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明白人应该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③《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漂泊在外思乡悲情、点明主旨的句子 是 2.答案:①必有我师焉必先苦其心志②病树前头万木春山重水复疑无路落红不 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③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评分:共6分。第①小题2分,第②小题3分,第③小题1分。有错别字、增字、漏字 该题不得分。 2010年山东聊城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4,按要求填空(14分) ①雨是最寻常的 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 ,密密的斜织着。(朱自清《春》) ②撤屏视之 (林嗣环《口技》 ③夫站,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 ④零落成泥碾作尘, 。(陆游《卜算子咏梅》) 关关堆鸣,在河之洲 (《诗经·周南》) 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⑧世有泊乐,然后有千里马 (韩愈《马说》) ⑨陶渊明《饮酒》中,最能体现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心胸的诗句是: ⑩锗葛亮在《出师表》中告诫后主刘禅要“深追先帝遗诏”,“遗诏”中有两句话表明 了先主刘备对“善”‘恶”的态度,之后逐渐成为警世格言,这两句话是: 2010年四川成都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8.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六句填写)(6分) (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则》) (2)故曰: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两章》) (3)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4) 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6)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水调歌头》) (7)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8) 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8、(6分)(1)思而不学则怠(2)域名不以封疆之界(3)惟无德馨(4)仍怜故乡水(5) 何当共剪西窗烛(6)月有阴晴圆缺(7)不畏浮云遮望眼(8)无限山河泪(说明:每填对 一空计1分,如有错字、别字、漏字、添字之一者,该空不计分) 2010年四川泸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1.古诗文默写。请按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诗句(6分) (1)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孟子》两章) (5)王安石《登飞来峰》中」 两句诗与苏 轼《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两句异曲同工,写法极为相似 1.(6分)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6分,见错包)(1)小桥流水人家(2)何当共
我们明白人应该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③ 《 天 净 沙 秋 思 》 中 表 明 游 子 漂 泊 在 外 思 乡 悲 情 、 点 明 主 旨 的 句 子 是: , 。 2.答案:①必有我师焉 必先苦其心志 ②病树前头万木春 山重水复疑无路 落红不 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③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评分:共 6 分。第①小题 2 分,第②小题 3 分,第③小题 1 分。有错别字、增字、漏字 该题不得分。 2010 年山东聊城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4,按要求填空(14 分) ① 雨 是 最 寻 常 的 , 一 下 就 是 三 两 天 。 可 别 恼 。 看, , , ,密密的斜织着。(朱自清《春》) ②撤屏视之, , , , , 。(林嗣环《口技》 ③夫站,勇气也。 , , 。 (《左传• 曹判论战》 ) ④ 零落成泥碾作尘, _。(陆游《 卜算子 咏梅》 ) 关关堆鸣,在河之洲。 , 。 (《 诗经• 周南》 ) ⑥ ,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⑦ ,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⑧ 世有泊乐,然后有千里马。_ , _ 。(韩愈《马说》) ⑨ 陶渊明《饮酒》中,最能体现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心胸的诗句是: , 。 ⑩ 锗葛亮在《 出师表》 中告诫后主刘禅要“深追先帝遗诏”, “遗诏”中有两句话表明 了先主刘备对“善”‘恶”的态度,之后逐渐成为警世格言,这两句话是: _ , _ _。 2010 年四川成都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8.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六句填写)(6 分) (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则》) (2)故曰: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两章》) (3)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4) ,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5)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6)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水调歌头》) (7)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8) ,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8、(6 分)(1)思而不学则怠(2)域名不以封疆之界(3)惟无德馨(4)仍怜故乡水(5) 何当共剪西窗烛(6)月有阴晴圆缺(7)不畏浮云遮望眼(8)无限山河泪(说明:每填对 一空计 1 分,如有错字、别字、漏字、添字之一者,该空不计分) 2010 年四川泸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1.古诗文默写。请按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诗句(6 分) (1)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孟子》两章) (5)王安石《登飞来峰》中 , 两句诗与苏 轼《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两句异曲同工,写法极为相似。 1.(6 分)古诗文默写。(每空 1 分,共 6 分,见错包)(1)小桥流水人家(2)何当共
