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驿站 教育要培养“人中人” 4 “虎妈”在国内是以“疯狂妈妈”而闻名的。中国的“疯狂妈 妈”们奉行苛教,大多是因为独生子女、“小升初”政策、择校竞争 特别激烈等等不得已而为之,对孩子往往心怀歉疚。蔡美儿总结,与 美国家长认为孩子是脆弱的、需要经常地鼓励和赞誉相反;中国妈妈 认为孩子天生有一个“强大的内心”,可以用训斥甚至威胁的方式对 他们施压。中国虎妈得以成功的三大特质是:不理会孩子的自尊心, 认定孩子必须孝顺父母,坚信小孩不懂事,需要父母指引。 心灵驿站
心灵驿站 心灵驿站 教育要培养“人中人” “虎妈”在国内是以“疯狂妈妈”而闻名的。中国的“疯狂妈 妈”们奉行苛教,大多是因为独生子女、“小升初”政策、择校竞争 特别激烈等等不得已而为之,对孩子往往心怀歉疚。蔡美儿总结,与 美国家长认为孩子是脆弱的、需要经常地鼓励和赞誉相反;中国妈妈 认为孩子天生有一个“强大的内心”,可以用训斥甚至威胁的方式对 他们施压。中国虎妈得以成功的三大特质是:不理会孩子的自尊心, 认定孩子必须孝顺父母,坚信小孩不懂事,需要父母指引
心灵驿站 “虎妈”的教育之道在很多方面颠覆了教育学的基本价值、基本 原理。毫无疑问,严苛管制、强化训练、高压和惩戒通常可以提高孩 子的学习成绩,这与军体、杂技训练并无二致。在国内,这种应试训 练已经发展到占用孩子几乎所有时间、包括睡眠和休息时间,不允许 玩乐和看“闲书”,而且完全不鼓励批判性思维,刻板地追求标准答 案,通过“题海战术”反复训练,对于考试要求达到“一看就会,一 做就对”的极致状态。这一模式的严重后果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想象力和创造力,导致学生从小就严重厌学。一个生活在压力和威逼 之中、没有梦想和内在学习兴趣的孩子,长大后虽然可以谋取学位和 职业,却不大可能成为有高度智慧的优秀人才。所谓“高分低能”、 “钱学森之问”的症结端在于此。 退而求其次,有的“虎妈”会说孩子将来有高学历和好工作就行 了,没指望非要成为爱因斯坦、比尔·盖茨。但是,这种教育还存在 另一种风险:单纯追求学业导致的社会化程度不足和个性缺陷。中国 家长往往对孩子参加学业之外的活动、游戏、交友视为不务正业、浪 费时间,殊不知这是比学业更为重要的成长过程。蔡美儿甚至抵制孩 子参加校园演出,超越了中国家长的常规。在从小到大单打独斗的考 试竞争中,中国孩子更多地把同伴视为你上我下、“你死我活”的竞 争对手,优秀学生之间更是如此。家长对孩子的严格管制、越俎代庖, 致使许多学生缺乏生活能力、性格乖张、人格不健全,成人之后问题 就暴露无遗。如果说赴美留学生卢刚枪杀师长同胞的悲剧或属例外, 高分学生缺乏自立能力,拙于表达、甚至没有朋友、不会恋爱,却有 心灵驿站
心灵驿站 心灵驿站 “虎妈”的教育之道在很多方面颠覆了教育学的基本价值、基本 原理。毫无疑问,严苛管制、强化训练、高压和惩戒通常可以提高孩 子的学习成绩,这与军体、杂技训练并无二致。在国内,这种应试训 练已经发展到占用孩子几乎所有时间、包括睡眠和休息时间,不允许 玩乐和看“闲书”,而且完全不鼓励批判性思维,刻板地追求标准答 案,通过“题海战术”反复训练,对于考试要求达到“一看就会,一 做就对”的极致状态。这一模式的严重后果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想象力和创造力,导致学生从小就严重厌学。一个生活在压力和威逼 之中、没有梦想和内在学习兴趣的孩子,长大后虽然可以谋取学位和 职业,却不大可能成为有高度智慧的优秀人才。所谓“高分低能”、 “钱学森之问”的症结端在于此。 退而求其次,有的“虎妈”会说孩子将来有高学历和好工作就行 了,没指望非要成为爱因斯坦、比尔・盖茨。但是,这种教育还存在 另一种风险:单纯追求学业导致的社会化程度不足和个性缺陷。中国 家长往往对孩子参加学业之外的活动、游戏、交友视为不务正业、浪 费时间,殊不知这是比学业更为重要的成长过程。蔡美儿甚至抵制孩 子参加校园演出,超越了中国家长的常规。在从小到大单打独斗的考 试竞争中,中国孩子更多地把同伴视为你上我下、“你死我活”的竞 争对手,优秀学生之间更是如此。家长对孩子的严格管制、越俎代庖, 致使许多学生缺乏生活能力、性格乖张、人格不健全,成人之后问题 就暴露无遗。如果说赴美留学生卢刚枪杀师长同胞的悲剧或属例外, 高分学生缺乏自立能力,拙于表达、甚至没有朋友、不会恋爱,却有
