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既要用出口补贴达到利润转移的目的,又要设法降低本国企业的 信息租金。O山1994)进一步老虑了本国政府和外国企业都不知道本国企业成本的情况。从 政府的角度来说,它 一方面想知道本国企业的真实成本,因为那样就可以制定最恰当的出口 补贴以达到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效转移利润的目的: 方面在数量竞争( 格竞争)下, 又希望自己的政策能使外国企业低(高)估本国企业的成本。这种权衡可以归结为本国政府的 不同政策选择。 把不完全信息引入战路性进口贸易政策的工作几乎没有。马捷和周纪冬(2000)作了这方 面的尝试。我们沿用了Qu(1994)的分析框架,导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结论 需要指出的是,在不完全信息下,与完全信息相比,关于政府的干预应该加强还是减 弱的结论是不确定的。 战略性出口贸易政策的研究在现实之中还遇到一个问题,也就是,从过去的GTT到 现在的WTO都规定政府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国际竞争。那么,除了出口补贴式的留易政箭 之外,还有什么因素能够改变本国企业随后的激励,使它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得到有利的结果 呢?马捷20O0)运用Fershtman-Jud.-Sklivas模型考察国际市场竞争后指出,如果企业进行 Cournot数量竞争,并且本国企业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企业,那么,它的所有者总是有 积极性操纵经营者的激励。特别的,在只有本国企业作出单边激励选择的情况下,这种操纵 可以使本国企业生产Stackelbe但领先者产量成为可置信的承诺。这种民间对政府的替代是 有意义的。0当然,这个方向还有待进一步开封 以上,我们简要回顾了20世纪7心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贸易理论和政策发展的概貌 它为我们下面的讨论建立了背景知识。顾名思义,本文的目的在于讨论以寡头竞争为导向的 贸易理论和政策模型。因此,在第二小节给出准备知识之后,在第三小节,我们讨论为什么 寡头竞争会带来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第四小节的内容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第五小节讨论 它的扩展工作.本文的结论在第六小节给出.附录中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先驱Rent-extraction 模型作了简要讨论 在本文中,我们也提出了对于既有模型的一些缺陷的认识,指出了克服它们的尝试性的 方法。因此,本文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综述,它反映了作者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心得和一些独 到的见解。 二、准备 (一)关于同时行动对策的重要结果 考虑一个同时行动对策(Simultaneous-move Game)。它的参与人有两个,称为1和2。 每一个参与人的战略,或者行动是S,3,∈R,i=1,2。参与人的支付函数是T(S,3), i=1,2,j=1,2,i≠j。假设Π(s,5,)是二次连续可微的. 如果这个对策有一个纯战略Nsh均衡,(S,S),那么,它一定同时满足两个参与人在 给定竞争对手选择的条件下最大化自己支付的一阶条件 (g,)=0 见Das1997). 6
