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案儿科学课程名称任课班级预防 10(1)、影像 10(1)班任课教师谷强副教授教学职称临床医学系儿科学教研室2013一2014学年第1学期- 0 -
- 0 -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教 案 课程名称 儿 科 学 任课班级 预防 10(1)、影像 10(1)班 任课教师 谷 强 教学职称 副教授 临床医学 系 儿 科 学 教研室 2013— 2014 学年 第 1 学期
40学时(理论总学时姓名谷强职称副教授32学时、见习8-学时)使用教材「儿科学第八版主编王卫平1、了解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儿科学的基础和特点、各年龄分期、各大系课统的解剖生理特点2、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程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发症。3、熟悉小儿喂养及喂养方法。教4、熟悉各大系统的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及病理生理,并能让学生基础理论联系临床理论学5、掌握各系统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发症目6、掌握各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治疗方案。通过理论学习达到以上教学目的,再通过临床见习,使理论联系实际,的使学生扎实掌握儿科临床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多举例临床典型、复杂病例,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医学生在将来医疗、预防医学工作实践中的综合能力章名章次学时一绪论生长发育理论2见习2五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理论4见习1七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理论6见习1八遗传性疾病学理论2+感染性疾病理论2见习1时+消化系统疾病理论3见习1分+呼吸系统疾病理论3见习1十三心血管系统疾病理论3见习配十四泌尿系统疾病理论2见习1十五造血系统疾病理论2见习1十六神经肌肉系统疾病理论2+七理论1内分泌疾病-1-
- 1 - 姓 名 谷 强 职 称 副教授 总学时 40 学时(理论 32 学时、见习 8 学时) 使用教材 儿科学 第八版 主编 王卫平 课 程 教 学 目 的 1、了解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儿科学的基础和特点、各年龄分期、各大系 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2、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发症。 3、熟悉小儿喂养及喂养方法。 4、熟悉各大系统的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及病理生理,并能让学 生基础理论联系临床理论。 5、掌握各系统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发症 6、掌握各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治疗方案。 通过理论学习达到以上教学目的,再通过临床见习,使理论联系实际, 使学生扎实掌握儿科临床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多举例临床典型、复杂病 例,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 养医学生在将来医疗、预防医学工作实践中的综合能力。 学 时 分 配 章次 章 名 学时 一 绪论 生长发育 理论 2 见习 2 五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理论 4 见习 1 七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理论 6 见习 1 八 遗传性疾病 理论 2 十 感染性疾病 理论 2 见习 1 十一 消化系统疾病 理论 3 见习 1 十二 呼吸系统疾病 理论 3 见习 1 十三 心血管系统疾病 理论 3 见习 十四 泌尿系统疾病 理论 2 见习 1 十五 造血系统疾病 理论 2 见习 1 十六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理论 2 十七 内分泌疾病 理论 1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案(理论课)2013一2014学年第1学期课程:儿科学专业、班级:预防10(1)、影像10(1)班章节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生长发育(2学时)题目熟悉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儿科学的基础和特点,掌握各年龄分期及各期1、特点。教学2、了解我国儿科学的发展和展望。目的3、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掌握体格生长各项指标的计算以及临床意义。4、熟悉各系统的生长发育的临床意义10'1、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10'2、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教学5'3、我国儿科学的发展和展望。内容20各年龄分期4、及5'5、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时间30'6、体格生长各项指标的计算以及临床意义。分配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的计算方法及临床意义。10'7、熟悉各系统的生长发育的临床意义。重点难点重点:生长发育的规律体格生长,各年龄分期及难点:体格生长对策对策:重点讲解各年龄段的体重公式,理解公式的由来教学课堂理论课组织教学1、教师利用多媒体讲解2、通过提问户动式教学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方法思考题及1总结各年龄小儿的分期以及各年龄的特点阅读2、1体格生长中各项指标的计算以及临床意义材料题后记授课教师:教研室主任:年月日- 2 -
