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人于洛城殿,数日方了,殿前试人自此始”2。殿试制度的出现,不仅表明 皇帝对科举的重视和慎重,而且使考生成为天子门生,他们更忠于封建朝廷, 故殿试为历代所沿袭。她开创武举,不仅文人有科举,学武之人也可通过科 举入仕,扩大了用人范围,选拔了军事人才。同时扩大科举录取名额。唐太 宗时,每年录取进土不过8人~9人,而到武则天时期,平均每年录取20余 人,使庶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有更多的入仕机会,也大大扩大了武则天政权 的阶级基础。她还提高各地参加科举考试士人的身份。唐朝各州将参加科举 考试的士人,作为贡士列名于贡给皇帝物品的后面,武则天认为不妥,她让 贡人于前、贡物于后,反映了对人才的重视。 第三,加强边防。在唐高宗时,安西四镇失守于吐蕃。武则天注意加强 军事力量,并在长寿元年(692年)击败吐蕃,夺回了安西四镇,又与吐蕃 恢复和亲政策,缓和了唐蕃关系。武则天还坚持在龟兹重设安西都护府,管 辖天山南路,直至帕米尔。长安二年(02年),又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萨 尔)置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广大地 区。这些,大大加强了对西北边疆的统治。对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巩 固和发展,武则天是有贡献的 此外,武则天好文艺,主张文章取士,这对唐代诗歌和文学的发展有积 极作用。她还开创“南选”,使岭南等边远地区的官员能就近及时铨选,又 下民政事。武则天本人雄才大略,颇有唐太宗风度,也能知人善任,她任用 的狄仁杰、李昭德、王孝杰、娄师德,都是当时的人才,而她选拔的姚崇 宋璟、张九龄,后来都成为开元名相。武则天也较能兼听纳谏。正是这样 武则天统治时期,整个国家不仅基本安定,而且继承了唐大宗所开创的政治 局面并有所发展。 3武则天的弊政 武则天是一个基本肯定而局限性又很大的历史人物。她统治时期有不少 弊政,主要有二。 其一,任用酷吏与政治的败坏。武则天在打击士族和打击政敌的过程中 拔用了一批酷吏。这些酷吏,大兴告密之风,网织人罪,滥用酷刑,大加杀 戮。他们虽在打击土族上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杀死了不少无辜之人,并且给 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造成了政治上的恐怖局面。武则天为笼络庶族地主, 还不拘一格用人,她允许科举落第士子及其他人,自荐为官,让他们做“试 官”,使一些不合格的人进入官场。她采取扩大任官的做法,使官僚集团迅 速膨胀,大大增加了人民的负担。这些都导致了政治上的腐败。 其二,崇佛与生活奢侈。武则天曾入庵为尼,又在夺取权力的斗争中得 到佛教徒的支持,所以她信佛、崇佛、佞佛。掌权之后,到处筑寺庙造佛像 所建明堂高294尺,方300尺,三层,上立铁凤高达1丈,饰以黄金。在明 堂之北,又造天堂,内有夹约大佛像,其小指即可容数十人。为修建这些工 程,“日役万人,采木江岭,数年之间,所费以万亿汁,府藏为之耗竭”°。 所铸九鼎用铜达56万多斤,铜料不够,便征农具充用。这大大加重了农民的 ②《通典·选举典·历代制下》 ①②《资治通鉴》卷205
贡人于洛城殿,数日方了,殿前试人自此始”②。殿试制度的出现,不仅表明 皇帝对科举的重视和慎重,而且使考生成为天子门生,他们更忠于封建朝廷, 故殿试为历代所沿袭。她开创武举,不仅文人有科举,学武之人也可通过科 举入仕,扩大了用人范围,选拔了军事人才。同时扩大科举录取名额。唐太 宗时,每年录取进士不过 8 人~9 人,而到武则天时期,平均每年录取 20 余 人,使庶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有更多的入仕机会,也大大扩大了武则天政权 的阶级基础。她还提高各地参加科举考试士人的身份。唐朝各州将参加科举 考试的士人,作为贡士列名于贡给皇帝物品的后面,武则天认为不妥,她让 贡人于前、贡物于后,反映了对人才的重视。 第三,加强边防。在唐高宗时,安西四镇失守于吐蕃。武则天注意加强 军事力量,并在长寿元年(692 年)击败吐蕃,夺回了安西四镇,又与吐蕃 恢复和亲政策,缓和了唐蕃关系。武则天还坚持在龟兹重设安西都护府,管 辖天山南路,直至帕米尔。