16 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既要用出口补贴达到利润转移的目的,又要设法降低本国企业的 信息租金。Qiu(1994)进一步考虑了本国政府和外国企业都不知道本国企业成本的情况。从 政府的角度来说,它一方面想知道本国企业的真实成本,因为那样就可以制定最恰当的出口 补贴以达到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效转移利润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数量竞争(价格竞争)下,它 又希望自己的政策能使外国企业低(高)估本国企业的成本。这种权衡可以归结为本国政府的 不同政策选择。 把不完全信息引入战略性进口贸易政策的工作几乎没有。马捷和周纪冬(2000)作了这方 面的尝试。我们沿用了 Qiu(1994)的分析框架,导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结论。 需要指出的是,在不完全信息下,与完全信息相比,关于政府的干预应该加强还是减 弱的结论是不确定的。 战略性出口贸易政策的研究在现实之中还遇到一个问题,也就是,从过去的 GATT 到 现在的 WTO 都规定政府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国际竞争。那么,除了出口补贴式的贸易政策 之外,还有什么因素能够改变本国企业随后的激励,使它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得到有利的结果 呢?马捷(2000)运用 Fershtman-Judd-Sklivas 模型考察国际市场竞争后指出,如果企业进行 Cournot 数量竞争,并且本国企业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企业,那么,它的所有者总是有 积极性操纵经营者的激励。特别的,在只有本国企业作出单边激励选择的情况下,这种操纵 可以使本国企业生产 Stackelberg 领先者产量成为可置信的承诺。这种民间对政府的替代是 有意义的。10当然,这个方向还有待进一步开拓。 以上,我们简要回顾了 20 世纪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以来贸易理论和政策发展的概貌。 它为我们下面的讨论建立了背景知识。顾名思义,本文的目的在于讨论以寡头竞争为导向的 贸易理论和政策模型。因此,在第二小节给出准备知识之后,在第三小节,我们讨论为什么 寡头竞争会带来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第四小节的内容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第五小节讨论 它的扩展工作。本文的结论在第六小节给出。附录中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先驱 Rent-extraction 模型作了简要讨论。 在本文中,我们也提出了对于既有模型的一些缺陷的认识,指出了克服它们的尝试性的 方法。因此,本文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综述,它反映了作者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心得和一些独 到的见解。 二、准备 (一)关于同时行动对策的重要结果 考虑一个同时行动对策(Simultaneous-move Game)。它的参与人有两个,称为 1 和 2。 每一个参与人的战略,或者行动是 i s , R si ,i 1,2 。参与人的支付函数是 ( , ) i j i s s , i 1,2 , j 1,2 ,i j 。假设 ( , ) i j i s s 是二次连续可微的。 如果这个对策有一个纯战略 Nash 均衡,( , ) * * i j s s ,那么,它一定同时满足两个参与人在 给定竞争对手选择的条件下最大化自己支付的一阶条件 ( , ) 0 * * i j i i s s 10 Fershtman-Judd-Sklivas 模型是研究激励与竞争之间关系的开创性模型,国内经济学界似乎还没有认识到 它的重要性。见 Fershtman & Judd(1987)和 Sklivas(1987)。关于把这个模型运用于国际市场竞争的工作,也 见 Das(1997)
