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分支机构和当地厂商的反应,从而对东道国市场结构产生的影响。费里 希泰克和纽法默从产业组织理论出发,对直接投资的市场结构效应研究有更 深刻的理解,费里希泰克和纽法默认为直接投资对产业市场结构影响应体现 在三个方面:一是直接投资如何导致市场结构的变化:二是在直接投资进入 下厂商间如何彼此竞争、相互影响:三是直接投资下的市场竞争格局如何推 动厂商更有效的生产和追求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他们的主要贡献在于将对外 直接投资行为纳入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范围,提出了对外直接投资与市场结 构关系的相对比较系统的研究框架,但并没有对“跨国公司与市场结构”的 关系进行理论上的深入分析。 随着国际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外对“跨国公司与市场结构”的 专题研究也有了不断的进展。1997年以“跨国公司、市场结构与竞争政策” 为主题的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对跨国公司在不同类型国家市场结构中的 竞争活动及其影响做了简略的分析。尽管在分析上不够全面,理论上也缺乏 深度,但反映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市场结构的相互作用与关系, 不仅引起学术界的重视,而且也得到了各国政府与国际组织的关注。 在国内,对国际直接投资领域的研究几乎是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同步 的,南开大学的藤维藻老先生和复旦大学的叶刚教授对国外直接投资理论的 Dunning,J.H.,1974.Economic Analysis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New York,Praeger. 联合国跨国公司与投资司编,储样银等译:《1997年世界投资报告》,对外经济贸易大 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
13 国外分支机构和当地厂商的反应,从而对东道国市场结构产生的影响① 。费里 希泰克和纽法默从产业组织理论出发,对直接投资的市场结构效应研究有更 深刻的理解,费里希泰克和纽法默认为直接投资对产业市场结构影响应体现 在三个方面:一是直接投资如何导致市场结构的变化;二是在直接投资进入 下厂商间如何彼此竞争、相互影响;三是直接投资下的市场竞争格局如何推 动厂商更有效的生产和追求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他们的主要贡献在于将对外 直接投资行为纳入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范围,提出了对外直接投资与市场结 构关系的相对比较系统的研究框架,但并没有对“跨国公司与市场结构”的 关系进行理论上的深入分析。 随着国际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外对“跨国公司与市场结构”的 专题研究也有了不断的进展。1997 年以“跨国公司、市场结构与竞争政策” 为主题的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对跨国公司在不同类型国家市场结构中的 竞争活动及其影响做了简略的分析② 。尽管在分析上不够全面,理论上也缺乏 深度,但反映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市场结构的相互作用与关系, 不仅引起学术界的重视,而且也得到了各国政府与国际组织的关注。 在国内,对国际直接投资领域的研究几乎是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同步 的,南开大学的藤维藻老先生和复旦大学的叶刚教授对国外直接投资理论的 ① Dunning,J.H.,1974. Economic Analysis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New York,Praeger. ② 联合国跨国公司与投资司编,储祥银等译:《1997 年世界投资报告》,对外经济贸易大 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介绍为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随着我国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准入, 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也逐渐多起来,主要集中在外商投资对我国经济 影响、我国引进外资的方式和引资政策的调整等宏观方面。