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效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三语文期始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打烊(yang)蛰伏(zhe)超负荷(he)蓦然回首(mu) B.框架( kuang)履历(l)捉迷藏(cang)杳无人影(yao) C.压轴(zhou)迷惘(mang)狙击手(j) 千秋万载(zai) D.揩油(kai)蠕动(ru)差不多(cha)人头攒动(cua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滚滚东逝的长江犹如一条艺术的长廊,三峡是其中的一朵奇葩:迭出的奇境,变换 的四季,涌动的江流,耸峙的山峦,无不令人心驰神往。 B.针对时有发生的电信诈騙行为,公安部门一方面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防犯意识, 同时,还通过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C.由于这是进入汛期以来最大一次降雨过程,城乡部分路段积水,市交警支队领导亲 临直播间坐阵指挥,通过道路视频监控系统,即时调整警力,疏导交通。 D.中国画中的仕女穿着贴体紧身的服装,身材婀娜匀称,面容端庄清丽,流连于花园 亭台,举手投足之间流露着女性文雅甜静之美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的前几场比赛,每场都会有个别歌手的表现令人惊艳,这也 是该档节目收视率一直很高的主要原因。 B.专家称,笼罩我国中东部地区许多城市的雾霾,不只是日益增加的汽车尾气排放所 致,还与燃煤、基础建设扬尘等因素有关 C.2013年新春的第一场雪飘落在南方许多地区,冰天雪地的寒冷使南方供暖的话题再 度引发热议,嗅到商机的商人也开始蠢蠢欲动。 D.研究表明,用抗生素来治疗感冒其实是驴唇不对马嘴,除非感冒引起了某些并发的 炎症,否则,以对付细菌的药来对付病毒是不能起到任何疗效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习方法是否有效往往因人而异,但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和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却是 每个想取得学业成功的学生必须具备的。 B.日前,我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人驻“新家”——青岛某军港,标志着由中国海军组 织设计施工、历时四年建成的这座军港已具备航母靠泊保障能力 C.据某报社组织的一项关于学生媒介使用及课外阅读状况调查显示,受应试压力和流 行文化的影响,学生课外纸质阅读时间呈减少趋势。 D.游客来到这个农庄,不仅可以坐牛车、采摘水果、打年糕、挖野菜,还可进行竹竿 舞、采茶舞、插秧舞等与农活相关的文娱活动,所以人气特别旺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答题。(3分) 英国环保活动家马克·莱纳斯在2013年牛津农业会议上作了题为《变化的视角》的演讲, 在演讲中他说:“我为自己一直以来诋毁转基因的做法道歉,也为自己在20世纪90年代中 期帮助发起反对转基因运动从而参与妖魔化一项可以而且应该被用于改善环境的重要科技 的行为深表歉意。 马克·莱纳斯以往是怎样对待转基因的? 6.仿照下面的示例,另立一个话题,写一段话。(4分) 开放与封闭,两个世界,两重境界。开放,如流动的溪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封闭,如 潭死水,终究会变质干涸。 7.阅读下面的图文材料,根据要求答题。(5分)
浙江效实中学 2013—2014 学年高三语文期始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打烊(yàng) 蛰伏(zhé) 超负荷(hè) 蓦然回首(mù) B.框架(kuàng) 履历(lǚ) 捉迷藏(cáng) 杳无人影(yǎo) C.压轴(zhòu) 迷惘(mǎng) 狙击手(jū) 千秋万载(zǎi) D.揩油(kāi) 蠕动(rú) 差不多(chā) 人头攒动(cuá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滚滚东逝的长江犹如一条艺术的长廊,三峡是其中的一朵奇葩:迭出的奇境,变换 的四季,涌动的江流,耸峙的山峦,无不令人心驰神往。 B.针对时有发生的电信诈骗行为,公安部门一方面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防犯意识, 同时,还通过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C.由于这是进入汛期以来最大一次降雨过程,城乡部分路段积水,市交警支队领导亲 临直播间坐阵指挥,通过道路视频监控系统,即时调整警力,疏导交通。 D.中国画中的仕女穿着贴体紧身的服装,身材婀娜匀称,面容端庄清丽,流连于花园 亭台,举手投足之间流露着女性文雅甜静之美。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的前几场比赛,每场都会有个别歌手的表现令人惊艳,这也 是该档节目收视率一直很高的主要原因。 