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语文2009.3 本试卷共10页,24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 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 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栈道/饯行角楼/角力呱呱坠地/沽名钓誉 米B.恪守/骨骼露骨/露脸殊途同归/自出机杼 C.室息/桎梏风靡/奢靡前仆后继/物阜民丰 D.市侩/荟萃畜牧/耕畜炙手可热/栉风沐雨 【字音识记/恪ke,骼ge;露骨1,露脸lωu:殊sh,杼zh。A.栈zhan,饯jan:B角 楼jiao,角力je;呱、沽g。C.窒、桎zh:风靡m,奢靡m:仆p,阜珀。D.侩 kudi,荟hui:畜牧x,耕畜chu;炙、栉zhi。】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新疆青河县奇特的自然景观和神秘的草原文化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每年夏天,前往 游览观光的中外客人及考古探秘的学者不绝如缕。 B.2007年,江苏队一举夺得了全国男子手球锦标赛亚军,2008年,他们在主力门将受伤 缺赛的情况下,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又再次卫冕 C.惠普公司能在竞争激烈的黑白打印机市场中稳执牛耳,赢得市场66.9%的份额,是因为 他们根据用户需求,不断创新技术,完善销售体系。 D.日前,在广州上演的大型音诗画晚会《永远的春天》,给观众带来了如诗如画的视听体 验,每当节目结束,全场就爆发出如雷贯耳的掌声。 【词语使用/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 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最有权威的地位。A.不绝如缕:形容局面危 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不能用来形容人往来不断。B.卫冕:指竞赛中保住 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不能用于“保住亚军称号”。D.如雷贯耳:像雷声穿透耳朵,一般形容
2009 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语文 2009.3 本试卷共 10 页,24 小题,满分为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2B 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 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 2B 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 2B 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 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栈 、 道/饯 、 行 角 、 楼/角 、 力 呱 、 呱坠地/沽 、 名钓誉 *B.恪 、 守/骨骼 、 露 、 骨/露 、 脸 殊 、 途同归/自出机杼 、 C.窒 、 息/桎 、 梏 风靡 、 /奢靡 、 前仆 、 后继/物阜 、 民丰 D.市侩 、 /荟 、 萃 畜 、 牧/耕畜 、 炙 、 手可热/栉 、 风沐雨 【字音识记/恪 kè,骼 gé;露骨 lù,露脸 lòu;殊 shū ,杼 zhù。A.栈 zhàn,饯 jiàn;B 角 楼 jiǎ o,角力 jué;呱、沽 gū 。C.窒、桎 zhì;风靡 mǐ ,奢靡 mí;仆 pū ,阜 fù。D.侩 kuài,荟 huì;畜牧 xù,耕畜 chù;炙、栉 zh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新疆青河县奇特的自然景观和神秘的草原文化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每年夏天,前往 游览观光的中外客人及考古探秘的学者不绝如缕 、、、、 。 B.2007 年,江苏队一举夺得了全国男子手球锦标赛亚军,2008 年,他们在主力门将受伤 缺赛的情况下,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又再次卫冕 、、 。 *C.惠普公司能在竞争激烈的黑白打印机市场中稳执牛耳 、、、 ,赢得市场 66.9%的份额,是因为 他们根据用户需求,不断创新技术,完善销售体系。 D.日前,在广州上演的大型音诗画晚会《永远的春天》,给观众带来了如诗如画的视听体 验,每当节目结束,全场就爆发出如雷贯耳 、、、、 的掌声。 【词语使用/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 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最有权威的地位。A.不绝如缕:形容局面危 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不能用来形容人往来不断。B.卫冕:指竞赛中保住 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不能用于“保住亚军称号”。D.如雷贯耳:像雷声穿透耳朵,一般形容