长安二年(702 年),又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萨 尔)置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广大地 区。这些,大大加强了对西北边疆的统治。对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巩 固和发展,武则天是有贡献的。 此外,武则天好文艺,主张文章取士,这对唐代诗歌和文学的发展有积 极作用。她还开创“南选”,使岭南等边远地区的官员能就近及时铨选,又 下民政事。武则天本人雄才大略,颇有唐太宗风度,也能知人善任,她任用 的狄仁杰、李昭德、王孝杰、娄师德,都是当时的人才,而她选拔的姚崇、 宋璟、张九龄,后来都成为开元名相。武则天也较能兼听纳谏。正是这样, 武则天统治时期,整个国家不仅基本安定,而且继承了唐大宗所开创的政治 局面并有所发展。 3 武则天的弊政 武则天是一个基本肯定而局限性又很大的历史人物。她统治时期有不少 弊政,主要有二。 其一,任用酷吏与政治的败坏。武则天在打击士族和打击政敌的过程中, 拔用了一批酷吏。这些酷吏,大兴告密之风,网织人罪,滥用酷刑,大加杀 戮。他们虽在打击土族上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杀死了不少无辜之人,并且给 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造成了政治上的恐怖局面。武则天为笼络庶族地主, 还不拘一格用人,她允许科举落第士子及其他人,自荐为官,让他们做“试 官”,使一些不合格的人进入官场。她采取扩大任官的做法,使官僚集团迅 速膨胀,大大增加了人民的负担。这些都导致了政治上的腐败。 其二,崇佛与生活奢侈。武则天曾入庵为尼,又在夺取权力的斗争中得 到佛教徒的支持,所以她信佛、崇佛、佞佛。掌权之后,到处筑寺庙造佛像。 所建明堂高 294 尺,方 300 尺,三层,上立铁凤高达 1 丈,饰以黄金。在明 堂之北,又造天堂,内有夹纻大佛像,其小指即可容数十人。为修建这些工 程,“日役万人,采木江岭,数年之间,所费以万亿汁,府藏为之耗竭”①。 所铸九鼎用铜达 56 万多斤,铜料不够,便征农具充用。这大大加重了农民的 ② 《通典·选举典·历代制下》。 ① ②《资治通鉴》卷 205
负担。加之,武则天晚年生活奢侈、频建宫殿,以至“关东饥馑,蜀汉逃亡, 江淮以南,征求不息。人不复业,相率为盜”②。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五唐玄宗开元革新 1武则天以后的动乱政局 神龙元年(705年),82岁的武则天得了重病,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 变,逼迫武则天文出政权,让位给唐中宗李显,复唐国号。唐中宗复位后, 将政治中心从洛阳迁回长安,不久,武则天去世。武则天以后,唐朝政权陷 于动荡之中。 唐中宗昏庸懦弱,大权为皇后韦氏所掌,韦后为效法武则天当女皇,先 杀太子李重俊,后又于景龙四年(710年)六月,与女儿安乐公主一起毒死 唐中宗,而立16岁的李重茂为帝,实权在韦后手中。 这时,武则天的第四子李旦和女儿太平公主成为韦后称帝专权的障碍。 韦后准备排挤以至消灭李旦和太平公主,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联络羽林军, 抢先发动军事行动,攻入皇宫,杀韦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随后,由太平 公主出面,废黜了李重茂,恢复了唐睿宗李旦的帝位,李隆基因功被立为太 子 太平公主因拥戴唐睿宗有功,又是唐睿宗仅存的一个妹妹,所以深受唐 睿宗的信任和尊崇。但她极似乃母,有强烈的权力欲望,她乘机树立私人势 力,是时,宰相七人,五出其门。这就与太子李隆基发生了矛盾。先天元年 (712年),唐睿宗传位太子,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针对太平公主阴 谋发动政变,唐玄宗先发制人,杀死太平公主党羽数十人,逼太平公主自杀, 依附太平公主的官吏被黜逐。这样,动荡的政局才稳定下来。 2唐玄宗的改革 唐玄宗在位44年,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先天(712年~713年)和 开元(713年~741年),后期指天宝(742年~755年)时期。在武则天统 治的晩年和唐中宗、唐睿宗时期,政治昏暗,弊端丛生。针对这种情况,唐 玄宗在开元年间任用改革政治家姚崇、宋璟等人,进行了整顿和改革,并取 得了显著的效果。 首先,裁汰冗官,整顿吏治。武则夭以来,放手招官,唐中宗、韦后、 安乐公主等更是公开卖官,斜封官、试官以及滥置的员外、同正、摄、检校、 判、知等官,多达数千人,这大大增加了国家开支,加重了人民负担,使吏 治败坏。玄宗即位,“大革奸滥,十去其九”。裁减冗官数千人,停废闲散 诸司、监、署十余所,精简了庞大的官僚机构,节省了开支,提高了行政效 率、澄清了吏治。在这基础上,唐玄宗注重职官的铨选,强调以功、以才授 官。他尤其重视直接临民的县令的选任,开元四年(716年),唐玄宗对吏 部选用的县令,亲加复试,有45人因不合格而被淘汰。唐玄宗还加强了对官 吏的考核,规定每年10月,各道按察使对地方官吏循名责实,进行政绩考核 《通典·职官典·历代官制总序》