B.专家称,笼罩我国中东部地区许多城市的雾霾,不只是日益增加的汽车尾气排放所 致,还与燃煤、基础建设扬尘等因素有关。 C.2013 年新春的第一场雪飘落在南方许多地区,冰天雪地的寒冷使南方供暖的话题再 度引发热议,嗅到商机的商人也开始蠢蠢欲动。 D.研究表明,用抗生素来治疗感冒其实是驴唇不对马嘴,除非感冒引起了某些并发的 炎症,否则,以对付细菌的药来对付病毒是不能起到任何疗效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习方法是否有效往往因人而异,但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和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却是 每个想取得学业成功的学生必须具备的。 B.日前,我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人驻“新家”——青岛某军港,标志着由中国海军组 织设计施工、历时四年建成的这座军港已具备航母靠泊保障能力。 C.据某报社组织的一项关于学生媒介使用及课外阅读状况调查显示,受应试压力和流 行文化的影响,学生课外纸质阅读时间呈减少趋势。 D.游客来到这个农庄,不仅可以坐牛车、采摘水果、打年糕、挖野菜,还可进行竹竿 舞、采茶舞、插秧舞等与农活相关的文娱活动,所以人气特别旺。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答题。(3 分) 英国环保活动家马克•莱纳斯在 2013 年牛津农业会议上作了题为《变化的视角》的演讲, 在演讲中他说:“我为自己一直以来诋毁转基因的做法道歉,也为自己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 期帮助发起反对转基因运动从而参与妖魔化一项可以而且应该被用于改善环境的重要科技 的行为深表歉意。” 马克•莱纳斯以往是怎样对待转基因的? 6.仿照下面的示例,另立一个话题,写一段话。(4 分) 开放与封闭,两个世界,两重境界。开放,如流动的溪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封闭,如 一潭死水,终究会变质干涸。 7.阅读下面的图文材料,根据要求答题。(5 分)
不久前,一位法国教育家,给法国的小学生和上海的小学生先后出了下面这道完全一样 的测试题:一艘船上有86头牛,34只羊,问:这艘船的船长年纪有多大?法国小学生的回 答情况是,超过90%的同学提出了异议,认为这道测试题根本没办法回答。显而易见,这 些学生的回答是对的。上海小学生的回答情况恰恰相反:有80%的同学认真地做出了答案 86-34=52岁。只有10%的同学认为此题非常荒谬,无法解答。做出正确回答的同学竟然只 有10%!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2)请指出这段话所反映的中国小学教育的问题,并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语言简洁、 明了。(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近年来,“大数据”这个概念突然火爆起来,成为业界人士舌尖上滚烫的话题。所谓大 数据”,是指数据规模巨大,大到难以用我们传统信息处理技术合理撷取、管理、处理、整 理。“大数据”概念是“信息”概念的3.0版,主要是对新媒体语境下信息爆炸情境的生动描述 我们一直有这样的成见:信息是个好东西。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信息应该多多益善。这 种想法是信息稀缺时代的产物。由于我们曾吃尽信息贫困和蒙昧的苦头,于是就拼命追逐信 息、占有信息。我们甚至还固执地认为,占有的信息越多,就越好,越有力量。但是,在“大 数据时代,信息不再稀缺,这种成见就会受到冲击。信息的失速繁衍造成信息的严重过剩。 当超载的信息逼近人们所能承受的极限值时,就会成为一种负担,我们会不堪重负 信息的超速繁殖源自于信息技术的升级换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打开了信息 所罗门的瓶子,数字化的信息失速狂奔,使人类主宰信息的能力远远落在后面。美国互联网 数据中心指出,互联网上的数据每两年翻一番,目前世界上的90%以上数据是近几年才产 生的。2000年,数字存储信息占全球数据量的四分之一,另外四分之三的信息都存储在报 纸、胶片、黑胶唱片和盒式磁带这类媒介上。2007年,只有7%是存储在报纸、书籍、图片 等媒介上的模拟数据,其余都是数字数据。到2013年,世界上存储的数据中,数字数据超 过98%。面对数字数据的大量扩容,我们只能望洋兴叹。 大数据”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种影响究竞有多大,我们现在还无法预 料。哈佛大学定量社会学硏究所主任盖瑞·金则以“一场革命”来形容大数据技术给学术、商 业和政府管理等带来的变化,认为“大数据”时代会引爆一场“哥白尼式革命”:它改变的不仅 仅是信息生产力,更是信息生产关系;不仅是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内容,更是其生产与传播方 我们此前的知识生产是印刷时代的产物。它是15世纪古登堡时代的延续。