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的15篇有关幼儿园教育的论文汇集出版,取名《幼儿园教育学》,标志着学前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福禄倍尔被誉为“学前教育学之父”。福禄倍尔运用自己在数学和建筑学方面的专长,为儿童设计了6套玩具,以球、立方体和圆柱体为基本形态,供儿童触摸、抓握,他也重视环境的设置,主张幼儿园必须设置花坛、菜园、果园。福禄倍尔认为,游戏和手工作业应是幼儿时期最主要的活动,而知识的传授只是附加的部分,穿插其中。幼儿园上课只需要用口语,不需要学习文字。而教师最主要的责任,是妥善地加以指导、设计各种游戏活动。福禄倍尔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教育应当适应儿童的发展:他认为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能,实现儿童的天然票赋。学前儿童不是儿童的缩影,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应和学校不同。他为学前儿童创设了一种不用书本的学校。游戏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他认为“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它的渊源都在儿童早期”。游戏是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儿童在游戏中最能表现出他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同时强调成人不能放弃对游戏的指导,要在幼儿园的教育方案中把游戏作为主要活动。教育要以儿童的自我活动为基础:儿童是天性善良的,儿童通过自我活动实现内部的发展。教师只为儿童提供条件,不进行干预,必要时才要儿童服从一定的要求。福禄倍尔的学前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推动了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为表彰他的创造性工作,人们称他为“幼儿园之父”。(2)蒙台梭利。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是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蒙台梭利是继福禄倍尔之后对学前教育理论有重大影响的代表人物。她早年是一名精神病学的医生,她在研究和治疗智障儿童的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她想:“如果能使这些儿童(指智障儿童)达到正常儿童所能达到的学业水准,那么正常儿童的教育中一定有什么可怕的错误。她相信把自己的方法和经验用于正常儿童的教育一定会有效,于是她就转向了正常儿童的教育,于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建立了学前教育机构一儿童之家。在那里,她用了特殊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实验,创造了教育上的奇迹,提出了自己的学前教育理论。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教育方法一一蒙台梭利教育法传遍了世界。今天,世界上各国都有蒙台梭利幼儿园采用她的教育思想、方法、教具进行教育。她在1909年写成《蒙台梭利教学法》,她还著有《蒙台梭利手册》《童年的秘密》《教育中的自发活动》等书。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主要有以下一些要点。①儿童观。她认为儿童具有“吸收的心智”,即6岁前的儿童本身具有一种吸收知识的自然能力。因而没有人是别人所教导的,每个人都是自我教育而成的。蒙台梭利认为人之所以有学习的欲望,就是受到与生俱来的智能所驱使,也就是孩子内在有一种执着追求知识和求发展的冲动。如果这种内在冲动不通过教育去启动,将会使幼儿本身存在的巨大能量迟滞、消磨。因此她视教育为促进幼儿内在力量自然发展的过程,强调幼儿自由的活动。她说:“我的教学法就是要培养和保护儿童自身的学习积极性。”6
6 发表的 15 篇有关幼儿园教育的论文汇集出版,取名《幼儿园教育学》,标 志着学前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福禄倍尔被誉为“学前教育学之父”。 福禄倍尔运用自己在数学和建筑学方面的专长,为儿童设计了 6 套玩 具,以球、立方体和圆柱体为基本形态,供儿童触摸、抓握,他也重视环境 的设置,主张幼儿园必须设置花坛、菜园、果园。福禄倍尔认为,游戏和手 工作业应是幼儿时期最主要的活动, 而知识的传授只是附加的部分,穿插其中。幼儿园上课只需要用口语, 不需要学习文字。而教师最主要的责任,是妥善地加以指导、设计各种游戏 活动。 福禄倍尔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教育应当适应儿童的发展:他认为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能,实现儿 童的天然禀赋。学前儿童不是儿童的缩影,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应和学校不同。 他为学前儿童创设了一种不用书本的学校。 游戏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他认为“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 活的胚芽.它的渊源都在儿童早期”。游戏是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 儿童在游戏中最能表现出他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同时强调成人不能放弃对游 戏的指导,要在幼儿园的教育方案中把游戏作为主要活动。 教育要以儿童的自我活动为基础:儿童是天性善良的,儿童通过自我活 动实现内部的发展。教师只为儿童提供条件,不进行干预,必要时才要儿童 服从一定的要求。 福禄倍尔的学前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在实践上和 理论上推动了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为表彰他的创造性工 作,人们称他为“幼儿园之父”。 (2)蒙台梭利。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是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 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 蒙台梭利是继福禄倍尔之后对学前教育理论有重大影响的代表人物。