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内容,以及学习与研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引发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这门课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和理论品质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1、特点大学是知识的海洋。这里有浩瀚的图书资料和先进的仪器设备,能使大学生接触广博的知识,锻炼必要的专业技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学会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冲浪,是同学们在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顺利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天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这里聚集着众多学者和专家,在这些良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可以系统准确地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尤其是专业创造能力。同时还能从这些良师那里学到做人的道理,培养良好的学风,接受人格的熏陶。大学有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成才氛围。这里是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基地,是培育创新精神的摇篮,是接受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熏陶的园地。希望同学们发奋学习,尽快成长为国家民族的梁之才。2、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学习要求的变化:大学阶段的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专业方向基本确定,需要大力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大学图书资料和各种信息丰富,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熟练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搜集资料和掌握信息,成了同学们必备的学习技能。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学阶段学习的重要特点。生活环境的变化:同学们要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既要学会过集体生活,又要学会独立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社会活动的变化:进入大学后,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等组织活动增多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时间和精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合理安排课余生活,锻炼组织和交往能力。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大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很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无论是学习、生活、交友乃至认识社会和人生,都需要更多地依靠自己去思考、判断、选择和行动。确立独立生活意识。从一定意义上说,进入大学就意味着独立地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树立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勇于面对社会和生活。虚心求教、细心体察。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同学们随时都可能遇到过去所没有遇到的问题、矛盾和困感。同学们必须在各个方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向周围的老师、同学学习。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任何能力都是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都有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人们常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不断磨砺,才能逐渐提高独立生活的勇气和能力。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内容,以及学习与研究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引发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这门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和理论品质。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并利用多媒体。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1、特点 大学是知识的海洋。这里有浩瀚的图书资料和先进的仪器设备,能使大学生接触广博的知 识,锻炼必要的专业技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学会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冲浪,是同学 们在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顺利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这里聚 集着众多学者和专家,在这些良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可以系统准确地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 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尤其是专业创造能力。同时还能从这些良师那里学到做人的道理,培 养良好的学风,接受人格的熏陶。大学有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成才氛围。这里是知识创新、 传播和运用的基地,是培育创新精神的摇篮,是接受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熏陶的园地。希 望同学们发奋学习,尽快成长为国家民族的栋梁之才。 2、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学习要求的变化:大学阶段的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专业方向基本确定,需 要大力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大学图书资料和各种信息丰富,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 多样化,熟练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搜集资料和掌握信息,成了同学们必备的学习技能。广 泛涉猎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是大学阶段学习的重要特点。生活环境的变化:同学们要尽快适应新的环 境,既要学会过集体生活,又要学会独立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社会活动 的变化:进入大学后,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等组织活动增多同学们可以根据 自己的特点和爱好、时间和精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合理安排课余生活,锻炼组织和交往 能力。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大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很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无论是学 习、生活、交友乃至认识社会和人生,都需要更多地依靠自己去思考、判断、选择和行 动。确立独立生活意识。从一定意义上说,进入大学就意味着独立地走向社会,走向生 活。树立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勇于面对社会和生活。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同学们随时都可能遇到过去所没有遇到的问题、矛盾和困惑。同学们 必须在各个方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向周围的老师、同学学习。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 活经验。任何能力都是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都有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 程。人们常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不断磨砺,才能逐渐提高独立 生活的勇气和能力。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进入大学,学习的内容、形式和要求都发生了变化。同学们不仅要努力学习,而且要学会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掌握获得知识的能力;不仅要在学业上不断进步,而且要在综合素质上不断提高。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学习。在大学阶段,同学们要学会根据教学计划和自身所学专业的特点,合理确定学习自标,科学安排学习时间,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全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学习应该是全面的。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养成科学的创造性思维的习惯,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的更新和增长空前快速。我们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要树立终身求知、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本领,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四、培养优良学风养成优良学风,应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上下功夫:勤奋,就是要发奋努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永不懈怠。唐代思想家韩愈有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大学学习内容的专业性、系统性的特点,在广度和深度上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这就要求同学们更加刻苦、更加勤奋,通过自己的不解努力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严谨,就是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做到严肃、严格、严密。严肃是指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扎实的学习作风,反对学习上轻率飘浮、马虎应付的态度;严格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要弄懂弄通,对技术的掌握要严守规范,反对粗制滥造和不求甚解,反对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严密是指对学习、对生活、对工作要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包括在学习的安排上要周全有序,有条不紊地妥善处理学习中的各种关系。求实,就是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不轻信,不弄虚作假,不贪图虚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创新,就是要不拘陈规,敢为人先,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维。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人才,作为今后几十年社会各条战线的骨干,更需要自觉培养勇于创新的品质和才干。第二节肩负历史新使命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所谓使命,古指使者奉命出行,后引甲为肩负重大的任务和责任。人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要走完自己的人生历程,还要完成各种各样的人生任务。其中,人们担负的重大的历史任务和重大的历史责任就是历史使命。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20世纪的中国历史告诉人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经过艰辛探索开辟的,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成功之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创业的时期,正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代为同学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同学们要珍惜历史机遇,自觉把人生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在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不懈奋斗中,创造无愧于人生的业绩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一是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给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未来的科学技术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科技文化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和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理应发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成才,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发展我国科技文化的历史重任。二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的潮流。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面临看新的挑战。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
