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导学案 【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能流畅的翻译和背诵课文。(重点、难 2.能力目标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 高洁的理 想精神。 【教师寄语】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宣自勉,岁月不待人。(陶潜) 课前案 【知识积累】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2.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3.将有事于西畴 2.悦亲戚之情话 既窈窕以寻壑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生生所资 6.引壶觞以自酌,眄庭 柯以怡颜 2.求之靡途 7.审容膝之易安 3.彭泽去家百里 8.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 休 4.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9.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5.悟已往之不谏 10.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解释 1.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4.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眄庭柯以怡颜。 5.乐夫天命复奚疑! 3.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五、说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遂见用于小邑 5.农人告余以春及 2.既自以心为形役 6.将有事于西畴 3.问征夫以前路 7.寓形宇内复几时 4.复驾言兮焉求 8.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课堂案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 【复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能流畅的翻译和背诵课文。(重点、难 点) 2. 能力目标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 高洁的理 想精神。 【教师寄语】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陶潜) 课前案 【知识积累】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2.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3.将有事于西畴 2.悦亲戚之情话 4.既窈窕以寻壑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生生所资 6.引壶觞以自酌,眄庭 柯以怡颜 2.求之靡途 7.审容膝之易安 3.彭泽去家百里 8.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 休 4.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9.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5.悟已往之不谏 10.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解释 1.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4.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2.眄庭柯以怡颜。 5.乐夫天命复奚疑! 3.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五、说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遂见用于小邑。 5.农人告余以春及 2.既自以心为形役 6.将有事于西畴 3.问征夫以前路 7.寓形宇内复几时 4.复驾言兮焉求? 8.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课堂案
、翻译下列句子 1.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译 2.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常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译: 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译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译 5.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译 6.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译 二、默写 。实迷途其未远, 2.舟遥遥以轻飏 3.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4.木欣欣以向荣,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 疑? 三、课外文段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尉迟敬德,名恭,朔州善阳人。隋大业末,刘武周乱,以为偏将。与宋金刚袭破 (唐)永安王孝基,执独孤怀恩等。武德二年,秦王战柏壁,金刚败奔突厥,敬 德合余众守介休。王遣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及谕之,乃与寻相举地降,从击王世 充。会寻相叛,诸将疑敬德且乱,囚之。屈突通等曰:“敬德慄敢,今执之,猜 贰已结,不即杀,后悔无及也。”王曰:“不然。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 释之,引见卧内,曰:“丈夫以气相许,小嫌不足置胸中,我终不以谗害良士。” 因赐之金,曰:“必欲去,以为汝资。”是日猎榆窠,会世充自将兵数万来战。 单雄信者,贼骁将也,骑直趋王,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乃翼王出,率兵 还战,大败之。王顾曰:“比众人意公必叛,我独保无它,何相报速耶?” 窦建德营板渚,王命李勣等为伏,亲挟弓,令敬德执稍,略其垒,大呼致师。建 德兵出,乃稍引却,杀数十人,众益进。伏发,大破之。时世充兄子琬使于建德
一、翻译下列句子 1.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译: 2.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常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译: 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译: 4.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译: 5.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译: 6.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译: 二、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_______。 2.舟遥遥以轻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____________ _,______ 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 疑? 三、课外文段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题。 尉迟敬德,名恭,朔州善阳人。隋大业末,刘武周乱,以为偏将。与宋金刚袭破 (唐)永安王孝基,执独孤怀恩等。武德二年,秦王战柏壁,金刚败奔突厥,敬 德合余众守介休。王遣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及谕之,乃与寻相举地降,从击王世 充。会寻相叛,诸将疑敬德且乱,囚之。屈突通等曰:“敬德慓敢,今执之,猜 贰已结,不即杀,后悔无及也。”王曰:“不然。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 释之,引见卧内,曰:“丈夫以气相许,小嫌不足置胸中,我终不以谗害良士。” 因赐之金,曰:“必欲去,以为汝资。”是日猎榆窠,会世充自将兵数万来战。 单雄信者,贼骁将也,骑直趋王,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乃翼王出,率兵 还战,大败之。王顾曰:“比众人意公必叛,我独保无它,何相报速耶?” 窦建德营板渚,王命李勣等为伏,亲挟弓,令敬德执矟,略其垒,大呼致师。建 德兵出,乃稍引却,杀数十人,众益进。伏发,大破之。时世充兄子琬使于建德
