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语文能力过关检测卷 正确使用熟语 (时间:45分钟;总分:105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保电视市场鱼龙混杂,购买时须认清“中国环境标,的脑筋。专家提醒,环 A.为了促销,有人动起了“绿色环保”、“健康电视 B.印花税的调降给证券交易市场带来利益,但降低印花税也不是灵丹妙药,股 市存在的问题不是简单的降低印花税就可以全部解决的 C.3月16日,休斯敦火箭队在美国NBA西部联赛中取得了本队历史上创纪录的 连胜22场的佳绩,其雄厚的实力令其他球队望其项背。 D.达赖集团蓄意制造打砸抢烧暴力事件,严重破坏了西藏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其结果必然是火中取栗,自绝于祖国和人民 [解析]B项,灵丹妙药:灵验有效、能治百病的奇药,比喻能解决一切问题的 办法。A项,鱼龙混杂:比喻各式各样的人混在一起,难分好坏。不能用来指物 品,可改为“鱼目混珠”。C项,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 赶得上或比得上。本词与句意正好相反,可改为“望尘莫及”或在“望其项背” 前加上“难以”。D项,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 无所得。达赖集团是主谋,不是被别人利用的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捷克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大会上,2500多名科学家决 定将太阳系第九大行星冥王星逐出行星行列。天文学界多年的争论至此尘埃落 定,太阳系只剩下八大行星。 B.近年来连续发生了多起耸人听闻的煤矿爆炸案,中央下决心严打官煤勾结的 不法行为。 C.外援和主教练在出场费和转会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最终琴瑟失调,不得不 分手
2012 届高三语文能力过关检测卷(五) 正确使用熟语 (时间:45 分钟;总分:105 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为了促销,有人动起了“绿色环保”、“健康电视”的脑筋。专家提醒,环 保电视市场鱼龙混杂,购买时须认清“中国环境标志”。 B.印花税的调降给证券交易市场带来利益,但降低印花税也不是灵丹妙药,股 市存在的问题不是简单的降低印花税就可以全部解决的。 C.3 月 16 日,休斯敦火箭队在美国 NBA 西部联赛中取得了本队历史上创纪录的 连胜 22 场的佳绩,其雄厚的实力令其他球队望其项背。 D.达赖集团蓄意制造打砸抢烧暴力事件,严重破坏了西藏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其结果必然是火中取栗,自绝于祖国和人民。 [解析] B 项,灵丹妙药:灵验有效、能治百病的奇药,比喻能解决一切问题的 办法。A 项,鱼龙混杂:比喻各式各样的人混在一起,难分好坏。不能用来指物 品,可改为“鱼目混珠”。C 项,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 赶得上或比得上。本词与句意正好相反,可改为“望尘莫及”或在“望其项背” 前加上“难以”。D 项,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 一无所得。达赖集团是主谋,不是被别人利用的。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在捷克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 26 届大会上,2500 多名科学家决 定将太阳系第九大行星冥王星逐出行星行列。天文学界多年的争论至此尘埃落 定,太阳系只剩下八大行星。 B.近年来连续发生了多起耸人听闻的煤矿爆炸案,中央下决心严打官煤勾结的 不法行为。 C.外援和主教练在出场费和转会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最终琴瑟失调,不得不 分手
D.我们青年学生对那种“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及时行乐的思 想,应予以摒弃。 [解析]B项“耸人听闻”指本无事实,故意编造夸大之语使人震惊。“煤矿爆 炸案”的发生是事实,并非夸大编造。属近义成语误用,应改为“骇人听闻”。 C项对象用错,“琴瑟失调”指夫妻间关系不和。D项不合语境,“各人自扫门 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比喻只管自己不管别人的个人主义、本位主义,用于指 各管各的事。 [答案]A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涉及“三鹿”等多家知名品牌的毒奶粉事件,其影响 和后果耸人听闻,已造成数万名婴幼儿肾中毒。 B.经过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山西省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特别重大溃坝事 故,造成260多人死亡的真相才被逐步揭露出来。 C.班级团支部准备组织同学们星期日去秋游,大家兴致勃勃,王小亚同学更是 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同学们搞生态自助游。 D.近年来,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综合国力逐步提高。我们走的是和平发展之路, 但是所谓“中国军事威胁论”却甚嚣尘上 [解析]D项,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 含贬义。A项,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奇特的话,使人听了震惊。B项,连篇 累牍:牍:古代写字用的竹、木简。形容文字冗长哕嗦。C项,推波助澜:从旁 鼓动,以增加声威和力量,多指向坏的方面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他们根据受害者提供的线索,先找到王某,再按图索骥,最终找到了制造假 酒的黑窝 B.电信部门虽然对话费调整作出了解释,广大用户对此却莫衷一是,普遍认为 是“明降暗升” C.有些人认为民间泥塑只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 种错误的观念
