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科技中介机构建设、充实完善社会服务支撑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以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咨询和评估机构、技术交易 机构、创业投资服务机构、农村技术推广服务组织为主要形式的科技中介机构开始发展壮大。这 些机构以专业知识、专门技能为基础,与各类创新主体和要素市场建立紧密联系,面向社会、面 向企业、面向农村,开展技术扩散、成果转化、信息传播、人才培训、科技评估、创新资源配置 创新决策与管理咨询等专业化服务,为科技创新与创业活动提供重要的中介服务,在为企业和农 村作好科技服务和有效降低创业风险、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加快建立中小企业咨询网络,强化包括技术市场、技术经纪人组织、技术评估机构、技 术争议仲裁机构、创业中心技术咨询机构、信息服务机构、成果推广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 民间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网络功能,委托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属市场化或社会化管理的职能,通过 中介搭建桥樑,解决研发与产业两大系统的断裂现象。同时,置全省的科技中介服务活动在政府 的宏观调控之下,使政府及时了解和帮助中小企业的发展。 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甘肃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已设有信息、开发、培训、专家联络 企业服务等业务部门,与有关院、所和省内部分行业建立了广泛联络,具有较强的开发、交流 协调、服务能力。应在此基础上尽快成立市地州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综合服务, 通过服务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将生产力促进中心建成区域创新中介服务体系中的核心和中坚力 量。帮助生产力促进中心完成机构和业务建设,建立新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内部竞争机 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形成自我发展和拓展业务的能力。生产力中心要不断提高业务水 平和人员素质,积极开展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中小企业科技咨询服务活动 加大科技孵化器建设。大力推进孵化器的发展进程,制定相关计划,同时不断强化孵化 器与相关领域、区域的合作,以促进创业孵化体系的建立。加快创业服务中心的能力建设,提高 产业孵化的功能。积极创造条件,充实、完善现有孵化的设施,补充必要的仪器设备,把各级创 业服务中心办成设备比较齐全、功能比较完整的孵化基地。争取在工业企业相对集中的中心城市 建设市级创业服务中心,逐步形成我省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不同专业的行业孵化基地。继续推进 综合性孵化器建设,增加数量,扩大服务面。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为科技人员 创新创业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积极推进专业性孵化器建设,大力建设面向特定创业对象的孵化 器。加强孵化器创业服务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交流,促进孵化器之间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加强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建设,强化服务功能,建立和完善人才的市场服务体系。本着 只求所用,不求所有的原则,凝聚有志之士和高职能人才,尤其是学术、学科带头人和首席专家 通过人才价格机制,实现人力资本的市场化,使优秀人才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得到合理配置, 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的作用。精心设计和寻求科技人才的就业岗位,对于那些急需的专业技术人 才,留人设岗创条件。同时吸引一批权威性和知名度高的科技评估、科技咨询、市场调查、企业 诊断等科技中介组织在省内设立办事机构 努力扩大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市场需求。充分发挥科技中介组织在先进适用技术推 广应用中的作用,逐步委托有条件的科技中介机构承担面向中小企业的共性技术推广任务,鼓励 科技中介机构参与科技产业化和科技产业项目的市场调研和实施策划,努力为中小企业提供经营 管理、技术开发、市场营销、信息、人才、财务、评估、融资、法律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要进 11
11 (三)加强科技中介机构建设、充实完善社会服务支撑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以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咨询和评估机构、技术交易 机构、创业投资服务机构、农村技术推广服务组织为主要形式的科技中介机构开始发展壮大。这 些机构以专业知识、专门技能为基础,与各类创新主体和要素市场建立紧密联系,面向社会、面 向企业、面向农村,开展技术扩散、成果转化、信息传播、人才培训、科技评估、创新资源配置、 创新决策与管理咨询等专业化服务,为科技创新与创业活动提供重要的中介服务,在为企业和农 村作好科技服务和有效降低创业风险、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加快建立中小企业咨询网络,强化包括技术市场、技术经纪人组织、技术评估机构、技 术争议仲裁机构、创业中心技术咨询机构、信息服务机构、成果推广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 民间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网络功能,委托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属市场化或社会化管理的职能,通过 中介搭建桥樑,解决研发与产业两大系统的断裂现象。