心灵驿站 一定的普遍性。当我们似乎培养出一个“人才”时,他却没有成为一 个合格的人,这样的“才”是难有大用而且没有幸福的,从而丧失了 最重要的教育目标。 是培养人还是才,是追求表面的“成功”还是孩子的终身幸福, 不完全是方法问题。支撑“虎妈”的是一个古老而强大的价值观,就 是追求出人头地、望子成龙。五四时期“救救孩子”的呐喊,开启了 发现儿童、保护儿童、解放儿童的现代教育之路,主张把儿童当做儿 童来对待,而不是作为大人或成人社会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陶行知 在谈到公民教育的价值时,特别强调要培养“人中人”而非“人上 人”,没有这种公民意识就没有对待儿童的“平常心”。当今社会, “打造优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商业蛊惑如雷贯耳,“24 小时记下1000个英语单词”、对4岁幼儿的“思维训练”等等铺天 盖地,“虎妈战歌”歌声嘹亮,全社会教育价值观的扭曲从没有像今 天这样触目惊心。 心灵驿站
心灵驿站 心灵驿站 一定的普遍性。当我们似乎培养出一个“人才”时,他却没有成为一 个合格的人,这样的“才”是难有大用而且没有幸福的,从而丧失了 最重要的教育目标。 是培养人还是才,是追求表面的“成功”还是孩子的终身幸福, 不完全是方法问题。支撑“虎妈”的是一个古老而强大的价值观,就 是追求出人头地、望子成龙。五四时期“救救孩子”的呐喊,开启了 发现儿童、保护儿童、解放儿童的现代教育之路,主张把儿童当做儿 童来对待,而不是作为大人或成人社会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陶行知 在谈到公民教育的价值时,特别强调要培养“人中人”而非“人上 人”,没有这种公民意识就没有对待儿童的“平常心”。当今社会, “打造优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商业蛊惑如雷贯耳,“24 小时记下 1000 个英语单词”、对 4 岁幼儿的“思维训练”等等铺天 盖地,“虎妈战歌”歌声嘹亮,全社会教育价值观的扭曲从没有像今 天这样触目惊心
心灵驿站 不应迷失的信仰 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猛然发现,兜里钱越多,思想反而越空虚,财 富积累越快,信仰反倒越迷失。而某门户网站近日所做的一项“您认 为自己迷信吗?”的调查更显示,仅17%的网民一点也不信迷信,而 高达45%的网民则“宁可信其有”。这一数据也警醒我们,信仰迷失 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中一个现实课题。 在今天,信仰问题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群体性,又有 个体性。就普遍性而言,一方面,它作为个人道德自律及社会、民族 凝聚力的内核,其重要性在当代日显突出;另一方面,信仰危机、理 想失落又是困惑当代人类的世界性难题之一。就特殊性而言,我国信 仰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不仅在于它已成为我国目前许多社会问题 的症结所在,也不仅在于解决信仰问题似乎还缺乏有效的方式,更重 要的是它始终与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休戚相关。就群体性而言, 信仰表现为集体的共同需要;就个体性而言,信仰则表现为个人的生 命需要。但是,总体上说,我们今天讲中国的信仰问题,不能脱离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不能离开当代意识形态冲突的大格局,不 能将其归结为纯粹的个人事务。 在当代中国,“信仰失落”问题,主要不是个人缺乏扬善惩恶、 追求不朽的内在动力,而是共同理想的淡漠、历史方向感的丧失。《中 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 出:“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 心灵驿站
心灵驿站 心灵驿站 不应迷失的信仰 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猛然发现,兜里钱越多,思想反而越空虚,财 富积累越快,信仰反倒越迷失。而某门户网站近日所做的一项“您认 为自己迷信吗?”的调查更显示,仅 17%的网民一点也不信迷信,而 高达 45%的网民则“宁可信其有”。这一数据也警醒我们,信仰迷失 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中一个现实课题。 在今天,信仰问题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群体性,又有 个体性。就普遍性而言,一方面,它作为个人道德自律及社会、民族 凝聚力的内核,其重要性在当代日显突出;另一方面,信仰危机、理 想失落又是困惑当代人类的世界性难题之一。就特殊性而言,我国信 仰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不仅在于它已成为我国目前许多社会问题 的症结所在,也不仅在于解决信仰问题似乎还缺乏有效的方式,更重 要的是它始终与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休戚相关。