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现代西方哲学 论的介绍客观、准确。在评价上我们也力求突破旧的、僵化的批判模 式。例如不仅仅以唯物唯心来划哲学的界限,定哲学的成败,而尽可 能真正做到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又实事求是具体分析。在写法 上我们也作了改变。初版大都是按问题来论述的。当时主要考虑这样 对初学者掌握各哲学流派的基本观点有利。但后来我们发觉这样写易 于导至抹煞同一流派不同哲学家的理论的特殊性,易于把丰富多样的 现代西方哲学纳入某种僵化和教条化的框架中。所以这次大都改为按 人头写。这样一来绝大部分流派这次不只是一般的修订,而是重写。另 外,初版没有收入的哲学释义学、哲学人类学、弗洛伊德主义,这次 都收入了。当代科学哲学也已独立成章。由于多数学校哲学专业已把 西方马克思主义单独作为一门课程,而本书初版中所收入的法兰克福 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避免重复,征得该章作 者徐崇温同志同意,这次把它删去了。一些同志曾提出,初版的篇幅 过大,一个学期的课程消化不了,建议压缩。但另有一些同志提出,鉴 于现今简明的现代西方哲学史教材己有多种,目前最需要的还是要有 部材料较丰富可供教师和研究生参考的教材,而且从发展趋势看, 现代西方哲学课程可能会延长至两学期,因此建议我们不要压缩,而 要适当补充一些材料。我们接受了后一种意见。我们设想,愿意采用 本书作教材而又嫌其过繁的学校,不妨请教师指定只阅读其中某些部 分。这样二者即可兼顾了。我们主观上希望这个重写本能反映我国哲 学界近几年来对现代西方哲学的研究成果。原书的主要缺点即使无法 完全克服,也要有所减轻。至少在主要方面要比原书好。但究竞作得 如何,只有请广大读者和专家们评判。我们诚恳地希望大家继续给我 们以批评指教。 修订本仍是集体编写的。其中有约一半是由我自己编写的。其余 各章是我分别约请如下同志编写的:第五章(生命哲学)—李莉 (复旦大学)。第八章(二十世纪的实在主义思潮)—黄颂杰(复旦
论 的 介 绍 客 观 、 准 确 。 在 评 价 上 我 们 也 力 求 突 破 旧 的 、 僵 化 的 批 判 模 式 。 例 如 不 仅 仅 以 唯 物 唯 心 来 划 哲 学 的 界 限 , 定 哲 学 的 成 败 , 而 尽 可 能 真 正 做 到 既 坚 持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指 导 , 又 实 事 求 是 具 体 分 析 。 在 写 法 上 我 们 也 作 了 改 变 。 初 版 大 都 是 按 问 题 来 论 述 的 。 当 时 主 要 考 虑 这 样 对 初 学 者 掌 握 各 哲 学 流 派 的 基 本 观 点 有 利 。 但 后 来 我 们 发 觉 这 样 写 易 于 导 至 抹 煞 同 一 流 派 不 同 哲 学 家 的 理 论 的 特 殊 性 , 易 于 把 丰 富 多 样 的 现 代 西 方 哲 学 纳 入 某 种 僵 化 和 教 条 化 的 框 架 中 。 所 以 这 次 大 都 改 为 按 人 头 写 。 这 样 一 来 绝 大 部 分 流 派 这 次 不 只 是 一 般 的 修 订 , 而 是 重 写 。 另 外 , 初 版 没 有 收 入 的 哲 学 释 义 学 、 哲 学 人 类 学 、 弗 洛 伊 德 主 义 , 这 次 都 收 入 了 。 当 代 科 学 哲 学 也 已 独 立 成 章 。 由 于 多 数 学 校 哲 学 专 业 已 把 西 方 马 克 思 主 义 单 独 作 为 一 门 课 程 , 而 本 书 初 版 中 所 收 入 的 法 兰 克 福 学 派 是 西 方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为 了 避 免 重 复 , 征 得 该 章 作 者 徐 崇 温 同 志 同 意 , 这 次 把 它 删 去 了 。 一 些 同 志 曾 提 出 , 初 版 的 篇 幅 过 大 , 一 个 学 期 的 课 程 消 化 不 了 , 建 议 压 缩 。 但 另 有 一 些 同 志 提 出 , 鉴 于 现 今 简 明 的 现 代 西 方 哲 学 史 教 材 已 有 多 种 , 目 前 最 需 要 的 还 是 要 有 一 部 材 料 较 丰 富 可 供 教 师 和 研 究 生 参 考 的 教 材 , 而 且 从 发 展 趋 势 看 , 现 代 西 方 哲 学 课 程 可 能 会 延 长 至 两 学 期 , 因 此 建 议 我 们 不 要 压 缩 , 而 要 适 当 补 充 一 些 材 料 。 