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疾病的涵义 1、不同的观点看健康与疾病: (1)医学:无生病的痛苦Vs.功能障碍 (2)社会文化学(社会活应):粉演角色v5无法达成 (3)心理学:兴趣、满足感s.枯燥、缺乏安全感 (4)中国阴阳五行学说:平衡vs.不平衡 2、产生疾病的社会心理因素 (1)压力情境: (3)生活状态或方式 (2)心理和社会变因 (4)社会因素 3、社会工作对疾病的看法 (1)不能扮演社会角色 (2)心理暨社会现象,干扰社会关系 4、疾病的影响 (1)对病人的影响:生理、心理、社会、家庭、经济等 (2)对家庭的影响 打破家庭原有的平衡 幸对家庭经济的影响 家庭角色的重整 ◆对家属情绪的影响 (3)对社区的影响 如SARS 5、医院中的病人(疾病产生的影响) (1)病人的行为方面 生病行为的阶段 阶段 决定 为 对症状的 感觉有症状、身传 服用成药或偏方进行自我治 体验 不话或疼痛 对病人角 祛除正常社会角 接受病人的角色,继续服用成 色的认可 或偏方 觅求专业人士对病人角色假 求医 觅求专业协助 有权威性的结论,碰商治疗方 依筋性的 人指色 接受医疗处治,顺从实务疗法 接受专业治无 其他养生之道 复原或复 健 祛除病人角色 回复日常角色 (2)病人的心,理方面 ·身体心像(体像)的瓦解 ·害怕、焦虑或罪恶感 *悲伤或忧郁 *耻辱 (3)病人的社会适应与需求 如:入院、出院的焦虑,医患矛盾,经济困难,重新面临职业生涯的胆怯,家庭角色的 6
6 二、疾病的涵义 1、不同的观点看健康与疾病: (1)医学:无生病的痛苦 vs.功能障碍 (2)社会文化学(社会适应):扮演角色 vs.无法达成 (3)心理学:兴趣、满足感 vs. 枯燥、缺乏安全感 (4)中国阴阳五行学说:平衡 vs.不平衡 2、产生疾病的社会心理因素 (1)压力情境: (2)心理和社会变因 (3)生活状态或方式 (4)社会因素 3、社会工作对疾病的看法 (1)不能扮演社会角色 (2)心理暨社会现象,干扰社会关系 4、疾病的影响 (1)对病人的影响:生理、心理、社会、家庭、经济等 (2)对家庭的影响 * 打破家庭原有的平衡 * 家庭角色的重整 * 对家庭经济的影响 * 对家属情绪的影响 (3)对社区的影响 如 SARS 5、医院中的病人(疾病产生的影响) (1)病人的行为方面: 生病行为的阶段 阶 段 决 定 行 为 一 对症状的 体验 感觉有症状、身体 不适或疼痛 服用成药或偏方进行自我治 疗 二 对病人角 色的认可 祛除正常社会角 色 接受病人的角色,继续服用成 药或偏方 三 求医 觅求专业协助 觅求专业人士对病人角色做 出有权威性的结论,磋商治疗方式 四 依赖性的 病人角色 接受专业治疗 接受医疗处治,顺从实务疗法 及其他养生之道 五 复原或复 健 祛除病人角色 回复日常角色 (2)病人的心理方面 * 身体心像(体像)的瓦解 * 悲伤或忧郁 * 害怕、焦虑或罪恶感 * 耻辱 (3)病人的社会适应与需求 如:入院、出院的焦虑,医患矛盾,经济困难,重新面临职业生涯的胆怯,家庭角色的
重新调适等 第三节生理心理社会评估 一、生理评估(physical assessment). 1、一般状态评估 2、解剖生理状态评估 3、特殊人群的评估 (1)婴幼儿评估 (3)老年人评位 (2)儿童青少年评估 (4)孕产妇评估 4、评估内容: (1)解剖生理变化 (3)资料收集 (2)体格检查 二、心理评估 (一)内容:内在和外在的心理活司 1、内在: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2、外在: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心理评估应涵盖人的自我概念、认知水平、情绪、情感状态、个性以及压力与应对等。 (二)心理评估的目的 1、个体心理活动评估,特别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2、个性心理特征评估 3、压力评估 (三)心理评估的方法 1、观察法 4、医学检测法:体格检查、实验室检 2、会谈法 3、心理测量法 (四)自我概念的评付 1、自我概念的定义 自我概念是人们通过对自己的内外在特征以及他人对其反应的感知与体验而形成的对 自我的认识与评价,是个体在与其心理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动态的、评价性的自 我肖像”。 2、自我概今的分类(Rosenberg) (1)真实自我:对自我的如实感知与评价,包括社会自我、精神自我、体像等方面(核 心) (2)期望自我:理想自我 (3)表现自我:对真实自我的展示与暴露 >