乘隋帝厩马,铠甲华整,出入军中以夸众。王望见,问:“谁可取者?”敬德请 与高甑生、梁建方三骑驰往,禽琬,引其马以归,贼不敢动 隐太子尝以书招之,赠金皿一车。辞曰:“秦王实生之,方以身徇恩。今于殿下 无功,其敢当赐?若私许,则怀二心,徇利弃忠,殿下亦焉用之哉?”太子怒而 止。敬德以闻,王曰:“公之心如山岳然,虽积金至斗,岂能移之?然恐非自安 计。”巢王果遣壮士刺之。敬德开门安卧,贼至,不敢入。因谮于高祖,将杀之。 王固争,得免 (玄武门之变后)王为皇太子。时坐隐、巢者百余家,将尽没入之。敬德曰:“为 恶者二人,今已诛,若又穷支党,非取安之道。”由是普原。 尝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者,敬德曰:“尔何功,坐我上?”任城王道宗解喻之, 敬德勃然,击道宗目几眇。太宗不怿,罢,召让曰:“朕观汉史,尝怪髙祖时功 臣少全者。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国之大事,惟赏与罚,横 恩不可数得,勉自修饬,悔可及乎!”敬德顿首谢。 显庆三年卒,年七十四。谥“忠武”。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翼王出,率兵还战 翼:掩护 B.亲挟弓,令敬德执稍,略其垒 略:攻打 C.尝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者 班:排列 D.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 怪:怪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会寻相叛,诸将疑敬德且乱 ②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B.①我终不以谗害良士 ②敛资财以送其行 C.①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 ②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 稍异于前 D.①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 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尉迟敬德“忠诚”或“勇武”的一组是 ①乃与寻相举地降,从击王世充 ②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乃翼王出,率兵还战 ③禽琬,引其马以归,贼不敢动 ④敬德开门安卧,贼至,不敢入 ⑤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 ⑥敬德勃然,击道宗目几眇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尉迟敬德作战勇猛,曾打败过唐军。归顺秦王后有人怀疑他谋反,将他抓了 起来,要杀他。秦王不仅下令放了他,还送给他一些金银 B.尉迟敬德将隐太子收买自己的事告诉了秦王,秦王断定对方不会就此罢休。 果然后来又发生了尉迟敬德被人行刺和遭诬陷等事情 C.尉迟敬德自恃功高,在一次侍宴时为了座次而大打出手,惹得唐太宗十分不 满,事后对其进行了重重的责罚 D.这篇文章通过救王驾、擒王琬、拒收买、闹御宴等情节,多角度来表现人物 性格,将尉迟敬德这一形象塑造得丰满鲜活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乘隋帝厩马,铠甲华整,出入军中以夸众。王望见,问:“谁可取者?”敬德请 与高甑生、梁建方三骑驰往,禽琬,引其马以归,贼不敢动。 隐太子尝以书招之,赠金皿一车。辞曰:“秦王实生之,方以身徇恩。今于殿下 无功,其敢当赐?若私许,则怀二心,徇利弃忠,殿下亦焉用之哉?”太子怒而 止。敬德以闻,王曰:“公之心如山岳然,虽积金至斗,岂能移之?然恐非自安 计。”巢王果遣壮士刺之。敬德开门安卧,贼至,不敢入。因谮于高祖,将杀之。 王固争,得免。 (玄武门之变后)王为皇太子。时坐隐、巢者百余家,将尽没入之。敬德曰:“为 恶者二人,今已诛,若又穷支党,非取安之道。”由是普原。 尝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者,敬德曰:“尔何功,坐我上?”任城王道宗解喻之, 敬德勃然,击道宗目几眇。太宗不怿,罢,召让曰:“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 臣少全者。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国之大事,惟赏与罚,横 恩不可数得,勉自修饬,悔可及乎!”敬德顿首谢。 显庆三年卒,年七十四。谥“忠武”。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翼王出,率兵还战 翼:掩护 B.亲挟弓,令敬德执矟,略其垒 略:攻打 C.尝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者 班:排列 D.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 怪:怪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会寻相叛,诸将疑敬德且乱 ②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B.①我终不以谗害良士 ②敛资财以送其行 C.①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 ②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 稍异于前 D.①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 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 璧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尉迟敬德“忠诚”或“勇武”的一组是 ①乃与寻相举地降,从击王世充 ②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乃翼王出,率兵还战 ③禽琬,引其马以归,贼不敢动 ④敬德开门安卧,贼至,不敢入 ⑤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 ⑥敬德勃然,击道宗目几眇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尉迟敬德作战勇猛,曾打败过唐军。归顺秦王后有人怀疑他谋反,将他抓了 起来,要杀他。秦王不仅下令放了他,还送给他一些金银。 B. 尉迟敬德将隐太子收买自己的事告诉了秦王,秦王断定对方不会就此罢休。 果然后来又发生了尉迟敬德被人行刺和遭诬陷等事情。 C. 尉迟敬德自恃功高,在一次侍宴时为了座次而大打出手,惹得唐太宗十分不 满,事后对其进行了重重的责罚。 D.这篇文章通过救王驾、擒王琬、拒收买、闹御宴等情节,多角度来表现人物 性格,将尉迟敬德这一形象塑造得丰满鲜活。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3分) 译 ②秦王实生之,方以身徇恩。(3分) 译 ③公之心如山岳然,虽积金至斗,岂能移之?(4分) 译 课后案 素材积累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中国食俗上有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那就是“食”与“节”的关系。“节”即气 节、人格。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的故事。 陶渊明是东晋后期的大诗人,也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 大司马)。但陶渊明生性淡泊,在家境破落,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仍然沉醉于读书 作诗。为了生存,陶渊明也去做过州里的小官,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的陶渊明 再次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督邮来检査公务。督邮刘云凶狠贪婪, 向辖县索要贿赂,都是满载而归,否则就栽赃陷害。县吏说:“应当穿戴整齐 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 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俸禄,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 殷勤。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此后,他一面读书,一面躬耕陇亩。 出处:《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 邪!”