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 2011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 说明: 1.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本试卷共8页,交时只交答题卷 3.所有选择题都答在答题栏内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围棋、象棋与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国的棋林之中,影响最为深远者当属围棋和象棋。俗语有云:棋局小世界,世界大 棋局。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相通之处 在于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以颜色不同构成两方以对垒拼杀。但再加考察 则大有区别 先说围棋。围棋棋子除按颜色区别为黑白二方之外,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性 能相同,地位相等。其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而欲想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有两 口各自独立的气眼”。气眼就是自己的活动空间,对方不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 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根据地;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这与我国传统农 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辙:想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联成一片;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 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 靡,势不可挡。群体力量大于个体,占得空间则取得胜利,体现的是人类早期的追求目标和 较为平等的价值观念 象棋则不然。它将棋子分为将、士、象、马、车、炮、兵等七种。胜负只取决于将帅之 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而将帅若遭不测(被将死),未失-子亦算失败
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 2011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说明: 1.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2.本试卷共 8 页,交时只交答题卷。 3.所有选择题都答在答题栏内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围棋、象棋与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国的棋林之中,影响最为深远者当属围棋和象棋。俗语有云:棋局小世界,世界大 棋局。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相通之处 在于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以颜色不同构成两方以对垒拼杀。但再加考察, 则大有区别。 先说围棋。围棋棋子除按颜色区别为黑白二方之外,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性 能相同,地位相等。其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而欲想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有两 口各自独立的“气眼”。“气眼”就是自己的活动空间,对方不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 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根据地;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这与我国传统农 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想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联成一片;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 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 靡,势不可挡。群体力量大于个体,占得空间则取得胜利,体现的是人类早期的追求目标和 较为平等的价值观念。 象棋则不然。它将棋子分为将、士、象、马、车、炮、兵等七种。胜负只取决于将帅之 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而将帅若遭不测 (被将死),未失一子亦算失败
车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马可腾越岀击,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火力凶猛;士、象拱 卫城池,以身护帅;兵、卒则亦步亦趋,只进不退。就本领与杀伤力而言,将帅属于最为无 能之辈,不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且不能越孤城半步,却要所有棋子拼死护卫。其余各子 等级森严,贵贱分明。车乃棋中至宝,万不可轻弃。马、炮地位大抵相等,开局时炮似乎稍 胜于马,而残局中则马胜于炮。最为惨烈者当属兵卒,数量众多,因而弃之不惜;本领有限 因而作用不彰;只许前进,不能后退,因而前景黯然,结局惨烈;拱到底则成“老卒”,几同 无用。这是等级社会最为生动、最为集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和缩影。 围棋早于象棋。《博物志》云:尧造围棋,丹朱善棋。”虽不可信,但产生于严格的等 级制度形成之前,应无异议。其各子平等,机遇相同的构思设计,就是中华先秦文化中民 本思想ˇ的具体体现。而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 生灵的僵化理念,是秦代以后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加上楚河、汉界`作为佐证,其生辰八 字则大抵可定矣。 弈围棋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不必为保全先行设定之统帅而煞费苦心,只需以全 局形势为依据进行判断。象棋弈者必须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丟掉爱车的痛苦,而只是为了那位 无能的统帅存活。将一人存亡凌驾于群体安危之上,甚至要牵制作为局外人身份的弈者,这 种游戏规则乃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规则的缩影,是典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 从游戏法则角度看,围棋是在用加法,开始时空无一人,好生寂寞,而随着双方落子, 棋子越来越多,最终往往拥挤不堪,几无落脚之处;而象棋则用减法,开始时战阵严整,兵 将齐全,而随着双方厮杀,棋子越来越少,到残局时诸子凋零殆尽,一片狼藉,最后往往仅 剩孤家寡人,困守老城。真是两种感受,两种意境。 围棋和象棋反映出中国文化在不同角度、不同阶段逐渐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 值观念。围棋的存在表明中华文化体系中存在着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考虑到中国古代