D.我们青年学生对那种“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及时行乐的思 想,应予以摒弃。 [解析] B 项“耸人听闻”指本无事实,故意编造夸大之语使人震惊。“煤矿爆 炸案”的发生是事实,并非夸大编造。属近义成语误用,应改为“骇人听闻”。 C 项对象用错,“琴瑟失调”指夫妻间关系不和。D 项不合语境,“各人自扫门 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比喻只管自己不管别人的个人主义、本位主义,用于指 各管各的事。 [答案] A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涉及“三鹿”等多家知名品牌的毒奶粉事件,其影响 和后果耸人听闻,已造成数万名婴幼儿肾中毒。 B.经过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山西省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特别重大溃坝事 故,造成 260 多人死亡的真相才被逐步揭露出来。 C.班级团支部准备组织同学们星期日去秋游,大家兴致勃勃,王小亚同学更是 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同学们搞生态自助游。 D.近年来,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综合国力逐步提高。我们走的是和平发展之路, 但是所谓“中国军事威胁论”却甚嚣尘上。 [解析] D 项,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 含贬义。A 项,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奇特的话,使人听了震惊。B 项,连篇 累牍:牍:古代写字用的竹、木简。形容文字冗长哕嗦。C 项,推波助澜:从旁 鼓动,以增加声威和力量,多指向坏的方面。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他们根据受害者提供的线索,先找到王某,再按图索骥,最终找到了制造假 酒的黑窝。 B.电信部门虽然对话费调整作出了解释,广大用户对此却莫衷一是,普遍认为 是“明降暗升”。 C.有些人认为民间泥塑只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 一种错误的观念
D.眼看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小学生沉迷在网吧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 真让人痛惜不已。 [解析]“按图索骥”多比喻遵循陈规,拘泥不变;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找,易 于获得。A项使用了后一个意义。B项“莫衷一是”是指意见有分歧,不能得出 致的结论,“普遍认为”与之相矛盾。C项“下里巴人”泛指通俗普及的文学 艺术,用在C项中属望文生义。D项“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用在 D项中属对象不当。 [答案]A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卢旺达总统批评西方对非洲的报道往往是歪曲的、片面的,把非洲说成一个 疾病流行、冲突频仍和管理混乱的地区,导致全世界对非洲的印象不佳。 B.他刚从书店买来的那本新书突然不胫而走,他心里非常着急。 C.我倒希望你用你的才华写些对网络文化有益的文章,能陶冶心灵的那种,以 你的才华,你大可以在这方面独行其是,因为你有资本。 D.抛去人生的繁杂,剩下的只是简单的追求,友情也一样,不要太计较付出, 要的只是扬汤止沸的温暖,惺惺相惜的灵动 [解析]B项“不胫而走”指消息迅速流传,若指财物突然丢失,应用“不翼而 飞”。C项“独行其是”是个贬义词,意思是独自去做他认为是对的东西,形容 不听别人的意见,一味固执己见。用在这里不恰当,应为“独树一帜”。D项“扬 汤止沸”的意思是从锅中舀出开水,再倒回去,想叫它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用在这里不恰当 [答案]A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明明是一条商业步行街,却有许多机动车来回穿梭,令行人如白驹过隙。 B.那杀人犯虽然自首了,但是这一举动对他犯下的罪行仍然是无济于事的,他 仍然要接受法律的审判。 C.这篇小说题材新颖、构思巧妙,的确给我们许多启发,但未必就有什么值得 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