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 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陶渊明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一代文风并流传百世的诗 文。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那不 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文人乃至所有中国人的楷模 【名句·回味】一—陶潜 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二、一课一词 乎 1.语气助词。 ①表疑问。译为“吗”“呢” 例: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①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3 分) 译: ②秦王实生之,方以身徇恩。(3 分) 译: ③公之心如山岳然,虽积金至斗,岂能移之?(4 分) 译: 课后案 一、素材积累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中国食俗上有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那就是“食”与“节”的关系。“节”即气 节、人格。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的故事。 陶渊明是东晋后期的大诗人,也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 大司马)。但陶渊明生性淡泊,在家境破落,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仍然沉醉于读书 作诗。为了生存,陶渊明也去做过州里的小官,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的陶渊明 再次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督邮来检查公务。督邮刘云凶狠贪婪, 向辖县索要贿赂,都是满载而归,否则就栽赃陷害。县吏说:“应当穿戴整齐、 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 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俸禄,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 殷勤。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此后,他一面读书,一面躬耕陇亩。 出处:《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 邪!”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 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陶渊明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一代文风并流传百世的诗 文。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那不 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文人乃至所有中国人的楷模。 【名句·回味】——陶潜 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二、一课一词 乎 1.语气助词。 ① 表疑问。译为“吗”“呢”。 例: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汝识之乎?(《石钟山记》) ②表反问。译为“吗”“呢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于大国乎?(《鸿门宴》) ③表测度。译为“吧” 例: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④表感叹。译为“啊”“呀”。 例: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乎!(《捕蛇者说》)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⑤句中调整音节。 例:胡为乎遑遑兮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前赤壁赋》) 2.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相当于“然” 例: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前赤壁赋》) 3.介词。相当于“于”。(见“于”) 《琵琶行》 【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白居易及乐府诗的相关知识,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 2.能力目标 课前案 了解白居易的思想 【知识积累】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钿头银篦击节碎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①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②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③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④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⑤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⑥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⑦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⑧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⑨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左迁九江郡司马 使快弹数曲
汝识之乎?(《石钟山记》) ② 表反问。译为“吗”“呢”。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于大国乎?(《鸿门宴》) ③ 表测度。译为“吧”。 例: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④ 表感叹。译为“啊”“呀”。 例: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乎! (《捕蛇者说》)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师说》) ⑤ 句中调整音节。 例:胡为乎遑遑兮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前赤壁赋》) 2.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相当于“然”。 例: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前赤壁赋》) 3.介词。相当于“于”。(见“于”) 《琵琶行》 【复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白居易及乐府诗的相关知识,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 2. 能力目标 课前案 了解白居易的思想.。 【知识积累】 一、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钿头银篦击节碎 二、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①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②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③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④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⑤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⑥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⑦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⑧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⑨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左迁九江郡司马 使快弹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