东招民开垦例》。1668年(康熙七 年),清廷以东北为“龙兴之地”,担心关内人口大量迁入会损害旗人利益,于是废止了招垦 令,推行封禁政策。尽管如此,却不能完全禁阻关内民众进入东北。迫于日趋沉重的生活压 力以及连年不断的自然灾荒,越来越多的山东、河北、河南农民或泛海偷渡到辽东,或私越 长城走辽西,涌向仍在沉睡的东北沃野。这些移民都是在清廷实行封禁政策的条件下进行的, 故称之为“闯关东”,以后一直被世人所沿用 由于俄国殖民主义者入侵,清朝所辖东北地区陷入边疆危机。迫使清廷改变封禁政策,鼓励 移民实边放垦,以充实、巩固边疆。由是,移民规模越来越大 清朝末年,经过近300年的移民活动,东北社会的结构与功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历史上的 东北大体可以分为南部的农业经济区、西北游牧经济区、东北渔猎经济区,随着移民的迁入, 各个经济区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且逐渐向北延伸,直至扩展到延边地区。东北由历史上 的农产品输入区转变为农产品输出区。经济的发展带来交通运输的发达,促进了东北经济的 繁荣以及城市的兴起 “闯关东”的历史乃至东北移民史不仅具有社会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文化意义。牟岱谈到东北 移民文化时这样说,移民潮的涌入不仅带来了中原文化,而且创造了文化的灵魂—东北特 有的“创业文化”。辽宁文化作为东北文化的一部分,就具有“创业文化”的优良特性。比如 创造性、流动性、平等原则以及由此形成的秩序。牟岱还把“闯关东精神”概括为敢于同艰苦 磨难进行抗争的拼搏精神;敢于同人生命运进行抗争的进取精神;扶贫济困、宽厚待人、和 睦共处的人文精神
“闯关东”是中国近代向东北移民的略称,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被称为“人类有史以来最 大的人口移动之一”。“闯关东”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闯关东”的历史,是悲怆 而有力量的。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牟岱介绍说,“闯关东”是向东北移民阶段性的代名词,并不是 移民史的全部。历史上,东北大地曾出现过五次较大的移民潮:清初移民、清末御俄、关内 逃荒迁徙、日本侵略者殖民移民、建国后支援东北建设。 鞍山师范学院政史系张士尊教授介绍说,1644 年,清朝统治者迁都北京,东北大部分人口 迁往京畿地区,这次大移民史称“从龙入关”。东北大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为此,清廷 要求各地官署劝农开垦。1653 年(顺治十年),颁布了《辽东招民开垦例》。1668 年(康熙七 年),清廷以东北为“龙兴之地”,担心关内人口大量迁入会损害旗人利益,于是废止了招垦 令,推行封禁政策。尽管如此,却不能完全禁阻关内民众进入东北。迫于日趋沉重的生活压 力以及连年不断的自然灾荒,越来越多的山东、河北、河南农民或泛海偷渡到辽东,或私越 长城走辽西,涌向仍在沉睡的东北沃野。这些移民都是在清廷实行封禁政策的条件下进行的, 故称之为“闯关东”,以后一直被世人所沿用。 由于俄国殖民主义者入侵,清朝所辖东北地区陷入边疆危机。迫使清廷改变封禁政策,鼓励 移民实边放垦,以充实、巩固边疆。由是,移民规模越来越大。 清朝末年,经过近 300 年的移民活动,东北社会的结构与功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历史上的 东北大体可以分为南部的农业经济区、西北游牧经济区、东北渔猎经济区,随着移民的迁入, 各个经济区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且逐渐向北延伸,直至扩展到延边地区。东北由历史上 的农产品输入区转变为农产品输出区。经济的发展带来交通运输的发达,促进了东北经济的 繁荣以及城市的兴起。 “闯关东”的历史乃至东北移民史不仅具有社会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文化意义。牟岱谈到东北 移民文化时这样说,移民潮的涌入不仅带来了中原文化,而且创造了文化的灵魂——东北特 有的“创业文化”。辽宁文化作为东北文化的一部分,就具有“创业文化”的优良特性。比如: 创造性、流动性、平等原则以及由此形成的秩序。牟岱还把“闯关东精神”概括为敢于同艰苦 磨难进行抗争的拼搏精神;敢于同人生命运进行抗争的进取精神;扶贫济困、宽厚待人、和 睦共处的人文精神