印刷革命引 爆了人类社会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哥白尼式革命”,它使得知识的生产和传播突破了精英、贵 族的垄断,开启了知识传播的大众时代,同时,也确立了“机械复制时代”的知识生产与传播 方式。与印刷时代相比,互联网新媒体开启的“大数据”时代,则是一场更为深广的革命。在 大数据”时代,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往往是呈几何级数式增长、病毒式传播。以互联网为代表 的媒介技术颠覆了印刷时代的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新媒体遍地开花,打破了传统知识主体 对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垄断。新媒体技术改写了静态、单向、线性的知识生产格局,改变了自 上而下的知识传播模式,将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抛入空前的不确定之中。在“大数据”时代,我 们的知识生产若再固守印刷时代的知识生产理念,沿袭此前的知识生产方式,就会被远远地 甩在时代后面。 (节选自2013.2.22《文汇读书周报》,有删改) 8.下列对“大数据时代”的特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数据规模巨大,信息严重过剩,总量已超过了人们的承受极限值而成为社会的负担
不久前,一位法国教育家,给法国的小学生和上海的小学生先后出了下面这道完全一样 的测试题:一艘船上有 86 头牛,34 只羊,问:这艘船的船长年纪有多大?法国小学生的回 答情况是,超过 90%的同学提出了异议,认为这道测试题根本没办法回答。显而易见,这 些学生的回答是对的。上海小学生的回答情况恰恰相反:有 80%的同学认真地做出了答案, 86-34=52 岁。只有 10%的同学认为此题非常荒谬,无法解答。做出正确回答的同学竟然只 有 10%!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 分) (2)请指出这段话所反映的中国小学教育的问题,并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语言简洁、 明了。(3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9 分) 近年来,“大数据”这个概念突然火爆起来,成为业界人士舌尖上滚烫的话题。所谓“大 数据”,是指数据规模巨大,大到难以用我们传统信息处理技术合理撷取、管理、处理、整 理。“大数据”概念是“信息”概念的 3.0 版,主要是对新媒体语境下信息爆炸情境的生动描述。 我们一直有这样的成见:信息是个好东西。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信息应该多多益善。这 种想法是信息稀缺时代的产物。由于我们曾吃尽信息贫困和蒙昧的苦头,于是就拼命追逐信 息、占有信息。我们甚至还固执地认为,占有的信息越多,就越好,越有力量。但是,在“大 数据’时代,信息不再稀缺,这种成见就会受到冲击。信息的失速繁衍造成信息的严重过剩。 当超载的信息逼近人们所能承受的极限值时,就会成为一种负担,我们会不堪重负。 信息的超速繁殖源自于信息技术的升级换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打开了信息 所罗门的瓶子,数字化的信息失速狂奔,使人类主宰信息的能力远远落在后面。美国互联网 数据中心指出,互联网上的数据每两年翻一番,目前世界上的 90%以上数据是近几年才产 生的。2000 年,数字存储信息占全球数据量的四分之一,另外四分之三的信息都存储在报 纸、胶片、黑胶唱片和盒式磁带这类媒介上。2007 年,只有 7%是存储在报纸、书籍、图片 等媒介上的模拟数据,其余都是数字数据。到 2013 年,世界上存储的数据中,数字数据超 过 98%。面对数字数据的大量扩容,我们只能望洋兴叹。 “大数据”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种影响究竞有多大,我们现在还无法预 料。哈佛大学定量社会学研究所主任盖瑞•金则以“一场革命”来形容大数据技术给学术、商 业和政府管理等带来的变化,认为“大数据”时代会引爆一场“哥白尼式革命”:它改变的不仅 仅是信息生产力,更是信息生产关系;不仅是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内容,更是其生产与传播方 式。 我们此前的知识生产是印刷时代的产物。它是 15 世纪古登堡时代的延续。印刷革命引 爆了人类社会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哥白尼式革命”,它使得知识的生产和传播突破了精英、贵 族的垄断,开启了知识传播的大众时代,同时,也确立了“机械复制时代”的知识生产与传播 方式。与印刷时代相比,互联网新媒体开启的“大数据”时代,则是一场更为深广的革命。在 “大数据”时代,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往往是呈几何级数式增长、病毒式传播。以互联网为代表 的媒介技术颠覆了印刷时代的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新媒体遍地开花,打破了传统知识主体 对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垄断。新媒体技术改写了静态、单向、线性的知识生产格局,改变了自 上而下的知识传播模式,将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抛入空前的不确定之中。在“大数据”时代,我 们的知识生产若再固守印刷时代的知识生产理念,沿袭此前的知识生产方式,就会被远远地 甩在时代后面。 (节选自 2013.2.22《文汇读书周报》,有删改) 8.下列对“大数据时代”的特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数据规模巨大,信息严重过剩,总量已超过了人们的承受极限值而成为社会的负担