7 重新调适等 第三节 生理-心理-社会评估 一、生理评估(physical assessment) 1、一般状态评估 2、解剖生理状态评估 3、特殊人群的评估 (1) 婴幼儿评估 (2)儿童青少年评估 (3)老年人评估 (4)孕产妇评估 4、评估内容: (1) 解剖生理变化 (2) 体格检查 (3) 资料收集 二、心理评估 (一)内容:内在和外在的心理活动 1、内在: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2、外在: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心理评估应涵盖人的自我概念、认知水平、情绪、情感状态、个性以及压力与应对等。 (二)心理评估的目的 1、个体心理活动评估,特别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2、个性心理特征评估 3、压力评估 (三)心理评估的方法 1、观察法 2、会谈法 3、心理测量法 4、医学检测法:体格检查、实验室检 查 (四)自我概念的评估 1、自我概念的定义 自我概念是人们通过对自己的内外在特征以及他人对其反应的感知与体验而形成的对 自我的认识与评价,是个体在与其心理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动态的、评价性的“自 我肖像”。 2、自我概念的分类(Rosenberg) (1)真实自我:对自我的如实感知与评价,包括社会自我、精神自我、体像等方面(核 心) (2)期望自我:理想自我 (3)表现自我:对真实自我的展示与暴露
3、自我概念的组成: (1)身体自我(体像):身体外形和功能 (2)社会自我:年龄、性别、职业、社会名誉、社会地位等 (3)精神自我:智慧、能力、性格、道德 (4)自尊 4、自我概念的评估 (1)自我概念紊乱高危人群评估 ·疾病或外伤所致身体某一部分丧失:截肢、切除术等 疾病或创伤所致体表变化:烧伤、牛皮癣、多毛症、甲亢突眼等 生理功能障碍:冠心病、癌症、瘫痪等 精神因素或精神疾病:抑郁症、精分、用药成瘾、秒酒等 神经肌肉硫碍:如帕金森病、脊稀灰质炎、多发性师化病等 ,知觉或沟通功能缺陷:如视、听觉障碍,感觉异常,孤独症、口吃等 ·性生殖系统疾病或功能障碍:如青春期、绝经、怀孕、流产、性病、不育症等 过度肥胖或消瘦 成熟因素或偶发事件、危机、衰老、角色改变:如结婚、离婚、失业、退休、丧偶等 ,特殊治疗:如安置胃管、导尿管,因药物作用引起的第二性征改变、脱发等 (2)评估内容与方法 1)体像评估: 幸观察法:外表是否整洁?穿若打粉是否得体,身体些部位有收变,是否与会漆者有 目光交流,面部表情如何?是否与其主诉一致,是否有不愿见人、想隐退、不愿照镜子、不 愿与他人交往、不愿看身体形象有改变的部位、不愿与别人讨论伤残或不愿听到这方面的谈 论等行为表现。 *会谈法: 。对你来说,身体哪一部分最重要?为什么? ,你最喜欢自己身体的哪些部位?最不喜欢哪些部位? ~外表方面,你希望自己什么地方有所改变?他人又希望你什么地方有所改变? 你目前面临的身体外表方面的威胁有哪些? 对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己有改变的人:这些改变对你的影响有哪些?你认为这些改变 是否影审了他人对你的看法? ◆投射法:图画 2)社会自我 能告诉我你的姓名、年龄、职业、职务、受教育水平、经济来源吗? 你是政治或学术团体的成员吗?担任什么职务 告诉我你的家庭情况和工作单位的情况,好不好? 你最自豪的个人成就有哪些? 3)精神自我 作为一个人,总体来说,你对自己满意吗? 如何描述你的心理素质、性格特征和道德品质 与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相比,你处理工作和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如何? 你对自己的个性特征、品德和社会能力满意吗?不满意是在哪些方面
