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年年度报告 (三)境内外会计准则差异的说明 口适用√不适用 九、2019年分季度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1-3月份) (4-6月份) (7-9月份) (10-12月份) 营业收入 307,984,638.80309,305,67.57302,059,297.88323,819,874.0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4,11,679 069,943.65 14,906,059.9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 7,392,218.63 15,952,308.40 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5,452,085998,672,427.74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46,615,74.09-12,956,9620634,284,845.1336,657,95.20 注:第二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主要系医保结算资金回笼推迟所致。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口适用√不适用 十、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口不适用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2019年金额 018年金额 2017年金额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 20,229733536,984.78|125,40.01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 3,885,108.11 4,017,592.002,032,866.05 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量持续享 受的政府补助除外 企业取得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成本小于取 2,822.35 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产生的 收益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 9,16l.90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 16,895,087.37 375,067.71756,628.51 所得税影响额 5,199,242.55 9,477,302.48-699,405,37 合计 15,620,341.80 28,525,164.362,215,49920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 √适用口不适用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项目名称 期初余额 期末余额 当期变动 对当期利润的影响金额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198,867,750.37226,108,279.8927,240,529.52 198,867,750.37226,108,279.8927,240,529.52 十二、其他 口适用√不适用 6/141
2019 年年度报告 6 / 141 (三)境内外会计准则差异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九、 2019 年分季度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1-3 月份) 第二季度 (4-6 月份) 第三季度 (7-9 月份) 第四季度 (10-12 月份) 营业收入 307,984,638.80 309,305,677.57 302,059,297.88 323,819,874.0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4,117,679.49 16,069,943.65 7,995,699.44 14,906,059.9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 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7,392,218.63 15,952,308.40 5,452,085.99 8,672,427.74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46,615,747.09 -12,956,962.06 34,284,845.13 36,657,951.20 注:第二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主要系医保结算资金回笼推迟所致。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2019 年金额 2018 年金额 2017 年金额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 20,226.97 33,536,984.78 125,410.01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 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量持续享 受的政府补助除外 3,885,108.11 4,017,592.00 2,032,866.05 企业取得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成本小于取 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产生的 收益 72,822.35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 19,161.90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 16,895,087.37 375,067.71 756,628.51 所得税影响额 -5,199,242.55 -9,477,302.48 -699,405.37 合计 15,620,341.80 28,525,164.36 2,215,499.20 十一、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项目名称 期初余额 期末余额 当期变动 对当期利润的影响金额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198,867,750.37 226,108,279.89 27,240,529.52 0 合计 198,867,750.37 226,108,279.89 27,240,529.52 0 十二、 其他 □适用 √不适用
