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外隆凸位于脑颅后面的枕骨骨面上。枕骨,为内凹外凸的瓢形状,它是头 枕部的基础。在枕骨的下部,有一个椭圆形的大孔,称为“枕骨大孔”。从枕骨 外形上来划分,枕骨基本上是由鳞部、基底部和外侧部构成。(图2.12) 鳞部是指枕骨大孔以上的部分在枕鳞中部有一隆起的骨相,称为“枕外隆 凸∵由枕外隆凸向枕骨大孔出一崤,此嵴称为“枕外嵴”同时,又由枕外隆凸 向左右两侧发出上、下两对弓状峭线,分别称为“上项线”和“下项线∵上项 线是枕肌起点的附着处,下项线是斜方肌和颈肌的附着处,在解剖上,上、下项 线之上为枕鳞的枕面,其下为项面。 枕外隆凸,是颅后的重要造型骨点。从个性特征来讲,枕外隆凸发达者为 长头形,平坦者为短头形枕骨的外侧部是指枕骨大孔的两侧,其主要结构有枕 骨髁,它同颈椎的寰椎上关节凹构成运动关节“寰枕关节” 枕骨的基底部,位于枕骨大孔的前方,呈四方形,它是构成颅底和咽的组织 部分,此部不能影响头部的外形
(鳞部 上项线 下项线 枕外隆凸 枕外崤 枕骨髁 (外侧部) (基底部) 枕骨大孔 (图2.12)枕骨外形 额蝶突 (4)颖骨颊面 距面 颧骨颊面即为颗骨外侧面,它是 突 构成头额部的基础。颗骨,位于颅前中 部两侧,左右各一块,同额骨、颞骨 颊面 上颌突蝶骨、上颌骨等相接,颗骨外形,对头 面部的造型影响极大,是美术家十分 (图2.13)翻骨外形结构 注意的一块颅骨。颗骨在外形上呈近 似菱形状,其外形可分为两面(颊面 眶面)、三突(即额蝶突、颞突、上颌 突)。额蝶突,上接额骨额突,后接蝶骨大翼的颧骨缘。颞突外形扁平,突向后 方,与颗骨颗突相连,构成了颗弓。颗弓后下缘,为咬肌起点的附着处。上颌突, 同上颌骨额突相接,此处是构成头眶下部和眶部下缘的基础。(图2.13) 骨外侧面即“颊面”呈结节状(也称颧骨结节);颧骨内上方有一含眼球 的骨面,称为“眶面” 颗骨颊面的周围,有许多肌肉附着。在生理上,颗骨颊面上的肌肉越发达, 其结节状的骨相特征就越明显。颧骨颊面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在造型时应引起 注意,并且,头部左、右两颧骨颊面的连线长度,构成了人头面部的最宽部位。 颗骨频面下缘的最低位置,正处在耳垂至鼻底连线的近于中点处。颗骨眶面的下 缘能形成下眼睑下部同颗骨的分界轮廓线,通常称为“眶下缘
(5)鼻骨 上缘 鼻骨是颅部的最小面颅骨,此骨在造型 中,可视为一个独立的骨点。鼻骨位于额骨 外缘 内缘 鼻部下方和上颌骨额突上内方,是构成头鼻 侧面 部的基础。鼻骨左右成对,鼻骨在外形上可 分为四缘(即上缘、下缘、外缘、内缘)和 面(外侧面)。上缘肥厚,下缘锐薄,外侧 下缘 缘颇长,下缘是构成梨状孔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同时鼻骨也是构成鼻梁的基础。鼻子 的外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鼻骨的长 短、宽、窄。(图2.14) (6)上颌体、犬齿窝 上颌体、犬齿窝这两个骨点,位于面颅 上颌骨的骨面上。上颌骨成对,中间以缝合 (图2.14)鼻骨外形结构 相连,其缝合位置,相当于人体头部的人中 处。上颌骨是构成口腔上壁、鼻 额突 腔外侧及眶下壁的一部分。从外 形上分析,上颌骨可分为一体 (上颌体)和两突(即额突、颗突) 和一个眶面。(图2.15)上颌体又 突 有 称“上颌隆突”,是生成上牙床的 部位。从侧面看,左右上颌体可 犬齿窝 上颌体 形成近似圆锥形,底部围成口 犬齿隆突 腔,尖部向鼻腔。上颌骨下部呈 弓状隆起线,构成了上颌体的骨 相特征,也决定了口的造型特 征,它同下颌体上部构成头口部 的基础。在上颌体骨面上有数个 纵形隆起,称为“牙槽轭”。同尖 齿(尖齿又称犬齿)相对的牙槽 轭最长而明显,这一牙槽轭称为 “犬齿隆突”,对外形特征有一定 (图2.15)右上颌骨外形结构 的影响。在犬齿隆突的外上侧
有一浅窝(外形相当于鼻翼外缘下),称为“犬齿窝”。犬齿窝是犬齿肌的起点 在外形上,构成了鼻唇沟的上部。 7)颏隆突、颏结节、下颌斜线、下颌角、下颌底 颏隆突、颏结节、下颌斜线、下颌角这些骨点,位于面颅下颌骨的骨面上。 下颌骨,从外形上来分析,主要由一体(下颌体)和两支(左、右下颌支)构成。 (图2.16) 下颌体为下颌骨中间 冠突 下颌头 部分,从外形上分析,呈 马蹄状,在外侧面中部有 扩下颌支 微嵴,为胚胎期下颌骨左 下颌斜线 右两半愈合的痕迹。嵴的 下颌角 下方有三角隆起,称为 下颌体 颏隆突”,它是头颏部的 下颌底 造型基础。颏隆突两侧呈额隆突 颏结节 结节状,称为“颏结节”。 颏结节的外侧位置,近乎 在尖齿下方的垂直线上。 自颏结节的外侧,向后上 方发出一条隆线,达于下 颌支前缘,后段较前段明 显,此线称为“下颌斜 线”。下颌斜线,是下颌骨 由前向两侧转折的界线 它是头颊部的基础。这 转折线,是描绘头颊部的 重要部位。故而将下颌斜 线的位置,视为头颊部转 (图2.16)下颌骨外形结构 折的过渡界面,在造型上 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颌支为下颌骨的两侧部分,是头腮腺咬肌部的基础。在下颌支的上方前 端有一尖状突起,称为“冠突”,是颞肌的止点。在下颌支的上方后端又有 结节,称为“下颌头”。下颌头同颞骨下颌窝构成了下颌关节,同时下颌头的 骨相特征可微显于腮腺咬肌部皮下
下颌体与下颌支交接处的下部呈角状结节,称为“下颌角”。下颌角是咬肌 止点的附着处,明显于外形,是头部的重要的造型骨点。 下颌体的下缘厚而钝圆,称为“下颌底”它同下颌角共同明显于外形,是 构成下颌三角外轮廓的主要结构部分,是重要的造型骨点 3.成人、新生儿、老人、猿人和猴的颅外形差异 (1)成人的颅骨外形同新生儿、老人的颅骨外形差异 新生儿在外形上,没有明显的眉弓。并且,新生儿的上颌骨和下颌骨短小因 此,新生儿和成人相比,具有明显的较小面颅;眼的位置低于成人,不在头高 的1/2处;下颌骨也没有明显的棱角 老人因上、下颌骨牙齿脱落,口形发生变化,向内陷,并缩短鼻底至下颌 底的比例。因此,老人和成人相比,老人具有较短面颅和口形陷进的特点。(图 2.17) 婴儿颅 成人颅 老人颅 (图2.17)成人、婴儿、老人颅外形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