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社会工作实务 模式
第三章 社会工作实务 模式
模式总论 。 模式,是指为了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而作出的 一种概念化设计。它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描述, 。 又是现实生活的一种抽象 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一般来源于两种类型: 1.由实地工作资料中累积,然后就这些资料系统 化的构建出来的一殷模式 2.由理论概念着手,再借着线性逻辑推演出一个 可供运作的基本形式 。 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是指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形成 的社会工作的具体操作性工作方式
模式总论 • 模式,是指为了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而作出的 一种概念化设计。它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描述, 又是现实生活的一种抽象。 • 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一般来源于两种类型: • 1.由实地工作资料中累积,然后就这些资料系统 化的构建出来的一般模式 • 2.由理论概念着手,再借着线性逻辑推演出一个 可供运作的基本形式 • 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是指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形成 的社会工作的具体操作性工作方式
模式总论 口一、心理社会模式 是社会工作实务上采用最普遍的服务模式 (一)历史过程: 此模式早期以心理动力为主要技巧,强调案主的诊断 应建立在对他的过去生活经验及早年创伤的了解,运用潜 意识、抗拒等观,点来解释案主问题,又被称为诊断模式或 心理分析模式。由于采用此观点提供服务时间过长,而且 费用贵,有种病理取向,受到批评。 后来,这一模式主张把人的行为及其障碍放到社会中去 考察,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的体系,人在特定的环境 中生活成长,人所遭遇的问题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所 以只有结合人与环境的互动,才能真正理解人的行为
模式总论 一、心理社会模式 • 是社会工作实务上采用最普遍的服务模式 • (一)历史过程: • 此模式早期以心理动力为主要技巧,强调案主的诊断 应建立在对他的过去生活经验及早年创伤的了解,运用潜 意识、抗拒等观点来解释案主问题,又被称为诊断模式或 心理分析模式。由于采用此观点提供服务时间过长,而且 费用贵,有种病理取向,受到批评。 • 后来,这一模式主张把人的行为及其障碍放到社会中去 考察,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的体系,人在特定的环境 中生活成长,人所遭遇的问题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所 以只有结合人与环境的互动,才能真正理解人的行为
(二)理论观点 1.关注的重点在于改善人际关系和生活情境 2.主张对人和他的行为的了解必须从“人在情境中”着手 强调个人的行为是同时由其内在心理和外在社会因素所形 成,并以此提出社会工作不同于心理治疗的问题处理目标、 方法和技巧 3.强调人类的个人内在心理与社会生活并重,而不偏向一 方 4.在临床应用上,必须探讨与了解案主在生物的、物质的、 身体的、个人的、人际与文化的互动因素
心理社会模式 • (二)理论观点 • 1.关注的重点在于改善人际关系和生活情境 • 2.主张对人和他的行为的了解必须从“人在情境中”着手, 强调个人的行为是同时由其内在心理和外在社会因素所形 成,并以此提出社会工作不同于心理治疗的问题处理目标、 方法和技巧 • 3.强调人类的个人内在心理与社会生活并重,而不偏向一 方 • 4.在临床应用上,必须探讨与了解案主在生物的、物质的、 身体的、个人的、人际与文化的互动因素
心理社会模式 (三)目标:这一模式是兼顾一个人成长过程中 的生理面、心理面及社会面的因素,及其相互之 间的互动作用。目标不仅在解决当前的问题,更 重要的是促成人们健全的成长,增进人们社会生 活功能,以获得心理及社会适应的平衡与满足 ·1.满足案主的需要 。 2.协助案主应付其所面对的困难情境或问题 3.增加案主的一般社会生活功能 ,4.增加实现案主的目的及期望的机会与能力
心理社会模式 • (三)目标:这一模式是兼顾一个人成长过程中 的生理面、心理面及社会面的因素,及其相互之 间的互动作用。目标不仅在解决当前的问题,更 重要的是促成人们健全的成长,增进人们社会生 活功能,以获得心理及社会适应的平衡与满足 • 1.满足案主的需要 • 2.协助案主应付其所面对的困难情境或问题 • 3.增加案主的一般社会生活功能 • 4.增加实现案主的目的及期望的机会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