019年年度报告 第三节公司业务概要 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及行业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 1.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药品的零售和批发业务,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 2经营模式 药品零售和批发属于医药流通范畴。医药流通是指连接上游医药生产企业和下游经销商 以及终端客户,通过流通过程中的交易差价和提供增值服务获取利润的一项经营活动。 (1)零售业务 公司的零售业务模式主要是从上游供应商采购药品、食品、医疗器械及健康便利品等商 品,随后向终端消费者进行零售。 (2)批发业务 公司的批发业务模式主要是从上游供应商采购商品,随后销售给终端医疗机构或其他医 药流通企业 (二)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1.健康需求不断增长 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保健观念和意识增强、 人口老龄化加速和千禧一代成长,全社会的大健康需求不断提升和细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 示,2019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周岁 及以上人口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2019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80后已成 为健康消费的主力军,90后则对健康表现出了广泛关注。报告期内,公司密切关注人口结 构变化和健康消费趋势,积极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药品和其他健康产品销售持续扩大。 2政策支持行业发展 在“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实施的大背景下,以三医联动、医药分开、分级诊疗为核心的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医药分开相关政策,包括处方外流 慢病长处方、药店分类分级管理、医保定点资质审批放开、DRG支付试点等,使零售药店获 得更多机会为终端消费者和患者提供专业的药事和健康服务。报告期内,公司重视提升药事 服务专业能力,积极为终端消费者提供配药、送药、用药指导、用药提醒、健康顾问、中医 养生以及其他延伸健康服务,从而推动业务不断规范和持续增长。 3发展空间持续拓展 医药流通行业创新不断,产业链上下游加快渗透、融合,专业服务水平持续升级。在国 家持续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医药”、“互联网+医疗”迅速发 展,互联网医院加速建设和审批,医保支付向线上延伸,无人售药、人工智能问诊、远程诊 断、电子处方信息共享等各类新技术应用不断催生出新业态、新模式,消费者线上问诊购药 的习惯正在逐步培育,持续拓展着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空间。报告期内,公司在改善传统经 营模式的同时,整合、优化原有线上资源,大力拓展B2C、020等业务,构建适应社会消费 新趋势的现代电商通道,并打通公司实体门店进一步提升消费体验,积极引导线上线下联动, 拓展全渠道经营空间 (三)行业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以及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7/141
2019 年年度报告 7 / 141 第三节 公司业务概要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及行业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 1.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药品的零售和批发业务,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 2.经营模式 药品零售和批发属于医药流通范畴。医药流通是指连接上游医药生产企业和下游经销商 以及终端客户,通过流通过程中的交易差价和提供增值服务获取利润的一项经营活动。 (1)零售业务 公司的零售业务模式主要是从上游供应商采购药品、食品、医疗器械及健康便利品等商 品,随后向终端消费者进行零售。 (2)批发业务 公司的批发业务模式主要是从上游供应商采购商品,随后销售给终端医疗机构或其他医 药流通企业。 (二)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1.健康需求不断增长 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保健观念和意识增强、 人口老龄化加速和千禧一代成长,全社会的大健康需求不断提升和细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 示,2019 年末,我国 60 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 25388 万人,占总人口的 18.1%,其中 65 周岁 及以上人口 17603 万人,占总人口的 12.6%。