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1893年“社会政策协会”报告 1878年5月,社会主义者刺杀德皇一社会党人法1878:阻断下层意 愿进入议会/“自上而下的革命”一家长制 内部/向外移民 大萧条(1873-1896) 1875年农业危机 1890年开始形成移民潮,125万人移民国外。 殖民和军事政策:扩张;义和团-八国联军;暴发户心态 文化斗争( Kulturkampf) 威廉二世:好大喜功;收税皇帝 Hans- -Ulrich Wehler:特殊道路论( Sonderweg) 德国特殊论( exceptionalism) 经济-工业现代化vs.政治现代化 社会达尔文主义盛行 错误的自我认识+过高的民族感 对外扩展+对内压制 精神和文化状况 尼采:重估一切价值 缺乏市民文化( civic culture):一盘散沙的民众-市民阶层“对 新凯撒的渴望之情” 战:1914年一战爆发,1918年11月3日“背上的一刀”;基尔 港水兵“起义/叛变”:国内问题的总崩溃:“血腥的狂欢会” 参加凡尔赛和会;写信建议鲁登道夫等人向协约国自首;鲁登道夫 回信断然拒绝
——韦伯,1893 年“社会政策协会”报告 1878 年 5 月,社会主义者刺杀德皇-社会党人法 1878:阻断下层意 愿进入议会/“自上而下的革命”-家长制 内部/向外移民 大萧条(1873-1896) 1875 年农业危机; 1890 年开始形成移民潮,125 万人移民国外。 殖民和军事政策:扩张;义和团-八国联军;暴发户心态 文化斗争(Kulturkampf) 威廉二世:好大喜功;收税皇帝 Hans-Ulrich Wehler:特殊道路论(Sonderweg) -德国特殊论(exceptionalism) -经济-工业现代化 vs.政治现代化; -社会达尔文主义盛行; -错误的自我认识+过高的民族感; -对外扩展+对内压制 精神和文化状况 尼采:重估一切价值 缺乏市民文化(civic culture):一盘散沙的民众-市民阶层“对 新凯撒的渴望之情”。 一战:1914 年一战爆发,1918 年 11 月 3 日“背上的一刀”;基尔 港水兵“起义/叛变”:国内问题的总崩溃;“血腥的狂欢会”; 参加凡尔赛和会;写信建议鲁登道夫等人向协约国自首;鲁登道夫 回信断然拒绝
“在进入人类历史未知的未来的门上写着:‘放弃一切希望 ( lasciate ogni speranza)。未来不是一场人类和平与幸福的梦 境。 一韦伯1894年弗莱堡就职演讲
“在进入人类历史未知的未来的门上写着:‘放弃一切希望’ (lasciate ogni speranza)。未来不是一场人类和平与幸福的梦 境。” ——韦伯 1894 年弗莱堡就职演讲
第四讲基督宗教与西方文明 开宗明义: Ich bin religios unmusikalisch. Weber为何会对宗教问题感兴趣? 离开了基督宗教,就不可能理解西方文明 我们的教育体系中有巨大的“空场”,不讲宗教,造成对宗教的敏感和误解 基督宗教的概况 世界的宗教版图:凡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宗教 世界的宗教人口(2010):世界人口约69亿,其中宗教人口57亿(83%) 基督宗教:22亿(32%) 伊斯兰教:16亿(23%) 印度教:10亿(15%) 佛教:5亿(7%) 犹太教:0.14亿(0.2%) 世界三大宗教体系:印度、中国和亚伯拉罕诸宗教( Abrahamic religions) 基督宗教( Christianity)的派别: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以及其他 基督宗教的全球密度/分布[注意:中国的比例低,但是绝对数量已经很大,世界第 7] 、基督宗教的历史脉络 耶路撒冷“遭遇”雅典一一信仰和理性的纠结关系: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后1世 纪,罗马共和逐渐形成了将地中海囊括为内海的疆域一一西方的“天下 基督宗教几大派别的形成