这里,下标i表示一个偏导数(例如,工=T/s,)。二阶条件是 (S,s≤0 假设每一个参与人的支付关于自己的战略是全局严格凹的,T(S,3,)<0,那么,二阶条 件得到满足:并且,象目标函数是严格凹函数的无约束最优化问题一样,一阶条件成为一个 纯战略Nash均衡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 参与人支付最大化的一阶条件隐含地定义了对于每一个竞争对手的战略5,i的最优反 应。由于我们假设支付函数关于自己的战略严格凹,因此,最优反应是唯一的,我们称它为 反应函数,记为R'()。注意,Nash均衡(S,S)一定满足S=R(S)。2反应函数的斜率 具有什么样的符号,这在以后的讨论之中是非常重要的,应用隐函数定理Impicit Function Theorem),我们有 T,(R(s,s,) R0=-(R(S,3) 显然,反应函数的斜率的符号取决于交叉偏导数的符号。如果,<0,那么,反应函 数是单调递减函数,在(3,S,)空间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这时,我们称3和s,是战略替代的 (Strategic Substitutes)。如果口,>0,那么,反应函数是单调递增函数,在(s,s,)空间是向 右上方倾斜的。这时,我们称s,和s,是战略互补的(Strategic Complements。)这两个概念源 自Bulow et a《1985),是研究寡头竞争的核心概念。 进一步,如果下列条件得到满足 Π<口 也就是参与人的自我选择对于他的边际支付的影响大于竞争对手的选择对于他的边际支付 的影响,那么,上述同时行动对策的纯战路均衡是唯一的Tiol(1988),ch5小:并且,该条件 也是反应函数稳定性的Routh-.Hurwict也条件Takayama(1994),ch6。注意,这个条件蕴含 D=Π-,Πn>0 人的 集并是个集. 的全进行, 数量 择,金业都 业的定价不可能大于使市场需求量等于零的价格 卫一般而言,寻找Nh均衡的步骤是,第一,计算任给竞争对手的战略组合,参与人的最优反应是什么: 第二,如果我们发现了一个战略组合,它为每一个参与人规定的战略都是它为其它所有参与人规定的战略 的最优反应,或者最优反应之一,这个战略组合就是一个Nh均衡。在我们时论的背景下,这就是求一阶 条件Π(,S)=0给出的联立方程组的解, 13
17 这里,下标i 表示一个偏导数(例如, i i i i s )。二阶条件是 ( , ) 0 * * i j i ii s s 假设每一个参与人的支付关于自己的战略是全局严格凹的, ( , ) 0 i j i ii s s ,那么,二阶条 件得到满足;并且,象目标函数是严格凹函数的无约束最优化问题一样,一阶条件成为一个 纯战略 Nash 均衡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11 参与人支付最大化的一阶条件隐含地定义了对于每一个竞争对手的战略 j s ,i 的最优反 应。由于我们假设支付函数关于自己的战略严格凹,因此,最优反应是唯一的,我们称它为 反应函数,记为 () i R 。注意,Nash 均衡( , ) * * i j s s 一定满足 ( ) * * j i i s R s 。12反应函数的斜率 具有什么样的符号,这在以后的讨论之中是非常重要的,应用隐函数定理(Implicit Function Theorem),我们有 ( ( ), ) ( ( ), ) ( ) j j i i ii j j i i i ij j R s s R s s R 显然,反应函数的斜率的符号取决于交叉偏导数 i ij 的符号。如果 0 i ij ,那么,反应函 数是单调递减函数,在( , ) i j s s 空间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这时,我们称 i s 和 j s 是战略替代的 (Strategic Substitutes)。如果 0 i ij ,那么,反应函数是单调递增函数,在( , ) i j s s 空间是向 右上方倾斜的。这时,我们称 i s 和 j s 是战略互补的(Strategic Complements)。这两个概念源 自 Bulow et al(1985),是研究寡头竞争的核心概念。 进一步,如果下列条件得到满足 i ii i ij 也就是参与人的自我选择对于他的边际支付的影响大于竞争对手的选择对于他的边际支付 的影响,那么,上述同时行动对策的纯战略均衡是唯一的[Tirole(1988), ch.5];并且,该条件 也是反应函数稳定性的 Routh-Hurwictz 条件[Takayama(1994), ch.6]。注意,这个条件蕴含 0 j ji i ij j jj i D ii 11 见 Fudenberg & Tirole(1991, ch.1, Theorem 1.2)。