《2019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80 后已成 为健康消费的主力军,90 后则对健康表现出了广泛关注。报告期内,公司密切关注人口结 构变化和健康消费趋势,积极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药品和其他健康产品销售持续扩大。 2.政策支持行业发展 在“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实施的大背景下,以三医联动、医药分开、分级诊疗为核心的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医药分开相关政策,包括处方外流、 慢病长处方、药店分类分级管理、医保定点资质审批放开、DRG 支付试点等,使零售药店获 得更多机会为终端消费者和患者提供专业的药事和健康服务。报告期内,公司重视提升药事 服务专业能力,积极为终端消费者提供配药、送药、用药指导、用药提醒、健康顾问、中医 养生以及其他延伸健康服务,从而推动业务不断规范和持续增长。 3.发展空间持续拓展 医药流通行业创新不断,产业链上下游加快渗透、融合,专业服务水平持续升级。在国 家持续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医药”、“互联网+医疗”迅速发 展,互联网医院加速建设和审批,医保支付向线上延伸,无人售药、人工智能问诊、远程诊 断、电子处方信息共享等各类新技术应用不断催生出新业态、新模式,消费者线上问诊购药 的习惯正在逐步培育,持续拓展着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空间。报告期内,公司在改善传统经 营模式的同时,整合、优化原有线上资源,大力拓展 B2C、O2O 等业务,构建适应社会消费 新趋势的现代电商通道,并打通公司实体门店进一步提升消费体验,积极引导线上线下联动, 拓展全渠道经营空间。 (三)行业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以及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019年年度报告 1.行业发展阶段 2019年,我国仍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国际经济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 济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各项改革仍需攻坚克难,药品流通行业发展增速受多重因素影响有 所放缓。但随着国内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健康理念持续増强 全社会医药健康服务需求将不断増长,特别是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将促使药品流通市 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因此,2019年行业总体发展仍呈现稳步增长、増速放缓的态势(中国 医药商业协会《药品流通蓝皮书:中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报告(2019)》)。医药流通行业 正在从传统的围绕商品开展经营,向围绕客户需求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多模式、便利化的 服务进行延伸,从单纯的商品供应者向综合性的健康服务商转型。 2.行业的周期性特点 通常情况下,医药流通行业由于涉及医院用药配送和社会消费者用药的供给,除部分药 品、非药品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或地域性用量变化,整个行业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相对较小, 与其他季节性经营特征明显的行业相比,行业经济周期性不明显。 3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公司是上海地区医药流通企业中的老字号,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公司法定经营资质 完备,经营范围涵盖中西药品、营养保健品、医疗器械、中药饮片等,服务领域除安全用药、 合理用药、慢病用药等咨询指导外,还涉足中医诊疗、中药养身、健康自助检测、云医院等 医药相结合项目。除此之外,公司座落在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上的第一医药商店,在业界和 市场中具有广泛的知名度 二、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资产发生重大变化情况的说明 口适用√不适用 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适用口不适用 1.较高的品牌声誉 公司是上海地区药房老字号,自六十多年前第一家药房开设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广大市 民家庭健康保驾护航,品牌影响力大,深受消费者信赖。报告期内,公司结合会员体系搭建 和主题营销,通过第一医药商店66周年庆等一系列营促销活动,着力打造“专业便利” “安心之选”的品牌新形象、新内涵。 2丰富的门店店型 除传统的社区店型、商圈店型以外,公司还拥有DTP药房、医院周边药房等不同店型 能够差异化地满足不同患者和消费者的健康需求。报告期内,公司打造了创新店型,在丰富 非药商品线、强化年轻目标客群、嵌入新零售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为门店进一步转 型升级积累了经验。 3不断提升的专业能力 公司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提升专业服务水平主要抓手,尤其重视执业药师和药师人才储 备。报告期内,公司在努力促进经营增长、提升效益的同时,根据零售经营持续发展需要 加大对基层人才、青年人才、骨干人才的培养和提拔力度,以中层、店长、药师为核心人群 开展了超过30场培训。通过“培训+实战”双管齐下,有力地促进了干部员工专业能力提升, 夯实人才梯队建设 11 8/14
