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遂见用于小邑( (12)既自以心为形役() 5、仿照划线句子的形式,续写三个句子 陶渊明,你是一棵孤傲的松,挺立于尘世之外:你是一只前世的鸟,翱翔在异域天 【拓展探究】 结合已学过的《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说说你心目中的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并谈 谈你对古代归隐现象的看法。 【学习反思】 模块单元 必修五第2单元 课题 归去来兮辞 学习课时 课时 间 主备人执教人 识记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了解“辞”的文体特点 学习目标 、积累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 3、正确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乐天安命”思想和隐居的生活态度。 学习重点阴读并背诵全交,在明读与背通中体作者情感,了解赋的特点 学习难点确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乐天安命思想和隐居的生活态度 学习方法 学后教,当堂训练 集体备课 人备课 第一学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欧阳修 、同学们,朗朗乾坤,谁能挣脱名缰利索的羁绊?滚滚红尘,谁又能拒绝高官厚禄的 诱惑?但在中国文学史就有这样一个人,他有官不做,乐居田园,用自己的心灵书写了 曲曲动人的绝唱,他就是中国著名的隐逸诗人之宗,谁?一陶渊明! 、揭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1)遂见用于小邑( ) (12)既自以心为形役( ) 5、仿照划线句子的形式,续写三个句子。 陶渊明,你是一棵孤傲的松,挺立于尘世之外;你是一只前世的鸟,翱翔在异域天 空; , ; , ; , 。 【拓展探究】 结合已学过的《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说说你心目中的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并谈 谈你对古代归隐现象的看法。 【学习反思】 模块单元 必修五第 2 单元 课题 4、归去来兮辞 主 备 人 张 飞 学习课时 3 课时 时间 执 教 人 学习目标 1、 识记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了解“辞”的文体特点 2、积累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 3、正确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乐天安命”思想和隐居的生活态度。 学习重点 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积累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 学习难点 正确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乐天安命”思想和隐居的生活态度。 学习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集体备课 个 人 备 课 第一学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欧阳修 2、同学们,朗朗乾坤,谁能挣脱名缰利索的羁绊?滚滚红尘,谁又能拒绝高官厚禄的 诱惑?但在中国文学史就有这样一个人,他有官不做,乐居田园,用自己的心灵书写了 一曲曲动人的绝唱,他就是中国著名的隐逸诗人之宗,谁?——陶渊明! 二、揭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辞的文体特征 、诵读正音,整体感知 3、研读小序,了解小序的内容和作用 、解题 1、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又称“五柳先生”,曾任职祭酒、参军、彭泽县令,故又称“陶 彭泽”。其曾祖陶侃,位至大司马。陶潜是第一位田园诗人,创建了“山水田园诗派”。 东晋大诗人,生活在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作者的代表作:诗《归园田居》,散 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 2、写作背景 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 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 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 小人邪。”(《晋书陶潜传》)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 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 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 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 术境地 解题 来,助词,无义;兮,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吧”、“啊” 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回去啊!” 辞,一种介乎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赋的一种。文中多用四字或六字的对偶句,从 头到尾分别押几个韵,使句式整齐,富有韵律,读起来给人以和谐的美感。(辞重言情 赋重铺陈) 序,这篇韵文的序言,对韵文作了说明。 四、诵读感知 1、正音 (1)字音 瓶无储粟(su)求之靡(mi)途田园将芜(wu)胡不归 轻题(yang)壶觞(shng)眄(min) 流憩(qi)矫(jiao)首遐(xia)观 出岫(x)景(ymg)翳(yi)翳西畴(chou) 窈窕( yao tiao)遑( huang)遑耘耔( yunzi) 东皋(gao)心惮(dan)远役犹望一稔(ren) 2)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 播放朗读录音 诵读指导: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 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 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 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 之/熹微
1、了解作者和辞的文体特征 2、诵读正音,整体感知 3、研读小序,了解小序的内容和作用 三、解题 1、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 365-427),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又称“五柳先生”,曾任职祭酒、参军、彭泽县令,故又称“陶 彭泽”。其曾祖陶侃,位至大司马。陶潜是第一位田园诗人,创建了“山水田园诗派”。 东晋大诗人,生活在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作者的代表作:诗《归园田居》,散 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 2、写作背景 陶渊明 41 岁时(405 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 85 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 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 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 小人邪。”(《晋书·陶潜传》)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 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 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 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 术境地。 3、解题: 来,助词,无义;兮,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吧”、“啊”。 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回去啊!” 辞,一种介乎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赋的一种。文中多用四字或六字的对偶句,从 头到尾分别押几个韵,使句式整齐,富有韵律,读起来给人以和谐的美感。(辞重言情, 赋重铺陈) 序,这篇韵文的序言,对韵文作了说明。 四、诵读感知 1、 正音 (1)字音 瓶无储粟(sù) 求之靡(mǐ)途 田园将芜(wú)胡不归 轻飏〔yáng) 壶觞(shāng) 眄(miǎn) 流憩(qì) 矫(jiǎo)首 遐(xiá)观 出岫(xiù) 景(yǐng)翳(yì)翳 西畴(chóu) 窈窕(yǎo tiǎo)遑(huáng)遑 耘耔(yúnzǐ) 东皋(gāo) 心惮(dàn)远役 犹望一稔(rěn) (2)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 2、 播放朗读录音 诵读指导: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 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 主,四字句以 2、2 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 以 1、2、1、2 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 之/熹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