人的名声非常大。用来形容掌声不合适。】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第十八届全国书博会在郑州举行,广东参展的出版物至少有4500种以上,其中《王蒙 自传》、《我在央视》等一批精品备受读者青睐。 B.叶永烈编著的《天文知识》,丰富而系统地介绍了浩瀚太空里星球演变、星云飘移的科 学原理,为我们展现了宇宙中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C.我们必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坚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努力把广州建设成为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 凇D.如今,拉萨市堆龙德庆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出产的草莓、土豆、豌豆尖远 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病句辨析/A.不合逻辑,同时用“至少”与“以上”矛盾,应删去其中一个。B.搭配不当, “丰富”不能修饰“介绍”,可改为“全面”。C.成分残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缺介 宾结构中的介词“以”,应在“实现”之前加“以”。】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思路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的 ②把这些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理出个头绪,就是所谓思路 ③作者的思路是他对客观事物怎样观察、理解、认识的反映 ④客观事物反映在作者头脑里,经过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形成了他对事物的印象 看法、态度或感情 ⑤而思路是否清晰严密,又表明他对所写的客观事物是否形成鲜明的印象、看法、态度 或感情 ⑥人总是根据思路来结构文章的。因而,文章的结构组织形式是否清晰严密,就表明作 者的思路是否清晰严密 A.①③②④⑤⑥B.①③②④⑥⑤C.③①④②⑤⑥*.③①④②⑥⑤ 【语言连贯/本文段分两层论述“作者思路对结构文章的作用”:③①④②为第一层,其中③ 是该层的总起句,①承接③说明“客观事物”是“思路”形成的基础,④②则承接③①具体 阐述思路的形成;⑥⑤为第二层,其中⑥“因而”表结论,⑤“又表明……”紧承⑥的“就 表明……”。】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游虞山记沈德潜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 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 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 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 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磴道,遂陟
人的名声非常大。用来形容掌声不合适。】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第十八届全国书博会在郑州举行,广东参展的出版物至少有 4500 种以上,其中《王蒙 自传》、《我在央视》等一批精品备受读者青睐。 B.叶永烈编著的《天文知识》,丰富而系统地介绍了浩瀚太空里星球演变、星云飘移的科 学原理,为我们展现了宇宙中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C.我们必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坚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努力把广州建设成为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 *D.如今,拉萨市堆龙德庆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出产的草莓、土豆、豌豆尖远 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病句辨析/A.不合逻辑,同时用“至少”与“以上”矛盾,应删去其中一个。B.搭配不当, “丰富”不能修饰“介绍”,可改为“全面”。C.成分残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缺介 宾结构中的介词“以”,应在“实现”之前加“以”。】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思路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的 ②把这些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理出个头绪,就是所谓思路 ③作者的思路是他对客观事物怎样观察、理解、认识的反映 ④客观事物反映在作者头脑里,经过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形成了他对事物的印象、 看法、态度或感情 ⑤而思路是否清晰严密,又表明他对所写的客观事物是否形成鲜明的印象、看法、态度 或感情 ⑥人总是根据思路来结构文章的。因而,文章的结构组织形式是否清晰严密,就表明作 者的思路是否清晰严密 A.①③②④⑤⑥ B.①③②④⑥⑤ C.③①④②⑤⑥ *D.③①④②⑥⑤ 【语言连贯/本文段分两层论述“作者思路对结构文章的作用”:③①④②为第一层,其中③ 是该层的总起句,①承接③说明“客观事物”是“思路”形成的基础,④②则承接③①具体 阐述思路的形成;⑥⑤为第二层,其中⑥“因而”表结论,⑤“又表明……”紧承⑥的“就 表明……”。】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游虞山记 沈德潜 虞山去 、 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 、 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 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①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 治 、 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 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 、 ,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 破其 、 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磴道,遂陟
