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孚卦(第六十一)… 08 小过卦(第六十二 272 既济卦(第六十三 277 未济卦(第六十四 282 卷七 系辞传(上) 卷八 系辞传(下)… 312 卷九 说卦传 序卦传 杂卦传 345 附录 附录 苏洵关于《周易》等著作的论述 352 附录二 苏轼关于《易经》的论述和应用 356 附录三: 苏辙关于《东坡易传》和《易经》的部分论述……378 附录四 《东坡易传》部分提要及序跋 390
卷 上经 乾卦(第一)② 〓乾上 〓乾下 【简评】 在原始八卦中,由三个阳爻组成的卦象称作“乾” 《说卦传》云:“‘乾为天,为團,为君,为父。”又说: “‘乾’,健也”,“乾”卦后的《彖传》说:“大哉乾元,万 物资始,乃统天。”《象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校注】 ①上经:原本无此字,根据闵本及《周易》通行本补。 ②乾卦(第一):原本无此标题,现为便于检索,特根据《周易》通 行本补,下不另注
《帛书周易》将卦名写为“键”,可见“乾”、“天”、“健 键”在古时关系极为密切。两个“乾”卦相重 乾”下 “乾”上,形成复卦,便是八八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乾 孔颖达《周易 乾’卦本以象天,天乃积诸阳 气而成,此卦六爻皆阳画成卦也。”“乾”卦以龙作为喻体 王弼在《周易注》中说这六爻犹如六条龙,“升降无常,随 时而用,处则乘潜龙,出则乘飞龙。”“乾”卦与“坤”卦 之后附有《文言》,为先秦至西汉时期解经人所撰,对这两 卦作了详细的政治性解释。《东坡易传》在解“乾”卦时, 特别注重九三爻的作用,认为这是“上下之际、祸福之交 成败之决也”,强调君子处于深渊和田野中,要终日小心翼 翼、全身远祸,显然这与他修定此书时被贬谪在外的境遇 有关。更为重要的是,《东坡易传》针对《象传》中的 合太和乃利贞”一语,发出了极为精彩的长篇议论,对命 性、情三者的关系作出了独到的解释。他指出“情”是“性” 的某一环节的表现,并把“卦”与“性”、“爻”与“情” 相连,用“散而有为,分裂四出”等字样,准确地简释于 情见性、于爻见卦、个别之中表现整体的概念。这段文字, 对解释他的散文名篇《日喻》中的哲学思想,很有裨益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乾”之所以取于“龙”者,以其能飞能潜也。飞者 其正也,不得其正而能潜,非天下之至健,其孰能之?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飞省,龙人止也,大者,龙之止处也。见向仕山 明其可安,而非正也 【校注】 ①而:闵本同,《苏氏易传》及其它本均作“龙”。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三,非龙德欤?日:否。进乎龙矣。此上下之际 祸福之交、成败之决也。徒曰“龙”者不足以尽之,故曰 君子”。夫初之所以能潜,二之所以能见,四之所以能跃, 五之所以能飞,皆有待于三焉。甚矣三之难处也!使三之 不能处此,则“乾”丧其所以为“乾”矣。天下莫大之福 不测之祸,皆萃于我而求决焉。其济、不济,间不容发 是以“终日乾乾”,至于夕而犹“惕”然,虽危而无咎也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下之上,上之下,其为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 在田者,均也。而至于九四,独“跃”而不“惕”者,何 哉?曰:九四,既进而不可复反者也。退则入于祸,故教 之“跃”。其所以异于五者,犹有疑而已。三与四皆祸福杂, 故有以处之,然后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今之飞者,昔之潜者也而谁?非“大人”欤?日“见 大人”者,皆将有求也。惟其处安居正,而后可以求得。 九二者,龙之安;九五者,龙之正也。 上九:亢龙,有悔
夫处此者,岂无无悔之道哉?故言“有”者,皆非必 然者也 s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见群龙”,明六爻皆然也。蔡墨云:其“娠”日:“潜 龙勿用。”其“同人”曰:“见龙在田。”其“大有”日:“飞 龙在天。”其“夫”曰:“亢龙有悔。”其“坤”曰:“见群 龙无首,吉。”古之论卦者以不变①,论爻者以变。“娠 者,初九之变也;“同人”者,九二之变也;“大有”者, 九五之变也;“央”者,上九之变也;各指其一,而“坤” 则六爻皆变。吾是以知“用九”之通六爻也,“用六”亦然 【校注】 ①不变:《苏氏易传》作“定”。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此论“元”也。“元”之为德,不可见也,其可见者“万 物资始”而已。天之德,不可胜言也,惟是为能“统”之, 此所以为“元”也。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此所以为“亨”也。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 此所以为“利”也。生而“成”之,乾之“终始”也 成物之谓“利”矣 时乘六龙以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