进入大学,学习的内容、形式和要求都发生了变化。同学们不仅要努力学习,而且要学会 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掌握获得知识的能力;不仅要在学业上不断进步,而且要 在综合素质上不断提高。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学习。在大学阶 段,同学们要学会根据教学计划和自身所学专业的特点,合理确定学习目标,科学安排学 习时间,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全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学习应该 是全面的。 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 造性成果的学习,养成科学的创造性思维的习惯,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树立终 身学习的理念。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的更新和增长空前快速。我们 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要树立终身求知、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获得 新本领,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四、培养优良学风 养成优良学风,应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上下功夫:勤奋,就是要发奋努力、不畏艰 难、锲而不舍、永不懈怠。唐代思想家韩愈有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 毁于随。"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 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大学学习内容的专业性、系统性的特点,在广度和深度 上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这就要求同学们更加刻苦、更加勤奋,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长为 国家的有用之才。严谨,就是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做到严肃、严格、严密。严肃是指 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扎实的学习作风,反对学习上轻率飘浮、马虎应付的态度;严格是指对 知识的掌握要弄懂弄通,对技术的掌握要严守规范,反对粗制滥造和不求甚解,反对急功 近利和投机取巧;严密是指对学习、对生活、对工作要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包括在学习 的安排上要周全有序,有条不紊地妥善处理学习中的各种关系。求实,就是要脚踏实地, 求真务实,不轻信,不弄虚作假,不贪图虚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 创新,就是要不拘陈规,敢为人先,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维。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 的人才,作为今后几十年社会各条战线的骨干,更需要自觉培养勇于创新的品质和才干。 第二节 肩负历史新使命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所谓使命,古指使者奉命出行,后引申为肩负重大的任务和责任。人们在社会中生活,不 仅要走完自己的人生历程,还要完成各种各样的人生任务。其中,人们担负的重大的历史 任务和重大的历史责任就是历史使命。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20世纪的中国历史告诉 人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经过艰辛探索开辟的,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成功之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创业的时期,正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 略机遇期,时代为同学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同学们要珍惜历史机 遇,自觉把人生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在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不懈 奋斗中,创造无愧于人生的业绩。 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一是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 突飞猛进,给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未来的科学技术还将 产生新的重大飞跃。科技文化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科学 技术发展和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理应发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成才,义不容辞地肩负 起发展我国科技文化的历史重任。二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当今世界,和 平、发展、合作是时代的潮流。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安 全面临着新的挑战。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
界眼光,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三是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宏伟自标,当代大学生肩负看特殊的责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这是当代大学生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在今天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德在青年人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发挥看越来越突出的作用,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智是大学生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本领,是能否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才的重要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健康的体魄是大学生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条件,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美育不仅能陶治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新形象良好的形象不仅是大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第三节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一、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厚观的重要意义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荣厚观"八荣八耻",明确了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系统总结,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1、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3、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德治"与"法治"的统一。4、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本要求。同学们要认真学习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深入领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准确把握"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真学、真知、真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与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二、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荣厚观涵义精深,它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方方面面,坚持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统一,实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体现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反映了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根本要求。1、“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就要树立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弘扬爱国精神,践行报国之志,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富强祖国为最大光荣,抵制和反对损害社会主义祖国的荣誉、尊严和利益的思想和行为,2、“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就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自的,心系人民
界眼光,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三是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实 现这一宏伟目标,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特殊的责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担负起历史赋予的 光荣使命,这是当代大学生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在今天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德在青年人 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智是大学生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本领,是能否成为对国 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才的重要基础。 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健康的体魄是大学生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条件,是中华民族旺 盛生命力的体现。 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良好的形象不仅是大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第三节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明确了我国在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的系统总结,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1、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 3、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德治"与"法治"的统一。 4、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本要求。 同学们要认真学习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深入领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准确把握"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真学、真知、真用,以自己的 实际行动做"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与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 二、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荣辱观涵义精深,它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 社会风尚等方方面面,坚持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统一,实现了"依法治 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体现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反映了 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根本要求。 1、"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就要树立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弘扬爱国精 神,践行报国之志,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富强祖国为最大光荣,抵制和反对损害社会 主义祖国的荣誉、尊严和利益的思想和行为。 2、"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就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心系人民