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考虑的同时行动对策之中,参与 人的战略集并不是一个紧集。但是,在具体的应用之中,我们可以把它们“紧化”。例如,考虑两个生产同 质产品的企业进行 Cournot 数量竞争。那么,不管竞争对手做出什么选择,企业都不可能制定大于使市场 价格等于零的产量。另一方面,如果企业进行 Bertrand 价格竞争,那么,不管竞争对手做出什么选择,企 业的定价不可能大于使市场需求量等于零的价格。 12 一般而言,寻找 Nash 均衡的步骤是,第一,计算任给竞争对手的战略组合,参与人的最优反应是什么; 第二,如果我们发现了一个战略组合,它为每一个参与人规定的战略都是它为其它所有参与人规定的战略 的最优反应,或者最优反应之一,这个战略组合就是一个 Nash 均衡。在我们讨论的背景下,这就是求一阶 条件 ( , ) 0 * * i j i i s s 给出的联立方程组的解
我们假设,在下面所遇到的同时行动对策,或者子对策之中存在纯战略均衡,并且它是 唯一的、稳定的。 (二)拟线性偏好 假定消费者的偏好可以用拟线性效用函数 U=u()+M 来表述。这里,Q是对我们要研究的产品的消费,M代表对竞争性计数商品(Numeraire)的 消费。拟线性偏好不仅可以使得我们在以后的讨论中避免许多问题,比如收入效应、加总问 题和经济中的其它扭曲所导致的Second-best问题等,1B也使得我们可以用标准的剩余概念 来度量福利效应。 在以下的讨论中,我们假设消费者具有拟线性偏好。 三、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的相互倾销模型 寡头竞争为什么会导致产业内贸易?Brander(I98I)认为,由于世界市场是分割的,企 业把每一个国家视为一个孤立的市场,因此,如果有利可图,它就会在外国市场进行销售。 Brander&Krugman(I983)随后对这个模型作了进一步的推广工作。我们的讨论建立在这个推 作的其础上 假设存在两个 质的国家, 一个是本国, 个是外国:在每一个国家有且只有一个企业 生产某种产品。产品从一个国家出口到另外一个国家需要花费运输成本。假设企业进行 Coumot数量竞争。 我们把木国企业记为企业1,把外国企业记为企业2。“令本国企业在本国的销售为9 在外国的销售为g。类似地,令g和分别为外国企业在外国市场和本国市场的销售。 假设两个企业具有相同的规模收益不变的生产技术,单位生产成本为℃,单位运输成本为T。 本国市场和外国市场的逆需求函数(价格)汾别为P,(q+g)和P(q+) 下面,我们来解这个同时行动对策 本国企业的利润函数可以写为 II=piqi+p:qi-c(q+)- 外国企业的利润函数可以写为 II'=p g:pq:-c(g+qf)- 从下述一阶条件之中 P9+p,-c=0:P2g+P2-c-t=0 P9+P2-c=0:P9+P1-c-T=0 IB见Brander&s 4在本文中,下标“”和“2分别表示涉及本国和外国企业的量值,以下同。 18
18 我们假设,在下面所遇到的同时行动对策,或者子对策之中存在纯战略均衡,并且它是 唯一的、稳定的。 (二)拟线性偏好 假定消费者的偏好可以用拟线性效用函数 U u(Q) M 来表述。这里,Q 是对我们要研究的产品的消费, M 代表对竞争性计数商品(Numeraire)的 消费。拟线性偏好不仅可以使得我们在以后的讨论中避免许多问题,比如收入效应、加总问 题和经济中的其它扭曲所导致的 Second-best 问题等,13也使得我们可以用标准的剩余概念 来度量福利效应。 在以下的讨论中,我们假设消费者具有拟线性偏好。 三、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的相互倾销模型 寡头竞争为什么会导致产业内贸易?Brander(1981) 认为,由于世界市场是分割的,企 业把每一个国家视为一个孤立的市场,因此,如果有利可图,它就会在外国市场进行销售。 Brander & Krugman(1983)随后对这个模型作了进一步的推广工作。我们的讨论建立在这个推 广工作的基础上。 假设存在两个同质的国家,一个是本国,一个是外国;在每一个国家有且只有一个企业 生产某种产品。产品从一个国家出口到另外一个国家需要花费运输成本。假设企业进行 Cournot 数量竞争。 我们把本国企业记为企业 1,把外国企业记为企业 2。14令本国企业在本国的销售为 h q1 , 在外国的销售为 f q1 。类似地,令 h q2 和 f q2 分别为外国企业在外国市场和本国市场的销售。 