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基因诊断的常用技术方法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限制性内切酶酶谱分析法图161) MstⅡ酶切位点( CCTNAGO) 正常基因 0.2kb 突变基因 1.35kb 1一正常人;2一突变携带者;3—患者 图16-1镰状红细胞贫血患者基因组的限制性酶切分析
第二节 基因诊断的常用技术方法 一、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㈠ 限制性内切酶酶谱分析法(图16-1)
此方法是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和特异性DNA探针 来检测是否存在基因变异。当待测DNA序列中发 生突变时会导致某些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改变, 其特异的限制性酶切片段的状态(片段的大小或多 少)在电泳迁移率上也会随之改变,借此可作出分 析诊断。 (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estriction fragnent| ength polymor- phism,RFLP)分析 在人类基因组中,平均约200对碱基可发生一对 变异(称为中性突变),中性突变导致个体间核苷酸 序列的差异,称为DNA多态性。不少DNA多态性 发生在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上,酶解该DNA片 段就会产生长度不同的片段,称为限制性片段长 度多态性
此方法是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和特异性DNA探针 来检测是否存在基因变异。当待测DNA序列中发 生突变时会导致某些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改变, 其特异的限制性酶切片段的状态(片段的大小或多 少)在电泳迁移率上也会随之改变,借此可作出分 析诊断。 ㈡ DNA 限 制 性 片 段 长 度 多 态 性 (restriction fragnent length polymor- phism, RFLP)分析 在人类基因组中,平均约200对碱基可发生一对 变异(称为中性突变),中性突变导致个体间核苷酸 序列的差异,称为DNA多态性。不少DNA多态性 发生在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上,酶解该DNA片 段就会产生长度不同的片段,称为限制性片段长 度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