同时,置全省的科技中介服务活动在政府 的宏观调控之下,使政府及时了解和帮助中小企业的发展。 ——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甘肃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已设有信息、开发、培训、专家联络、 企业服务等业务部门,与有关院、所和省内部分行业建立了广泛联络,具有较强的开发、交流、 协调、服务能力。应在此基础上尽快成立市地州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综合服务, 通过服务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将生产力促进中心建成区域创新中介服务体系中的核心和中坚力 量。帮助生产力促进中心完成机构和业务建设,建立新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内部竞争机 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形成自我发展和拓展业务的能力。生产力中心要不断提高业务水 平和人员素质,积极开展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中小企业科技咨询服务活动。 ——加大科技孵化器建设。大力推进孵化器的发展进程,制定相关计划,同时不断强化孵化 器与相关领域、区域的合作,以促进创业孵化体系的建立。加快创业服务中心的能力建设,提高 产业孵化的功能。积极创造条件,充实、完善现有孵化的设施,补充必要的仪器设备,把各级创 业服务中心办成设备比较齐全、功能比较完整的孵化基地。争取在工业企业相对集中的中心城市 建设市级创业服务中心,逐步形成我省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不同专业的行业孵化基地。继续推进 综合性孵化器建设,增加数量,扩大服务面。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为科技人员 创新创业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积极推进专业性孵化器建设,大力建设面向特定创业对象的孵化 器。加强孵化器创业服务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交流,促进孵化器之间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加强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建设,强化服务功能,建立和完善人才的市场服务体系。本着 只求所用,不求所有的原则,凝聚有志之士和高职能人才,尤其是学术、学科带头人和首席专家。 通过人才价格机制,实现人力资本的市场化,使优秀人才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得到合理配置, 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的作用。精心设计和寻求科技人才的就业岗位,对于那些急需的专业技术人 才,留人设岗创条件。同时,吸引一批权威性和知名度高的科技评估、科技咨询、市场调查、企业 诊断等科技中介组织在省内设立办事机构。 ——努力扩大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市场需求。充分发挥科技中介组织在先进适用技术推 广应用中的作用,逐步委托有条件的科技中介机构承担面向中小企业的共性技术推广任务,鼓励 科技中介机构参与科技产业化和科技产业项目的市场调研和实施策划,努力为中小企业提供经营 管理、技术开发、市场营销、信息、人才、财务、评估、融资、法律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要进
步加快农业科技中介机构建设的步伐,培养一批活跃在农村的中介企业和经纪人,为院地、院 企合作牵线搭桥,促使农业科技成果源源不断地流向广大农村,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 农业产业化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四)建设院地、院企科技合作平台,加速知识的生产、传播和转化 院地、院企合作是我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又一新举措,也是解决加速知识的生产、传播 和转移等结合点形成的有效形式。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通过政府引导和组 织协调,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部门、地方、企业和院校院所密切结合、科技管 理部门综合集成的科技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院地院企合作以产业化示范基地为平台,实施技 术入股、共建科技园区,要运用市场机制,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模式,扩大合作范围,拓展合作 领域 进一步加强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以项目技术为载体,切实稳固长期协作关系,着力构 筑科技合作的发展平台,各市、州、地把示范园区建设作为创新体系单位相互之间的结合点 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创建一批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工业园区和农业示范区,由 地方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创建,实现专家学者领衔,从多方面、多渠道引进人才、技术 信息和资金,选择高新技术项目进入园区,加速转化,实现产业化发展。 —提高科技中介组织和技术市场服务水平,为促进院地、院企合作牵线搭桥。制定有针 对性的扶持、激励政策措施,发展交易市场,努力为院地要求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要 依托科技中介组织机构,加强技术代理和评估工作,定期召开科技合作推介会、信息发布会, 及时扩散项目和技术信息,为院地、院企合作打好台、牵好线,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科技人员与地方干部的交流,在天水、武威、庆阳科技 特派员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在全省全面推行这项制度,使科技特派员成为连接科研院 所与地方、企业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要依托。