2019 年年度报告 8 / 141 1.行业发展阶段 2019 年,我国仍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国际经济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 济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各项改革仍需攻坚克难,药品流通行业发展增速受多重因素影响有 所放缓。但随着国内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健康理念持续增强, 全社会医药健康服务需求将不断增长,特别是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将促使药品流通市 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因此,2019 年行业总体发展仍呈现稳步增长、增速放缓的态势(中国 医药商业协会《药品流通蓝皮书:中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报告(2019)》)。医药流通行业 正在从传统的围绕商品开展经营,向围绕客户需求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多模式、便利化的 服务进行延伸,从单纯的商品供应者向综合性的健康服务商转型。 2.行业的周期性特点 通常情况下,医药流通行业由于涉及医院用药配送和社会消费者用药的供给,除部分药 品、非药品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或地域性用量变化,整个行业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相对较小, 与其他季节性经营特征明显的行业相比,行业经济周期性不明显。 3.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公司是上海地区医药流通企业中的老字号,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公司法定经营资质 完备,经营范围涵盖中西药品、营养保健品、医疗器械、中药饮片等,服务领域除安全用药、 合理用药、慢病用药等咨询指导外,还涉足中医诊疗、中药养身、健康自助检测、云医院等 医药相结合项目。除此之外,公司座落在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上的第一医药商店,在业界和 市场中具有广泛的知名度。 二、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资产发生重大变化情况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适用 □不适用 1.较高的品牌声誉 公司是上海地区药房老字号,自六十多年前第一家药房开设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广大市 民家庭健康保驾护航,品牌影响力大,深受消费者信赖。报告期内,公司结合会员体系搭建 和主题营销,通过第一医药商店 66 周年庆等一系列营促销活动,着力打造“专业便利”、 “安心之选”的品牌新形象、新内涵。 2.丰富的门店店型 除传统的社区店型、商圈店型以外,公司还拥有 DTP 药房、医院周边药房等不同店型, 能够差异化地满足不同患者和消费者的健康需求。报告期内,公司打造了创新店型,在丰富 非药商品线、强化年轻目标客群、嵌入新零售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为门店进一步转 型升级积累了经验。 3.不断提升的专业能力 公司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提升专业服务水平主要抓手,尤其重视执业药师和药师人才储 备。报告期内,公司在努力促进经营增长、提升效益的同时,根据零售经营持续发展需要, 加大对基层人才、青年人才、骨干人才的培养和提拔力度,以中层、店长、药师为核心人群 开展了超过 30 场培训。通过“培训+实战”双管齐下,有力地促进了干部员工专业能力提升, 夯实人才梯队建设
019年年度报告 4全渠道的营销能力 近几年,公司顺应“互联网+医疗健康”和移动消费趋势,搭建专业运营团队并相继与 京东、天猫、i百联、饿了么、美团、拼多多、平安好医生等知名平台对接合作,推进B2C、 020、社群营销等创新业务发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线上购药需求。报告期,公司线上 业务快速增长,零售销售占比持续提升。 9/141
2019 年年度报告 9 / 141 4.全渠道的营销能力 近几年,公司顺应“互联网+医疗健康”和移动消费趋势,搭建专业运营团队并相继与 京东、天猫、i 百联、饿了么、美团、拼多多、平安好医生等知名平台对接合作,推进 B2C、 O2O、社群营销等创新业务发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线上购药需求。报告期,公司线上 业务快速增长,零售销售占比持续提升
019年年度报告 第四节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公司根据行业经营特点和市场需求,一方面为适应大健康市场需求释放、消费 行为变化与行业竞争态势愈发激烈等变化,通过提升运营质量与效率,不断改善自身经营服 务的市场可达性:另一方面为适应医改新政策不断出台落地、原有准入限制不断放开带来的 经营服务要求的变化,不断对经营模式与经营结构进行调整、规范、优化。通过以上举措, 公司巩固了区域市场份额、提升了内在经营质量,实现了企业价值提升,较好地完成了全年 的各项经济指标和主要工作任务 报告期,公司从业态延伸与内部供应链构建的角度出发,积极丰富商品品类、完善服务 功能,寻求零售和批发业态在市场项目、品种培育、服务功能建设、业态创新上的多向关联 合作,形成了具有核心主业支撑和多边新生业务并举的战略实施格局。 报告期,公司在零售经营领域深入推进调整优化,以抓好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为基础 着力拓展连锁经营在大健康产品、保健用品、居家用品等相关品类的经营,并结合新的消费 趋势丰富中医药养身服务项目体验并启动开发OEM品类品种,在经营市场上争取新的突破。 