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教学大纲pediatrics(临床医学使用)2008年10月1
1 儿科学教学大纲 pediatrics (临床医学使用) 2008 年 10 月
第七版《儿科学》教学大纲(pediatrics)课程编号:1033430开课学期:第四学年第七学期课程总学时:70(理论54,见习16)学分:4分一、教学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二、教学目的(一)临床理论知识1、要求学生逐渐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听课,要记笔记,抓住重点及难点,紧跟教师的思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力求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2、有效使用教学大纲、实习大纲、见习大纲、教科书及课外指导参考书,能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外自学及自习时间。3、掌握儿科基础理论,生长发育、营养基础、喂养、能量供给及小儿保健知识。4、巩固与临床各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的儿科各系统解部特点及生理功能,5、熟悉儿科临床各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及病理生理。6、熟悉儿科临床各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鉴别诊断、并发症及预防。7、掌握儿科临床各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措施。(二)临床见习及实习1、要求具备医学生的素质,熟悉作为一名医学生将要在临床做医师的角色,在见习及实习实践中力求临床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2、通过见习初步了解小儿的病史询问与记录、体格检查的方法及药物治疗的原则。3、通过实习初步熟悉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初步了解小儿危重、急症的抢救与治疗。三、教学要求(一)性质和任务1、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医学科学。儿科发育学是研究和解决小儿生长发育的有关问题,儿科以年龄划分为特征,又发展形成围产医学、新生儿学及青春医学等新专业;儿科临床学已有多种临床专业分支:2、儿科学的任务是不断探索儿科医学理论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疾病防治水平,降低儿童发病率与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二)理论知识和技能1、详述儿科基础理论,生长发育、营养基础、喂养、能量供给及小儿保健知识。2、简述与临床各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的儿科各系统解剖特点及生理功能。2
2 第七版《儿科学》教学大纲 (pediatrics) 课程编号:1033430 开课学期:第四学年第七学期 课程总学时:70( 理论 54, 见习 16) 学分:4 分 一、教学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 二、教学目的 (一)临床理论知识 1、 要求学生逐渐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听课,扼要记笔记,抓住重点及难点,紧跟教师的思 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力求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 有效使用教学大纲、实习大纲、见习大纲、教科书及课外指导参考书,能科学、合理地 安排课外自学及自习时间。 3、掌握儿科基础理论,生长发育、营养基础、喂养、能量供给及小儿保健知识。 4、巩固与临床各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的儿科各系统解剖特点及生理功能。 5、熟悉儿科临床各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及病理生理。 6、熟悉儿科临床各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鉴别诊断、并发症及预 防。 7、掌握儿科临床各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措施。 (二)临床见习及实习 1、要求具备医学生的素质,熟悉作为一名医学生将要在临床做医师的角色,在见习及实习 实践中力求临床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2、通过见习初步了解小儿的病史询问与记录、体格检查的方法及药物治疗的原则。 3、通过实习初步熟悉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初步了解小儿危重、急症的 抢救与治疗。 三、教学要求 (一)性质和任务 1、 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医学科 学。儿科发育学是研究和解决小儿生长发育的有关问题,儿科以年龄划分为特征,又发 展形成围产医学、新生儿学及青春医学等新专业;儿科临床学已有多种临床专业分支; 2、 儿科学的任务是不断探索儿科医学理论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疾病防治水平,降低 儿童发病率与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二)理论知识和技能 1、详述儿科基础理论,生长发育、营养基础、喂养、能量供给及小儿保健知识。 2、简述与临床各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的儿科各系统解剖特点及生理功能
3、阐明儿科临床各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及病理生理。4、详述儿科临床各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鉴别诊断、并发症及预防。5、重点详述儿科临床各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措施。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学时理论内容和见习内容见习理论绪论11、20.52、生长发育23、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原则61.54、营养及营养障碍疾病1025、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10.56、遗传性疾病10.57、免疫性疾病5感染性疾病18、429、消化系统疾病6210、呼吸系统疾病5211、循环系统疾病4212、泌尿系统疾病4113、造血系统疾病20.514、神经肌肉系统疾病10.515、内分泌系统疾病合计5416五、理论教学目标与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第三节吉:各年龄分期(一)教学目标1、了解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2、掌握儿科的各年龄分期。3、熟悉儿科的各年龄分期保健原则。(二)教学内容3
3 3、阐明儿科临床各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及病理生理。 4、详述儿科临床各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鉴别诊断、并发症及预 防。 5、重点详述儿科临床各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措施。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理论内容和见习内容 学 时 理论 见习 1、 绪论 1 2、 生长发育 2 0.5 3、 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原则 2 4、 营养及营养障碍疾病 6 1.5 5、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10 2 6、 遗传性疾病 1 0.5 7、 免疫性疾病 1 0.5 8、 感染性疾病 5 1 9、 消化系统疾病 4 2 10、呼吸系统疾病 6 2 11、循环系统疾病 5 2 12、泌尿系统疾病 4 2 13、造血系统疾病 4 1 14、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2 0.5 15、内分泌系统疾病 1 0.5 合计 54 16 五、 理论教学目标与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 第三节 各年龄分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 。 2、掌握儿科的各年龄分期。 3、熟悉儿科的各年龄分期保健原则。 (二)教学内容