D.眼看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小学生沉迷在网吧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 真让人痛惜不已。 [解析] “按图索骥”多比喻遵循陈规,拘泥不变;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找,易 于获得。A 项使用了后一个意义。B 项“莫衷一是”是指意见有分歧,不能得出 一致的结论,“普遍认为”与之相矛盾。C 项“下里巴人”泛指通俗普及的文学 艺术,用在 C 项中属望文生义。D 项“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用在 D 项中属对象不当。 [答案] A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卢旺达总统批评西方对非洲的报道往往是歪曲的、片面的,把非洲说成一个 疾病流行、冲突频仍和管理混乱的地区,导致全世界对非洲的印象不佳。 B.他刚从书店买来的那本新书突然不胫而走,他心里非常着急。 C.我倒希望你用你的才华写些对网络文化有益的文章,能陶冶心灵的那种,以 你的才华,你大可以在这方面独行其是,因为你有资本。 D.抛去人生的繁杂,剩下的只是简单的追求,友情也一样,不要太计较付出, 要的只是扬汤止沸的温暖,惺惺相惜的灵动。 [解析] B 项“不胫而走”指消息迅速流传,若指财物突然丢失,应用“不翼而 飞”。C 项“独行其是”是个贬义词,意思是独自去做他认为是对的东西,形容 不听别人的意见,一味固执己见。用在这里不恰当,应为“独树一帜”。D 项“扬 汤止沸”的意思是从锅中舀出开水,再倒回去,想叫它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用在这里不恰当。 [答案] A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明明是一条商业步行街,却有许多机动车来回穿梭,令行人如白驹过隙。 B.那杀人犯虽然自首了,但是这一举动对他犯下的罪行仍然是无济于事的,他 仍然要接受法律的审判。 C.这篇小说题材新颖、构思巧妙,的确给我们许多启发,但未必就有什么值得 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
D.虽然积雪还没融尽,然而风已经没了冬日的凌厉,田野间每个人都如沐春风, 心情也随之豁然开朗 [解析]A项,“白驹过隙”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形容时间过得很 快。B项“无济于事”指对事情没有帮助。原句用来说对“罪行”没有帮助,是 不恰当的,应指对减轻罪行没有帮助。C项,“微言大义”指含蓄的语言中包含 十分深刻的道理。D项,“如沐春风”比喻受到教化,并沉浸于其中。原句直指 春风,是不妥的。 [答案]C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史铁生散文名著《我与地坛》一文浓缩了作者对多年艰辛生活的深切体悟 读来楚楚动人,感慨良多 B.闹得沸沸扬扬的江苏省2008年高考方案几经波折后终于尘埃落定,新方案更 加突出了语文、数学的基础地位。 C.刚从世锦赛载誉归来的羽坛名将林丹,即使着便装上街,也冋样是精神抖擞, 引得路人纷纷侧目而视,暗暗喝彩。 D.他是个有名的电视迷,经常看得出神入化,有时竟忘了吃饭,工作之余与别 人谈论的话题也总是离不开电视。 [解析]A项“楚楚动人”形容姿容娇柔美好,能打动人。多用于人。C项“侧 目而视”意为斜着眼睛看,表示畏惧或愤恨。D项“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高 超绝妙的境界。 [答案]B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是嘞,俺是在家救过人,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了,没啥好说的。”周口市 太康县朱口镇党委书记杨传贤介绍谢凤运在家曾两次救人的事迹时,老谢呵呵地 笑着说。 B.从欧美归来的几个大哥哥大姐姐,给小同学们介绍了许多异国风情,孩子们 对这些海外奇谈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C.身处“象牙塔”,面临着诸如学业、就业的多重压力,大学生们是否关注过 自己的身心健康呢?
D.虽然积雪还没融尽,然而风已经没了冬日的凌厉,田野间每个人都如沐春风, 心情也随之豁然开朗。 [解析] A 项,“白驹过隙”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形容时间过得很 快。B 项“无济于事”指对事情没有帮助。原句用来说对“罪行”没有帮助,是 不恰当的,应指对减轻罪行没有帮助。C 项,“微言大义”指含蓄的语言中包含 十分深刻的道理。D 项,“如沐春风”比喻受到教化,并沉浸于其中。原句直指 春风,是不妥的。 [答案] C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史铁生散文名著《我与地坛》一文浓缩了作者对多年艰辛生活的深切体悟, 读来楚楚动人,感慨良多。 B.闹得沸沸扬扬的江苏省 2008 年高考方案几经波折后终于尘埃落定,新方案更 加突出了语文、数学的基础地位。 C.刚从世锦赛载誉归来的羽坛名将林丹,即使着便装上街,也同样是精神抖擞, 引得路人纷纷侧目而视,暗暗喝彩。 D.他是个有名的电视迷,经常看得出神入化,有时竟忘了吃饭,工作之余与别 人谈论的话题也总是离不开电视。 [解析] A 项“楚楚动人”形容姿容娇柔美好,能打动人。多用于人。C 项“侧 目而视”意为斜着眼睛看,表示畏惧或愤恨。D 项“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高 超绝妙的境界。 [答案] B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是嘞,俺是在家救过人,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了,没啥好说的。”周口市 太康县朱口镇党委书记杨传贤介绍谢凤运在家曾两次救人的事迹时,老谢呵呵地 笑着说。 B.从欧美归来的几个大哥哥大姐姐,给小同学们介绍了许多异国风情,孩子们 对这些海外奇谈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C.身处“象牙塔”,面临着诸如学业、就业的多重压力,大学生们是否关注过 自己的身心健康呢?
