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韦伯的总命题 现代化( Modernization):贝拉《德川宗教》1957;艾森斯塔 特《新教伦理与现代化》1968 理性化( Rationalization)-“祛魅”( disenchantment):田布 洛克《韦伯的作品》1975;施路赫特:理性化的吊诡 ·行为理论:帕森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交往理性: 方法论:价值无涉、理想型;“西方”的起源:文化意义 汉语学术圈的“韦伯热”:80年代的时代氛围 汉译韦伯的问题;中译本《新教伦理》的结构问题 附录: 韦伯生前发表的著作: 1889年法律博士学位论文《意大利城市的家庭和商业团体 公共贸易公司中共责和资金独立原则的发展》(柏林) ·1891年《罗马农业史对国家法和私法的意义》 1892年《东易北河地区农业工人状况调查》 1894年《东易北河地区农业工人状况的发展趋势》 ·《证券交易所I:交易所的目的和外部组织》 1896年《古代文化衰落的社会原因》
✓阐释韦伯的总命题 •现代化(Modernization):贝拉《德川宗教》1957;艾森斯塔 特《新教伦理与现代化》1968; •理性化(Rationalization)-“祛魅”(disenchantment):田布 洛克《韦伯的作品》1975;施路赫特:理性化的吊诡; •行为理论:帕森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交往理性; 方法论:价值无涉、理想型;“西方”的起源:文化意义 汉语学术圈的“韦伯热”:80 年代的时代氛围 汉译韦伯的问题;中译本《新教伦理》的结构问题 附录: 韦伯生前发表的著作: •1889 年法律博士学位论文《意大利城市的家庭和商业团体 公共贸易公司中共责和资金独立原则的发展》(柏林) •1891 年《罗马农业史对国家法和私法的意义》 •1892 年《东易北河地区农业工人状况调查》 •1894 年《东易北河地区农业工人状况的发展趋势》 •《证券交易所 I:交易所的目的和外部组织》 •1896 年《古代文化衰落的社会原因》
1903年《罗舍尔和克尼斯与国民经济学中的逻辑问题》 (刊:《立法年鉴》) 1904年《引言》(《社会科学与社会政策文库》) ·《社会科学与社会政治的“客观性”》(刊《社会科学与社 会政策文库》) 1904-05年《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刊《社会科学与 社会政策文库》,第20卷,第一册) 1906年《“教会”与“教派”》(刊《法兰克福报》1906 年4月13日) 1907年《评论》(针对 Fischer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 精神》的批评,刊《社会科学与社会政策文库》,第25卷, 第一册) 1908年《对“修正”的评论》(刊《社会科学与社会政策 文库》,第26卷,第一册) ·1910年《对资本主义精神的反批评》(刊《社会科学与社 会政策文库》,第31卷,第一册) 1913年《论理解社会学的一些范畴》(刊 Logos文化哲学 国际学刊) ·《关于价值判断讨论的评论》(“价值无涉”手稿) 1914年《前言》(《社会经济学基础》第一部分) 1916年《诸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包含:宗教社会学概 要、导言、儒教、中期考察、宗教拒世倾向及其阶段](刊 《社会科学与社会政策文库》,第42-43卷) ·《诸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印度教与佛教) 1917年《诸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古代犹太教)
•1903 年《罗舍尔和克尼斯与国民经济学中的逻辑问题》 (刊:《立法年鉴》) •1904 年《引言》(《社会科学与社会政策文库》) •《社会科学与社会政治的“客观性”》(刊《社会科学与社 会政策文库》) •1904-05 年《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刊《社会科学与 社会政策文库》,第 20 卷,第一册) •1906 年《“教会”与“教派”》(刊《法兰克福报》1906 年 4 月 13 日) •1907 年《评论》(针对 Fischer 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 精神》的批评,刊《社会科学与社会政策文库》,第 25 卷, 第一册) •1908 年《对“修正”的评论》(刊《社会科学与社会政策 文库》,第 26 卷,第一册) •1910 年《对资本主义精神的反批评》(刊《社会科学与社 会政策文库》,第 31 卷,第一册) •1913 年《论理解社会学的一些范畴》(刊 Logos 文化哲学 国际学刊) •《关于价值判断讨论的评论》(“价值无涉”手稿) •1914 年《前言》(《社会经济学基础》第一部分) •1916 年《诸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包含:宗教社会学概 要、导言、儒教、中期考察、宗教拒世倾向及其阶段](刊 《社会科学与社会政策文库》,第 42-43 卷) •《诸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印度教与佛教) •1917 年《诸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古代犹太教)
·《社会学与经济学中的“价值中立”观念》(刊 Logos) 1918年《宗教社会学:古代犹太教I》(刊《社会科学与社 会政策文库》,第46卷,第1-3册) ·1919年《以科学为业》、《以政治为业》(刊: Geist Arbeit als beruf 1920年《宗教社会学论集I》 GAZRS,Mohr- Siebeck(引 言、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新教教派与资本主义精神、 诸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第一部分) 韦伯生后发表的著作: 1920/21《城市:社会学研究》 192l《宗教社会学论集II:印度教与佛教》(Moh Siebeck) ·《宗教社会学论集III:古代犹太教》(Mohr- Siebeck) ·《政治作品集》(GPS, Marianne Weber编辑,慕尼黑 Drei-Maseken-Verlag) ·《社会经济学基础III》( Grundrib der Sozialokonomie)(Mohr- Siebeck,韦伯本人修订) 《音乐的理性与社会学基础》(音乐社会学,1911年写, 慕尼黑Drei- Maseken- Verlag) 1922《统治的三种纯粹类型:一项社会学研究》(刊:《普 鲁士年鉴》) ·《科学学说论集》(GAzW, Marianne Weber编辑,Mohr Siebeck; Winckelmann编辑版:1951、1968、1973、1982 1985、1988)