我 们 接 受 了 后 一 种 意 见 。 我 们 设 想 , 愿 意 采 用 本 书 作 教 材 而 又 嫌 其 过 繁 的 学 校 , 不 妨 请 教 师 指 定 只 阅 读 其 中 某 些 部 分 。 这 样 二 者 即 可 兼 顾 了 。 我 们 主 观 上 希 望 这 个 重 写 本 能 反 映 我 国 哲 学 界 近 几 年 来 对 现 代 西 方 哲 学 的 研 究 成 果 。 原 书 的 主 要 缺 点 即 使 无 法 完 全 克 服 , 也 要 有 所 减 轻 。 至 少 在 主 要 方 面 要 比 原 书 好 。 但 究 竟 作 得 如 何 , 只 有 请 广 大 读 者 和 专 家 们 评 判 。 我 们 诚 恳 地 希 望 大 家 继 续 给 我 们 以 批 评 指 教 。 修 订 本 仍 是 集 体 编 写 的 。 其 中 有 约 一 半 是 由 我 自 己 编 写 的 。 其 余 各 章 是 我 分 别 约 请 如 下 同 志 编 写 的 : 第 五 章 ( 生 命 哲 学 ) — — 李 莉 ( 复 旦 大 学 ) 。 第 八 章 ( 二 十 世 纪 的 实 在 主 义 思 潮 ) — — 黄 颂 杰 ( 复 旦 4 现 代 西 方 哲 学
现代西方哲学 5 大学)。第九、十章(分析哲学)——陈奎德(华东化工学院)。第十 三章(现象学)—张庆熊(复旦大学)。第十六章(弗洛伊德主 义)——陈学明(复旦大学)。第十七章(哲学人类学)——欧阳光伟 (复旦大学)。第十八章(结构主义)——尹大贻(复旦大学)。第十九 章(哲学释义学)——张汝伦(复旦大学)。第二十章(当代科学哲 )—舒炜光(吉林大学)、张之沧(南京大学),多人执笔发挥了 各人的特长,弥补了我个人知识的不足,但也带来了风格不尽统一等 问题。尽管我曾多次同作者们商谈过如何统一的问题,后来对某些章 节又动手作了修改。但这方面的缺点仍是明显的 本书着手修订之初,人民出版社哲学编辑室的袁淑娟同志就如何 修订向我提出过许多有益的意见。她逝世后,由陈亚明同志接任责任 编辑,她对本书作了不少编辑加工。我们对参加审稿会的专家、出版 社的同志以及一切关心本书的同行、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刘放桐 1988年10月
大 学 ) 。 第 九 、 十 章 ( 分 析 哲 学 ) — — 陈 奎 德 ( 华 东 化 工 学 院 ) 。 第 十 三 章 ( 现 象 学 ) — — 张 庆 熊 ( 复 旦 大 学 ) 。 第 十 六 章 ( 弗 洛 伊 德 主 义 ) — — 陈 学 明 ( 复 旦 大 学 ) 。 第 十 七 章 ( 哲 学 人 类 学 ) — — 欧 阳 光 伟 ( 复 旦 大 学 ) 。 第 十 八 章 ( 结 构 主 义 ) — — 尹 大 贻 ( 复 旦 大 学 ) 。 第 十 九 章 ( 哲 学 释 义 学 ) — — 张 汝 伦 ( 复 旦 大 学 ) 。 第 二 十 章 ( 当 代 科 学 哲 学 ) — — 舒 炜 光 ( 吉 林 大 学 ) 、 张 之 沧 ( 南 京 大 学 ) , 多 人 执 笔 发 挥 了 各 人 的 特 长 , 弥 补 了 我 个 人 知 识 的 不 足 , 但 也 带 来 了 风 格 不 尽 统 一 等 问 题 。 尽 管 我 曾 多 次 同 作 者 们 商 谈 过 如 何 统 一 的 问 题 , 后 来 对 某 些 章 节 又 动 手 作 了 修 改 。 但 这 方 面 的 缺 点 仍 是 明 显 的 。 本 书 着 手 修 订 之 初 , 人 民 出 版 社 哲 学 编 辑 室 的 袁 淑 娟 同 志 就 如 何 修 订 向 我 提 出 过 许 多 有 益 的 意 见 。 她 逝 世 后 , 由 陈 亚 明 同 志 接 任 责 任 编 辑 , 她 对 本 书 作 了 不 少 编 辑 加 工 。 我 们 对 参 加 审 稿 会 的 专 家 、 出 版 社 的 同 志 以 及 一 切 关 心 本 书 的 同 行 、 读 者 表 示 衷 心 的 感 谢 。 刘 放 桐 1 9 8 8 年 1 0 月 现 代 西 方 哲 学 5
目录 绪论 从西方古典哲学到现代哲学的转化…… 二、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演变 三、现代西方哲学的社会根源 四、现代西方哲学的认识根源 五、学习现代西方哲学的意义 第一章实证主义 第一节实证主义概况 第二节孔德的实证主义 第三节穆勒的归纳主义 第四节斯宾塞的综合哲学 第二章唯意志主义 第一节唯意志主义概况 第二节叔本华的生活意志论 第三节尼采的非理性主义 第三章新康德主义 第一节新康德主义概况 第二节早期新康德主义者朗格的哲学 第三节柯亨和马堡学派 第四节文德尔班和弗莱堡学派 457 第五节新康德主义的伦理学社会主义