B.信息生产呈几何级数式增长、病毒式传播,信息传播方式不再是自上而下,而是相 反 C.精英与贵族的知识垄断被冲破,传统知识主体不再是唯一的知识生产者和传播者 D.“机械复制时代”知识生产和传播方式被颠覆,呈动态、多向和空前的不确定性。 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在信息稀缺时代形成的占有信息越多越好、越有力量的认识,将随着“大数据” 时代的到来而改变。 B.人类主宰信息的能力远远落后于信息的产生,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升级换代带来的数 字化信息的失速狂奔 C.从2000年数字存储信息占全球数据量的四分之一,到2013年超过98%,说明了传 统媒体正被新媒体取代 D.将印刷革命和“大数据”时代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表明了知识生产与传播的改变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0.根据文意,写出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的两点建议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查问 俄国]契诃夫 那天中午。地主沃尔迪烈夫,一个高大壮实、头发剪短、眼睛突出的男子,脱掉大衣 拿绸手绢擦一阵额头,胆怯地走进衙门里。那儿满是用钢笔写字的沙沙声。 “我想在这儿查问一点事情,不知该找谁接洽?”他对看门人说。那人正从办公室深处走 出来,手里托着盆子,上面放着玻璃杯。“我要在这儿打听一点事情,并且要一份会议记录 簿上决议的副本。” 那您就往那边走,老爷!诺,找窗子旁边坐着的那一位!”看门人用托盘指着尽头的窗 沃尔迪烈夫嗽了嗽喉咙,往窗子那边走去。那边是一张绿色桌子,桌面上满是斑点,倒 好像那桌子害了斑疹伤寒似的。桌子的边上放着两叠厚厚的蒙着一层灰尘的案卷,一本还算 整洁的翻开的簿子放在醒目的桌子中央。一个青年靠桌子坐着,头上竖起四撮头发,鼻子很 长而且生着粉刺,身上穿着褪色的制服。他把大鼻子戳到纸上,正在写字。他右边鼻孔旁边 有一只苍蝇在散步,他就不时努出下嘴唇,往鼻子底下吹气,这就给他的脸添上极其操心的 神情 “我可不可以在这儿,…在您这儿,”沃尔迪烈夫小心地对他说,“查问一下我的案子? 我姓沃尔迪烈夫 顺便我要一份三月二日会议记录簿上决议的副本 文官把钢笔探进墨水瓶里蘸墨水,然后看一看:笔尖上蘸的墨水是不是太多了?他相信 墨水不致滴下来,于是沙沙响地写起来。他的嘴唇努出去,然而用不着再吹气:苍蝇飞到他 耳朵上去了 我可不可以在这儿查问一下?”沃尔迪烈夫过一分钟又问道。“我姓沃尔迪烈夫,是地 主 伊凡阿历克塞伊奇!”文官对空中喊了一声,仿佛没看见沃尔迪烈夫似的。“等商人亚 里科夫来了,你就对他说,要他在给警察局的呈文副本上签个字!我已经跟他说过一千回了! 我想査问我同古古林娜公爵夫人的继承人的诉讼,”沃尔迪烈夫喃喃地说,“这个案子 是大家都知道的。我恳切地请求您为我费一费神 文官仍然没看见沃尔迪烈夫,正捉住他嘴唇上一只苍蝇,仔细观察它,然后把它扔了。 地主嗽一嗽喉咙,拿出方格手绢大声擤鼻子。然而这也无济于事。文官仍然不理他。他们沉 默了两分钟光景。沃尔迪烈夫从表袋里取出一张一卢布钞票,放在文官面前那本翻开的簿子
B.信息生产呈几何级数式增长、病毒式传播,信息传播方式不再是自上而下,而是相 反。 C.精英与贵族的知识垄断被冲破,传统知识主体不再是唯一的知识生产者和传播者。 D.“机械复制时代”知识生产和传播方式被颠覆,呈动态、多向和空前的不确定性。 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在信息稀缺时代形成的占有信息越多越好、越有力量的认识,将随着“大数据” 时代的到来而改变。 B.人类主宰信息的能力远远落后于信息的产生,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升级换代带来的数 字化信息的失速狂奔。 C.从 2000 年数字存储信息占全球数据量的四分之一,到 2013 年超过 98%,说明了传 统媒体正被新媒体取代。 D.将印刷革命和“大数据”时代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表明了知识生产与传播的改变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0.根据文意,写出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的两点建议。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20 分) 查 问 [俄国]契诃夫 那天中午。