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 语 文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姓名和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4.考试结束后,上交试题卷和答题卷。 试题卷 (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倒坍(tn 匀称(chen 鳞次栉比(zhi) B.枯涸(he) 亵渎(du) 分外妖娆no) C.哂笑(x)李生(uan) 广袤无垠(mo) D.磐石(pon)涟漪(q1) 戛然而止(迫) 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泛滥海枯石烂沦陷 语无论次 B.浮燥戒骄戒躁勉励 再接再厉 C.取缔根深蒂固明智 莫名其妙 D.普及迫不急待泄气 泻千里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3分) A.杭州西溪湿地有着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水网密布,小桥玲珑,绿树婆娑,亭宇古朴 处处富有诗情画意。(典范) B.为了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健全党内责任追究制度,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了 《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贵的暂行规定》。(审查) C.这伙人利用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伪装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到处招摇撞騙, 其手段之卑劣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叹为观止) D.智者和愚者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天赋的差异,更在于面对困境,愚者往往束手无策 而智者却能化解困难,走出一条新路。(一筹莫展)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个小 干岛湖畔的油茶树,生就了一副怪脾气。 冷寂的秋天在油茶花的映衬下 多了好些妩媚。同在秋天开放的菊花,古往今来,受到多少人的歌吟和追捧。而油茶花却安 贫乐道,不慕虚华,更有君子气。 ①这花,如秋叶般静美,不慌不忙,从从容容绽放 ②放眼望去,像一层薄薄的初雪覆压,又如一场浓霜骤然降临。 ③她不羡慕舂的热闹、夏的灿烂,却选择在落木萧萧的秋,开出甜蜜淡雅的花 ④白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你挨我,我挨你,层层缀满枝头。 A.③①④②B.④①②③C.③④①②D.④②③①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1 2009 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 语 文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姓名和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4.考试结束后,上交试题卷和答题卷。 试 题 卷 一(30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倒坍.(tān) 匀.称(chèn) 鳞次栉.比(zhì) B.枯涸.(hé) 亵渎.(dú) 分外妖娆.(.náo) C.哂.笑(xī) 孪.生(1uán) 广袤.无垠(mào) D.磐.石(pán) 涟漪.(qí) 戛.然而止(jiá) 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 分) A.泛滥 海枯石烂 沦陷 语无论次 B.浮燥 戒骄戒躁 勉励 再接再厉 C.取缔 根深蒂固 明智 莫名其妙 D.普及 迫不急待 泄气 一泻千里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3 分) A.杭州西溪湿地有着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水网密布,小桥玲珑,绿树婆娑,亭宇古朴, 处处富有诗情画意。(典范) B.为了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健全党内责任追究制度,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了 《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贵的暂行规定》。(审查) C.这伙人利用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伪装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到处招摇撞骗, 其手段之卑劣已达到了登峰造极 ....的地步。(叹为观止) D.智者和愚者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天赋的差异,更在于面对困境,愚者往往束手无策 ...., 而智者却能化解困难,走出一条新路。(一筹莫展)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3 分) 千岛湖畔的油茶树,生就了一副怪脾气。 冷寂的秋天在油茶花的映衬下, 多了好些妩媚。同在秋天开放的菊花,古往今来,受到多少人的歌吟和追捧。而油茶花却安 贫乐道,不慕虚华,更有君子气。 ①这花,如秋叶般静美,不慌不忙,从从容容绽放。 ②放眼望去,像一层薄薄的初雪覆压,又如一场浓霜骤然降临。 ③她不羡慕春的热闹、夏的灿烂,却选择在落木萧萧的秋,开出甜蜜淡雅的花。 ④白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你挨我,我挨你,层层缀满枝头。 A.③①④② B.④①②③ C.③④①② D.④②③①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庐山瀑布雄 伟壮观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 B。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抚今追昔,想起的是春天的故事;极目 望远,看到的是秋天的收获 c.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 提升,也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 D.天摇地动,怎能摧垮万众一心的钢铁意志?桥断路绝,怎能斩断心心相系的骨肉深情?抗 震救灾,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洗礼:是对民族团结的一次检验 6.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旬。(只选做三小题(3分) ①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7.文学常识填空。(3分) ①《杨修之死》节选自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②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和鲁迅笔下的 同为受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形象 ③《我的叔叔于勒》选自法国小说家 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8.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复句。(句序合理,语意贯通;可以增 删和调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①安于平庸可能度过的是缺乏理想、碌碌无为的惨淡人生 ②失败往往能够成为我们吸取教训、迈向成功的垫脚石 ③要想成功就必须有直面失败的勇气,摒弃得过目过的平庸态度 9.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①在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关键时刻,在我省一套信息化应急指挥系统正式启动。 ②通过这套指挥系统,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可随时向省领导汇报全省甲型H|N 流感的防控情况,省领导也可以通过该系统对防控工作发岀指令。③采取信息化应急指挥系 统,对于处理甲型H1N1流感这样的突发事件具有重要作用。 10.根据语意,仿照画线的句子,运用恰当的比喻,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句子,构成语意连 贯的一段话。(3分) 母爱如细流,静静流淌在我们的生命中。一次次牵手,一声声叮咛,母亲的呵护似摇篮 般的安适; 人生拥有母爱的伴随,一路洒满温暖的阳光。 (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8题。 向一棵树鞠躬