D.书法还要求有很好的文化底蕴,目不识丁,胸无点墨的书法家亘古未有。文 学从某方面滋养了书法,而学习书法,也可领会到文学的丰富意蕴 [解析]“海外奇谈”指荒唐无据的谈论或传说。这里属望文生义, [答案]B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假如江西萍乡煤矿爆炸案不是几十条生灵涂炭,能惊动下至平民百姓,上至 国家领导人吗? B.这是他在这个球队踢的最后一场球了,他很想有上佳的表现,但事与愿违, 对方反而以1:0结束了这场球赛 C.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所以他们便谈得很投机,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 同志,也相约去革命 D.考入中科大的一位同学,最近因成绩优异获得了特等奖学金,无独有偶,考 入安大的另一位同学也获得了特等奖学金。 解析]A项“生灵涂炭”不能用数量词修饰;B项“事与愿违”指事实与愿望 相违背,个人上佳的表现并不决定球赛的输赢:D项“无独有偶”意为虽然罕见, 但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跟他配得上的,多含贬义 [答案]C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美国在前方的兵力吃紧,部队换防一拖再拖,加上它到处插手,兵力使用己 经陷入捉襟见肘的窘境。 B.在改革浪潮刚刚兴起的时候,这一群中年人相遇相识在深圳:十年后,他们 又在西雅图萍水相逢,不禁心潮起伏。 C.腾讯公司首次公开拍卖QQ号,市民对此莫衷一是,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爱心举 动,有人则认为它有商业炒作的嫌疑。 D.曹叔喜欢古诗古词,有点艺术家的作派,但未免胶柱鼓瑟,给女儿取名字选 字过于生僻拗口 [解析]B项“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遇,用于初识。用在此处不当
D.书法还要求有很好的文化底蕴,目不识丁,胸无点墨的书法家亘古未有。文 学从某方面滋养了书法,而学习书法,也可领会到文学的丰富意蕴。 [解析] “海外奇谈”指荒唐无据的谈论或传说。这里属望文生义。 [答案] B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假如江西萍乡煤矿爆炸案不是几十条生灵涂炭,能惊动下至平民百姓,上至 国家领导人吗? B.这是他在这个球队踢的最后一场球了,他很想有上佳的表现,但事与愿违, 对方反而以 1∶0 结束了这场球赛。 C.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所以他们便谈得很投机,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 同志,也相约去革命。 D.考入中科大的一位同学,最近因成绩优异获得了特等奖学金,无独有偶,考 入安大的另一位同学也获得了特等奖学金。 [解析] A 项“生灵涂炭”不能用数量词修饰;B 项“事与愿违”指事实与愿望 相违背,个人上佳的表现并不决定球赛的输赢;D 项“无独有偶”意为虽然罕见, 但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跟他配得上的,多含贬义。 [答案] C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美国在前方的兵力吃紧,部队换防一拖再拖,加上它到处插手,兵力使用已 经陷入捉襟见肘的窘境。 B.在改革浪潮刚刚兴起的时候,这一群中年人相遇相识在深圳;十年后,他们 又在西雅图萍水相逢,不禁心潮起伏。 C.腾讯公司首次公开拍卖 QQ 号,市民对此莫衷一是,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爱心举 动,有人则认为它有商业炒作的嫌疑。 D.曹叔喜欢古诗古词,有点艺术家的作派,但未免胶柱鼓瑟,给女儿取名字选 字过于生僻拗口。 [解析] B 项“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遇,用于初识。用在此处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