她 早年是一名精神病学的医生,她在研究和治疗智障儿童的实践中,取得了明 显的效果。她想:“如果能使这些儿童(指智障儿童)达到正常儿童所能达 到的学业水准,那么正常儿童的教育中一定有什么可怕的错误。” 她相信把自己的方法和经验用于正常儿童的教育一定会有效,于是她就 转向了正常儿童的教育,于 1907 年在罗马贫民区建立了学前教育机构—— 儿童之家。在那里,她用了特殊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实验,创造了教育上 的奇迹,提出了自己的学前教育理论。 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教育方法——蒙台梭利教育法传遍了世界。今天,世 界上各国都有蒙台梭利幼儿园采用她的教育思想、方法、教具进行教育。她 在 1909 年写成《蒙台梭利教学法》,她还著有《蒙台梭利手册》《童年的 秘密》《教育中的自发活动》等书。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主要有以下一些要点。 ① 儿童观。她认为儿童具有“吸收的心智”,即 6 岁前的儿童本身具 有一种吸收知识的自然能力。因而没有人是别人所教导的,每个人都是自我 教育而成的。蒙台梭利认为人之所以有学习的欲望,就是受到与生俱来的智 能所驱使,也就是孩子内在有一种执着追求知识和求发展的冲动。如果这种 内在冲动不通过教育去启动,将会使幼儿本身存在的巨大能量迟滞、消磨。 因此她视教育为促进幼儿内在力量自然发展的过程,强调幼儿自由的活动。 她说:“我的教学法就是要培养和保护儿童自身的学习积极性
②重视环境的重要作用。在蒙台梭利教育中,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蒙台梭利认为环境是有生命的,是成人对儿童的使命清楚了解所准备的,这个环境包含儿童成长所需的一切事物的积极意义,同时也要将所有不利于儿童成长的事物加以排除。有准备的环境具体而言应该有以下主要特征:一是秩序。如大多数的物品(如家具、教具以及衣物等)尽量保持在相同的位置: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地点:例行活动尽量采取相同的步骤,例如,每天早上的团体活动会先唱歌点名,数一数幼儿的人数,介绍今天的日期(年、月、日)、天气等;幼儿应把使用过的教具放回原位,然后才能进行其他活动。二是自由。包括智能的自由和道德的自由,前者是给儿童以活动的自由,使其智力得到发展:后者则是指应该防止儿童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出现对秩序的破坏。因此她主张教师必须在保障儿童自由活动的前提下,培养儿童的纪律性,锻炼其意志力,发展其社会性。也就是说,自由是“有限制的”“有规则的”。自由是平等地给予团体中的每一个成员的,因此在“团体利益优先”的原则下,对违反共同原则、妨碍或干扰别人活动的儿童,则应限制他的自由。三是真实与自然。蒙台梭利指出,环境中的真实与自然,有助于幼儿发展探索内在及外在世界所需的安全感,而成为敏锐的、有鉴赏力的生活观察者。因此,蒙台梭利教室中的各种设备,都是幼儿尺寸的真实物品,例如,冰箱、炉子、熨斗等都是真的。而且每一种教具都只有一件,这也是反映现实的情况。四是美感与安全。蒙台梭利认为“美”能够唤起幼儿对生活的反应力,而真正的美是以简洁为基础的,所以教室中的布置无须太过豪华与铺张,强调教室里的颜色要明朗、令人愉快,并具有整体的调和感。幼儿是好奇好动的,因而环境中的硬件设备必须是安全的,绝对不能对儿童造成伤害。另外在户外活动时,强调将户外游戏区划分为几个责任区,每位教师负责自己责任区中活动的幼儿的安全。③把握幼儿的敏感期。0~6岁的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出现对不同事物的偏好的各种“敏感期”。蒙台梭利科学幼教法强调掌握儿童“敏感期”,而给予适切的教育。④重视感觉教育。感官教育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她的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她认为3~6岁是儿童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幼儿的各种感觉先后处于敏感期,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使他们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触发展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为高级的智力活动和思维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她专门设计了一套感觉训练教具。这些教具的特点是:简单、幼儿能自我纠正错误、教师容易掌握指导时机。2.中国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在中国,19世纪中叶后,随着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以及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传入,一些思想家提出改革旧教育制度、提倡西学的主张。同时也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思想。清未维新运动的领导人康有为在《大同书》中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妇女怀孕应入“人本院”,婴儿在育婴院养育,3~6岁儿童则进慈幼院。民主教育家蔡元培7
7 ② 重视环境的重要作用。在蒙台梭利教育中,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 蒙台梭利认为环境是有生命的,是成人对儿童的使命清楚了解所准备的,这 个环境包含儿童成长所需的一切事物的积极意义,同时也要将所有不利于儿 童成长的事物加以排除。 有准备的环境具体而言应该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是秩序。如大多数的物品(如家具、教具以及衣物等)尽量保持在相 同的位置;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地点;例行活动尽量采取相同的步骤,例 如,每天早上的团体活动会先唱歌点名,数一数幼儿的人数,介绍今天的日 期(年、月、日)、天气等;幼儿应把使用过的教具放回原位,然后才能进 行其他活动。 二是自由。包括智能的自由和道德的自由,前者是给儿童以活动的自由, 使其智力得到发展;后者则是指应该防止儿童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出现对秩 序的破坏。因此她主张教师必须在保障儿童自由活动的前提下,培养儿童的 纪律性,锻炼其意志力,发展其社会性。也就是说,自由是“有限制的”“有 规则的”。自由是平等地给予团体中的每一个成员的,因此在“团体利益优 先”的原则下,对违反共同原则、妨碍或干扰别人活动的儿童,则应限制他 的自由。 