同 时加大科技人员下派挂职的工作力度,扩大科技人员挂职的范围和数量,也要加强双向交流 密切合作关系,地方和企业的人员也可以到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挂职。 一要把科技合作的着眼点放到能带动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和对地方财政增长有较大拉动 作用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上,加强调査研究,进一步筛选、论证、凝练项目。当前要结合产业 结构调整和支柱产业发展,加大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和工业项目的科技合作与开发力度,不断 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 加强省属科硏单位和髙等院校的能力建设。省属科硏院所要深化改革,整合资源,激 活内部机制,不断提髙科硏院所的技术实力和水平,逐步解决在科研基础设施条件方面经费严 重不足、基础设施条件差和科研手段落后的问题。科研单位和高校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 破地域和部门界线,加强区域间的经济科技往来与合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科 技行政管理部门要认真组织教学和职业培训,省内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要根据地方和企业的实 际情况和科技需求,为地方多培养一些创新能力强的技术人才,努力提供适应性强、成熟度高 的科技成果,为知识的传播做出贡献
12 一步加快农业科技中介机构建设的步伐,培养一批活跃在农村的中介企业和经纪人,为院地、院 企合作牵线搭桥,促使农业科技成果源源不断地流向广大农村,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提高 农业产业化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四)建设院地、院企科技合作平台,加速知识的生产、传播和转化 院地、院企合作是我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又一新举措,也是解决加速知识的生产、传播 和转移等结合点形成的有效形式。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通过政府引导和组 织协调,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部门、地方、企业和院校院所密切结合、科技管 理部门综合集成的科技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院地院企合作以产业化示范基地为平台,实施技 术入股、共建科技园区,要运用市场机制,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模式,扩大合作范围,拓展合作 领域。 ――进一步加强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以项目技术为载体,切实稳固长期协作关系,着力构 筑科技合作的发展平台,各市、州、地把示范园区建设作为创新体系单位相互之间的结合点, 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创建一批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工业园区和农业示范区,由 地方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创建,实现专家学者领衔,从多方面、多渠道引进人才、技术、 信息和资金,选择高新技术项目进入园区,加速转化,实现产业化发展。 ――提高科技中介组织和技术市场服务水平,为促进院地、院企合作牵线搭桥。制定有针 对性的扶持、激励政策措施,发展交易市场,努力为院地要求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要 依托科技中介组织机构,加强技术代理和评估工作,定期召开科技合作推介会、信息发布会, 及时扩散项目和技术信息,为院地、院企合作打好台、牵好线,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科技人员与地方干部的交流,在天水、武威、庆阳科技 特派员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在全省全面推行这项制度,使科技特派员成为连接科研院 所与地方、企业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要依托。同 时加大科技人员下派挂职的工作力度,扩大科技人员挂职的范围和数量,也要加强双向交流, 密切合作关系,地方和企业的人员也可以到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挂职。 ――要把科技合作的着眼点放到能带动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和对地方财政增长有较大拉动 作用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上,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筛选、论证、凝练项目。当前要结合产业 结构调整和支柱产业发展,加大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和工业项目的科技合作与开发力度,不断 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 ――加强省属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能力建设。省属科研院所要深化改革,整合资源,激 活内部机制,不断提高科研院所的技术实力和水平,逐步解决在科研基础设施条件方面经费严 重不足、基础设施条件差和科研手段落后的问题。科研单位和高校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 破地域和部门界线,加强区域间的经济科技往来与合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科 技行政管理部门要认真组织教学和职业培训,省内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要根据地方和企业的实 际情况和科技需求,为地方多培养一些创新能力强的技术人才,努力提供适应性强、成熟度高 的科技成果,为知识的传播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