负担。加之,武则天晚年生活奢侈、频建宫殿,以至“关东饥馑,蜀汉逃亡, 江淮以南,征求不息。人不复业,相率为盗”②。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五 唐玄宗开元革新 1 武则天以后的动乱政局 神龙元年(705 年),82 岁的武则天得了重病,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 变,逼迫武则天文出政权,让位给唐中宗李显,复唐国号。唐中宗复位后, 将政治中心从洛阳迁回长安,不久,武则天去世。武则天以后,唐朝政权陷 于动荡之中。 唐中宗昏庸懦弱,大权为皇后韦氏所掌,韦后为效法武则天当女皇,先 杀太子李重俊,后又于景龙四年(710 年)六月,与女儿安乐公主一起毒死 唐中宗,而立 16 岁的李重茂为帝,实权在韦后手中。 这时,武则天的第四子李旦和女儿太平公主成为韦后称帝专权的障碍。 韦后准备排挤以至消灭李旦和太平公主,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联络羽林军, 抢先发动军事行动,攻入皇宫,杀韦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随后,由太平 公主出面,废黜了李重茂,恢复了唐睿宗李旦的帝位,李隆基因功被立为太 子。 太平公主因拥戴唐睿宗有功,又是唐睿宗仅存的一个妹妹,所以深受唐 睿宗的信任和尊崇。但她极似乃母,有强烈的权力欲望,她乘机树立私人势 力,是时,宰相七人,五出其门。这就与太子李隆基发生了矛盾。先天元年 (712 年),唐睿宗传位太子,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针对太平公主阴 谋发动政变,唐玄宗先发制人,杀死太平公主党羽数十人,逼太平公主自杀, 依附太平公主的官吏被黜逐。这样,动荡的政局才稳定下来。 2 唐玄宗的改革 唐玄宗在位 44 年,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先天(712 年~713 年)和 开元(713 年~741 年),后期指天宝(742 年~755 年)时期。在武则天统 治的晚年和唐中宗、唐睿宗时期,政治昏暗,弊端丛生。针对这种情况,唐 玄宗在开元年间任用改革政治家姚崇、宋璟等人,进行了整顿和改革,并取 得了显著的效果。 首先,裁汰冗官,整顿吏治。武则夭以来,放手招官,唐中宗、韦后、 安乐公主等更是公开卖官,斜封官、试官以及滥置的员外、同正、摄、检校、 判、知等官,多达数千人,这大大增加了国家开支,加重了人民负担,使吏 治败坏。玄宗即位,“大革奸滥,十去其九”①。裁减冗官数千人,停废闲散 诸司、监、署十余所,精简了庞大的官僚机构,节省了开支,提高了行政效 率、澄清了吏治。在这基础上,唐玄宗注重职官的铨选,强调以功、以才授 官。他尤其重视直接临民的县令的选任,开元四年(716 年),唐玄宗对吏 部选用的县令,亲加复试,有 45 人因不合格而被淘汰。唐玄宗还加强了对官 吏的考核,规定每年 10 月,各道按察使对地方官吏循名责实,进行政绩考核, ① 《通典·职官典·历代官制总序》
作为黜陟的根据。这些做法,对澄清吏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其次,抑制食封贵族。唐初,规定食实封的贵族,国家按食实封的户数 将课户拨给封家,租调由食实封贵族派人征收。唐初食实封的贵族不过20 家~30家,封户多的也不过千余户。但是,到唐中宗时,封家增至140家以 上,封户多的达万户。国家大部分租调为封家所侵吞。景龙三年(709年) 全国封丁60余万,每年向封家纳绢120万多匹,而国家仅收入70万匹~80 万匹,大大少于封家。而且,封家的官吏、奴仆到地方征收租调,往往对封 户进行勒索、多取财物,有的以租调作买卖、放高利贷,增加剥削量。这又 大大加重了封户的负担,使许多封户破产逃亡。