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这种观点把动物适应环境、求得生存而进行的本能活动作为人 类教育的基础,把复杂的社会现象简单地、机械地还原为生物现象,忽视了人的教育与动物 的本能性生物行为之间客观存在的本质区别,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和目的性。因而是错误的。 但是与神话起源说相比,还是前进了一大步,标志着在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 向科学解释。 3、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美国教有家孟禄。 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儿童仅仅是凭着对人的观察和尝试成功的 方法,习得了各种生活知识和技能,如射击、编织、烹饪。问:成年人的技能模仿谁? 评价:这种观点否认了“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与生物 起源说一样,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有意识的活动,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因而是错误的。 这种观点把教育归结为一种心理现象,而不是生物现象,成功地避免了生物起源说的错 误,有其合理的一面。不合理的一面是这种观点把教育归结为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 从而把有意识和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排除在教育之外。实际上是从动物的本能转 向人的本能。 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观点: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的需要和人发展的需要。 理由如下:(必然性和可能性) (1)劳动使教育成为必然。 劳动产生了丰富的生活和生产经验,如制造工具的经验、劳动的方法、劳动的时间和地 点等,这些经验要传递给别人或下一代,必须通过教育。 人通过劳动来发展和提高自己,必须掌握相应的劳动知识。 人在劳动需要合作、互相帮助,具有社会性,这种合作能力不是天赋的,而是通过教育 培养的。(在劳动中获得各种体验、发展情感(自))。 (2)劳动产生的语言和文字,使教育的产生成为可能。突破了教育在时空上的限制。 有了书面文字和口头语言,经验便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而得以有效地积累和流传。 生产经验的学习和社会性方面的训练,除了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之外,更重要的是 通过书面文字和口头语言等有意识的传递活动实现的。 以上是显在的原因,还有潜在的原因。 除以上观点外,还有: 教育的产生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超越本能的情感。有意识的人类做一件事情,不管有 没有不得不的成分,一定有愿意的成分。 儿童的成长过程是从成人那里得到知识、经验、技能、社会规范的过程,虽然从最终目 标看是为将来从事社会生产劳动,在宏观上促进社会生活的延续和发展,适应社会方面的需 要,但是从直接结果看则是发展儿童身心,实现精神成长,从微观上促使人远离动物世界, 趋于社会化和文明化 生育是人物质的延续,教育是人精神的传承。教育是人创造的,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 教育与人类共始终。那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呢?(《教 育者的哲学》刘庆昌) 五、教育的历史形态。 教育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政治、经济制 6
度的不同,教育呈现不同的特点。 1、原始社会的教育形态:(完全与生产、生活相融合) 要求学生按下列提纲阅读课文,然后总结并思考:决定教育的因素有哪些? (1)历史形态:原始社会 (2)生产力状况:低下、无剩余产品 (3)教育的特征:与生产劳动、日常生活相融合,无阶级、无剥削。非独立性、原始 性、同一性。 (4)教育内容:比较简单(狩猎、捕鱼、采集野果、制造工具;种植庄稼、饲养牲畜、 制造陶器、建造房屋;音乐、礼仪、舞蹈、风俗、习惯;角斗、射击、骑马。 (5)目的:满足生产劳动的需要。 (6)手段方法:口耳相传、言传身教。 (7)组织形式:无组织形式,完全融合于生产劳动当中。 2、古代学校教育形态。出现了专门的学校和教师。 奴隶社会: (1)历史形态:奴隶社会 (2)生产力状况:进一步发展、有剩余产品出现。 (3)教育的特征:出现阶级性和不平等,学在官府。 (4)教育内容: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5)目的: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与生产劳动相脱离,轻视生产劳动(樊迟问稼,P34 教材)。管理国家、镇压奴隶、作战。 (6)手段方法:学校教育 (7)组织形式:个别教育 封建社会: (1)历史形态:封建社会 (2)生产力状况:较奴隶社会有了很大提高。 (3)教育的特征:阶级性、等级性,在同一阶级内部还有不同的教育(如:六学二馆), 专制性、保守性。 (4)教育内容:四书五经 (5)目的:培养统治人才,学而优则仕、脱离生产劳动 (6)手段方法:学校教育、死记硬背(从词源理解) (7)组织形式:个别教育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与生产劳动脱离的:学 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学校成了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 才的场所;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人之术;教学的组织形式是采用个别教 学:学校与社会生活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被限制在狭小的天地里,所以古代的学校教育 是一种封闭式的教育。教育是剥削人、统治人的工具。 影响教育的因素: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政治经济制度 (与其说是生产力决定了教育,不如说是人决定创造了教育:人发展了生产力、人将剩 余产品据为己有,因而是人制造了剥削和不平等(自)) 3、现代学校教育形态:、 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 (1)历史形态:资本主义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