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之气”通过凝聚和稀疏化而转化成 稀疏 其他各种形式,我们所体验到的气(“常识意 义上的气”)就是所有这些形式之间的一个中 火 间点。 烟 运用凝聚以及稀疏化的思想,阿那克西 22 蒸汽 美尼继续还原论的方案。他提出了所有质的 气 差别实际上是量的差别(即压缩在一定空 间内的基本质料的多少)这一重要论断,这 薄雾 是现在许多科学家都同意的观点。 水 最初的三位哲学家:泰利斯、阿那克西 泥浆 曼德以及阿那克西美尼被称作米利都派,这是 泥土 因为他们都来自波斯海岸的希腊城邦米利都, 石头 而且还形成了第一个哲学流派。尽管他们之间有区 别,但还是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一些还最终成为西 案 聚 方科学传统的内容:对简明解释的渴望,对支持其理论的观察的依赖,对自然主义 (naturalism)以及一元论(monism)的赞同。(自然主义认为自然现象应该以另一种自然 现象来解释,一元论认为从根本上来说只存在着一种“质料”。) 在希腊的前哨基地(指远离希腊的希腊城邦)与波斯的脆弱和平破裂、波斯人侵 占了这座城市的时候,米利都学派也就结束了。 毕达哥拉斯 米利都学派的继承者是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前572一约前500),他来自靠 近米利都的萨摩斯岛。他并没有像他的前辈那样在物质元素中寻求终极,相反,他有 一个奇特的观,点,即认为万物都是数。仅从字面上理解,这一观点似乎是荒谬的,但毕 达哥拉斯的意思是,在其他事物中,对实体的准确描述必须借助数学公式来表达。从 现在的科学分类来看,我们熟悉的许多自然规律,它们都是用数学公式写下来的(例 如,重力定理,运动三定律,热力学三定律,折射定理,柏路利原理,孟德尔遗传三定 20 律)。毕达哥拉斯是全部实体都能用数学定律来表达这一观点的始祖。 对于毕达哥拉斯其人,我们所知寥寥。他的著作毫无存留。从他的追随者那里,我 们也不可能确定哪些是毕达哥拉斯本人的观点,正是这些追随者在其后的几百年里 毕达哥拉斯◆17
创建了遍布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派的隐修生活聚居地。毕达哥拉斯似乎是个数字命理 学家(numerologist),而不只是一个数学家;也就是说,他的兴趣是数字的神秘意义。例 如,因为毕达哥拉斯派认为数字10是神圣的,他们就得出了我们现在所说的太阳系 21 有十个成员的结论。这一理论大体上是正确的一太阳加上九大行星,但这并不是对 毕达哥拉斯推断的支持。 尽管如此,毕达哥拉斯的思想早于欧几里得的大部分几何学论著,并且发现了 音阶与数的和谐比率。由此,他演绎出了全宇宙的数学式和谐,这一观点引出了“天 体音乐”的学说。这十个天体在运动,所有的运动都发出声音。因此,这十个天 体—因其神圣—发出神圣的声音。它们的音乐是永恒的背景音乐,在此背景 下,尘世的一切声音都是与其相对照的。通常,我们只听到“尘世的声音”而听不到 背景和谐。但是,某种神秘的姿态使我们能够忽略尘世的声音而只聆听到天体的神 圣之乐。 18◆1前苏格拉底哲学家
毕达哥拉斯影响深远,毕达哥拉斯学派持续了近400年。仅就他对柏拉图的影响 而言,就足以确立毕达哥拉斯在哲学史上的永久地位。(我们马上就会知道柏拉图是 22 古希腊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同时他也是一位出色的数学家。)现在,我们后知之明 地看待毕达哥拉斯的工作,只看到其中能表明他以及他的追随者是真正的哲学家的 那些特征。尽管如此,我们只是人为地区分出了我们所称为哲学的那一部分毕达哥拉 斯的思想。我们不应该忽视毕达哥拉斯学说中不太科学的观点,这些观点是他全部观 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是 一个宗教团体的领导者,这一 团体的成员必须遵从许多严 格的秘传的教规,这些教规是 建立在禁欲主义、数字命理学 和素食主义基础上的。 虽然他们是素食主义者, 但毕达哥拉斯派还必须发誓 拒食豆子,因为食用豆子就是 食用同类。仔细看看豆子的内 部,我们会发现每个豆子中都 有一个小小的、未发育好的人 (或者说豆中人更合适)。 23 毕达哥拉斯◆19
赫拉克利特 下一位哲学家,以弗所一此地距米利都仅有几英里一的赫拉克利特(Hera- clitus,约前470)拥有一个新观点: 火才是基本质料! 他写道,“一切转为火,火又转为一切”,[6]尽管他看起来是 从象征意义而不是从字面意义来理解这种思想的。 火的性质对稳定的表象(火焰的形状是稳定的)和变化的事 24 实(每个事物在燃烧中都发生了变化)都作出了深入的说明。 据此观点,赫拉克利特得出了一些引人注目的结论。 实体(Reality)不是由一些事物构成,而是由持续不断的创造 和毁灭的过程构成。 20◆1前苏格拉底哲学家
“战争是万物之父,也是万物之王。” “斗争即正义。” 这些表述也许都应该从象征意义而不是从字面意义去理解。[?] 25 赫拉克利特对这种思想作出解释,他说:“万物皆流,无物长久;万物皆变,无物长 驻。”[9]实际上,对赫拉克利特而言,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赫拉克利特曾被称为隐秘者,或是晦涩者。尽管他的著作中有百多条的片段存留 下来,尽管他用散文形式而不是用诗写作,他仍是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中最难懂的一 位。赫拉克利特之所以难以理解,不仅是因为他运用箴言一意图概括普遍真理的短 小、简练的语句一来写作,而且也因为他似乎有意地掩饰了他所要传达的真理。不 知是否无可非议,他的思想被后来的希腊人作出了悲观的解释,这种理解还得以流传 到后世。从这种解释来看,他的思想不只是产生了一种哲学,而且还形成了一种思想 倾向,几乎就是一种怀旧和茫然的世界观: 赫拉克利特。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