目 录 前 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绪 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一 、 从 西 方 古 典 哲 学 到 现 代 哲 学 的 转 化 … … … … … … … … … … … … … … 2 二 、 现 代 西 方 哲 学 的 历 史 演 变 … … … … … … … … … … … … … … … … … … 1 0 三 、 现 代 西 方 哲 学 的 社 会 根 源 … … … … … … … … … … … … … … … … … … 2 3 四 、 现 代 西 方 哲 学 的 认 识 根 源 … … … … … … … … … … … … … … … … … … 2 7 五 、 学 习 现 代 西 方 哲 学 的 意 义 … … … … … … … … … … … … … … … … … … 3 5 第 一 章 实 证 主 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0 第 一 节 实 证 主 义 概 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4 0 第 二 节 孔 德 的 实 证 主 义 … … … … … … … … … … … … … … … … … … … … 4 5 第 三 节 穆 勒 的 归 纳 主 义 … … … … … … … … … … … … … … … … … … … … 6 3 第 四 节 斯 宾 塞 的 综 合 哲 学 … … … … … … … … … … … … … … … … … … … 7 6 第 二 章 唯 意 志 主 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8 第 一 节 唯 意 志 主 义 概 况 … … … … … … … … … … … … … … … … … … … … 8 8 第 二 节 叔 本 华 的 生 活 意 志 论 … … … … … … … … … … … … … … … … … … 9 1 第 三 节 尼 采 的 非 理 性 主 义 … … … … … … … … … … … … … … … … … … 1 1 1 第 三 章 新 康 德 主 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7 第 一 节 新 康 德 主 义 概 况 … … … … … … … … … … … … … … … … … … … 1 3 7 第 二 节 早 期 新 康 德 主 义 者 朗 格 的 哲 学 … … … … … … … … … … … … … 1 4 4 第 三 节 柯 亨 和 马 堡 学 派 … … … … … … … … … … … … … … … … … … … 1 5 7 第 四 节 文 德 尔 班 和 弗 莱 堡 学 派 … … … … … … … … … … … … … … … … 1 7 4 第 五 节 新 康 德 主 义 的 伦 理 学 社 会 主 义 … … … … … … … … … … … … … 1 8 7
现代西方哲学 第四章马赫主义 第一节马赫主义概况… 第二节马赫的要素一元论 第三节阿芬那留斯的经验批判主义 第四节彭加勒的约定论 第五章生命哲学 第一节生命哲学概况………… 第二节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生命哲学 第三节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第六章新黑格尔主义 第一节新黑格尔主义概况 第二节英国新黑格尔主义 第三节美国新黑格尔主义……… 第四节德、意新黑格尔主义……… 第七章实用主义 第一节实用主义概况 第二节皮尔士和实用主义的创立 第三节詹姆士和实用主义的系统化 第四节杜威和实用主义的发展 第八章20世纪的实在主义思潮……… 第一节20世纪实在主义思潮概况… 第二节迈农的对象论和尼古拉·哈特曼的本体论的 实在主义 第三节亚历山大的层创进化论和怀特海的有机体 哲学………… 第四节美国新实在主义的基本主张… 第五节批判实在主义 第九章分析哲学(上) 一节分析哲学概况…