第四讲 基督宗教与西方文明 开宗明义:Ich bin religiös unmusikalisch. Weber 为何会对宗教问题感兴趣? 离开了基督宗教,就不可能理解西方文明。 我们的教育体系中有巨大的“空场”,不讲宗教,造成对宗教的敏感和误解。 一、基督宗教的概况: 世界的宗教版图:凡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宗教 世界的宗教人口(2010):世界人口约 69 亿,其中宗教人口 57 亿(83%) -基督宗教:22 亿(32%) -伊斯兰教:16 亿(23%) -印度教:10 亿(15%) -佛教:5 亿(7%) -犹太教:0.14 亿(0.2%) 世界三大宗教体系:印度、中国和亚伯拉罕诸宗教(Abrahamic religions); 基督宗教(Christianity)的派别: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以及其他 基督宗教的全球密度/分布[注意:中国的比例低,但是绝对数量已经很大,世界第 7] 二、基督宗教的历史脉络 耶路撒冷“遭遇”雅典——信仰和理性的纠结关系:从公元前 5 世纪到公元后 1 世 纪,罗马共和逐渐形成了将地中海囊括为内海的疆域——西方的“天下” 基督宗教几大派别的形成:
1、基督宗教派别形成的神学原因:圣经;信仰与理性之间的张力;三位一体 2、教会的几次分裂和派别的形成 早期教会:基督教发端于耶路撒冷,脱胎于犹太教的一个教派运动;保罗时代 逐渐向罗马传教;最初受到罗马的迫害:尼禄时代:64AD大火归罪与基督徒;迫 害-罗马斗兽场[补充:罗马郊外的地下墓穴( Catacombs of rome)] 转折点:313米兰赦令:君士坦丁大帝归信(公元312年一天夜里,罗马附近 的米尔维亚桥,忧思满腹的君士坦丁正在对第二天即将到来的大战感到发愁,当他 眺望星空之际,突然看到苍茫的夭空中突然出现了四个硕大无比的火红色的十字 架,伴随着这样的字样:依靠此,你将大获全胜。);合法化-成为罗马国教 正典化:公元4-5世纪的大公会议:325第一次尼西亚大公会议;381第一次君 士坦丁堡大公会议;431以弗所大公会议-聂斯脱利派[补充:西安碑林中的《大秦 景教流行中国碑》] 3、东西方教会的分裂( Schism): 神学原因:圣经(66卷,当时还有次经和伪经):耶路撒冷+雅典:耶稣基督信仰 遭遇希腊哲学;三位一体作为判教的标准; 两个中心:君士坦丁堡(希腊语)vs.罗马(拉丁语):“和子句”之争 三、16世纪宗教改革( Reformation)与新教教派的形成 新教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抗议宗/抗罗宗”( Protestantism)。全世界有91个宗 派,19524个教会团体 1、德国的宗教改革:马丁·路德;1517.10.31 Wittenberg95条论纲;主要诉 求:反赎罪券;反腐败;“因信称义”( sola fide);翻译德语圣经(古登堡印 刷术):路德宗( Lutheranism,信义宗) 2、瑞士的宗教改革:茨温利;加尔文;日内瓦教会领袖;神学特色:预定论 ( Predestination);加尔文宗( Calvinism);归正宗( Reformed Church) [推荐:茨威格《异端的权利》 3、英国的宗教改革:亨利八世(皇后凯瑟琳和安博林之争):1534至尊法案 ( Act of Supremacy):英王为教会最高领袖;[推荐连续剧《都铎王朝》]
1、基督宗教派别形成的神学原因:圣经;信仰与理性之间的张力;三位一体 2、教会的几次分裂和派别的形成 - 早期教会:基督教发端于耶路撒冷,脱胎于犹太教的一个教派运动;保罗时代 逐渐向罗马传教;最初受到罗马的迫害:尼禄时代:64AD 大火归罪与基督徒;迫 害-罗马斗兽场[补充:罗马郊外的地下墓穴(Catacombs of Rome)] - 转折点:313 米兰赦令:君士坦丁大帝归信(公元 312 年一天夜里,罗马附近 的米尔维亚桥,忧思满腹的君士坦丁正在对第二天即将到来的大战感到发愁,当他 眺望星空之际,突然看到苍茫的天空中突然出现了四个硕大无比的火红色的十字 架,伴随着这样的字样:依靠此,你将大获全胜。);合法化-成为罗马国教 - 正典化:公元 4-5 世纪的大公会议:325 第一次尼西亚大公会议;381 第一次君 士坦丁堡大公会议;431 以弗所大公会议-聂斯脱利派[补充:西安碑林中的《大秦 景教流行中国碑》] 3、东西方教会的分裂(Schism): 神学原因:圣经(66 卷,当时还有次经和伪经);耶路撒冷+雅典:耶稣基督信仰 遭遇希腊哲学;三位一体作为判教的标准; 两个中心:君士坦丁堡(希腊语)vs.