2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庐山瀑布雄 伟壮观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 B。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抚今追昔,想起的是春天的故事;极目 望远,看到的是秋天的收获。 c.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 提升,也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 D.天摇地动,怎能摧垮万众一心的钢铁意志?桥断路绝,怎能斩断心心相系的骨肉深情?抗 震救灾,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洗礼;是对民族团结的一次检验。 6.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旬。(只选做三小题)(3 分) ①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②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④ ,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7.文学常识填空。(3 分) ①《杨修之死》节选自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 ②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和鲁迅笔下的 ,同为受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形象。 ③《我的叔叔于勒》选自法国小说家 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8.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复句。(句序合理,语意贯通;可以增 删和调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 分) ①安于平庸可能度过的是缺乏理想、碌碌无为的惨淡人生。 ②失败往往能够成为我们吸取教训、迈向成功的垫脚石。 ③要想成功就必须有直面失败的勇气,摒弃得过且过的平庸态度。 9.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 分) ①在甲型 H1N1 流感防控工作的关键时刻,在我省一套信息化应急指挥系统正式启动。 ②通过这套指挥系统,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可随时向省领导汇报全省甲型 HlNl 流感的防控情况,省领导也可以通过该系统对防控工作发出指令。③采取信息化应急指挥系 统,对于处理甲型 H1N1 流感这样的突发事件具有重要作用。 10.根据语意,仿照画线的句子,运用恰当的比喻,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句子,构成语意连 贯的一段话。(3 分) 母爱如细流,静静流淌在我们的生命中。一次次牵手,一声声叮咛,母亲的呵护似摇篮 般的安适; , , 。人生拥有母爱的伴随,一路洒满温暖的阳光。 二(30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1—18 题。 (一) 向一棵树鞠躬
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天天从它跟 前 走过,竟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 到了这棵树。 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 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 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种队形。 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硫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 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它小地经营 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 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 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 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 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 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 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 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 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 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
3 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天天从它跟 前 走过,竞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 看 到了这棵树。 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 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 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 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它小心地经营 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 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 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 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 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 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 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 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 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 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