8 3、自我概念的组成: (1)身体自我(体像):身体外形和功能 (2)社会自我:年龄、性别、职业、社会名誉、社会地位等 (3)精神自我:智慧、能力、性格、道德 (4)自尊 4、自我概念的评估 (1) 自我概念紊乱高危人群评估 - 疾病或外伤所致身体某一部分丧失:截肢、切除术等 - 疾病或创伤所致体表变化:烧伤、牛皮癣、多毛症、甲亢突眼等 - 生理功能障碍:冠心病、癌症、瘫痪等 - 精神因素或精神疾病:抑郁症、精分、用药成瘾、酗酒等 - 神经肌肉障碍:如帕金森病、脊髓灰质炎、多发性硬化病等 - 知觉或沟通功能缺陷:如视、听觉障碍,感觉异常,孤独症、口吃等 - 性生殖系统疾病或功能障碍:如青春期、绝经、怀孕、流产、性病、不育症等 - 过度肥胖或消瘦 - 成熟因素或偶发事件、危机、衰老、角色改变:如结婚、离婚、失业、退休、丧偶等 - 特殊治疗:如安置胃管、导尿管,因药物作用引起的第二性征改变、脱发等 (2)评估内容与方法 1) 体像评估: * 观察法:外表是否整洁?穿着打扮是否得体,身体哪些部位有改变,是否与会谈者有 目光交流,面部表情如何?是否与其主诉一致,是否有不愿见人、想隐退、不愿照镜子、不 愿与他人交往、不愿看身体形象有改变的部位、不愿与别人讨论伤残或不愿听到这方面的谈 论等行为表现。 * 会谈法: - 对你来说,身体哪一部分最重要?为什么? - 你最喜欢自己身体的哪些部位?最不喜欢哪些部位? - 外表方面,你希望自己什么地方有所改变?他人又希望你什么地方有所改变? - 你目前面临的身体外表方面的威胁有哪些? - 对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已有改变的人:这些改变对你的影响有哪些?你认为这些改变 是否影响了他人对你的看法? * 投射法:图画 2) 社会自我 能告诉我你的姓名、年龄、职业、职务、受教育水平、经济来源吗? 你是政治或学术团体的成员吗?担任什么职务? 告诉我你的家庭情况和工作单位的情况,好不好? 你最自豪的个人成就有哪些? 3) 精神自我 作为一个人,总体来说,你对自己满意吗? 如何描述你的心理素质、性格特征和道德品质? 与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相比,你处理工作和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如何? 你对自己的个性特征、品德和社会能力满意吗?不满意是在哪些方面?
你的朋友、同事、领导如何评价你? 4)自尊 Rosenberg自尊量表 非常 不同 很不同 1、我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 至少与别人不相上下。 2、我觉得我有不少优点。 3、总的来说,我倾向于认为自 是一个失败者。 4、我做事可以做得和大多数人 样好。 5、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自 的地方。* 6、我对自己持有一种肯定的态度 7、整体而言,我对自己成到满意 8、我要是能更看得起自己就好了 9、有时我的确感到自己很没用。 10、我有时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五)情绪的评估 1、定义 情绪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即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白己需要而产生的 态度体验。也可以说是主体对外界刺激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 2、情绪的种类 (1)积极情绪 (2)消积情绪 3、健康情绪的特征 (1)诱因明确 (3)稳定而灵活 (2)反应适度 4、情绪的评估方法 (1)会谈:主观描述,核实 (2)外显行为的观察 面部表情、体态表情和言语表情 (3)生理指标的观察: 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皮肤颜色和温度、食欲及睡眠状态等 可随情绪改变而变化 (4)行为动机的分析: 情绪具有服使个体从事活动的作用 (5)量表评定法:抑郁量表、焦虑量表等 5、压力与压力应对评估 (1)压力的定义
9 你的朋友、同事、领导如何评价你? 4)自尊 Rosenberg 自尊量表 非常同 意 同 意 不同 意 很不同 意 1、我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 至少与别人不相上下。 2、我觉得我有不少优点。 3、总的来说,我倾向于认为自己 是一个失败者。* 4、我做事可以做得和大多数人一 样好。 5、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自豪 的地方。* 6、我对自己持有一种肯定的态度。 7、整体而言,我对自己感到满意。 8、我要是能更看得起自己就好了。 * 9、有时我的确感到自己很没用。* 10、我有时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五)情绪的评估 1、定义 情绪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即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已需要而产生的 态度体验。