假设两个企业具有相同的规模收益不变的生产技术,单位生产成本为c ,单位运输成本为 。 本国市场和外国市场的逆需求函数(价格)分别为 ( ) 1 1 2 h f p q q 和 ( ) 2 1 2 f h p q q 。 下面,我们来解这个同时行动对策。 本国企业的利润函数可以写为 h f h f f p1q1 p2q1 c q1 q1 q1 1 ( ) 外国企业的利润函数可以写为 f h h f f p1q2 p2q2 c q2 q2 q2 2 ( ) 从下述一阶条件之中 1 1 0 ' p1q p c h ; 1 2 0 ' p2q p c f 2 2 0 ' p1q p c h ; 2 1 0 ' p1q p c f 13 见 Brander & Spencer(1984a)。 14 在本文中,下标“1”和“2”分别表示涉及本国和外国企业的量值,以下同
我们可以解出这个对策的Nash均衡。15注意,由于我们假设了规模收益不变的生产技术, 所以,每一个企业的最优国外销售独立于最优国内销售。也就是,我们可以单独考察两个市 场。根据对称性假设,我们考虑本国市场就可以了。 一阶条件 Piqi+pi-c=0:Pigi+p:-c-T=0 刻画了两个企业在本国市场的最优选择。令。=q(+g),这是外国企业在本国市场 的份额:令£=-p/(+q)p是本国的需求弹性。我们可以把这两个条件写为 E-G 也就是,我们把它变成了关于P,和。的由两个方程组成的联立方程组。它的解是 p=2c+r)e:o=c+r(1-5) 28-1 2c+r 如果在均衡之中,£≤(c+r)/:,那么,P之c+t,。20,也就是发生了产业内贸易。 可以表明,在均衡之中,每一个企业在国外市场的份额都小于它在本国的市场份额。6这样 企业在国外市场销售的边际收益大于在本国市场销售的边际收益,这是与在外国市场销售的 单位成本大于在本国市场销售的单位成本相一致的。因此,在每一个市场上,当产量为正的 时候,都有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而且,这个事实对每一个企业都成立,因此,产业内贸 易就发生了.进一步,每一个企业在国外市场的成本加成Markup over cost)都小于在国内市 场的成本加成,也就是,出口的FOB价格小 国内市场价格,出现了双向倾销。所以,我 们也可以把这个模型称为国际贸易的相互倾销模 福利后果 显然,相互倾销式的产业内贸易不是Par©to有效的。这是因为,在相互倾销的情况下, 价格大于边际成本:而且,从社会的角度看,运输成本是纯粹的浪费。也就是说,如果存在 个全知全能的社会 划者,它会做出每个企业以等于边际生产成本的价格供应本国市场的 决策(没有产业内贸易)。这是First-best结果。 那么,给定企业的行为不能被控制,与自给自足的情况相比,产业内贸易使得世界福利 增加还是减少呢?在一般情况下,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原因在于存在两种相反的效 应。第一,与产业内贸易相伴随的运输成本是社会浪费。第二,国际竞争降低了国内市场价 格,减少了垄断带来的扭曲。 下面,我们讨论两种福利效应确定的特例。 第一,如果单位运输成本小到可以忽略不计,那么,贸易促进竞争的作用将会获得独一 无二的主导地位,从而世界福利增加。 第二,考虑另外一个极端情况,也就是运输成本恰好使得外国企业在本国市场无利可图, 从而没有产业内贸易的情况。如果运输成本稍稍下降,会发生什么情况?世界福利是 5上标”表示逆需求函数的导数,以下同。 6第一,如果n个企业进行Cournot竞争,那么,在行业均衡产量,需求弹性满足£> 在我们考的 模型中,也就是£>/2.这样,σ的解蕴含</2 g
19 我们可以解出这个对策的 Nash 均衡。15注意,由于我们假设了规模收益不变的生产技术, 所以,每一个企业的最优国外销售独立于最优国内销售。也就是,我们可以单独考察两个市 场。根据对称性假设,我们考虑本国市场就可以了。 一阶条件 1 1 0 ' p1q p c h ; 2 1 0 ' p1q p c f 刻画了两个企业在本国市场的最优选择。令 ( ) 2 1 2 f h f q q q ,这是外国企业在本国市场 的份额;令 ' 1 2 p (q q ) p h f 是本国的需求弹性。我们可以把这两个条件写为 1 1 c p ; ( ) 1 c p 也就是,我们把它变成了关于 1 p 和 的由两个方程组成的联立方程组。它的解是 2 1 (2 ) 1 c p ; c c 2 (1 ) 如果在均衡之中, (c ) ,那么, p c 1 , 0 ,也就是发生了产业内贸易。 