三是真实与自然。蒙台梭利指出,环境中的真实与自然,有助于幼儿发 展探索内在及外在世界所需的安全感,而成为敏锐的、有鉴赏力的生活观察 者。因此,蒙台梭利教室中的各种设备,都是幼儿尺寸的真实物品,例如, 冰箱、炉子、熨斗等都是真的。而且每一种教具都只有一件,这也是反映现 实的情况。 四是美感与安全。蒙台梭利认为“美”能够唤起幼儿对生活的反应力, 而真正的美是以简洁为基础的,所以教室中的布置无须太过豪华与铺张,强 调教室里的颜色要明朗、令人愉快,并具有整体的调和感。幼儿是好奇好动 的,因而环境中的硬件设备必须是安全的,绝对不能对儿童造成伤害。另外 在户外活动时,强调将户外游戏区划分为几个责任区,每位教师负责自己责 任区中活动的幼儿的安全。 ③ 把握幼儿的敏感期。0 ~ 6 岁的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出现 对不同事物的偏好的各种“敏感期”。蒙台梭利科学幼教法强调掌握儿童 “敏感期”,而给予适切的教育。 ④ 重视感觉教育。感官教育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 成为她的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她认为 3 ~ 6 岁是儿童身心迅速发展的时 期,幼儿的各种感觉先后处于敏感期,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 的感官训练,使他们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触发展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 为高级的智力活动和思维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她专门设计了一套感觉训练教 具。这些教具的特点是:简单、幼儿能自我纠正错误、教师容易掌握指导时 机。 2. 中国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在中国,19 世纪中叶后,随着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以 及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传入,一些思想家提出改革旧教育制度、提倡西 学的主张。同时也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思想。清末维新运动的领导人康有 为在《大同书》中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妇女怀孕应入“人 本院”,婴儿在育婴院养育,3 ~ 6 岁儿童则进慈幼院。民主教育家蔡元培
也提出建立学前教育体系,主张让儿童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随着我国幼儿园的发展和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一些教育家致力于研究和创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学前教育理论。其中陈鹤琴、陶行知、张雪门等为我国学前教育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1)陈鹤琴。第一,陈鹤琴开创了实地研究儿童心理之先河,提出了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陈鹤琴一贯提倡求真求是的实验精神和创新精神,他的大部分论著都是科研、实验和创新的总结。1925年,他所著的《儿童心理之研究》问世,这是我国儿童心理学的一本开拓性著作,为儿童教育的科学化奠定了基础。第二,陈鹤琴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为了探索中国化、科学化教育的新路子,陈鹤琴于1923年创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与张宗麟及幼稚园的老师们一道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工作,对幼稚园的宗旨、培养目标、幼稚生应有的习惯和技能、幼稚园的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教具玩具设备等进行研究,取得开创性成果,并于1927年发表了办园总结《我们的主张》,提出“幼稚园是要适合国情的”等15条主张,为我国办幼儿园提供了可资遵循的标准和依据。第三,陈鹤琴是我国早期幼儿教育研究组织和幼儿教育研究刊物创办人之一。1927年,陈鹤琴与陶行知、张宗麟共同发起成立幼稚教育研究会:1929年他创建中华儿童教育社,任主席。到20世纪30年代该组织发展到21个分社,社员4000余人,成为当时全国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儿童教育学术团体。1948年,他发起成立中国幼稚教育社,任理事长。他还致力于创办儿童教育刊物。1927年,他创办《幼稚教育》月刊,自任主编并亲自撰写《发刊词》,发动大家来研究幼儿教育。1939年和1941年,他先后创办《小学教师》月刊和《活教育》月刊(1950年改名为《新儿童教育》),内容均包括幼儿教育。这些刊物起到了宣传和推动作用。1979年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成立,他被推举为名誉理事长。第四,陈鹤琴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培养中、高级幼教师资和研究人才的教育体系。陈鹤琴迫切感到要实现幼儿教育的中国化、科学化,不能靠外国教会控制幼教师资的训练,必项由中国人自己来培训师资。1940年,他离开上海后,毅然邀请一批有志者到江西泰和大岭山上,建立起我国第一所公立幼师学校一一江西省立实验幼儿师范学校。1943年2月增设幼稚师范专修科以培养高级幼教师资和研究人才(1945年专修科改为上海国立幼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鹤琴出任南京师范学院院长,率先开设大学本科的幼教专业,并重建南大附小、幼儿园等附属机构。创办当时全国唯一的幼教系并自兼系主任。他亲自授课,带头搞科研,并领导儿童教育研究室,建立儿童玩具研究室及附属工厂:该校还附设幼儿师范、幼儿园、托儿所,从而形成一个包含各级幼教机构并体现教育、科研、生产三结合特点的完整的幼儿高等师范教育体系。第五,陈鹤琴创立的“活教育”理论体系,为我国幼教实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20世纪40年代初,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理论与实践,包括“三大目标”“十七条教学原则”“十三条训导原则”“学习四步骤”及“五指活动”等。其中,“活教育”三大目标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后又提出做“世界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陈鹤琴把教人做人定为“活教育”的三大目标之首。8