- 2 -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案(理论课) 2013—2014 学年第 1 学期 课程:儿科学 专业、班级:预防 10(1)、影像 10(1)班 章节 题目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生长发育 (2 学时) 教学 目的 1、熟悉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儿科学的基础和特点,掌握各年龄分期及各期 特点。 2、了解我国儿科学的发展和展望。 3、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掌握体格生长各项指标 的计算以及临床意义。 4、熟悉各系统的生长发育的临床意义 教学 内容 及 时间 分配 1、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 10′ 2、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 10′ 3、我国儿科学的发展和展望。 5′ 4、各年龄分期 20 5、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5′ 6、体格生长各项指标的计算以及临床意义。 30′ 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的计算方法及临床意义。 7、熟悉各系统的生长发育的临床意义。 10′ 重点 难点 及 对策 重点:生长发育的规律体格生长,各年龄分期 难点:体格生长 对策:重点讲解各年龄段的体重公式,理解公式的由来 教学 组织 课堂理论课 教学 方法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讲解 2、通过提问户动式教学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 思考 题及 阅读 材料 1、总结各年龄小儿的分期以及各年龄的特点 2、体格生长中各项指标的计算以及临床意义 题 后 记 授课教师: 教研室主任: 年 月 日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案(理论课)2013一2014学年第1学期课程:儿科学专业、班级:预防10(1)、影像10(1)班第五章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章节(2 学时)第一节儿童营养基础题目第六节蛋白-能量营养不良1.了解营养基础,熟悉母乳喂养、人工喂养以及辅助食品的添加教学2、了解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病因、病理生理,熟悉并发症目的3、掌握临床表现、治疗教学内容15'营养基础1、及302、蛋白-能量营养不良时间5'3、病因分配10'4、临床表现10'5、诊断10'6、并发症10'7、治疗重点重点:营养不良临床表现及治疗难点难点:营养不良临床分度及对策:通过列表对比讲解对策教学理论课组织教学课堂讲解、户动式教学、提问等方法思考为什么重度营养不良的患儿治疗能量供给先要低于正常供给量而后要高于正题及常供给量?阅读参考本科教材材料题后记授课教师:教研室主任:年月日-3 -
- 3 -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案(理论课) 2013—2014 学年 第 1 学期 课程:儿科学 专业、班级:预防 10(1)、影像 10(1)班 授课教师: 教研室主任: 年 月 日 章节 题目 第五章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第一节 儿童营养基础 (2 学时) 第六节 蛋白-能量营养不良 教学 目的 1、了解营养基础,熟悉母乳喂养、人工喂养以及辅助食品的添加 2、了解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病因、病理生理,熟悉并发症 3、掌握临床表现、治疗 教 学 内 容 及 时间 分配 1、营养基础 15′ 2、蛋白-能量营养不良 30′ 3、病因 5′ 4、临床表现 10′ 5、诊断 10′ 6、并发症 10′ 7、治疗 10′ 重点 难点 及 对策 重点:营养不良临床表现及治疗 难点:营养不良临床分度 对策:通过列表对比讲解 教学 组织 理论课 教学 方法 课堂讲解、户动式教学、提问等 思考 题及 阅读 材料 为什么重度营养不良的患儿治疗能量供给先要低于正常供给量而后要高于正 常供给量? 参考本科教材 题 后 记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案(理论课)2013一2014学年第1学期课程:儿科学专业、班级:预防10(1)、影像10(1)班章节第五章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题目第五节(3学时)维生素营养障碍教学1.了解vitD缺乏性向病及vit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病因、发病机理目的2、掌握两病的临床表现,熟悉两病的诊断、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原则。25'vitD缺乏性楼病的病因、发病机制1、25'2、vitD缺之性楼病的临床表现25'教学vitD缺乏性伺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3、15'内容4、vitD缺乏性病的治疗10'及5、vitD缺乏性手足抽撞症的病因15'时间6、vit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临床表现10'分配7、vit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10'8、vit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治疗重点:两病的临床表现、两病的诊断、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重点难点:发病机理及治疗难点对策:从两病的异、同比较性讲解及结合VCD直观、图文并茂理解发病机制对策通过VCD掌握典型的伺病的体征教学理论课组织教学课堂讲解、户动式教学、VCD播放方法思考题及两病的发病机理有何不同?阅读治疗原则有何不同?材料题后记日授课教师:教研室主任:年月- 4 -
- 4 -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案(理论课) 2013—2014 学年第 1 学期 课程:儿科学 专业、班级:预防 10(1)、影像 10(1)班 章节 题目 第五章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第五节 维生素营养障碍 (3 学时) 教学 目的 1、了解 vitD 缺乏性佝偻病及 vitD 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病因、发病机理 2、掌握两病的临床表现,熟悉两病的诊断、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原则。 教学 内容 及 时间 分配 1、vitD 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25′ 2、vitD 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 25′ 3、vitD 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25′ 4、vitD 缺乏性佝偻病的治疗 15′ 5、vitD 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病因 10′ 6、vitD 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临床表现 15′ 7、vitD 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10′ 8、vitD 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治疗 10′ 重点 难点 及 对策 重点:两病的临床表现、两病的诊断、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 难点:发病机理及治疗 对策:从两病的异、同比较性讲解 结合 VCD 直观、图文并茂理解发病机制 通过 VCD 掌握典型的佝偻病的体征 教学 组织 理论课 教学 方法 课堂讲解、户动式教学、VCD 播放 思考 题及 阅读 材料 两病的发病机理有何不同? 治疗原则有何不同? 题 后 记 授课教师: 教研室主任: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