可以表明,在均衡之中,每一个企业在国外市场的份额都小于它在本国的市场份额。16这样, 企业在国外市场销售的边际收益大于在本国市场销售的边际收益,这是与在外国市场销售的 单位成本大于在本国市场销售的单位成本相一致的。因此,在每一个市场上,当产量为正的 时候,都有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而且,这个事实对每一个企业都成立,因此,产业内贸 易就发生了。进一步,每一个企业在国外市场的成本加成(Markup over cost)都小于在国内市 场的成本加成,也就是,出口的 F.O.B.价格小于国内市场价格,出现了双向倾销。所以,我 们也可以把这个模型称为国际贸易的相互倾销模型。 福利后果 显然,相互倾销式的产业内贸易不是 Pareto 有效的。这是因为,在相互倾销的情况下, 价格大于边际成本;而且,从社会的角度看,运输成本是纯粹的浪费。也就是说,如果存在 一个全知全能的社会计划者,它会做出每个企业以等于边际生产成本的价格供应本国市场的 决策(没有产业内贸易)。这是 First-best 结果。 那么,给定企业的行为不能被控制,与自给自足的情况相比,产业内贸易使得世界福利 增加还是减少呢?在一般情况下,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原因在于存在两种相反的效 应。第一,与产业内贸易相伴随的运输成本是社会浪费。第二,国际竞争降低了国内市场价 格,减少了垄断带来的扭曲。 下面,我们讨论两种福利效应确定的特例。 第一,如果单位运输成本小到可以忽略不计,那么,贸易促进竞争的作用将会获得独一 无二的主导地位,从而世界福利增加。 第二,考虑另外一个极端情况,也就是运输成本恰好使得外国企业在本国市场无利可图, 从而没有产业内贸易的情况。如果运输成本稍稍下降,会发生什么情况?世界福利是 15 上标“'”表示逆需求函数的导数,以下同。 16 第一,如果 n 个企业进行 Cournot 竞争,那么,在行业均衡产量,需求弹性满足 n 1 。在我们考虑的 模型中,也就是 1 2 。这样, 的解蕴含 1 2
W=2lu(e)-co-q a-器器-g] 由于我们考虑的x恰好使得外国企业在本国市场无利可图,因此,P,=C+T,q=O。 并且,Q/r=g/ar+g/6r,所以,上述表达式简化为 W =24>0 OT 这样,运输成本的轻微下降,会诱致外国企业向本国市场销售,从而压缩本国企业产量 使得福利下降。这个结论的直觉如下:运输成本下降具有三个效应,第一,节约了出口成本, 使得福利增加:第二,国内市场消费增加,使得福利增加:但是,第三,高成本的外国产品 替代了低成本的本国产品,使得福利下降。对于我们考虑的情况而言,第一和第二种效应可可 忽略不计,第三种效应是主导性的 小结与扩展 国际贸易的相互倾销模型最主要的贡献在于,它指出了寡头竞争是除了成本差异(也就 是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之外另一个贸易发生的原因,成功地解释了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关于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福利后果,第一, 它不是一个First-best结果:第二,与自给自 足的情况相比它是否会增进福利,取决于运输成本的浪费和贸易的促进竞争效应两者谁占支 配作用。这要对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分析 关于这个模型的扩展,值得注意的是Anderson&Fischer(I989),Ben-Zvi& Helpman(1992)和Venables(1990)。Venables(1990)认为,虽然根据市场分制假设,企业的市 场竞争战略可以是它针对不同市场制定的,比如说,价格或者数量组合,但是,企业的有些 成略变量的决定却必须以整个世界市场为基础,例如它的生产能力。他考虑了 一个两阶段模 型。在第 一个阶段 企业进行生产能力 选择 在第 个阶段 企业进行市场竞争。他指出 如果企业的市场竞争是差别产品价格竞争,那么,产业内贸易发生,Ben-Zwi&Helpman(1992) 讨论了具有生产能力限制的同质产品价格竞争的情况。在均衡之中,没有产业内贸易:每 个企业都制定一个等于单位生产成本与运输成本之和的价格,過制对手的进入。