地主沃尔迪烈夫,一个高大壮实、头发剪短、眼睛突出的男子,脱掉大衣, 拿绸手绢擦一阵额头,胆怯地走进衙门里。那儿满是用钢笔写字的沙沙声。…… “我想在这儿查问一点事情,不知该找谁接洽?”他对看门人说。那人正从办公室深处走 出来,手里托着盆子,上面放着玻璃杯。“我要在这儿打听一点事情,并且要一份会议记录 簿上决议的副本。” “那您就往那边走,老爷!诺,找窗子旁边坐着的那一位!”看门人用托盘指着尽头的窗 子。 沃尔迪烈夫嗽了嗽喉咙,往窗子那边走去。那边是一张绿色桌子,桌面上满是斑点,倒 好像那桌子害了斑疹伤寒似的。桌子的边上放着两叠厚厚的蒙着一层灰尘的案卷,一本还算 整洁的翻开的簿子放在醒目的桌子中央。一个青年靠桌子坐着,头上竖起四撮头发,鼻子很 长而且生着粉刺,身上穿着褪色的制服。他把大鼻子戳到纸上,正在写字。他右边鼻孔旁边 有一只苍蝇在散步,他就不时努出下嘴唇,往鼻子底下吹气,这就给他的脸添上极其操心的 神情。 “我可不可以在这儿,……在您这儿,”沃尔迪烈夫小心地对他说,“查问一下我的案子? 我姓沃尔迪烈夫。……顺便我要一份三月二日会议记录簿上决议的副本。” 文官把钢笔探进墨水瓶里蘸墨水,然后看一看:笔尖上蘸的墨水是不是太多了?他相信 墨水不致滴下来,于是沙沙响地写起来。他的嘴唇努出去,然而用不着再吹气:苍蝇飞到他 耳朵上去了。 “我可不可以在这儿查问一下?”沃尔迪烈夫过一分钟又问道。“我姓沃尔迪烈夫,是地 主……” “伊凡•阿历克塞伊奇!”文官对空中喊了一声,仿佛没看见沃尔迪烈夫似的。“等商人亚 里科夫来了,你就对他说,要他在给警察局的呈文副本上签个字!我已经跟他说过一千回了!” “我想查问我同古古林娜公爵夫人的继承人的诉讼,”沃尔迪烈夫喃喃地说,“这个案子 是大家都知道的。我恳切地请求您为我费一费神。” 文官仍然没看见沃尔迪烈夫,正捉住他嘴唇上一只苍蝇,仔细观察它,然后把它扔了。 地主嗽一嗽喉咙,拿出方格手绢大声擤鼻子。然而这也无济于事。文官仍然不理他。他们沉 默了两分钟光景。沃尔迪烈夫从表袋里取出一张一卢布钞票,放在文官面前那本翻开的簿子
上。文官皱起额头,带着操心的脸色把簿子拉过去,合上了 我要査问一点小事,我只想弄清楚古古林嫏公爵夫人的继承人是根据什么理 由.。我可不可以打搅您一下?” 可是文官只顾想心思,站起来,搔着胳膊肘,不知什么缘故走到一个橱柜那儿去了。过 分钟,他回到他的桌子这边来,又摆弄簿子:这回簿子上又放了一张一卢布钞票。 “我只打搅您一分钟。我只要查问一点小事。…” 文官却没有听见。他动手抄写一个什么文件。 沃尔迪烈夫皱起眉毛,灰心地打量所有那些笔底下沙沙响的人 他们写个没完!”他暗想,叹气。“他们写个没完,叫他们都见鬼去吧! 他离开桌子,在房子中央站住.绝望地垂下双手。看门人又端着玻璃杯穿过房间,大概 留意到沃尔迪烈夫脸上的狼狈神情了,因为他走到沃尔迪烈夫面前,轻声问道: 哦,怎么样?问过了吗?” “问过了,可是人家不愿意理我。” “那您就给他三卢布好了,①.…”看门人小声说 我已经给过两卢布了。” 那您就再给一卢布。 沃尔迪烈夫回到桌子那边,在翻开的簿子上放了一张绿色钞票 文官又把簿子拉到跟前来,动手翻阅,随后,忽然间,仿佛出于无意似的,抬起眼睛瞧 着沃尔迪烈夫。他的鼻子开始发亮,转红,由于微笑而起皱纹了。 哦,…您有什么事要我效劳吗?”他问 我想查问一下我的案子。我是沃尔迪烈夫。 很高兴,先生!是古古林一案吧?很好,先生。那么认真说来,您要查问的究竟是什 沃尔迪烈夫就向他陈述他的要求 文官活跃起来,仿佛一股旋风把他卷进去了似的。他査档案,吩咐人抄写副本,给申请 人端椅子,所有这些事一刹那间全办完了。他甚至谈了谈天气,问了问收成。等到沃尔迪烈 夫起身走出去,他就送他下楼,殷勤而恭敬地陪着笑脸,做出他随时愿意在申请人面前跪下 去磕头的样子。不知什么缘故,沃尔迪烈夫倒觉得过意不去,就顺从某种内心的冲动,从衣 袋里取出一张一卢布钞票来,递给文官。那一个不住鞠躬,陪着笑脸,把钞票接过去,而且 用的是一种近乎魔术师的手法:钞票只在空中一闪,就无影无杂了。 哎,这些人啊,②…”地主暗自想着,走到外面街道上,站住,用手绢擦额头 11.阅读这篇小说,解答下面的问题。(4分) (1)指出文中三次写“一只苍蝇”所起的作用 (2)根据情节,进行合理想象,分别补写出①②处省略号的内容。(每处不少于20字) 12.赏析文中画曲线部分的场景描写。(4分) 13.小说以“查问”为题,其作用是什么?(3分) 14.小说的语言具有极强的讽刺性,请自选两处作简要赏析。(4分) 15.契诃夫最擅长在平静的生活中看出事物的本质,因此被称为“日常生活中的现实主 义”。请结合文中“文官”这一人物形象,谈谈你对当时俄国社会的看法。(5分) 古代诗文阅读(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年矣。家有小
上。文官皱起额头,带着操心的脸色把簿子拉过去,合上了。 “我要查问一点小事,……我只想弄清楚古古林娜公爵夫人的继承人是根据什么理 由……。我可不可以打搅您一下?” 可是文官只顾想心思,站起来,搔着胳膊肘,不知什么缘故走到一个橱柜那儿去了。过 了一分钟,他回到他的桌子这边来,又摆弄簿子:这回簿子上又放了一张一卢布钞票。 “我只打搅您一分钟。……我只要查问一点小事。……” 文官却没有听见。他动手抄写一个什么文件。 沃尔迪烈夫皱起眉毛,灰心地打量所有那些笔底下沙沙响的人。 “他们写个没完!”他暗想,叹气。“他们写个没完,叫他们都见鬼去吧!” 他离开桌子,在房子中央站住.绝望地垂下双手。看门人又端着玻璃杯穿过房间,大概 留意到沃尔迪烈夫脸上的狼狈神情了,因为他走到沃尔迪烈夫面前,轻声问道: “哦,怎么样?问过了吗?” “问过了,可是人家不愿意理我。” “那您就给他三卢布好了,①……”看门人小声说。 “我已经给过两卢布了。” “那您就再给一卢布。” 沃尔迪烈夫回到桌子那边,在翻开的簿子上放了一张绿色钞票。 文官又把簿子拉到跟前来,动手翻阅,随后,忽然间,仿佛出于无意似的,抬起眼睛瞧 着沃尔迪烈夫。他的鼻子开始发亮,转红,由于微笑而起皱纹了。 “哦,……您有什么事要我效劳吗?”他问。 “我想查问一下我的案子。……我是沃尔迪烈夫。” “很高兴,先生!是古古林一案吧?很好,先生。那么认真说来,您要查问的究竟是什 么。 沃尔迪烈夫就向他陈述他的要求。 文官活跃起来,仿佛一股旋风把他卷进去了似的。他查档案,吩咐人抄写副本,给申请 人端椅子,所有这些事一刹那间全办完了。他甚至谈了谈天气,问了问收成。等到沃尔迪烈 夫起身走出去,他就送他下楼,殷勤而恭敬地陪着笑脸,做出他随时愿意在申请人面前跪下 去磕头的样子。不知什么缘故,沃尔迪烈夫倒觉得过意不去,就顺从某种内心的冲动,从衣 袋里取出一张一卢布钞票来,递给文官。那一个不住鞠躬,陪着笑脸,把钞票接过去,而且 用的是一种近乎魔术师的手法:钞票只在空中一闪,就无影无杂了。…… “哎,这些人啊,②……”地主暗自想着,走到外面街道上,站住,用手绢擦额头。 11.阅读这篇小说,解答下面的问题。(4 分) (1)指出文中三次写“一只苍蝇’’所起的作用。 (2)根据情节,进行合理想象,分别补写出①②处省略号的内容。(每处不少于 20 字) 12.赏析文中画曲线部分的场景描写。(4 分) 13.小说以“查问”为题,其作用是什么?(3 分) 14.小说的语言具有极强的讽刺性,请自选两处作简要赏析。(4 分) 15.契诃夫最擅长在平静的生活中看出事物的本质,因此被称为“日常生活中的现实主 义”。请结合文中“文官”这一人物形象,谈谈你对当时俄国社会的看法。(5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7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0 题。(19 分)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年矣。家有小
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日:“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 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 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 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 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 乎?今夫干没氏①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垄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 血战于锥刀②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伯夷语,日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公之 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 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 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 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 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 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吾言问之。” 贞祐丙子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注】①干没氏:指投机牟利的人。②锥刀:喻微末的小利。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渠欲得君作记 渠:他 B.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辨:区别 C.出处一致 处:退隐 D.以诗酒游诸公间 游:游玩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其以我故为之 其皆出于此乎 B.则容或有之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胁肩以入市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D.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斯天下之民至焉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中以“夫隐,自闭之义也”为前提,通过鲜明的比较,分析了大隐与小隐 真正的隐居与沽名钓誉之徒的假隐居的不同。 B.娄公自题斋名为“市隐”,又广邀文人墨客赋诗作文,宣扬隐居的乐趣,但因对隐逸 的认识不同,他的良苦用心没有被元好问理解。 C.