椒极。有土垤魂礓,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黪 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以南,益露奇 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嵚,如关斯辟,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 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 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 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 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 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 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煮始頵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 得而得之基艰具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寂之思也鸣呼岂独寻山也截! (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改动) 【注】①榜人:船夫。②椒:山顶。 【参考译文】 虞山距离吴城仅有一百里,多次想去游玩,始终未能成行。辛丑年的秋天,我将要到江 阴去,当时乘船途经虞山下,远望刽门峰直插云霄,但不能趁此登山。丙午年的春天,我又 到江阴去,船停泊在山脚,进入吾谷,船夫欺骗我说:“距离剑门还有二十里。”我仍然不能 趁此登山。 壬子年正月八日,我和张少弋、叶中理一起到虞山游玩,寄宿在陶氏家。第二天早晨, 天将要下雨,两位朋友都不想去登山,我已经准备好竹杖和登山屐,没什么可阻止我的。从 城北出发顺着城边走六七里,进入破山寺,这是唐代常建题咏诗歌的地方,现在这里的水潭 名叫“空心”,是取自诗中的意思。于是从破龙涧上山,山脉突起并且裂开,红褐色的石头纵 横交错,传说是神奇动物龙的爪子和丫角磨过的痕迹,它们时隐时现。相传龙跟神争斗,龙 不能获胜,就冲破那座山离去了。传说的内容接近荒唐,让人迷惑,但这里有些痕迹,似乎 又值得相信。行走了四五里路,都是层层叠叠弯弯曲曲的,翻越峦岭,走上石径,就可攀登 到山顶。上面有众多山石累积成的土丘,我怀疑是古代的坟墓,但没有碑文记录是谁的墓。 登上望海墩,向东凝望。这时云的颜色昏暗,天地迷蒙一片,连大海也看不清楚。不一会, 雨下起来了,虞山中有一座古寺可以停留稍作休息。雨停了,我们从小路向南出发,沿途不 断出现奇丽的景色:两旁龈腭般的山峰直逼云天,险峻的大山仿佛被从中劈开,两边的山崖 竞相争高,像那打开的大门,又像那直立的刀刃,这就是剑门。用剑州的大剑、小剑来拟称 它,是因为它们的外形相像啊。我两脚斜着站了很久,还是不忍离开。后来,遇到山里的僧 人,再向他询问山中的名胜之地。僧人指引说南面是太公石室:由南往西是招真宫和读书台 由西往北面是拂水岩,水流向下奔腾如彩虹一般,大风逆吹,水沫向上飞溅高达几十丈。山 的西面有三沓石、石城、石门,虞山后面有一个石洞通往大海,不时有隐藏的海中生物,人 们叫不出它们的名字。我听得懂他的话,想问路前往游玩,但这时山上流云浓密,风不断刮 来,非常寒冷,天上不时有雨飘洒,打湿了衣服,使我和客人都难以停留片刻。雨稍停,我 们就从虞山的正面下山,困顿疲惫地踏上归途。从此,春雨接连下了二十多天,不能再次去
椒 ②极。有土垤磈礧,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黮, 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以 、 南,益露奇 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嵚,如关斯辟,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 、 剑州大剑、小剑 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 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 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 、 其言,欲问道往游, 而云之飞浮浮,风之 、 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 、 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 困惫而 、 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 、 下,未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 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 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改动) 【注】①榜人:船夫。②椒:山顶。 【参考译文】 虞山距离吴城仅有一百里,多次想去游玩,始终未能成行。辛丑年的秋天,我将要到江 阴去,当时乘船途经虞山下,远望刽门峰直插云霄,但不能趁此登山。丙午年的春天,我又 到江阴去,船停泊在山脚,进入吾谷,船夫欺骗我说:“距离剑门还有二十里。”我仍然不能 趁此登山。 壬子年正月八日,我和张少弋、叶中理一起到虞山游玩,寄宿在陶氏家。第二天早晨, 天将要下雨,两位朋友都不想去登山,我已经准备好竹杖和登山屐,没什么可阻止我的。从 城北出发顺着城边走六七里,进入破山寺,这是唐代常建题咏诗歌的地方,现在这里的水潭 名叫“空心”,是取自诗中的意思。于是从破龙涧上山,山脉突起并且裂开,红褐色的石头纵 横交错,传说是神奇动物龙的爪子和丫角磨过的痕迹,它们时隐时现。相传龙跟神争斗,龙 不能获胜,就冲破那座山离去了。传说的内容接近荒唐,让人迷惑,但这里有些痕迹,似乎 又值得相信。行走了四五里路,都是层层叠叠弯弯曲曲的,翻越峦岭,走上石径,就可攀登 到山顶。上面有众多山石累积成的土丘,我怀疑是古代的坟墓,但没有碑文记录是谁的墓。 登上望海墩,向东凝望。这时云的颜色昏暗,天地迷蒙一片,连大海也看不清楚。不一会, 雨下起来了,虞山中有一座古寺可以停留稍作休息。雨停了,我们从小路向南出发,沿途不 断出现奇丽的景色:两旁龈腭般的山峰直逼云天,险峻的大山仿佛被从中劈开,两边的山崖 竞相争高,像那打开的大门,又像那直立的刀刃,这就是剑门。用剑州的大剑、小剑来拟称 它,是因为它们的外形相像啊。我两脚斜着站了很久,还是不忍离开。后来,遇到山里的僧 人,再向他询问山中的名胜之地。僧人指引说南面是太公石室;由南往西是招真宫和读书台; 由西往北面是拂水岩,水流向下奔腾如彩虹一般,大风逆吹,水沫向上飞溅高达几十丈。山 的西面有三沓石、石城、石门,虞山后面有一个石洞通往大海,不时有隐藏的海中生物,人 们叫不出它们的名字。我听得懂他的话,想问路前往游玩,但这时山上流云浓密,风不断刮 来,非常寒冷,天上不时有雨飘洒,打湿了衣服,使我和客人都难以停留片刻。雨稍停,我 们就从虞山的正面下山,困顿疲惫地踏上归途。从此,春雨接连下了二十多天,不能再次去