唐玄宗于开元三年(715年) 规定,封家租调由政府统一征收,送于京师,封家在京城领取,禁止封家直 接到封户催索,禁止放高利贷。这缓和了社会矛盾,增加了国家收入。以后, 唐玄宗又规定,凡子孙承袭实封的,户数减2/10,这项规定与由政府征收封 户租调,对食实封贵族的势力起了抑制作用。 第三,压抑佛教。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提倡佛教,兴建了众多佛寺, 不少人削发出家。唐中宗,唐睿宗时,佛教势力继续发展。“贵戚争营佛寺, 奏度人为僧,兼以伪妄;富户强丁多削发以避徭役,所以充满”。使僧尼人 数大增,全国约有10万人。僧尼不服役纳税,建寺造像耗费巨大,影响了国 家财政收入,也给人民造成很大痛苦。开元二年(714年),唐玄宗接受姚 崇建议,“命有司沙汰天下僧尼,以伪妄还俗者万二千余人”②。并下令“自 今所在毋得创建佛寺”③。禁止民间铸佛像、抄写佛经。还没收各地寺观法 外多占田地,给贫下欠田农户耕种。这些措施压抑了佛教势力的发展。 第四,发展农业生产。唐玄宗开元年间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采取了一些 措施,首先,针对三辅地区“诸王公权要之家,皆缘渠立硙,以害水田”的 情况,唐玄宗“诏令〔李〕元纮疏决三辅”,李元纮便“令吏人一切毁之, 百姓大获其利”④。其次,灭蝗止灾。在开元三年、四年,山东、河南、河北 等地连年发生蝗灾,而一些官吏认为杀蝗有祸,“民或于田旁焚香、膜拜, 设祭而不敢杀”③。唐玄宗接受了姚崇的建议“遣御史督州县捕而瘗之”②。 大大减轻了蝗灾。再次,为发展农业生产,又在河东道、关内道、河南道、 河西道、陇右道、河北道、剑南道等地,大兴屯田,是时全国有992屯军屯 垦田面积有500万亩左右。从武则天以来,均田制逐渐破坏,土地兼并、农 民逃亡现象日益严重,为此,唐玄宗于开元九年(721年)派字文融为劝农 使到全国各地检括逃户和隐田,括出80余万客户和不少田地。唐政府对这些 客户每丁税钱1500,免6年租调谣役,由各州安插于均田土地上。这多少改 变了占田不均的情况,有缓和阶级矛盾、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积极作用 第五,整顿财政,提倡节俭。自唐高宗以后,官僚机构日益膨胀,军队 增多,统治者生活奢侈,使国用日益不足。唐玄宗即位后,三令五申,提倡 节俭,他销毁金银器玩,规定后妃不许服珠玉锦绣。在节用的同时,唐玄宗 十分重视开源,增加财政收入。字文融括田括户,增加了国家的财赋收入 开元初年,规定地税每亩纳粟二升,并使户税成为定制,这增加了富户的税 额。至开元中,将部分编户负担的杂徭,普遍改为纳钱代役,这不仅使劳动 ①②③《资治通鉴》卷211。 《旧唐书·李元纮传》。 ①②《资治通鉴》卷211
作为黜陟的根据。这些做法,对澄清吏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其次,抑制食封贵族。唐初,规定食实封的贵族,国家按食实封的户数 将课户拨给封家,租调由食实封贵族派人征收。唐初食实封的贵族不过 20 家~30 家,封户多的也不过千余户。但是,到唐中宗时,封家增至 140 家以 上,封户多的达万户。国家大部分租调为封家所侵吞。景龙三年(709 年), 全国封丁 60 余万,每年向封家纳绢 120 万多匹,而国家仅收入 70 万匹~80 万匹,大大少于封家。而且,封家的官吏、奴仆到地方征收租调,往往对封 户进行勒索、多取财物,有的以租调作买卖、放高利贷,增加剥削量。这又 大大加重了封户的负担,使许多封户破产逃亡。唐玄宗于开元三年(715 年) 规定,封家租调由政府统一征收,送于京师,封家在京城领取,禁止封家直 接到封户催索,禁止放高利贷。这缓和了社会矛盾,增加了国家收入。以后, 唐玄宗又规定,凡子孙承袭实封的,户数减 2/10,这项规定与由政府征收封 户租调,对食实封贵族的势力起了抑制作用。 第三,压抑佛教。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提倡佛教,兴建了众多佛寺, 不少人削发出家。唐中宗,唐睿宗时,佛教势力继续发展。“贵戚争营佛寺, 奏度人为僧,兼以伪妄;富户强丁多削发以避徭役,所以充满”①。使僧尼人 数大增,全国约有 10 万人。僧尼不服役纳税,建寺造像耗费巨大,影响了国 家财政收入,也给人民造成很大痛苦。开元二年(714 年),唐玄宗接受姚 崇建议,“命有司沙汰天下僧尼,以伪妄还俗者万二千余人”②。并下令“自 今所在毋得创建佛寺”③。禁止民间铸佛像、抄写佛经。还没收各地寺观法 外多占田地,给贫下欠田农户耕种。这些措施压抑了佛教势力的发展。 第四,发展农业生产。