90年代以来,西 方著名跨国公司替代港、澳、台等华侨外资成为我国外商投资的主力后,给 我国经济带来了机遇,但同时挑战和威胁促使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对跨国公 司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进行研究,这其中以分析直接投资特别 是跨国公司投资对我国市场的侵占与我国产业的控制为命题的论文不少,而 更深层的对中观领域中产业市场结构的影响研究几乎没有。近年来有为数不 多的学者开始对直接投资与市场结构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南开大学的蒋殿 春博士的专著《跨国公司与市场结构》,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从海外沉没成 本为切入点,“在‘跨国公司的海外沉没资产影响其生产函数,由此影响它本 身及竞争对手的竞争行为,并进而影响市场结构'这条主线中,对跨国公司 影响市场结构的中短期和长期因素作了细致严密的分析””。应该说在研究 “跨国公司与市场结构的相互作用”命题中,该书运用比较先进的分析工具, 对研究问题进行了较严密的逻辑分析,在国内研究中处于前沿地位,但正如 著者在后记中提到,该研究“在特定国家的应用”却有所欠缺。另一位对直 接投资与市场结构进行系统研究的重要学者是复旦大学的张纪康博士。在他 出版的专著《直接投资:进入、壁垒和效应》和《直接投资与产业市场结构 蒋殿春:《跨国公司与市场结构》,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序言第2页。 14
14 介绍为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随着我国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准入, 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也逐渐多起来,主要集中在外商投资对我国经济 影响、我国引进外资的方式和引资政策的调整等宏观方面。90 年代以来,西 方著名跨国公司替代港、澳、台等华侨外资成为我国外商投资的主力后,给 我国经济带来了机遇,但同时挑战和威胁促使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对跨国公 司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进行研究,这其中以分析直接投资特别 是跨国公司投资对我国市场的侵占与我国产业的控制为命题的论文不少,而 更深层的对中观领域中产业市场结构的影响研究几乎没有。近年来有为数不 多的学者开始对直接投资与市场结构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南开大学的蒋殿 春博士的专著《跨国公司与市场结构》,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从海外沉没成 本为切入点,“在‘跨国公司的海外沉没资产影响其生产函数,由此影响它本 身及竞争对手的竞争行为,并进而影响市场结构’这条主线中,对跨国公司 影响市场结构的中短期和长期因素作了细致严密的分析” ① 。应该说在研究 “跨国公司与市场结构的相互作用”命题中,该书运用比较先进的分析工具, 对研究问题进行了较严密的逻辑分析,在国内研究中处于前沿地位,但正如 著者在后记中提到,该研究“在特定国家的应用”却有所欠缺。另一位对直 接投资与市场结构进行系统研究的重要学者是复旦大学的张纪康博士。在他 出版的专著《直接投资:进入、壁垒和效应》和《直接投资与产业市场结构 ① 蒋殿春:《跨国公司与市场结构》,商务印书馆 1998 年版,序言第 2 页
效应》①中,分析了跨国公司投资产业的全球性质与市场结构的关系,可以说 是国内对“跨国公司与全球化产业市场结构”进行应用研究的首位学者。另 外,中国社科院的江小涓研究员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跨国公司在我因特定 行业的市场行为变化,指出人们原先担心的跨国公司的垄断地位会带来的不 良后果,并没有持续存在,相反,跨国公司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不断向 我国引进新产品、新技术。 (三)跨国并购研究中有关市场结构的论述 跨国并购作为厂商的一种行为,是国内并购和跨国直接投资相结合的竞 争策略。尽管分别以企业并购和跨国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的理论已比较系统, 但对跨国并购现象的研究,在理论上还相当苍白,无论是企业并购理论还是 以新建投资方式研究为主的跨国公司理论都不能很好地解释跨国并购中的特 殊问题。从时间上讲,跨国并购作为跨国直接投资的一种进入方式,在20 世纪90年代以后才逐步取代新建投资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并受到 人们的关注,因此,理论上的滞后自然可以理解。但从目前看,国外经济学 家对跨国并购进行的一些实证研究,已经注意到跨国并购对相关国家的市场 结构影响。如美国经济学家凯夫斯(Caves,RE.)和加拿大官员鲍得温 (Ba1dwin,J.R.)考察了1970一1979年跨国公司在加拿大的并购活动,并以 15