8 也提出建立学前教育体系,主张让儿童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随着我国幼儿 园的发展和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一些教育家致力于研究和创立 适合我国国情的学前教育理论。其中陈鹤琴、陶行知、张雪门等为我国学前 教育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1)陈鹤琴。 第一,陈鹤琴开创了实地研究儿童心理之先河,提出了科学的儿童观、 教育观。陈鹤琴一贯提倡求真求是的实验精神和创新精神,他的大部分论著 都是科研、实验和创新的总结。1925 年,他所著的《儿童心理之研究》问世, 这是我国儿童心理学的一本开拓性著作,为儿童教育的科学化奠定了基础。 第二,陈鹤琴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 南京鼓楼幼稚园。为了探索中国化、科学化教育的新路子,陈鹤琴于 1923 年 创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与张宗麟及幼稚园的老师们一道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工作,对幼稚园的宗旨、培养目标、幼稚生应有的习惯和技能、幼稚园的课 程、对教师的要求、教具玩具设备等进行研究,取得开创性成果,并于 1927 年发表了办园总结《我们的主张》,提出“幼稚园是要适合国情的”等 15 条 主张,为我国办幼儿园提供了可资遵循的标准和依据。 第三,陈鹤琴是我国早期幼儿教育研究组织和幼儿教育研究刊物创办人 之一。1927 年,陈鹤琴与陶行知、张宗麟共同发起成立幼稚教育研究会;1929 年他创建中华儿童教育社,任主席。到 20 世纪 30 年代该组织发展到 21 个 分社,社员 4 000 余人,成为当时全国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儿童教育学术团 体。1948 年,他发起成立中国幼稚教育社,任理事长。他还致力于创办儿童 教育刊物。1927 年,他创办《幼稚教育》月刊,自任主编并亲自撰写《发刊 词》,发动大家来研究幼儿教育。1939 年和 1941 年,他先后创办《小学教 师》月刊和《活教育》月刊(1950 年改名为《新儿童教育》),内容均包括 幼儿教育。这些刊物起到了宣传和推动作用。1979 年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成 立,他被推举为名誉理事长。 第四,陈鹤琴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培养中、高级幼教师资和研究人才的教 育体系。陈鹤琴迫切感到要实现幼儿教育的中国化、科学化,不能靠外国教 会控制幼教师资的训练,必项由中国人自己来培训师资。1940 年,他离开上 海后,毅然邀请一批有志者到江西泰和大岭山上,建立起我国第一所公立幼 师学校——江西省立实验幼儿师范学校。 1943 年 2 月增设幼稚师范专修科以培养高级幼教师资和研究人才 (1945 年专修科改为上海国立幼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鹤琴出任 南京师范学院院长,率先开设大学本科的幼教专业,并重建南大附小、幼儿 园等附属机构。创办当时全国唯一的幼教系并自兼系主任。他亲自授课,带 头搞科研,并领导儿童教育研究室,建立儿童玩具研究室及附属工厂;该校 还附设幼儿师范、幼儿园、托儿所,从而形成一个包含各级幼教机构并体现 教育、科研、生产三结合特点的完整的幼儿高等师范教育体系。 第五,陈鹤琴创立的“活教育”理论体系,为我国幼教实践提供了科学 的理论依据。20 世纪 40 年代初,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理论与实践,包 括“三大目标”“十七条教学原则”“十三条训导原则”“学习四步骤”及 “五指活动”等。其中,“活教育”三大目标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 中国人(后又提出做“世界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大自然, 大社会,都是活教材。陈鹤琴把教人做人定为“活教育”的三大目标之首
在教育观上陈鹤琴先生反对幼儿园课程脱离实际,主张根据儿童的环境自然的环境、社会的环境作幼儿园课程系统的中心,让儿童能充分地与实物和人接触获得直接经验。关于课程的结构,陈鹤琴先生认为:“应当把幼稚园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虽然他把课程内容划分为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5种,但这5种活动是一个整体,如人的手指与手掌,手指只是手掌的一部分,其骨肉相连、血脉相通,因此被称为“五指活动”。“活教育”对我国传统教育的合理因素加以吸收改造、发展并赋予新的内容,从而构造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又体现时代精神和科学发展内涵的人的全面素质的概括。(2)陶行知。陶行知(1891一1946年),中国人民教育家、民主革命家、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毕生从事旧教育的改革,推行生活教育、大众教育,为我国的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陶行知批判旧时学前教育的弊端,坚决主张改革外国化的、费钱的、富贵的幼儿园,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园。1926年10月,陶行知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乡村幼儿园一一南京燕子矶幼稚园。1927年,他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在南京北郊晓庄一起创办了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等教育主张,形成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游戏即工作。提出以幼儿园周围的社会生活、自然现象、家乡生产、风土人情为内容变成教材,以儿童的生活环境为教室,以儿童所能接触到的事物为主要内容,参加种植、饲养等活动,让儿童从中学习自己解决问题、自己组织游戏,培养出“生龙活虎、活活泼泼的儿童”来。陶行知先生坚决反对教、学、做分家,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以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是要在田里做的,便需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要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为他们提供手脑并用的条件和机会。