6.下列说法中对“闯关东”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闯关东”的人中有一部分是清初“从龙入关”的人,他们到东北后巩固、充实了边疆 B.“闯关东”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这段历史悲怆有力,也促进了东北经 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C.之所以称作“闯关东”,是因为山东、河南、河北三省的农民向东北移民的活动是迫于生 计、不顾旗人利益,不顾清廷的封禁政策而私自进行的。 D.“闯关东”是对向东北移民的全部历史过程的概括、历史上曾出现过五次:清初移民、清 末御俄、关内逃荒迁徙、日本侵略者殖民移民、建国后支援东北建设。 7.对“闯关东的历史乃至东北移民史不仅具有社会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文化意义”这句话 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闯关东”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北的社会结构与功能 B.“闯关东”使东北由历史上的农产品输入区变为输出区,扩大了农业经济区范围。 C.移民的迁入不仅促进了东北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兴起,也铸就了具有东北特色的“创业 文化”,形成了一种“闯关东精神 D.东北移民将中原文化与东北地区特有文化融会贯通,形成了东北文化的灵魂一创业文 化 8.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清朝在1653年,即康熙年间曾颁布《辽东招民开垦例》,鼓励民众到东北开垦荒地, 发展生产 B.由于东北是清朝的兴起地,故被称为“龙兴之地”而受保护,直到俄国入侵时,清廷才为 巩固边疆而实行开放政策
6.下列说法中对“闯关东”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闯关东”的人中有一部分是清初“从龙入关”的人,他们到东北后巩固、充实了边疆。 B.“闯关东”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这段历史悲怆有力,也促进了东北经 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C.之所以称作“闯关东”,是因为山东、河南、河北三省的农民向东北移民的活动是迫于生 计、不顾旗人利益,不顾清廷的封禁政策而私自进行的。 D.“闯关东”是对向东北移民的全部历史过程的概括、历史上曾出现过五次;清初移民、清 末御俄、关内逃荒迁徙、日本侵略者殖民移民、建国后支援东北建设。 7.对“‘闯关东’的历史乃至东北移民史不仅具有社会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文化意义”这句话 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闯关东”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北的社会结构与功能。 B.“闯关东”使东北由历史上的农产品输入区变为输出区,扩大了农业经济区范围。 C.移民的迁入不仅促进了东北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兴起,也铸就了具有东北特色的“创业 文化”,形成了一种“闯关东精神”。 D.东北移民将中原文化与东北地区特有文化融会贯通,形成了东北文化的灵魂——创业文 化。 8.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清朝在 1653 年,即康熙年间曾颁布《辽东招民开垦例》,鼓励民众到东北开垦荒地, 发展生产。 B.由于东北是清朝的兴起地,故被称为“龙兴之地”而受保护,直到俄国入侵时,清廷才为 巩固边疆而实行开放政策