关爱他人、扶贫帮困、热心公益,通过各种形式为人民多做好事、为社会多作贡献,抵制和反对违背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思想和行为。3、“以票尚科学为荣、以愚味无知为耻",就要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按科学规律办事,抵制和反对各种违反科学的思想和行为。4、“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就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勉敬业的精神和品德,抵制和反对一切贪图安逸、厌恶劳动的思想和行为。5、“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就要大力倡导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学会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抵制和反对一切损害他人、危害社会的思想和行为。6、"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就要将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作为立人之本、成事之基,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生活中自觉做到恪守诚信抵制和反对惟利是图、弄虚作假、背信弃义、不讲信誉等思想和行为。7、“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就要自觉增强法律和纪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自觉遵守纪律,抵制和反对无视法律权威、轻视纪律规章、违法犯法、破坏纪律的思想和行为。8、“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就要深刻认识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始终保持苦奋斗的作风,弘扬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精神,抵制和反对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贪图享乐、奢侈浪费等思想和行为。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人的素质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统一体。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这个有机体中不可缺少的两种基本素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法纪观念,真正成长为对祖国和人民有用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中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体现了对每个公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基本要求。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是贯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第四节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口四个基本概念:思想道德:是指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其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思想素质:即思想政治素质,它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人们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各种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特定的品质道德素质:是指人们从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出发,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法律:是指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
关爱他人、扶贫帮困、热心公益,通过各种形式为人民多做好事、为社会多作贡献,抵制 和反对违背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思想和行为。 3、"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就要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 知识,按科学规律办事,抵制和反对各种违反科学的思想和行为。 4、"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就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 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勉敬业的精神和品德,抵制和反对一切贪图安逸、厌恶劳动的 思想和行为。 5、"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就要大力倡导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 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学会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抵制和反对一切 损害他人、危害社会的思想和行为。 6、"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就要将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作为立 人之本、成事之基,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生活中自觉做到恪守诚信, 抵制和反对惟利是图、弄虚作假、背信弃义、不讲信誉等思想和行为。 7、"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就要自觉增强法律和纪律意识,自觉遵守法 律,自觉遵守纪律,抵制和反对无视法律权威、轻视纪律规章、违法犯法、破坏纪律的思 想和行为。 8、"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就要深刻认识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 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弘扬求真务实、自强不 息的精神,抵制和反对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贪图享乐、奢侈浪费等思想和行为。 三、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人的素质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统一体。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这个有机体中不可缺少 的两种基本素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加强 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法纪观念,真正成长为对祖国和人民有用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中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体现了对每个公民提 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基本要求。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高等学校思想政 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是贯穿"思想道德修 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本课程以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 容,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 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 修养,增强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第四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四个基本概念: 思想道德:是指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其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 思想素质:即思想政治素质,它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人们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各种 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特定的品质。 道德素质:是指人们从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出发,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 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 法律:是指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
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法律素质:是指人们认识上、行为上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口意义:这门课是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律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的课程,对于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1、注重学习科学理论2、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3、注重联系实际。4、注重知行统一。学习思考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自标是什么?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荣厚观科学内涵的理解。4.结合实际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票高信念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课型:理论课教学自的: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基本要求:使大学生认识到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理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的科学依据;理解如何确立理想信念、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化理想为现实等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1)分析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走出"渺茫论”、“"怀疑论"等认识误区;(2)解析科学理想信念的内涵,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科学的理想和信念;(3)探讨树立科学理想信念的途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想、信念与现实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学方法:理论分析与现实透视相结合的方法;讨论法。主要采用教科书、多媒体、板书等媒介。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追求远大理想、坚定票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
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法律素质:是指人们认识上、行为上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 意义:这门课是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律观,打 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的课程,对于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 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 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 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 兼备、全面发展。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1、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2、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3、注重联系实际。 4、注重知行统一。 学习思考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内涵的理解。 4.结合实际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课型:理论课 教学目的: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 生坚持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基本要求:使大学生认识到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 义;理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的科学依据;理解如 何确立理想信念、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化理想为现实等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分析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走出"渺茫 论"、"怀疑论"等认识误区;(2)解析科学理想信念的内涵,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科学的 理想和信念;(3)探讨树立科学理想信念的途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想、信念与现实 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理论分析与现实透视相结合的方法;讨论法。主要采用教科书、多媒体、板书 等媒介。 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 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