具体包括5个方面:解放儿童的头脑,把他们从迷信、成见、曲解和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儿童动手的机会:解放儿童的嘴,给儿童说话的自由,尤其是允许他们发问;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接触大自然、大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给他们自己学习、活动的时间,给他们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的知识,学一点他们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做一点他们自己高兴要做的事。(3)张雪门。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早在30年代,他就与我国的另一位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有“南陈北张”之称。张雪门思想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他的行为课程理论。所谓课程,在张雪门的早期思想中将它理解为经验,他在《幼稚园的研究》中提到:“课程是什么?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用各种的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动。”此外,他还一贯重视幼稚园师资的培训和师范教育,1920年创办了香山慈幼院的幼稚师范学校,【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简述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方法。9
9 在教育观上陈鹤琴先生反对幼儿园课程脱离实际,主张根据儿童的环境—— 自然的环境、社会的环境作幼儿园课程系统的中心,让儿童能充分地与实物 和人接触获得直接经验。关于课程的结构,陈鹤琴先生认为:“应当把幼稚 园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虽然他把课程内容划分为健康活 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 5 种,但这 5 种活动是一 个整体,如人的手指与手掌,手指只是手掌的一部分,其骨肉相连、血脉相 通,因此被称为“五指活动”。 “活教育”对我国传统教育的合理因素加以吸收改造、发展并赋予新的 内容,从而构造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又体现时代精神和科学发展内涵的人的 全面素质的概括。 (2)陶行知。陶行知(1891—1946 年),中国人民教育家、民主革命 家、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毕生从事旧教育的改革,推行生活 教育、大众教育,为我国的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陶行知批判旧时学前教育 的弊端,坚决主张改革外国化的、费钱的、富贵的幼儿园,建立适合中国国 情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园。1926 年 10 月,陶行知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 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1927 年,他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 在南京北郊晓庄一起创办了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 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 劳心”等教育主张,形成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 育,游戏即工作。提出以幼儿园周围的社会生活、自然现象、家乡生产、风 土人情为内容变成教材,以儿童的生活环境为教室,以儿童所能接触到的事 物为主要内容,参加种植、饲养等活动,让儿童从中学习自己解决问题、自 己组织游戏,培养出“生龙活虎、活活泼泼的儿童”来。 陶行知先生坚决反对教、学、做分家,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 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以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 事是要在田里做的,便需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 的中心。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要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为他们提供手脑并用 的条件和机会。具体包括 5 个方面:解放儿童的头脑,把他们从迷信、成见、 曲解和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儿童动手的机会;解放儿童的 嘴,给儿童说话的自由,尤其是允许他们发问;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接 触大自然、大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给他们自己学习、活动的时间,给他 们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的知识,学一点他们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做一点 他们自己高兴要做的事。 (3)张雪门。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早在 30 年代,他就与我国的 另一位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有“南陈北张”之称。 张雪门思想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他的行为课程理论。所谓课程,在张雪门 的早期思想中将它理解为经验,他在《幼稚园的研究》中提到:“课程是什 么?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用各 种的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动。”此外,他还一贯重视幼稚园师资的 培训和师范教育,1920 年创办了香山慈幼院的幼稚师范学校。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简述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方法