文中用韩伯休的故事说明真的隐士不用修饰,无需声名,从而含蓄地嘲讽了那些“身 在江湖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的欺世盗名假隐士 D.本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记”,没有对斋本身作叙述描画,而是以作者与李生论辩是 否为娄公作记的对话来结构全篇,层层深入,以理取胜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 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4分) (2)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子何疑焉?(3分) (二)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日:“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 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 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 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 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 乎?今夫干没氏①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垄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 血战于锥刀②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公之 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 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 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 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 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 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吾言问之。” 贞祐丙子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注】①干没氏:指投机牟利的人。②锥刀:喻微末的小利。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渠欲得君作记 渠:他。 B.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 辨:区别。 C.出处一致 处:退隐。 D.以诗酒游诸公间 游:游玩。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其以我故为之 其皆出于此乎 B.则容或有之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胁肩以入市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D.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 斯天下之民至焉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中以“夫隐,自闭之义也”为前提,通过鲜明的比较,分析了大隐与小隐、 真正的隐居与沽名钓誉之徒的假隐居的不同。 B.娄公自题斋名为“市隐”,又广邀文人墨客赋诗作文,宣扬隐居的乐趣,但因对隐逸 的认识不同,他的良苦用心没有被元好问理解。 C.文中用韩伯休的故事说明真的隐士不用修饰,无需声名,从而含蓄地嘲讽了那些“身 在江湖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的欺世盗名假隐士。 D.本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记”,没有对斋本身作叙述描画,而是以作者与李生论辩是 否为娄公作记的对话来结构全篇,层层深入,以理取胜。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言 身 之 文 也 身 将 隐 焉 用 文之 是 求 显 也 奚 以 此 为哉 予 意 大 夫士 之 爱 公 者 强 为 之 名 耳 非 公 意 也。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4 分) (2)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子何疑焉?(3 分) (二)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 21—22 题。(7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