C.在历史上,东北地区被严格地划分为三个经济区:南部的农业经济区、西北游牧经济区、 东北渔猎经济区。 D.辽宁文化具有创造性、流动性、平等原则等优良特征,而这也是东北“创业文化”的一部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邦宁,字叔固,钱唐人,初名保宁,宋故小黄门也。宋亡,从瀛国公入见世祖,命给事内 庭,警敏称上意。令学国书及诸蕃语,即通解,遂见亲任。授御带库提点,升章佩少监,迁 礼部尚书,提点太医院事。成宗即位,进昭文馆大学士、太医院使。帝尝寝疾,邦宁不离左 右者十余月 武宗立,命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邦宁辞曰:“臣以阉腐余命,无望更生,先朝幸赦而用 使得承乏中涓,髙爵厚禄,荣宠过甚。陛下复欲置臣宰辅,臣何敢当。宰辅者,佐天子共治 天下者也,奈何辱以寺人?陛下纵不臣惜,如天下后世何?诚不敢奉诏。”帝大悦,使大臣 白其言于太后及皇太子,以彰其善。 帝尝奉皇太后燕大安阁,阁中有故箧,问邦宁曰:“此何箧也?”对曰:“此世祖贮裘带者。 臣闻有圣训曰:‘藏此以遗子孙,使见吾朴俭,可为华侈之戒。”帝命发箧视之,叹曰:“非 卿言,朕安知之。”时有宗王在侧,遽曰:“世祖虽神圣,然啬于财。”邦宁曰:“不然。世祖 言,无不为后世法:一予夺,无不当功罪。且天下所入虽富,苟用不节,必致匮乏。自先 朝以来,岁赋已不足用,又数会宗瀋,资费无算,旦暮不给,必将横敛掊怨,岂美事耶。” 太后及帝深然其言。俄加大司徒、尚服院使,遥授丞相,行大司农,领太医院事,阶金紫光 禄大夫 太庙旧尝遣官行事,至是复欲如之,邦宁谏曰:“先朝非不欲亲致飨祀,诚以疾废礼耳。今 陛下继成之初,正宣开彰孝道,以率先天下,躬祀太室,以成一代之典。循习故弊,非臣所 知也。”帝称善。即日备法驾,宿斋宫,且命邦宁为大礼使。礼成,加恩三代:曾祖颐,赠
C.在历史上,东北地区被严格地划分为三个经济区:南部的农业经济区、西北游牧经济区、 东北渔猎经济区。 D.辽宁文化具有创造性、流动性、平等原则等优良特征,而这也是东北“创业文化”的一部 分。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李邦宁,字叔固,钱唐人,初名保宁,宋故小黄门也。宋亡,从瀛国公入见世祖,命给事内 庭,警敏称上意。令学国书及诸蕃语,即通解,遂见亲任。授御带库提点,升章佩少监,迁 礼部尚书,提点太医院事。成宗即位,进昭文馆大学士、太医院使。帝尝寝疾,邦宁不离左 右者十余月。 武宗立,命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邦宁辞曰:“臣以阉腐余命,无望更生,先朝幸赦而用之, 使得承乏中涓,高爵厚禄,荣宠过甚。陛下复欲置臣宰辅,臣何敢当。宰辅者,佐天子共治 天下者也,奈何辱以寺人?陛下纵不臣惜,如天下后世何?诚不敢奉诏。”帝大悦,使大臣 白其言于太后及皇太子,以彰其善。 帝尝奉皇太后燕大安阁,阁中有故箧,问邦宁曰:“此何箧也?”对曰:“此世祖贮裘带者。 臣闻有圣训曰:‘藏此以遗子孙,使见吾朴俭,可为华侈之戒。’”帝命发箧视之,叹曰:“非 卿言,朕安知之。”时有宗王在侧,遽曰:“世祖虽神圣,然啬于财。”邦宁曰:“不然。世祖 一言,无不为后世法;一予夺,无不当功罪。且天下所入虽富,苟用不节,必致匮乏。自先 朝以来,岁赋已不足用,又数会宗籓,资费无算,旦暮不给,必将横敛掊怨,岂美事耶。” 太后及帝深然其言。俄加大司徒、尚服院使,遥授丞相,行大司农,领太医院事,阶金紫光 禄大夫。 太庙旧尝遣官行事,至是复欲如之,邦宁谏曰:“先朝非不欲亲致飨祀,诚以疾废礼耳。今 陛下继成之初,正宜开彰孝道,以率先天下,躬祀太室,以成一代之典。循习故弊,非臣所 知也。”帝称善。即日备法驾,宿斋宫,且命邦宁为大礼使。礼成,加恩三代:曾祖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