1、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2、儿科学的特点分,基础和临床两方面;基础包括:解部、生理生化、营养代谢、免疫、病理:临床包括: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与预防等方面:3、各年龄分期和保健原则。包括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三)教学重点及难点:小儿各年龄分期。(四)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理论授课,配合多媒体教学、图表展示。(五)需要注意的问题讲课时注意侧重与临床有关的医学基础,要条理清晰,突出重点。(六)测试内容与方式内容:小儿各年龄分期。方式:多选题、笔试。第二章生长发育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及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2、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正常值、计算方法及临床意义3、了解小儿神经精神的发育规律。(二)教学内容1、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2、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包括体重、身高、坐高、头围、胸围、腹围、卤门、骨化中心的正常值、牙齿的正常发育、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等。(三)教学重点及难点1、身高、头围、胸围、门、牙齿正常值及临床意义等。2、体格生长中常用几项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四)、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理论授课,配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录相片,临床见习、实际测量等。(五)需要注意的问题见习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提高学习兴趣。(六)测试内容与方式内容:1、小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2、体格生长常用重要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3、小儿动作发育特点。4
4 1、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 2、儿科学的特点分,基础和临床两方面; 基础包括:解剖、生理生化、营养代谢、免疫、病理; 临床包括: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与预防等方面; 3、各年龄分期和保健原则。包括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 青春期。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小儿各年龄分期。 (四)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配合多媒体教学、图表展示。 (五)需要注意的问题 讲课时注意侧重与临床有关的医学基础,要条理清晰,突出重点。 (六)测试内容与方式 内容:小儿各年龄分期。 方式:多选题、笔试。 第二章 生长发育 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及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2、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正常值、计算方法及临床意义; 3、了解小儿神经精神的发育规律。 (二)教学内容 1、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2、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包括体重、身高、坐高、头围、胸围、腹围、囟门、骨 化中心的正常值、牙齿的正常发育、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等。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身高、头围、胸围、囟门、牙齿正常值及临床意义等。 2、体格生长中常用几项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四)、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配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录相片,临床见习、实际测量等。 (五)需要注意的问题 见习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提高学习兴趣。 (六)测试内容与方式 内容: 1、小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2、体格生长常用重要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3、小儿动作发育特点
方式:多选题、笔试。第三章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原则第一节各年龄期儿童保健重点(一)教学目标1、熟悉小儿时期计划免疫种类及实施时间:(二)教学内容1、小儿时期计划免疫种类及实施时间;(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难点: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的具体实施。(四)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理论授课,配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挂图、幻灯片、临床见习、临床典型病例分析讨论。(五)需要注意的问题讲解时注重特点,把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六)测试内容与方式内容:1、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方式:多选题、笔试。第四章儿科疾病诊治原则第一节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第三节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一)教学目标1、了解儿科病史和体格检查特点;2、小儿体液平衡特点;3、掌握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临床表现:4、熟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实验室检查5、掌握液体疗法的原则及实施6、详述液体疗法的原则及具体实施。(二)教学内容1、儿科病史和体格检查特点;2、小儿体液平衡特点;3、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包括脱水、低钾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4、液体疗法包括补充总液量: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根据脱水性质,补充液体种类,定速度等。(三)教学重点及难点5
5 方式:多选题、笔试。 第三章 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原则 第一节 各年龄期儿童保健重点 (一)教学目标 1、熟悉小儿时期计划免疫种类及实施时间; (二)教学内容 1、小儿时期计划免疫种类及实施时间;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 难点: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的具体实施。 (四)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配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挂图、幻灯片、临床见习、临床典型病例分析讨论。 (五)需要注意的问题 讲解时注重特点,把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 (六)测试内容与方式 内容: 1、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 方式:多选题、笔试。 第四章 儿科疾病诊治原则 第一节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第三节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儿科病史和体格检查特点; 2、小儿体液平衡特点; 3、掌握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临床表现; 4、熟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实验室检查 5、掌握液体疗法的原则及实施 6、详述液体疗法的原则及具体实施。 (二)教学内容 1、儿科病史和体格检查特点; 2、小儿体液平衡特点; 3、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包括脱水、低钾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 ; 4、液体疗法包括补充总液量: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根据脱水性质,补 充液体种类,定速度等。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