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实现全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加快。 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城乡低保基本实现动态管理下 的应保尽保。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基本医保参保率完成全省医改方案90% 以上的目标。扶贫攻坚取得新成效,五年减少贫困人口241万人。 一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预计2010年全省常住人口 2640万人,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65%0。节能减排指标完成 任务,预计2010年较2005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化学 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7.7%和5.8% 森林覆盖率由2006年13.4%,提高到2010年的15.1%。 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国有工业企业改制重组和产权多元 化改革基本完成,粮食、农垦、流通和公路交通等领域国有非工 业企业玫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集体林权制度、水利工程 管理体制等涉农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 面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逐步到位。开发园区建设步伐加快, 金昌、天水、白银等3个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省际区域 间经济合作取得新进展,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以资源利用为 重点的境外投资初见成效
实施,实现全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加快。 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城乡低保基本实现动态管理下 的应保尽保。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基本医保参保率完成全省医改方案 90% 以上的目标。扶贫攻坚取得新成效,五年减少贫困人口 241 万人。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预计 2010 年全省常住人口 2640 万人,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6.65‰。节能减排指标完成 任务,预计 2010 年较 2005 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20%,化学 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 7.7%和 5.8%。 森林覆盖率由 2006 年 13.4%,提高到 2010 年的 15.1%。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国有工业企业改制重组和产权多元 化改革基本完成,粮食、农垦、流通和公路交通等领域国有非工 业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集体林权制度、水利工程 管理体制等涉农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 面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逐步到位。开发园区建设步伐加快, 金昌、天水、白银等 3 个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省际区域 间经济合作取得新进展,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以资源利用为 重点的境外投资初见成效
专栏1: “十一五”规划主要预期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十一五规划☐2010年“十一五” 主要指标 预期目标 顶计 年均增长 预期 增长 预计 (06)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3000 10 4100 .14 人均生产总值(元) >10000 9 15540 10.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750 15 7380 310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颜(亿元) 1010 11 1370 16.51 进出口贸易总额(亿美元) 50 15 2 22.3 全省常住人口数(万人) <2730 <1% 2640 6.65% 城镇登记失业率(%) 4.6左右 4 城镇化率(%) >35 35.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1900 8 13062 10.06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2630 6 3308 10.81 高等教育毛入¥率(%) >20 22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50 70 根食产量(万吨) >800 958.3 2.75 耕地保有量(万亩) >5040 6935(209年化世数) 单位生产总值能牦(吨标煤万元) <2 4.36 化学需氧量(万吨) <16.8 -1.7 43.42 -1.62 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 <56.3 0 56.3-1.19 “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面临各种困难和矛盾 最多,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步子最大、基 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改善最明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城乡面 貌变化最显著的五年。同时,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经济总量小、 人均水平低、贫困人口多、结构矛盾突出等问题依然存在,特别 是产业结构刚性强、调整缓慢,创新能力弱;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和保障能力弱,城乡居民收入处于全国后位;城镇化水平低,城 乡间和地区间发展差距继续扩大;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生态保护 任务艰巨;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小,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程度低,影
“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面临各种困难和矛盾 最多,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步子最大、基 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改善最明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城乡面 貌变化最显著的五年。同时,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经济总量小、 人均水平低、贫困人口多、结构矛盾突出等问题依然存在,特别 是产业结构刚性强、调整缓慢,创新能力弱;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和保障能力弱,城乡居民收入处于全国后位;城镇化水平低,城 乡间和地区间发展差距继续扩大;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生态保护 任务艰巨;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小,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程度低,影
响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矛盾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要在“十二五” 期间着力加以解决。 二、阶段特征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全省经济社会发 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在“十一五”加快发展的基础上,“十二五”和 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发展将呈现以下的重要特征。 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新世纪以来,全省经济 社会发展加快,2008年实现总体小康目标,但比全国慢8年左 右(相当于全国2000年水平),人均生产总值水平低,社会和 谐、文化教育、资源环境等三类指标实现程度较低。我省面临着 缩小与全国发展差距的任务,也面临着缩小省内城乡间、地区间 发展差距的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快发展,攻坚克难,为实现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新的基础。 二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阶段。随着工业比重达到40%左 右、城镇化率超过30%,我省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 要阶段,必须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努力缩小与全国发展水平 的差距。同时,按照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积极推进产业创新和 结构调整,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高度融合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进 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带动和中小城市支撑作用,促进人口、产业向 城镇加快集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三是重点地区率先发展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突破阶段。实 施“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
响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矛盾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要在“十二五” 期间着力加以解决。 二、阶段特征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全省经济社会发 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在“十一五”加快发展的基础上,“十二五”和 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发展将呈现以下的重要特征。 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新世纪以来,全省经济 社会发展加快,2008 年实现总体小康目标,但比全国慢 8 年左 右(相当于全国 2000 年水平),人均生产总值水平低,社会和 谐、文化教育、资源环境等三类指标实现程度较低。我省面临着 缩小与全国发展差距的任务,也面临着缩小省内城乡间、地区间 发展差距的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快发展,攻坚克难,为实现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新的基础。 二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阶段。随着工业比重达到 40%左 右、城镇化率超过 30%,我省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 要阶段,必须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努力缩小与全国发展水平 的差距。同时,按照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积极推进产业创新和 结构调整,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高度融合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进 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带动和中小城市支撑作用,促进人口、产业向 城镇加快集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三是重点地区率先发展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突破阶段。实 施“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