•《社会学与经济学中的“价值中立”观念》(刊 Logos) •1918 年《宗教社会学:古代犹太教 I》(刊《社会科学与社 会政策文库》,第 46 卷,第 1-3 册) •1919 年《以科学为业》、《以政治为业》(刊:Geistige Arbeit als Beruf) •1920 年《宗教社会学论集 I》GAzRS,Mohr-Siebeck(引 言、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新教教派与资本主义精神、 诸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第一部分) 韦伯生后发表的著作: •1920/21《城市:社会学研究》 •1921《宗教社会学论集 II:印度教与佛教》(MohrSiebeck) •《宗教社会学论集 III:古代犹太教》(Mohr-Siebeck) •《政治作品集》(GPS,Marianne Weber 编辑,慕尼黑 Drei-Maseken-Verlag) •《社会经济学基础 III》(Grundriß der Sozialökonomie)(Mohr-Siebeck,韦伯本人修订) •《音乐的理性与社会学基础》(音乐社会学,1911 年写, 慕尼黑 Drei-Maseken-Verlag) •1922《统治的三种纯粹类型:一项社会学研究》(刊:《普 鲁士年鉴》) •《科学学说论集》(GAzW,Marianne Weber 编辑,MohrSiebeck;Winckelmann 编辑版:1951、1968、1973、1982、 1985、1988)
·《社会经济学的基础III》(韦伯修订, Marianne Weber编 辑,成为后来《经济与社会》的通行本WuG1956年 《经济与社会:理解社会学基础》, Winckelmann编辑) 1923年《马克斯·韦伯经济史:普通社会经济史基础》 ( Wirtschaftsgeschichte, Hellmann、 Palyi根据遗留讲稿 整理出版, Duncker& Humblot) 1924年《社会经济史论集》( GAZSuW, Marianne Weber编 辑,Mohr- Siebeck) ·《社会学与社会政治论集》( GAzSuS, Marianne Weber编 辑,Mohr- Siebeck) 1934年《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单行本(选自《宗教 社会学论集I》,Mohr- Siebeck) 1956年《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Winckelmann编辑,选自 《经济与社会》) 1965年《新教伦理·文选》( Winckelmann编辑) 1968年《新教伦理·批评与反批评》( Winckelmann编辑)
•《社会经济学的基础 III》(韦伯修订,Marianne Weber 编 辑,成为后来《经济与社会》的通行本 WuG 1956 年 《经济与社会:理解社会学基础》,Winckelmann 编辑) •1923 年《马克斯·韦伯经济史:普通社会经济史基础》 (Wirtschaftsgeschichte,Hellmann、Palyi 根据遗留讲稿 整理出版,Duncker&Humblot) •1924 年《社会经济史论集》(GAzSuW,Marianne Weber 编 辑,Mohr-Siebeck) •《社会学与社会政治论集》(GAzSuS,Marianne Weber 编 辑,Mohr-Siebeck) •1934 年《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单行本(选自《宗教 社会学论集 I》,Mohr-Siebeck) •1956 年《社会学的基本概念》(Winckelmann 编辑,选自 《经济与社会》) •1965 年《新教伦理·文选》(Winckelmann 编辑) •1968 年《新教伦理·批评与反批评》(Winckelmann 编辑)
第七讲韦伯和理解社会学 再次离开文本,进行一些理论的介绍 上一讲介绍了韦伯在《新教伦理》中面对的问题,以及如何来解决 这个问题一一方法论的反思一一不仅要得出结论,而且要考察其基 本假设和论证过程。 理解社会学的定义 Verstehende Soziologie/interpretive sociology Verstehen理解 韦伯对社会学的定义 社会学(这个词具有多重含义,下面仅以我们所理解的方式予以 定义)是一门科学,其意图在于对社会行动( sozialeshandeln)进行 诠释性的理解( deutend verstehen),并从而对社会行动及其结果予 以因果性的解释。所谓‘行动’( Handeln)意指行动个体对其行为赋 予主观的意义( subjektiver Sinr)——不论外显或内隐,不作为或 容忍默认。“社会的’行动则指行动者的主观意义关涉到他人的行 为( Verhalten),而且指向其过程的这种行动。”一一韦伯《社会学 的基本概念》第3页 关键概念: 行为( Verhalten/ behavior) 行动( Handeln/ action):带有主观意义(Sinn)的行为; 社会行动:指向他人
第七讲 韦伯和理解社会学 再次离开文本,进行一些理论的介绍。 上一讲介绍了韦伯在《新教伦理》中面对的问题,以及如何来解决 这个问题——方法论的反思——不仅要得出结论,而且要考察其基 本假设和论证过程。 一、理解社会学的定义 VerstehendeSoziologie/interpretive sociology Verstehen 理解 韦伯对社会学的定义: “社会学(这个词具有多重含义,下面仅以我们所理解的方式予以 定义)是一门科学,其意图在于对社会行动(sozialesHandeln)进行 诠释性的理解(deutend verstehen),并从而对社会行动及其结果予 以因果性的解释。所谓‘行动’(Handeln)意指行动个体对其行为赋 予主观的意义(subjektiver Sinn)——不论外显或内隐,不作为或 容忍默认。‘社会的’行动则指行动者的主观意义关涉到他人的行 为(Verhalten),而且指向其过程的这种行动。”——韦伯《社会学 的基本概念》第 3 页 关键概念: 行为(Verhalten/behavior) 行动(Handeln/action):带有主观意义(Sinn)的行为; 社会行动:指向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