虞山游玩。 唉!虞山靠近吴城只有百里,我两次从山下经过,都无法实现登山的愿望。现在到了那 个地方,又只稍稍了解到它表面的情况,而那些幽深的地方,都未曾探访游历过,心里很不 快乐。但是世间的种种境界中,有的一接触就能领会到,而一领会到就走到尽头了,开始的 时候很高兴,接下来就索然无味了,想找回一些值得玩味的,却一点也找不到了:反而那些 得来很艰难的,而且得到一半就没有了的,却让人有无穷无尽的思恋啊。唉!这哪里只是游 山寻胜才有的呢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山去吴城才百里离开 B.余已治筇屐,不能阻治理 C.山脉怒坼,赭石纵横裂开 D.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体会 【文言实词/A.距离。B.淮备、备办。D.知道,懂得。】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辛丑秋,将之江阴②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 *B.①龙不胜,破其山而去②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 C.①取径以南,益露奇境②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 D.①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②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 【文言虚词/那,都指代虞山,指示代词。(A.到,往,动词/主谓之间,结构助词。C.向 介词/用,介词。D.表承接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 7.下面的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登山所见情景的一组是(3分) ①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 ②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 ③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 ④云光黯,迷漫一色,莫辨瀛海 ⑤龈腭摩天,崭绝中断 ⑥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⑤⑥ 【信息筛选①为舟行所见。③是传说。⑥是山僧的介绍。】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德潜曾经先后两次乘船赴江阴,在中途路过虞山时都很想登山游览,但由于船夫的欺 騙,最终都没能成游。 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潜却因对游览虞山渴望已久,于是不顾友人的 阻挠,坚持独自游山 C.在游山途中,沈德潜向山僧打听山上名胜并想游尽它,但由于连续二十多天都是阴雨连 绵,只得遗憾地离去。 *D沈德潜游览后感到,天下胜景若未能尽览,留有余地,反而意味无穷:若一览无遗
虞山游玩。 唉!虞山靠近吴城只有百里,我两次从山下经过,都无法实现登山的愿望。现在到了那 个地方,又只稍稍了解到它表面的情况,而那些幽深的地方,都未曾探访游历过,心里很不 快乐。但是世间的种种境界中,有的一接触就能领会到,而一领会到就走到尽头了,开始的 时候很高兴,接下来就索然无味了,想找回一些值得玩味的,却一点也找不到了;反而那些 得来很艰难的,而且得到一半就没有了的,却让人有无穷无尽的思恋啊。唉!这哪里只是游 山寻胜才有的呢!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虞山去 、 吴城才百里 离开 B.余已治 、 筇屐,不能阻 治理 *C.山脉怒坼 、 ,赭石纵横 裂开 D.余识 、 其言,欲问道往游 体会 【文言实词/A.距离。B.准备、备办。D.知道,懂得。】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①辛丑秋,将之 、 江阴②风之 、 来冽冽,时雨飘洒 *B.①龙不胜,破其 、 山而去②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 、 下 C.①取径以 、 南,益露奇境②以 、 剑州大剑、小剑拟之 D.①沾衣湿裘,而 、 余与客难暂留矣②自山之面下,困惫而 、 归 【文言虚词/那,都指代虞山,指示代词。(A.到,往,动词/主谓之间,结构助词。C.向, 介词/用,介词。D.表承接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 7.下面的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登山所见情景的一组是(3 分) ①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 ②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 ③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 ④云光黯黮,迷漫一色,莫辨瀛海 ⑤龈腭摩天,崭绝中断 ⑥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信息筛选①为舟行所见。③是传说。⑥是山僧的介绍。】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沈德潜曾经先后两次乘船赴江阴,在中途路过虞山时都很想登山游览,但由于船夫的欺 骗,最终都没能成游。 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潜却因对游览虞山渴望已久,于是不顾友人的 阻挠,坚持独自游山。 C.在游山途中,沈德潜向山僧打听山上名胜并想游尽它,但由于连续二十多天都是阴雨连 绵,只得遗憾地离去。 *D.沈德潜游览后感到,天下胜景若未能尽览,留有余地,反而意味无穷;若一览无遗