就群体性而言, 信仰表现为集体的共同需要;就个体性而言,信仰则表现为个人的生 命需要。但是,总体上说,我们今天讲中国的信仰问题,不能脱离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不能离开当代意识形态冲突的大格局,不 能将其归结为纯粹的个人事务。 在当代中国,“信仰失落”问题,主要不是个人缺乏扬善惩恶、 追求不朽的内在动力,而是共同理想的淡漠、历史方向感的丧失。《中 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 出:“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
心灵驿站 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基于这一 判断,解决信仰问题的大思路就是必须坚持以培育共同理想作为引领 个人信仰的根基。应当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其前途是 共产主义)不仅是全体人民共同的政治基础,而且是全社会保持健康 精神追求的思想源泉:还要看到,历史观决定价值观,价值观的主动 权来源于历史观的力量,拥有道德制高点的关键是拥有历史制高点。 以上两点说明,共同理想高于并决定了个人信仰的走向。 个人信仰问题的解决,出路不是回归宗教,而是必须依靠马克思 主义信仰的确立。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信仰是人的一种精神 追求和精神状态,其实质是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追求生命的“不 朽”和永恒。这种追求是虚幻还是真实,不取决于其本身,而取决于 其所追求的“不朽”的根据。宗教把“不朽”的根据归结为超自然的 存在(“神”),这就决定了其无论有多少存在的理由,但终究是虚 幻的消极的:马克思主义把“不朽”的根据归结为历史进步和人类文 明发展的无限性,因而投身于人类解放事业,个人就能超越自我、获 得有限生命的不朽价值。因此,马克思主义并不认为任何人去世都是 “油尽灯枯”、“灰飞烟灭”,而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 轻于鸿毛”。这样,在信仰问题上我们就需要防止两种偏向:一是把 信仰问题神秘化,变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终极性”问题(也就是 当代的“自在之物”);另一是把信仰问题庸俗化,变成单纯的个人 现实生活目标(也就是“自利的最大化”)。 心灵驿站
心灵驿站 心灵驿站 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基于这一 判断,解决信仰问题的大思路就是必须坚持以培育共同理想作为引领 个人信仰的根基。应当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其前途是 共产主义)不仅是全体人民共同的政治基础,而且是全社会保持健康 精神追求的思想源泉;还要看到,历史观决定价值观,价值观的主动 权来源于历史观的力量,拥有道德制高点的关键是拥有历史制高点。 以上两点说明,共同理想高于并决定了个人信仰的走向。 个人信仰问题的解决,出路不是回归宗教,而是必须依靠马克思 主义信仰的确立。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信仰是人的一种精神 追求和精神状态,其实质是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追求生命的“不 朽”和永恒。这种追求是虚幻还是真实,不取决于其本身,而取决于 其所追求的“不朽”的根据。宗教把“不朽”的根据归结为超自然的 存在(“神”),这就决定了其无论有多少存在的理由,但终究是虚 幻的消极的;马克思主义把“不朽”的根据归结为历史进步和人类文 明发展的无限性,因而投身于人类解放事业,个人就能超越自我、获 得有限生命的不朽价值。因此,马克思主义并不认为任何人去世都是 “油尽灯枯”、“灰飞烟灭”,而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 轻于鸿毛”。这样,在信仰问题上我们就需要防止两种偏向:一是把 信仰问题神秘化,变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终极性”问题(也就是 当代的“自在之物”);另一是把信仰问题庸俗化,变成单纯的个人 现实生活目标(也就是“自利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