15 效应》① 中,分析了跨国公司投资产业的全球性质与市场结构的关系,可以说 是国内对“跨国公司与全球化产业市场结构”进行应用研究的首位学者。另 外,中国社科院的江小涓研究员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跨国公司在我国特定 行业的市场行为变化,指出人们原先担心的跨国公司的垄断地位会带来的不 良后果,并没有持续存在,相反,跨国公司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不断向 我国引进新产品、新技术。 (三)跨国并购研究中有关市场结构的论述 跨国并购作为厂商的一种行为,是国内并购和跨国直接投资相结合的竞 争策略。尽管分别以企业并购和跨国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的理论已比较系统, 但对跨国并购现象的研究,在理论上还相当苍白,无论是企业并购理论还是 以新建投资方式研究为主的跨国公司理论都不能很好地解释跨国并购中的特 殊问题。从时间上讲,跨国并购作为跨国直接投资的一种进入方式,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才逐步取代新建投资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并受到 人们的关注,因此,理论上的滞后自然可以理解。但从目前看,国外经济学 家对跨国并购进行的一些实证研究,已经注意到跨国并购对相关国家的市场 结构影响。如美国经济学家凯夫斯(Caves,R.E.)和加拿大官员鲍得温 (Baldwin,J.R.)考察了 1970—1979 年跨国公司在加拿大的并购活动,并以 ① 张纪康:《直接投资:进入、壁垒和效应》,山西经济出版社 1998 年版;《直接投资与 产业市场结构效应》,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跨国并购与加拿大制造业内部并购的资料为依据做了实证分析比较,得出有 关结论是:跨国并购所导致的公司控制权转移在拥有外国所有者的产业中的 有利效应明显增加,相关的市场份额和生产效率提高的比率和拥有外国所有 者所在产业中的比例成正相关关系:在拥有外国所有者比例高的产业中,跨 国并购所导致的公司控制权转移所带来的有利效应因产业性质不同而不同, 在高科技产业和产品分化的产业,其有利效应高,而在自然资源产业,其有 利效应低:在外国所有者比例高的产业,外国所有者之间的并购具有很好的 效应,这种并购导致生产率的提高,并没有伴随被并购公司员工的工资待遇 的下降和非生产性员工比例的下降,但在外国所有者比例低的产业中,国内 公司相互间的并购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①。另外美国学者Wame.Marr, Sanjeev..Mohta和Michael.F.S对外国对美国的收购现象进行了实证考察, 认为想进入美国市场的国外并购者,大多期望通过并购相关公司产生更有效 的资源配置,并减少经营成本,获得协同效应,同时,可以较好地克服进入 美国市场的障碍,或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公司的竞争能力;并证实在成熟、 低增长的行业里有更多的并购活动2。在2000年以“跨国并购”为主题的《世 界投资报告》中,对跨国并购涉及到市场结构与竞争问题做了简略的分析 就外国直接投资的两种进入方式对市场结构的影响认为:“新建进入在一开始 Baldwin,J.R.,Caves,R.E.,1991.Foreign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Merger Activity in Canada.University of Calgary Press. 转引自张正鑫:《跨国并购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经济科学》,1996年, 第3期
16 跨国并购与加拿大制造业内部并购的资料为依据做了实证分析比较,得出有 关结论是:跨国并购所导致的公司控制权转移在拥有外国所有者的产业中的 有利效应明显增加,相关的市场份额和生产效率提高的比率和拥有外国所有 者所在产业中的比例成正相关关系;在拥有外国所有者比例高的产业中,跨 国并购所导致的公司控制权转移所带来的有利效应因产业性质不同而不同, 在高科技产业和产品分化的产业,其有利效应高,而在自然资源产业,其有 利效应低;在外国所有者比例高的产业,外国所有者之间的并购具有很好的 效应,这种并购导致生产率的提高,并没有伴随被并购公司员工的工资待遇 的下降和非生产性员工比例的下降,但在外国所有者比例低的产业中,国内 公司相互间的并购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① 。