加快中心城市和重点区域率先发展,着力打造带动全省发展新的 增长极,同时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实行各具特色的功能组团 发展,加快形成区域协调与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四是社会事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阶段。随着经济发 展,我省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社会发展仍然滞后,处 于全国“社会发展低水平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处于全国后位。 必须全面落实国家关于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 脚点的要求,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能 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是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的攻坚阶段。“十一五”以来我省各 项改革步伐加快,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但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低 发展慢,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善,对外开放程度低,长期积累的矛 盾比较突出,制约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十 二五”时期,要适应发展方式转变、社会需求转型和政府职能转 变推进相关改革,着力破除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体制性 障碍,重视解决好长期积累的改革成本支付问题,为推动跨越式 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三、环境条件 经过10年西部大开发,我们对省情的认识更加深入,发展 的思路更加清晰,加快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全省人民加快发展 的迫切愿望更加强烈,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条件。“十二五” 时期的发展环境和面临形势将更加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加,与“十
加快中心城市和重点区域率先发展,着力打造带动全省发展新的 增长极,同时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实行各具特色的功能组团 发展,加快形成区域协调与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四是社会事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阶段。随着经济发 展,我省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社会发展仍然滞后,处 于全国“社会发展低水平地区” ,城乡居民收入处于全国后位。 必须全面落实国家关于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 脚点的要求,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能 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是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的攻坚阶段。“十一五”以来我省各 项改革步伐加快,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但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低 发展慢,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善,对外开放程度低,长期积累的矛 盾比较突出,制约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十 二五”时期,要适应发展方式转变、社会需求转型和政府职能转 变推进相关改革,着力破除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体制性 障碍,重视解决好长期积累的改革成本支付问题,为推动跨越式 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三、环境条件 经过 10 年西部大开发,我们对省情的认识更加深入,发展 的思路更加清晰,加快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全省人民加快发展 的迫切愿望更加强烈,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条件。“十二五” 时期的发展环境和面临形势将更加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加,与“十
一五”时期相比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既为我们推动跨越式发展 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长远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国际环境 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适应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要求, 积极应对全球经济挑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国家更加突出扩大 内需的战略方针,更加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更加突 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加快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更加突出 社会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突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这有利于我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发挥后发优势,加快特色产业 和产业创新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我省增强基本公共 服务供给和保障能力,实施重点地区率先突破和城乡协调发展, 进一步改善民生和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有利于我省发挥区位优 势,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参与国内外产业分工,在更大范围吸引 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集聚并实现优化配置。 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并摆在优先位置,国务院办公 厅下发《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 《若干意见》),国务院批准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 国家支持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兰(州)西(宁)经济区以及藏区、 革命老区等加快发展,这些都为我省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 了强大支持。同时,我省也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的任 务更加艰巨,国内外市场和区域竞争更加激烈,以及缩小与全国
一五”时期相比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既为我们推动跨越式发展 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长远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国际环境 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适应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要求, 积极应对全球经济挑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国家更加突出扩大 内需的战略方针,更加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更加突 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加快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更加突出 社会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突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这有利于我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发挥后发优势,加快特色产业 和产业创新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我省增强基本公共 服务供给和保障能力,实施重点地区率先突破和城乡协调发展, 进一步改善民生和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有利于我省发挥区位优 势,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参与国内外产业分工,在更大范围吸引 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集聚并实现优化配置。 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并摆在优先位置,国务院办公 厅下发《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 《若干意见》),国务院批准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 国家支持关中—天水经济区、兰(州)西(宁)经济区以及藏区、 革命老区等加快发展,这些都为我省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 了强大支持。同时,我省也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的任 务更加艰巨,国内外市场和区域竞争更加激烈,以及缩小与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