第 四 章 马 赫 主 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9 3 第 一 节 马 赫 主 义 概 况 … … … … … … … … … … … … … … … … … … … … 1 9 3 第 二 节 马 赫 的 要 素 一 元 论 … … … … … … … … … … … … … … … … … … 1 9 8 第 三 节 阿 芬 那 留 斯 的 经 验 批 判 主 义 … … … … … … … … … … … … … … 2 2 4 第 四 节 彭 加 勒 的 约 定 论 … … … … … … … … … … … … … … … … … … … 2 3 6 第 五 章 生 命 哲 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4 5 第 一 节 生 命 哲 学 概 况 … … … … … … … … … … … … … … … … … … … … 2 4 5 第 二 节 1 9 世 纪 末 2 0 世 纪 初 德 国 的 生 命 哲 学 … … … … … … … … … … 2 5 0 第 三 节 柏 格 森 的 生 命 哲 学 … … … … … … … … … … … … … … … … … … 2 5 7 第 六 章 新 黑 格 尔 主 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2 8 6 第 一 节 新 黑 格 尔 主 义 概 况 … … … … … … … … … … … … … … … … … … 2 8 6 第 二 节 英 国 新 黑 格 尔 主 义 … … … … … … … … … … … … … … … … … … 2 9 2 第 三 节 美 国 新 黑 格 尔 主 义 … … … … … … … … … … … … … … … … … … 3 1 6 第 四 节 德 、 意 新 黑 格 尔 主 义 … … … … … … … … … … … … … … … … … 3 2 8 第 七 章 实 用 主 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4 3 第 一 节 实 用 主 义 概 况 … … … … … … … … … … … … … … … … … … … … 3 4 3 第 二 节 皮 尔 士 和 实 用 主 义 的 创 立 … … … … … … … … … … … … … … … 3 4 9 第 三 节 詹 姆 士 和 实 用 主 义 的 系 统 化 … … … … … … … … … … … … … … 3 7 4 第 四 节 杜 威 和 实 用 主 义 的 发 展 … … … … … … … … … … … … … … … … 3 9 5 第 八 章 2 0 世 纪 的 实 在 主 义 思 潮 … … … … … … … … … … … … … … … … 4 2 4 第 一 节 2 0 世 纪 实 在 主 义 思 潮 概 况 … … … … … … … … … … … … … … … 4 2 4 第 二 节 迈 农 的 对 象 论 和 尼 古 拉 · 哈 特 曼 的 本 体 论 的 实 在 主 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2 9 第 三 节 亚 历 山 大 的 层 创 进 化 论 和 怀 特 海 的 有 机 体 哲 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3 7 第 四 节 美 国 新 实 在 主 义 的 基 本 主 张 … … … … … … … … … … … … … … 4 4 5 第 五 节 批 判 实 在 主 义 … … … … … … … … … … … … … … … … … … … … 4 7 1 第 九 章 分 析 哲 学 ( 上 ) … … … … … … … … … … … … … … … … … … … 4 7 8 第 一 节 分 析 哲 学 概 况 … … … … … … … … … … … … … … … … … … … … 4 7 8 2 现 代 西 方 哲 学
现代西方哲学 3 第二节分析哲学的精神先驱—弗雷格 第三节分析哲学的奠基者——罗素… 第四节维特根斯坦的早期哲学… 第五节逻辑经验主义运动……… 第十章分析哲学(下) 第一节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 514 第二节日常语言哲学 第三节蒯因的逻辑实用主义 第四节克里普克对分析哲学的新发展 第五节分析哲学的反叛者——罗蒂…… 第十一章新托马斯主义 第一节新托马斯主义概况 第二节上帝和世界 第三节认识和信仰、科学和宗教 第四节伦理和社会………… 612 第十二章人格主义 第一节人格主义概况 第二节美国人格主义的奠基者鲍恩的哲学 第三节布莱特曼和佛留耶林的哲学 第四节霍金的绝对人格主义……… 第五节穆尼埃和法国人格主义 第十三章现象学 第一节现象学概况和胡塞尔的哲学活动 第二节对心理主义的批判……… 第三节现象学的方法 第四节生活世界和目的论的历史解释方法 第五节胡塞尔对存在主义的批判…… 第十四章存在主义(上) 第一节存在主义概况…