另外美国学者 Wayne.Marr, Sanjeev.Mohta 和 Michael.F.S 对外国对美国的收购现象进行了实证考察, 认为想进入美国市场的国外并购者,大多期望通过并购相关公司产生更有效 的资源配置,并减少经营成本,获得协同效应,同时,可以较好地克服进入 美国市场的障碍,或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公司的竞争能力;并证实在成熟、 低增长的行业里有更多的并购活动② 。在 2000 年以“跨国并购”为主题的《世 界投资报告》中,对跨国并购涉及到市场结构与竞争问题做了简略的分析。 就外国直接投资的两种进入方式对市场结构的影响认为:“新建进入在一开始 ① Baldwin,J. R., Caves,R.E.,1991.Foreign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Merger Activity in Canada.University of Calgary Press. ② 转引自张正鑫:《跨国并购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经济科学》,1996 年, 第 3 期
增加了东道国企业一即潜在竞争者一的数量,从而降低了市场集中度,并购 则使竞争企业数量减少。但它们对市场结构的净影响是比较复杂的。…可 以获得的有关并购对集中影响的证据是不确定的。与跨国并购和国内并购有 关的发达国家政府行动方式的证据表明,大多数并购对集中没有负面影 响。…发展中国家的证据很少见到,…在提供了这类证据的韩国,其情 形看来是与发达国家相似的。…与此同时,有些例子表明跨国公司和现有 企业的并购使跨国公司获得了市场统治地位或准垄断地位。…理论分析和 经验证据均未表明,外国子公司一旦开业之后,其竞争行为会因进入方式的 不同而不同。通过这两类方式建立的外国子公司都从事反竞争行为,而且它 们也都加强了竞争”①。 在国内,首先对跨国并购进行较系统研究的应是史建三博士,在他出版 的《跨国并购论》⑦专著中,分别从企业并购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对跨国 并购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分析入手,采用要素组合分析法,从内在需求层次、 外部环境刺激、动机强化、选择偏好、制度安排、相关因素影响等多角度阐 述了跨国并购的动因,并对跨国并购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 近年来,随着跨国并购浪潮的出现和我国加入WT0后的预期,学术界对跨国 并购的讨论非常热烈,以跨国并购为研究专题的期刊文章和著书也越来越多 但也大都是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分析跨国并购对我国经济的宏观影响,探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编,洗国明译:《2000世界投资报告》,中国财政出版社2000 20 17
17 增加了东道国企业—即潜在竞争者—的数量,从而降低了市场集中度,并购 则使竞争企业数量减少。但它们对市场结构的净影响是比较复杂的。……可 以获得的有关并购对集中影响的证据是不确定的。与跨国并购和国内并购有 关的发达国家政府行动方式的证据表明,大多数并购对集中没有负面影 响。……发展中国家的证据很少见到,……在提供了这类证据的韩国,其情 形看来是与发达国家相似的。……与此同时,有些例子表明跨国公司和现有 企业的并购使跨国公司获得了市场统治地位或准垄断地位。……理论分析和 经验证据均未表明,外国子公司一旦开业之后,其竞争行为会因进入方式的 不同而不同。通过这两类方式建立的外国子公司都从事反竞争行为,而且它 们也都加强了竞争”① 。 在国内,首先对跨国并购进行较系统研究的应是史建三博士,在他出版 的《跨国并购论》② 专著中,分别从企业并购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对跨国 并购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分析入手,采用要素组合分析法,从内在需求层次、 外部环境刺激、动机强化、选择偏好、制度安排、相关因素影响等多角度阐 述了跨国并购的动因,并对跨国并购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 近年来,随着跨国并购浪潮的出现和我国加入 WTO 后的预期,学术界对跨国 并购的讨论非常热烈,以跨国并购为研究专题的期刊文章和著书也越来越多, 但也大都是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分析跨国并购对我国经济的宏观影响,探 ①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编,冼国明译:《2000 世界投资报告》,中国财政出版社 2000 年版中译本,第 208—211 页。 ② 史建三:《跨国并购论》,立信会计出版社 1999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