也可以说是主体对外界刺激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 2、情绪的种类 (1)积极情绪 (2)消积情绪 3、健康情绪的特征 (1)诱因明确 (2)反应适度 (3)稳定而灵活 4、情绪的评估方法 (1)会谈:主观描述,核实 (2)外显行为的观察:面部表情、体态表情和言语表情 (3)生理指标的观察: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皮肤颜色和温度、食欲及睡眠状态等 可随情绪改变而变化 (4)行为动机的分析: 情绪具有驱使个体从事活动的作用 (5)量表评定法:抑郁量表、焦虑量表等 5、压力与压力应对评估 (1)压力的定义
刺滋 (2)压力源 一切使机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因素均称为压力源 1)生理因素 4)社会文化因素 2)心理因素 5)个体因素 3)环境因素 (3)压力反脑 1)生理反应:警觉期、抵抗期、衰竭 4)行为反应 期 2)情绪反应 3)认知反应 (4)压力应对 1)应对的资源:人们在应对压力时可以利用的资源 幸健康和精力 *社会性技能,如沟通、表达等 幸积极的信仰 *家庭、社会支持 ◆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质资源 2)应对方式: a情感式应对方式 希望事情会变好 疯狂,大喊大叫 进食,吸烟,嚼口香糖 睡一觉,认为第二天事情就会变好 祈祷 不担心,任何事到头来终会有好结果 紧张 回避 担心 干些体力活 向朋友或家人寻求安慰和帮助 将注意力转移至他人或他处 独处 认为事情已经无望而听之任之 笑了之 认为自己命该如此而顺从 置之不理 埋怨他人 用药 b,问题式应对方式 努力控制局面 将问题化解 进一步分析研究所面临的问颗 设立解决问题的具体目标 寻求处理问题的其他办法 接受现实 客观地看待问题 和相同处境的人商议解决问题的方法 尝试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努力改变当前情形 回想以往解决问题的办法 能做什么就作些什么 试图从情境中发现新的意义 让他人来处理这件事 3)有效应对的影响因素: 幸压力源的数量 压力应对经验 ◆压力源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家庭、社会、经济资源的丰富程度 幸个体的人格特征
10 刺激 (2)压力源 一切使机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因素均称为压力源 1)生理因素 2)心理因素 3)环境因素 4)社会文化因素 5)个体因素 (3)压力反应 1)生理反应:警觉期、抵抗期、衰竭 期 2)情绪反应 3)认知反应 4)行为反应 (4)压力应对 1)应对的资源:人们在应对压力时可以利用的资源 * 健康和精力 * 积极的信仰 * 解决问题的能力 * 社会性技能,如沟通、表达等 * 家庭、社会支持 * 物质资源 2)应对方式: a.情感式应对方式 希望事情会变好 进食,吸烟,嚼口香糖 祈祷 紧张 担心 向朋友或家人寻求安慰和帮助 独处 一笑了之 置之不理 幻想 作最坏的打算 疯狂,大喊大叫 睡一觉,认为第二天事情就会变好 不担心,任何事到头来终会有好结果 回避 干些体力活 将注意力转移至他人或他处 认为事情已经无望而听之任之 认为自己命该如此而顺从 埋怨他人 沉思 用药 b. 问题式应对方式 努力控制局面 进一步分析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寻求处理问题的其他办法 客观地看待问题 尝试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回想以往解决问题的办法 试图从情境中发现新的意义 将问题化解 设立解决问题的具体目标 接受现实 和相同处境的人商议解决问题的方法 努力改变当前情形 能做什么就作些什么 让他人来处理这件事 3)有效应对的影响因素: * 压力源的数量 * 压力源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 个体的人格特征 * 压力应对经验 * 家庭、社会、经济资源的丰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