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和一般原则 16
16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和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企业经营活动事项作为会计核算对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 许多不确定因素,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所以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就是要消除这些不确定因素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对会计核算所处的空间 范围、时间界限、计量方式作出的合乎情理限制和规定。由于这些规定 都是为了达到会计核算的目的而设立的,所以又称会计假设。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凡是实行独立 核算的单位,在会计上都设定为一个会计主体。 需要注意的是,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将按照当 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正常经营下去,不会面临着破产清算 17
17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企业经营活动事项作为会计核算对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 许多不确定因素,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所以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就是要消除这些不确定因素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对会计核算所处的空间 范围、时间界限、计量方式作出的合乎情理限制和规定。由于这些规定 都是为了达到会计核算的目的而设立的,所以又称会计假设。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凡是实行独立 核算的单位,在会计上都设定为一个会计主体。 需要注意的是,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将按照当 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正常经营下去,不会面临着破产清算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 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 务会计报告。它规定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我国会计准则将会计期间 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起讫日期 采用公历制。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 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货币计量的前提下,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涉及多种货币的情况下,要 确定某一种货币为记账本位币。 18
18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 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 务会计报告。它规定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我国会计准则将会计期间 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起讫日期 采用公历制。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 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货币计量的前提下,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涉及多种货币的情况下,要 确定某一种货币为记账本位币。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我国已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共13条原则。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关于会计信息质量方面 的一般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相关性原 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第二类是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包 括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 本性支出的原则;第三类是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包括谨慎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 交易事项为依据,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企业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 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19
19 我国已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共13条原则。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关于会计信息质量方面 的一般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相关性原 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第二类是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包 括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 本性支出的原则;第三类是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包括谨慎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 交易事项为依据,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企业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 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三)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也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反映企业 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四)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在会计核 算过程中坚持及时性原则必须做到三点: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 二是要求及时处理会计信息;三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五)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记录及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 简单易懂,便于理解和使用。 (六)一贯性原则 贯性原则也称一致性原则。一贯性原则是指同一企业的会计处理 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一贯性原则主要解决企业会 计信息的纵向比较
20 (三)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也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反映企业 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四)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在会计核 算过程中坚持及时性原则必须做到三点: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 二是要求及时处理会计信息;三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五)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记录及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 简单易懂,便于理解和使用。 (六)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也称一致性原则。一贯性原则是指同一企业的会计处理 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一贯性原则主要解决企业会 计信息的纵向比较。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