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天傍晩,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 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 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 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 “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竟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 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 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晩霞映红了的小 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冋老人、向那棵榆树深 深地鞠了一躬 11.第二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 文意 简要回答。(6分) 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 轻 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②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13.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去写“老人”?请简要分析。(3分) 14.第四段中说:“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对这 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3分) 洁身自好的莲花 一提到莲花,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莲叶上滚动的露珠,也许还会想到宋代文人周敦颐的 《爱莲说》,对“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肃然起敬。 20世纪7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在硏究植物叶面时发现,光滑的叶子表面有灰尘,要
4 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 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 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 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 “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竞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 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 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 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 深地鞠了一躬。 11.第二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 文意 简要回答。(6 分) 1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 分) 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 轻 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②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13.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去写“老人”?请简要分析。(3 分) 14.第四段中说:“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对这 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3 分) (二) 洁身自好的莲花 一提到莲花,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莲叶上滚动的露珠,也许还会想到宋代文人周敦颐的 《爱莲说》,对“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肃然起敬。 20 世纪 70 年代,德国植物学家在研究植物叶面时发现,光滑的叶子表面有灰尘,要
先清洗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而莲叶等叶面却总是干干净净。他们利用人造的灰尘粒子污染 玉兰、林山毛榉、莲花、芋、甘蓝等植物的叶面,然后用人造雨清洗2分钟,使雨滴湑落, 再观察叶面灰尘粒子残留状况。实验发现,有些植物叶面残留的污染物多达40%,而莲花 等植物叶面的污染物残留比例均小于5%。这就是所谓的莲花效应。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莲花效应呢 通过电子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莲叶表面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多重微米、纳米级的超微 结构。莲叶表面上有一些微小的蜡质颗粒,并且覆盖着无数个约10微米的突包,每个突包 的表面又布满了直径仅为几百纳米的更细的绒毛。在突包间的凹陷部分充满着空气,从而使 得在尺寸上远大于这种结构的灰尘、雨水等落在叶面上,不会大范围直接接触叶面,而是隔 着一层极薄的空气,并且其能接触的点也只是叶面上若干个凸起的点 这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正是这种特殊的超微结构使得莲叶表面不沾水滴 可以保持清洁:当莲叶上有水时,水会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风吹动水珠在叶 面上滚动时,水珠可以沾起叶面上的灰尘,并从上面高速滑落。这种自洁能力对于防止病原 体的入侵也有着特别的意义。像莲花这样的植物,就是生长在很“脏”的环境中也不容易生 病。因为即使病原体到了其叶面上,一经下雨就会随雨水冲走;如果不下雨,叶面很干燥, 病原体还是生存不了 莲花的这种自洁功能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他们努力模仿这种表面,使应用硏究 迅速发展。20世纪末,基于“莲花效应”的涂料陆续问世,在越来越多的建筑中得到应用。 不 久的将来,我们的周围将会出现不会脏的地板、墙壁和没有灰尘的无线电用品。 15.第一段中写到“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其作用是什么?(3分) 16.请根据第二段文意,简要解释“莲花效应”。(3分) 17.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4分) ①这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5 先清洗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而莲叶等叶面却总是干干净净。他们利用人造的灰尘粒子污染 玉兰、林山毛榉、莲花、芋、甘蓝等植物的叶面,然后用人造雨清洗 2 分钟,使雨滴滑落, 再观察叶面灰尘粒子残留状况。实验发现,有些植物叶面残留的污染物多达 40%,而莲花 等植物叶面的污染物残留比例均小于 5%。这就是所谓的莲花效应。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莲花效应呢? 通过电子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莲叶表面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多重微米、纳米级的超微 结构。莲叶表面上有一些微小的蜡质颗粒,并且覆盖着无数个约 10 微米的突包,每个突包 的表面又布满了直径仅为几百纳米的更细的绒毛。在突包间的凹陷部分充满着空气,从而使 得在尺寸上远大于这种结构的灰尘、雨水等落在叶面上,不会大范围直接接触叶面,而是隔 着一层极薄的空气,并且其能接触的点也只是叶面上若干个凸起的点。 这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正是这种特殊的超微结构,使得莲叶表面不沾水滴, 可以保持清洁:当莲叶上有水时,水会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风吹动水珠在叶 面上滚动时,水珠可以沾起叶面上的灰尘,并从上面高速滑落。这种自洁能力对于防止病原 体的入侵也有着特别的意义。像莲花这样的植物,就是生长在很“脏”的环境中也不容易生 病。因为即使病原体到了其叶面上,一经下雨就会随雨水冲走;如果不下雨,叶面很干燥, 病原体还是生存不了。 莲花的这种自洁功能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他们努力模仿这种表面,使应用研究 迅速发展。20 世纪末,基于“莲花效应”的涂料陆续问世,在越来越多的建筑中得到应用。 不 久的将来,我们的周围将会出现不会脏的地板、墙壁和没有灰尘的无线电用品。 15.第一段中写到“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其作用是什么?(3 分) 16.请根据第二段文意,简要解释“莲花效应”。(3 分) 17.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4 分) ①这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