要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关注学困生是极其必要也是极其艰巨的教育任务。在教学反思教学实际工作中,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无端的指责学生不努力是不合适的。项目二学前教育概述课题学前教育概述课时4课时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学前教育的概念。2.理解学前教育的意义。教学目标3.了解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概况。思政育人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学前教育概述,通过学习,理解学前教育的重大意义,愿意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为学前教育事业做贡献。教学重点:幼儿教育的特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学前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一、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育,古今中外教育家对它的解释不尽相同。有人曾从古籍中对“教育”一词的字义进行考证,认为最初“教”与“育”是分开使用的,如“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修道之谓教”,《中庸》中有“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把“教”与“育”连在一起,最早见于《孟子·尽知识讲解心上》中的“得天下人才而教育之”,自此,便有“教育”一词。在国外,一些著名的教育家,对“教育”的解释也有差异,如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在于发展健全的个人”,裴斯泰洛齐说教育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杜威则认为“教育就是经验的不断改造和重新组织”“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等。以上各种观点,虽然各有差异,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把教育看成感化人、陶治人、培养人的活动,是促进年青一代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的概念可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的教育指的是一切有意识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和意识的活动。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10
10 教学反思 要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关注学困生是极其必要也是极其艰巨的教育任务。在 教学实际工作中,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无端的指责学生不努 力是不合适的。项目二 学前教育概述 课题 学前教育概述 课时 4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 掌握学前教育的概念。 2. 理解学前教育的意义。 3. 了解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概况。 思政育人目标: 让学生通过学习学前教育概述,通过学习,理解学前教育的重大意义, 愿意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为学前教育事业做贡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教育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前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知识讲解 一、什么是教育 什么是教育,古今中外教育家对它的解释不尽相同。有人曾从古籍中对 “教育”一词的字义进行考证,认为最初“教”与“育”是分开使用的,如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修道之谓教”,《中庸》中有“以善先人 者谓之教”,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 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把“教”与“育”连在一起,最早见于《孟子·尽 心上》中的“得天下人才而教育之”,自此,便有“教育”一词。在国外, 一些著名的教育家,对“教育”的解释也有差异,如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在 于发展健全的个人”,裴斯泰洛齐说教育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发展儿童道 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杜威则认为“教育就是经验的不断改造和 重新组织”“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等。以上各种观点,虽然各 有差异,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把教育看成感化人、陶冶人、培养人 的活动,是促进年青一代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育的概念可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的教育指的是一切有意识地增 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和意识的活动。它包括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 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