剪西窗烛(3)无案牍之劳形(4)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 高层。 2010年四川乐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①永结无情游 (李白《月下独 酌》) ②山映斜阳天接水, ,更在斜阳外 (范仲淹《苏 幕遮》) ③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 忌讽齐王纳谏》) ④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 (《鱼我所 欲也》) ⑤《木兰诗》中描写战事频繁而惨烈,经历了长期战斗岁月而木兰最终英雄般凯旋的句子是 共 字): ①相期邈云汉②芳草无情③而形貌昳丽④弗得则死⑤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2010年四川南充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名句积累(6分)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分) (2)我深深爱着我的国家,没有一片土地让我这样深情和激动,没有一条河流让我这样沉思 和起伏……让我们想起:“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艾青《我爱这土地》)(1分) (3)“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则》)1分) (4)我们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学会在忧伤失意时,去倾听“了却君王天下事 的豪言壮语:在遇到艰难险阻时,去倾听 ,一览众山小”的雄心气魄;在前途迷茫时,去倾听“长风破浪会有时, 的执著坚毅:在消磨时光时,去倾听“少壮不努力, ”的慨叹警 醒。(2分) (5)“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1分) 2、名句积累(6分) (1)乱花渐欲迷人眼(1分)(2)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分)(3)思而不学则 殆(1分)(4)赢得生前身后名会当凌绝顶直挂云帆济沧海老大徒伤悲(2分)(5)醉翁 之意不在酒(1分)(错字、别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 2010年四川眉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12.根据提示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诗文的句子。(5分,每空1分) ①蝉则千转不穷 (吴均《与朱元思书》) ② ,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 ③星汉灿烂, 。(曹操《观沧海》) ④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来抒写思念之烈或离别之苦,如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中的“ (1)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 情景交融)(1分),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
剪西窗烛(3)无案牍之劳形(4)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 高层。 2010 年四川乐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①永结无情游, 。 (李白《月下独 酌》) ②山映斜阳天接水, ,更在斜阳外。 (范仲淹《苏 幕遮》) ③邹忌修八尺有余, 。 (《邹 忌讽齐王纳谏》) ④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 。 (《鱼我所 欲也》) ⑤《木兰诗》中描写战事频繁而惨烈,经历了长期战斗岁月而木兰最终英雄般凯旋的句子是 ( 共 10 字): , 。 ①相期邈云汉 ②芳草无情 ③而形貌昳丽 ④弗得则死 ⑤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2010 年四川南充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名句积累(6 分) (1)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 分) (2)我深深爱着我的国家,没有一片土地让我这样深情和激动,没有一条河流让我这样沉思 和起伏……让我们想起:“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 (艾青《我爱这土地》)(1 分) (3)“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则》)(1 分) (4)我们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学会在忧伤失意时,去倾听“了却君王天下事, ”的豪言壮语;在遇到艰难险阻时,去倾听“ ,一览众山小”的雄心气魄;在前途迷茫时,去倾听“长风破浪会有时, ” 的执著坚毅;在消磨时光时,去倾听“少壮不努力, ”的慨叹警 醒。(2 分) (5)“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1 分) 2、名句积累(6 分) (1) 乱花渐欲迷人眼 (1 分) (2)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 分) (3) 思而不学则 殆(1 分) (4) 赢得生前身后名 会当凌绝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老大徒伤悲 (2 分) (5)醉翁 之意不在酒 (1 分) (错字、别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 2010 年四川眉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来源:学,科,网] 12.根据提示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诗文的句子。(5 分,每空 1 分) ① 蝉则千转不穷, 。 (吴均《与朱元思书》) ② ,潇潇暮雨子规啼。 (苏轼《浣溪沙》) ③ 星汉灿烂, 。 (曹操《观沧海》) ④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来抒写思念之烈或离别之苦,如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中的“ , ”。 11.(1)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 情景交融)(1 分),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