唐玄宗开元年间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采取了一些 措施,首先,针对三辅地区“诸王公权要之家,皆缘渠立硙,以害水田”的 情况,唐玄宗“诏令〔李〕元纮疏决三辅”,李元纮便“令吏人一切毁之, 百姓大获其利”④。其次,灭蝗止灾。在开元三年、四年,山东、河南、河北 等地连年发生蝗灾,而一些官吏认为杀蝗有祸,“民或于田旁焚香、膜拜, 设祭而不敢杀”①。唐玄宗接受了姚崇的建议“遣御史督州县捕而瘗之”②。 大大减轻了蝗灾。再次,为发展农业生产,又在河东道、关内道、河南道、 河西道、陇右道、河北道、剑南道等地,大兴屯田,是时全国有 992 屯军屯, 垦田面积有 500 万亩左右。从武则天以来,均田制逐渐破坏,土地兼并、农 民逃亡现象日益严重,为此,唐玄宗于开元九年(721 年)派字文融为劝农 使到全国各地检括逃户和隐田,括出 80 余万客户和不少田地。唐政府对这些 客户每丁税钱 1500,免 6 年租调谣役,由各州安插于均田土地上。这多少改 变了占田不均的情况,有缓和阶级矛盾、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积极作用。 第五,整顿财政,提倡节俭。自唐高宗以后,官僚机构日益膨胀,军队 增多,统治者生活奢侈,使国用日益不足。唐玄宗即位后,三令五申,提倡 节俭,他销毁金银器玩,规定后妃不许服珠玉锦绣。在节用的同时,唐玄宗 十分重视开源,增加财政收入。字文融括田括户,增加了国家的财赋收入。 开元初年,规定地税每亩纳粟二升,并使户税成为定制,这增加了富户的税 额。至开元中,将部分编户负担的杂徭,普遍改为纳钱代役,这不仅使劳动 ① ②③《资治通鉴》卷 211。 ④ 《旧唐书·李元纮传》。 ① ②《资治通鉴》卷 211
者的人身依附进一步松弛,而且也增加了国家的收入 经过开元年间的改革,唐玄宗统治下的唐皇朝进入了全盛的时期。 3“开元盛世”的出现 唐玄宗开元年间,出现了经济繁荣,社会比较安定,文化昌盛,国力强 大的局面,达到了唐朝繁荣的高峰。 社会生产经过从唐高祖、唐太宗直至唐玄宗一百年的恢复发展,达到了 新的高峰,粮食布帛产量丰多,是时“四方丰稔,百姓殷富”,国家仓储盈 满,以至“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胜较”②。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 描写开元时期繁盛情况说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 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 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此诗虽有些夸张,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 时的社会状况。 在生产恢复发展的基础上,开元年间物价较为低廉平稳。开元十三年(725 年)“东都斗米十五钱,青,齐五钱,粟三钱”。此后,直至天宝来年,物 价长期稳定,“两京斗米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二文”5。 物价低廉平稳对社会的安定有着积极的作用。 唐朝户口亦逐渐增长。在武德年间,全国有户200万,贞观时增至300 万,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上升至330万户,武则天末年神龙元年(705 年),全国有户615万,有口3714万。而到开元、天宝年间,人口增加更快 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全国户增至891万,口达5291万,这是唐朝人口 统计的最高数字,由于有相当数量的逃户不在簿籍,所以政府统计的户口数 比实际户口数要低。据杜佑估计,天宝年间全国实际户数至少有1300万 1400万,按一户五口计算,唐朝全国约有6000万~7000万人。垦田面积据 其估计约有800万~850万顷左右,稍多于西汉的最高垦田数字 开元年间,一大批文学家、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涌现出来了,著名 的有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崔颖、王昌龄,书法家颜真卿,画家 吴道子、李思训,音乐家李龟年,史学家刘知几、吴兢,科学家一行。使开 元年问文化呈现出空前繁荣昌盛的景况。 开元年间,唐朝国势强盛。