有时反而觉得兴味索然 【内容归纳/A.文中只写第二次是受船夫欺骗。B.文中并没明确提及“友人阻挠”。且下文“余 与客难暂留”表明沈德潜并不是“独自游山”。C.“连续二十多天阴雨连绵”是本次游山之后 的事情。】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 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鸣呼岂独寻山也哉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 ②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 【(1)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 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鸣呜呼/岂独寻山也哉[4分。每错、漏2个断句处扣 分,扣完为止。若断为“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亦可。] (2)①虞山后面有一个石洞通往大海,不时有隐藏的海中生物,人们叫不出它们的名字。[3 分。大意1分,“潜”1分,“名”1分。②现在到了那个地方,又只稍稍了解到它表面的情况, 而那些幽深的地方,都未曾探访游历过。[3分。大意2分,“之”1分。]】 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①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写该词时陆游42岁,因遭投降派罗织罪名免官,被迫隐居。②玉瀣(xie):美 酒。③黄庭:即《黄庭经》,道家的经典著作 (1)你读出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 【古诗鉴赏(1)是一个表面旷达闲适、内心却充淸抑郁不平的隐土(或:落寞英雄)形象 (2)抒情主人公隐居“苍烟落照”之间,丝毫不理“尘事”,终日与美酒、《黄庭经》相伴, 以及“贪啸傲,任衰残”的所谓随处开颜的举止,貌似轻松洒脱,实际上是一种无奈:“老却 英雄”四字更明显道出诗人心中因统治者徒使英雄垂暮、无所作为的满腔悲愤。[7分。其中 “形象”3分,每一划线处1分;“分析形象”2分,“指出情感”2分,意思对即可。]】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长桥卧波, 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师说》) (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4)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 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有时反而觉得兴味索然。 【内容归纳/A.文中只写第二次是受船夫欺骗。B.文中并没明确提及“友人阻挠”。且下文“余 与客难暂留”表明沈德潜并不是“独自游山”。C.“连续二十多天阴雨连绵”是本次游山之后 的事情。】 9.断句和翻译。(10 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 分) 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 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2)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①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 ②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 【(1)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 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4 分。每错、漏 2 个断句处扣 1 分,扣完为止。若断为“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亦可。] (2)①虞山后面有一个石洞通往大海,不时有隐藏的海中生物,人们叫不出它们的名字。[3 分。大意 1 分,“潜”1 分,“名”1 分。②现在到了那个地方,又只稍稍了解到它表面的情况, 而那些幽深的地方,都未曾探访游历过。[3 分。大意 2 分,“之”1 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 分) 鹧鸪天①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②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写该词时陆游 42 岁,因遭投降派罗织罪名免官,被迫隐居。②玉瀣(xiè):美 酒。③黄庭:即《黄庭经》,道家的经典著作。 (1)你读出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 【古诗鉴赏(1)是一个表面旷达闲适、内心却充满抑郁不平的隐士(或:落寞英雄)形象。 (2)抒情主人公隐居“苍烟落照”之间,丝毫不理“尘事”,终日与美酒、《黄庭经》相伴, 以及“贪啸傲,任衰残”的所谓随处开颜的举止,貌似轻松洒脱,实际上是一种无奈;“老却 英雄”四字更明显道出诗人心中因统治者徒使英雄垂暮、无所作为的满腔悲愤。[7 分。其中 “形象”3 分,每一划线处 1 分;“分析形象”2 分,“指出情感”2 分,意思对即可。]】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长桥卧波,_______?_______,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 (2)___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师说》) (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__________,_________ _。(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 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