I8 Anderson &Fischer(I989)给出了生产先于销售的多市场寡头模型。具体来说,他们假设企业首先选择 生产水列 然后再选择对 同市场的销售 或者生产在不同市场的配置), 结果表 明 生产和销售同时完成的模型相比,可能出现不同的均衡。把这个模型应用于相互倾销模型会 得到如下结论:如果市场需求是严格凸(凹)的,那么,与生产和销售同时完成的情况相比, 企业希塑扩大(减少生产量。 最后还有一个小问题,那就是,我们能不能在基本的相互倾销模型之中引入差别产品价 作为主要的 敏法是运用二价格克解这个。而这样的料然家与四之 这个撞形也系恤 经济学家的 94 的开 pp. 型显然比较复杂 但背后的直觉也许是简单的.考虑企业 进行同质产品的Bertrand竞争,我们发现,这两个模型的均衡结果是一致的, 20
20 2[ ( ) ] 2 f W u Q cQ q 注意,两个国家是对称的,因此,世界福利具有上述形式。 的轻微变动对于世界福利的影 响是 f f q Q q p c W 2 2 1 2 ( ) 由于我们考虑的 恰好使得外国企业在本国市场无利可图,因此, p c 1 , 2 0 f q 。 并且, h f Q q1 q2 ,所以,上述表达式简化为 2 0 1 h q t W 这样,运输成本的轻微下降,会诱致外国企业向本国市场销售,从而压缩本国企业产量, 使得福利下降。这个结论的直觉如下:运输成本下降具有三个效应,第一,节约了出口成本, 使得福利增加;第二,国内市场消费增加,使得福利增加;但是,第三,高成本的外国产品 替代了低成本的本国产品,使得福利下降。对于我们考虑的情况而言,第一和第二种效应可 忽略不计,第三种效应是主导性的。 小结与扩展 国际贸易的相互倾销模型最主要的贡献在于,它指出了寡头竞争是除了成本差异(也就 是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之外另一个贸易发生的原因,成功地解释了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关于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福利后果,第一,它不是一个 First-best 结果;第二,与自给自 足的情况相比它是否会增进福利,取决于运输成本的浪费和贸易的促进竞争效应两者谁占支 配作用。这要对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分析。17 关于这个模型的扩展,值得注意的是 Anderson & Fischer (1989),Ben-Zvi & Helpman(1992)和 Venables(1990)。Venables(1990)认为,虽然根据市场分割假设,企业的市 场竞争战略可以是它针对不同市场制定的,比如说,价格或者数量组合,但是,企业的有些 战略变量的决定却必须以整个世界市场为基础,例如它的生产能力。他考虑了一个两阶段模 型。在第一个阶段,企业进行生产能力选择;在第二个阶段,企业进行市场竞争。他指出, 如果企业的市场竞争是差别产品价格竞争,那么,产业内贸易发生。Ben-Zvi & Helpman(1992) 讨论了具有生产能力限制的同质产品价格竞争的情况。在均衡之中,没有产业内贸易;每一 个企业都制定一个等于单位生产成本与运输成本之和的价格,遏制对手的进入。18Anderson & Fischer(1989)给出了生产先于销售的多市场寡头模型。具体来说,他们假设企业首先选择 生产水平,然后再选择对于不同市场的销售(或者生产在不同市场的配置),结果表明,与 生产和销售同时完成的模型相比,可能出现不同的均衡。把这个模型应用于相互倾销模型会 得到如下结论:如果市场需求是严格凸(凹)的,那么,与生产和销售同时完成的情况相比, 企业希望扩大(减少)生产量。 最后还有一个小问题,那就是,我们能不能在基本的相互倾销模型之中引入差别产品价 17 作为主要的副产品,这个模型也系统地解释了在寡头竞争情况下,国际贸易中为什么会发生倾销。此前, 经济学家的普遍做法是运用垄断三级价格竞争模型解释这个问题,而这样的解释依赖于国家与国家之间需 求的偶然性的差异。见 Caves and Jones(1977, pp.152-4)。 18 这是一个 Kreps-Scheinkman 式的模型。这个模型虽然比较复杂,但背后的直觉也许是简单的。考虑企业 进行同质产品的 Bertrand 竞争,我们发现,这两个模型的均衡结果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