第 二 节 分 析 哲 学 的 精 神 先 驱 — — 弗 雷 格 … … … … … … … … … … … … 4 8 1 第 三 节 分 析 哲 学 的 奠 基 者 — — 罗 素 … … … … … … … … … … … … … … 4 8 9 第 四 节 维 特 根 斯 坦 的 早 期 哲 学 … … … … … … … … … … … … … … … … 4 9 8 第 五 节 逻 辑 经 验 主 义 运 动 … … … … … … … … … … … … … … … … … … 5 0 6 第 十 章 分 析 哲 学 ( 下 ) … … … … … … … … … … … … … … … … … … … 5 1 4 第 一 节 维 特 根 斯 坦 的 后 期 哲 学 … … … … … … … … … … … … … … … … 5 1 4 第 二 节 日 常 语 言 哲 学 … … … … … … … … … … … … … … … … … … … … 5 2 8 第 三 节 蒯 因 的 逻 辑 实 用 主 义 … … … … … … … … … … … … … … … … … 5 4 7 第 四 节 克 里 普 克 对 分 析 哲 学 的 新 发 展 … … … … … … … … … … … … … 5 5 9 第 五 节 分 析 哲 学 的 反 叛 者 — — 罗 蒂 … … … … … … … … … … … … … … 5 6 5 第 十 一 章 新 托 马 斯 主 义 … … … … … … … … … … … … … … … … … … … 5 7 7 第 一 节 新 托 马 斯 主 义 概 况 … … … … … … … … … … … … … … … … … … 5 7 7 第 二 节 上 帝 和 世 界 … … … … … … … … … … … … … … … … … … … … … 5 8 2 第 三 节 认 识 和 信 仰 、 科 学 和 宗 教 … … … … … … … … … … … … … … … 5 9 4 第 四 节 伦 理 和 社 会 … … … … … … … … … … … … … … … … … … … … … 6 1 2 第 十 二 章 人 格 主 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2 8 第 一 节 人 格 主 义 概 况 … … … … … … … … … … … … … … … … … … … … 6 2 8 第 二 节 美 国 人 格 主 义 的 奠 基 者 鲍 恩 的 哲 学 … … … … … … … … … … … 6 3 3 第 三 节 布 莱 特 曼 和 佛 留 耶 林 的 哲 学 … … … … … … … … … … … … … … 6 4 6 第 四 节 霍 金 的 绝 对 人 格 主 义 … … … … … … … … … … … … … … … … … 6 5 5 第 五 节 穆 尼 埃 和 法 国 人 格 主 义 … … … … … … … … … … … … … … … … 6 6 3 第 十 三 章 现 象 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7 8 第 一 节 现 象 学 概 况 和 胡 塞 尔 的 哲 学 活 动 … … … … … … … … … … … … 6 7 8 第 二 节 对 心 理 主 义 的 批 判 … … … … … … … … … … … … … … … … … … 6 8 4 第 三 节 现 象 学 的 方 法 … … … … … … … … … … … … … … … … … … … … 6 8 7 第 四 节 生 活 世 界 和 目 的 论 的 历 史 解 释 方 法 … … … … … … … … … … … 7 0 4 第 五 节 胡 塞 尔 对 存 在 主 义 的 批 判 … … … … … … … … … … … … … … … 7 1 7 第 十 四 章 存 在 主 义 ( 上 ) … … … … … … … … … … … … … … … … … … 7 2 3 第 一 节 存 在 主 义 概 况 … … … … … … … … … … … … … … … … … … … … 7 2 3 现 代 西 方 哲 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