同时,公司加快探索线上经营与线下服务在大健康专业领域的协同,更加精准地满足个性化 需求,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报告期,公司在抓实经营发展的同时,通过持续落实制度及流程完善工作,保持内控体 系建设力度,提升风险控制能力,保障企业安全运行、有质运行、高效运行,形成内控工作 体系化、风险控制前移化、营运管理标准化、安全管理平行化 、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4,316.95万元,同比增长5.65%,其中主营业务收入 118,382.06万元,同比增长5.55%。实现利润总额6,862.90万元,同比增幅16.30%;实 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08.94万元,同比增长12.5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746.90万元,同比增长100.79% 1.医药批发业务 报告期内,医药批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5,498.90万元,同比增长2.99% 面对两票制、零加成、药占比、带量采购及辅助用药控制等政策叠加的不利影响,公司 积极拓展客户渠道,充分挖掘上下游客户资源,不断深化合作、丰富产品线以获得新份额, 推进购进与销售联动;同时以强化基础管理和业务管控为重点,多措并举抓目标落实,在组 织架构调整、运营合并与业务结构优化方面取得了较大改进,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盈利 能力稳中有升。 2.医药零售业务 报告期内,医药零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2,883.16万元,同比增长7.22% 报告期内,公司按照“深入推进组织变革,显著提升组织效率,创新突破业务模式”的 总体工作要求,努力谋求高质量发展。通过整合、完善和升级等途径,深入推进公司管理精 细化。公司充分考虑“商品结构调整、经营转型拓展及营销策略优化”等因素的关联性,构 建源头采购与终端经营互动机制,加大对药品、非药品和OEM商品的引进、开发力度,丰富 并优化经营产品线,不断提升差异化竞争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在经营拓展上着眼于品牌和商品营销的有机结合,深入研究和总结经营 提升方法和经验,提高转型发展成效。公司对品牌建设从载体挖掘和市场融合两方面进行了 10/141
2019 年年度报告 10 / 141 第四节 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公司根据行业经营特点和市场需求,一方面为适应大健康市场需求释放、消费 行为变化与行业竞争态势愈发激烈等变化,通过提升运营质量与效率,不断改善自身经营服 务的市场可达性;另一方面为适应医改新政策不断出台落地、原有准入限制不断放开带来的 经营服务要求的变化,不断对经营模式与经营结构进行调整、规范、优化。通过以上举措, 公司巩固了区域市场份额、提升了内在经营质量,实现了企业价值提升,较好地完成了全年 的各项经济指标和主要工作任务。 报告期,公司从业态延伸与内部供应链构建的角度出发,积极丰富商品品类、完善服务 功能,寻求零售和批发业态在市场项目、品种培育、服务功能建设、业态创新上的多向关联 合作,形成了具有核心主业支撑和多边新生业务并举的战略实施格局。 报告期,公司在零售经营领域深入推进调整优化,以抓好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为基础, 着力拓展连锁经营在大健康产品、保健用品、居家用品等相关品类的经营,并结合新的消费 趋势丰富中医药养身服务项目体验并启动开发 OEM 品类品种,在经营市场上争取新的突破。 同时,公司加快探索线上经营与线下服务在大健康专业领域的协同,更加精准地满足个性化 需求,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报告期,公司在抓实经营发展的同时,通过持续落实制度及流程完善工作,保持内控体 系建设力度,提升风险控制能力,保障企业安全运行、有质运行、高效运行,形成内控工作 体系化、风险控制前移化、营运管理标准化、安全管理平行化。 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4,316.95 万元,同比增长 5.65%,其中主营业务收入 118,382.06 万元,同比增长 5.55%。实现利润总额 6,862.90 万元,同比增幅 16.30 %;实 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308.94 万元,同比增长 12.5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3,746.90 万元,同比增长 100.79%。 1.医药批发业务 报告期内,医药批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45,498.90 万元,同比增长 2.99%。 面对两票制、零加成、药占比、带量采购及辅助用药控制等政策叠加的不利影响,公司 积极拓展客户渠道,充分挖掘上下游客户资源,不断深化合作、丰富产品线以获得新份额, 推进购进与销售联动;同时以强化基础管理和业务管控为重点,多措并举抓目标落实,在组 织架构调整、运营合并与业务结构优化方面取得了较大改进,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盈利 能力稳中有升。 2.医药零售业务 报告期内,医药零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72,883.16 万元,同比增长 7.22%。 报告期内,公司按照“深入推进组织变革,显著提升组织效率,创新突破业务模式”的 总体工作要求,努力谋求高质量发展。通过整合、完善和升级等途径,深入推进公司管理精 细化。公司充分考虑“商品结构调整、经营转型拓展及营销策略优化”等因素的关联性,构 建源头采购与终端经营互动机制,加大对药品、非药品和 OEM 商品的引进、开发力度,丰富 并优化经营产品线,不断提升差异化竞争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在经营拓展上着眼于品牌和商品营销的有机结合,深入研究和总结经营 提升方法和经验,提高转型发展成效。公司对品牌建设从载体挖掘和市场融合两方面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