罗马(拉丁语);“和子句”之争 三、16 世纪宗教改革(Reformation)与新教教派的形成 新教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抗议宗/抗罗宗”(Protestantism)。全世界有 91 个宗 派,19524 个教会团体。 1、德国的宗教改革:马丁·路德;1517.10.31 Wittenberg 95 条论纲;主要诉 求:反赎罪券;反腐败;“因信称义”(sola fide);翻译德语圣经(古登堡印 刷术);路德宗(Lutheranism, 信义宗) 2、瑞士的宗教改革:茨温利;加尔文;日内瓦教会领袖;神学特色:预定论 (Predestination);加尔文宗(Calvinism);归正宗(Reformed Church) [推荐:茨威格《异端的权利》] 3、英国的宗教改革:亨利八世(皇后凯瑟琳和安博林之争);1534 至尊法案 (Act of Supremacy):英王为教会最高领袖;[推荐连续剧《都铎王朝》]
英国国教会( Anglicanism,圣公会/安立甘宗); via media( middle way)不彻底的 宗教改革;“血腥玛丽”;伊丽莎白一世;清教徒( Puritan)运动(进一步的改 革,试图清楚英国国家教会中的天主教残余成分);“五月花”号 四、基督宗教对西方文化的塑造 1、器物(物质):建筑(教堂:巴洛克式/哥特式) 2、精神-艺术:音乐、绘画、哲学 3、政治(神人关系-人人关系):立约( covenant)-契约;伦理;中世纪:君权 神授(政权合法性的来源);绝对命令;天赋人权( Ebenbildlichkeit);民主制 度 4、使命感( mIssion):选民( the chosen people)-文化优越感( a nation under God);大航海时代:地理发现-传播福音 基督宗教的内外冲突: 外部:西班牙 reconquista;十字军东征; 内部:宗教战争:三十年战争;圣巴托洛缪大屠杀是法国天主教暴徒对国内新教徒 胡格诺派的恐怖暴行(1572年8月24日)[推荐电影《玛戈皇后》]:一直到1648 年威斯特伐利亚协议才终结( Cuius regio, eius religio/ whose region, hisreligion 五、近现代与基督宗教 中世纪是否黑暗? 18世纪启蒙运动的宗教批判 世俗化命题与世俗主义
英国国教会(Anglicanism,圣公会/安立甘宗);via media (middle way)不彻底的 宗教改革;“血腥玛丽”;伊丽莎白一世;清教徒(Puritan)运动(进一步的改 革,试图清楚英国国家教会中的天主教残余成分);“五月花”号 四、基督宗教对西方文化的塑造 1、器物(物质):建筑(教堂:巴洛克式/哥特式) 2、精神-艺术:音乐、绘画、哲学 3、政治(神人关系-人人关系):立约(covenant)-契约;伦理;中世纪:君权 神授(政权合法性的来源);绝对命令;天赋人权(Ebenbildlichkeit);民主制 度; 4、使命感(mission):选民(the chosen people)-文化优越感(a nation under God);大航海时代:地理发现-传播福音 基督宗教的内外冲突: 外部:西班牙 reconquista;十字军东征; 内部:宗教战争:三十年战争;圣巴托洛缪大屠杀是法国天主教暴徒对国内新教徒 胡格诺派的恐怖暴行(1572 年 8 月 24 日)[推荐电影《玛戈皇后》];一直到 1648 年威斯特伐利亚协议才终结(Cuius regio, eius religio/whose region, hisreligion) 五、近现代与基督宗教 中世纪是否黑暗? 18 世纪启蒙运动的宗教批判 世俗化命题与世俗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