开元五年(717年),唐朝从契丹手中收复 了辽西21州,重置营州都督府,漠北拔也古、同罗、回纥等都重新归顺唐朝。 在西北,唐朝收复了碎叶城;并打败了吐蕃、小勃律,通往中亚的道路重新 打开了,唐朝对西域的主权恢复了,唐朝的声威远播西亚。日本、朝鲜半岛 同唐朝的联系频繁,南亚各国同唐朝交往不断。是时各国的使者和商人来往 不绝。 “开元盛世”,是唐朝百余年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广大劳动人民辛 勤劳动所创造的,它的岀现,与唐皇朝统治者,尤其是与唐玄宗改革的促进 作用分不开的。“开元盛世”也蕴藏着深刻的社会矛盾,随着唐玄宗统治趋 ①②郑棨《开天传信记》 唐诗》卷220。 《资治通鉴》卷212。 ⑤《通典·食货典·历代盛衰户口》
者的人身依附进一步松弛,而且也增加了国家的收入。 经过开元年间的改革,唐玄宗统治下的唐皇朝进入了全盛的时期。 3 “开元盛世”的出现 唐玄宗开元年间,出现了经济繁荣,社会比较安定,文化昌盛,国力强 大的局面,达到了唐朝繁荣的高峰。 社会生产经过从唐高祖、唐太宗直至唐玄宗一百年的恢复发展,达到了 新的高峰,粮食布帛产量丰多,是时“四方丰稔,百姓殷富”①,国家仓储盈 满,以至“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胜较”②。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 描写开元时期繁盛情况说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 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 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③。此诗虽有些夸张,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 时的社会状况。 在生产恢复发展的基础上,开元年间物价较为低廉平稳。开元十三年(725 年)“东都斗米十五钱,青,齐五钱,粟三钱”④。此后,直至天宝来年,物 价长期稳定,“两京斗米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二文”⑤。 物价低廉平稳对社会的安定有着积极的作用。 唐朝户口亦逐渐增长。在武德年间,全国有户 200 万,贞观时增至 300 万,唐高宗永徽三年(652 年)上升至 330 万户,武则天末年神龙元年(705 年),全国有户 615 万,有口 3714 万。而到开元、天宝年间,人口增加更快, 在天宝十四年(755 年),全国户增至 891 万,口达 5291 万,这是唐朝人口 统计的最高数字,由于有相当数量的逃户不在簿籍,所以政府统计的户口数 比实际户口数要低。据杜佑估计,天宝年间全国实际户数至少有 1300 万~ 1400 万,按一户五口计算,唐朝全国约有 6000 万~7000 万人。垦田面积据 其估计约有 800 万~850 万顷左右,稍多于西汉的最高垦田数字。 开元年间,一大批文学家、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涌现出来了,著名 的有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崔颖、王昌龄,书法家颜真卿,画家 吴道子、李思训,音乐家李龟年,史学家刘知几、吴兢,科学家一行。使开 元年问文化呈现出空前繁荣昌盛的景况。 开元年间,唐朝国势强盛。开元五年(717 年),唐朝从契丹手中收复 了辽西 21 州,重置营州都督府,漠北拔也古、同罗、回纥等都重新归顺唐朝。 在西北,唐朝收复了碎叶城;并打败了吐蕃、小勃律,通往中亚的道路重新 打开了,唐朝对西域的主权恢复了,唐朝的声威远播西亚。日本、朝鲜半岛 同唐朝的联系频繁,南亚各国同唐朝交往不断。是时各国的使者和商人来往 不绝。 “开元盛世”,是唐朝百余年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广大劳动人民辛 勤劳动所创造的,它的出现,与唐皇朝统治者,尤其是与唐玄宗改革的促进 作用分不开的。“开元盛世”也蕴藏着深刻的社会矛盾,随着唐玄宗统治趋 ① ②郑棨《开天传信记》。 ③ 《全唐诗》卷 220。 ④ 《资治通鉴》卷 212。 ⑤ 《通典·食货典·历代盛衰户口》
向腐败,各种社会危机也就进一步暴露出来了
向腐败,各种社会危机也就进一步暴露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