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事遂寝。操心不能平。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 帝从之。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 熟麦/约食蓄谷似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B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 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C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其间而收 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D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 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l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宾之礼,是古代社会生活中对待尊贵宾客的礼节。这种礼节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的“九宾礼”一样。 B.兖州,古“九州”之一,包括今山东、河北、河南等的部分地区。《尚书·禹贡》称:大 禹治水,划天下之地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九州。 C缟素,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故可引申指“白色”,也可代指“丧服”,还可代指“书画”, 有时也喻指“俭朴”。文中指的是穿上白色的丧服为义帝戴孝。 D九锡,即“九赐”,是我国古代皇帝赐给有殊勋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礼器,象征最高的礼 遇。古代一些权臣常接受“九锡”,后来“九锡”成了篡逆的代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荀彧富有才学,深得众人赏识。南阳何颙见到他,称他有“王佐之才”:袁绍对他敬重有 加:他投奔曹操,曹操称他是张良一样的策士谋臣。 B荀彧胸有谋略,颇有远见卓识。他怀有匡正之心,选择英明的人去辅助;向曹操献计,把 皇帝迎到许都,为“胁天子以令诸侯”打下了基础。 C.荀彧敏于决断,善于把握局势。他识破张邈的阴谋,整顿军队做好防备,避免了变乱发生 官渡之战,他建议用奇计破敌,助曹操取得了胜利 D荀彧性格刚直,事主保持忠节。他从忠贞德义岀发,不支持曹操进爵国公,为自己埋下灾 祸:他在病中看到曹操送的“空器”,于是饮药而死
贞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事遂寝。操心不能平。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 帝从之。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 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B.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 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C.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 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D.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 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上宾之礼,是古代社会生活中对待尊贵宾客的礼节。这种礼节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的“九宾礼”一样。 B.兖州,古“九州”之一,包括今山东、河北、河南等的部分地区。《尚书·禹贡》称:大 禹治水,划天下之地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九州。 C.缟素,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故可引申指“白色”,也可代指“丧服”,还可代指“书画”, 有时也喻指“俭朴”。文中指的是穿上白色的丧服为义帝戴孝。 D.九锡,即“九赐”,是我国古代皇帝赐给有殊勋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礼器,象征最高的礼 遇。古代一些权臣常接受“九锡”,后来“九锡”成了篡逆的代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荀彧富有才学,深得众人赏识。南阳何颙见到他,称他有“王佐之才”;袁绍对他敬重有 加;他投奔曹操,曹操称他是张良一样的策士谋臣。 B.荀彧胸有谋略,颇有远见卓识。他怀有匡正之心,选择英明的人去辅助;向曹操献计,把 皇帝迎到许都,为“胁天子以令诸侯”打下了基础。 C.荀彧敏于决断,善于把握局势。他识破张邈的阴谋,整顿军队做好防备,避免了变乱发生; 官渡之战,他建议用奇计破敌,助曹操取得了胜利。 D.荀彧性格刚直,事主保持忠节。他从忠贞德义出发,不支持曹操进爵国公,为自己埋下灾 祸;他在病中看到曹操送的“空器”,于是饮药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 (2)“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操乃坚壁持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幕次忆汉上旧居 王安石 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 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心 直以文章供润色,未应风月负登临 超然便欲遗荣去,却恐元龙会见侵。 【注】①幕次,临时搭起的帐篷。宋·庞元英《文昌杂录》记载,两省给舍以上、御史中丞 学士皆御赐寓,百官就食幕次。②据《三国志》记载,许汜曾向刘备抱怨元龙让自己睡下床, 刘备对许汜说:你只知求田问舍,如果是我,就睡在百尺楼上,让你睡地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写了汉上旧居周围的环境,汉水岘山相依,远离喧嚣尘世 B本诗两处涉及求田典故,第一处侧重于借许汜暗示自己有归隐之意。 C颈联写诗人沉醉于扑面而来的美景,文思泉涌,立即提笔写诗作文。 D诗人于百官欢饮之时忆起自己汉水旁的旧居,生发出些许人生慨叹 15.本诗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三万元的遗产 马克·吐温 湖滨镇是一个居住着五六千人的可爱的西部小镇。这个镇上的教堂很多,因为镇上的人 个个都是虔诚的教徒,到处弥漫着亲善友好的气氛 塞拉丁·福斯脱是镇上最大商店里的薄记员,他一天到晩勤勤恳恳。在湖滨镇干他这 行的人,他是唯一领高年薪的——800元。这个数字实在是可现的,人人都承认他应得这样 的报酬。他的妻于爱勒克是个能干的内助,她一天到晚当一个贤妻良母,好好地操持家务。 有一天,来了一个了不起的消息!这个消息真是使人吃惊、使人欢喜!那是从邻近的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 (2)“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操乃坚壁持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幕次①忆汉上旧居 王安石 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 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②心。 直以文章供润色,未应风月负登临。 超然便欲遗荣去,却恐元龙会见侵。 【注】①幕次,临时搭起的帐篷。宋·庞元英《文昌杂录》记载,两省给舍以上、御史中丞、 学士皆御赐寓,百官就食幕次。②据《三国志》记载,许汜曾向刘备抱怨元龙让自己睡下床, 刘备对许汜说:你只知求田问舍,如果是我,就睡在百尺楼上,让你睡地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描写了汉上旧居周围的环境,汉水岘山相依,远离喧嚣尘世。 B.本诗两处涉及求田典故,第一处侧重于借许汜暗示自己有归隐之意。 C.颈联写诗人沉醉于扑面而来的美景,文思泉涌,立即提笔写诗作文。 D.诗人于百官欢饮之时忆起自己汉水旁的旧居,生发出些许人生慨叹。 15.本诗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三万元的遗产 马克·吐温 湖滨镇是一个居住着五六千人的可爱的西部小镇。这个镇上的教堂很多,因为镇上的人 个个都是虔诚的教徒,到处弥漫着亲善友好的气氛。 塞拉丁·福斯脱是镇上最大商店里的薄记员,他一天到晚勤勤恳恳。在湖滨镇干他这一 行的人,他是唯一领高年薪的——800 元。这个数字实在是可现的,人人都承认他应得这样 的报酬。他的妻于爱勒克是个能干的内助,她一天到晚当一个贤妻良母,好好地操持家务。 有一天,来了一个了不起的消息!这个消息真是使人吃惊、使人欢喜!那是从邻近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