车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马可腾越出击,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火力凶猛;士、象拱 卫城池,以身护帅;兵、卒则亦步亦趋,只进不退。就本领与杀伤力而言,将帅属于最为无 能之辈,不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且不能越孤城半步,却要所有棋子拼死护卫。其余各子 等级森严,贵贱分明。车乃棋中至宝,万不可轻弃。马、炮地位大抵相等,开局时炮似乎稍 胜于马,而残局中则马胜于炮。最为惨烈者当属兵卒,数量众多,因而弃之不惜;本领有限, 因而作用不彰;只许前进,不能后退,因而前景黯然,结局惨烈;拱到底则成“老卒”,几同 无用。这是等级社会最为生动、最为集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和缩影。 围棋早于象棋。《博物志》云:“尧造围棋,丹朱善棋。”虽不可信,但产生于严格的等 级制度形成之前,应无异议。其各子平等,机遇相同的构思设计,就是中华先秦文化中“民 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而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 生灵的僵化理念,是秦代以后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加上“楚河、汉界”作为佐证,其生辰八 字则大抵可定矣。 弈围棋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不必为保全先行设定之统帅而煞费苦心,只需以全 局形势为依据进行判断。象棋弈者必须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而只是为了那位 无能的统帅存活。将一人存亡凌驾于群体安危之上,甚至要牵制作为局外人身份的弈者,这 种游戏规则乃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规则的缩影,是典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 从游戏法则角度看,围棋是在用加法,开始时空无一人,好生寂寞,而随着双方落子, 棋子越来越多,最终往往拥挤不堪,几无落脚之处;而象棋则用减法,开始时战阵严整,兵 将齐全,而随着双方厮杀,棋子越来越少,到残局时诸子凋零殆尽,一片狼藉,最后往往仅 剩孤家寡人,困守老城。真是两种感受,两种意境。 围棋和象棋反映出中国文化在不同角度、不同阶段逐渐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 值观念。围棋的存在表明中华文化体系中存在着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考虑到中国古代
的爱国情操向以忠君行动来体现象棋所表现出来的便可视为先人为保江山社稷而不惜一切 代价的群体理念和誓死如归、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这两种精神和理念相辅相成,共冋支撑 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选自《阅读与作文》2008年第七期,有删改) 1.下列有关“象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象棋的胜负只取决于将帅的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下象棋的首 要任务就是将死对方的将帅。 B.在象棋中,将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最为无能:车乃棋中至宝,地位最高,本领 最大,万不可轻弃。 C.本领有限,作用不彰,前景黯然,结局惨烈的当属兵卒,是等级社会中处于最底层 的生动具体的体现 D.下象棋要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一切只为保老帅,这种游戏规则是典 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 2.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围棋中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 不可挡,体现出人类的终极目标和平等价值观念。[来源 Zxxk Com B.象棋中马、炮地位相等,开局时炮胜于马,而残局中则马胜于炮。马可纵横驰骋 炮可隔子发威,二者各具威力 C.弈围棋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以全局形势为依据进行判断胜负。而下象棋只 考虑统帅的存活,受限制多,没有主观能动性 D.围棋和象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虽不同,但围棋体现的平等理念、民主精神与象 棋体现的群体理念和牺牲精神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围棋必须要有自己的根据地,要有一个气眼,否则没有回旋的空间。因而下围棋就 是要多造气眼多占地盘,地盘多者为胜。 B.围棋的产生比象棋早很多,在尧的时代就产生了围棋,而象棋则是在秦以后才出现, “楚河、汉界”可以佐证,围棋更能体现中国早期文化的特征 C.从棋子地位来看,围棋各子平等,机遇相同,体现中华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象 棋各子地位不同,本领不同,体现出中国封建专制思想。二者的价值观念不一样。 D.下围棋就如用加法,棋子下得越多越好,最后要填满全部棋盘,不留一空;而象棋 则用减法,棋子不断减少,直到将死对方为止,因而吃对方的子越多越好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使时,辟大司马府。 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暴橫民间,百姓惶扰, 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
的爱国情操向以忠君行动来体现,象棋所表现出来的便可视为先人为保江山社稷而不惜一切 代价的群体理念和誓死如归、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这两种精神和理念相辅相成,共同支撑 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选自《阅读与作文》2008 年第七期,有删改) 1.下列有关“象棋”的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象棋的胜负只取决于将帅的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下象棋的首 要任务就是将死对方的将帅。 B.在象棋中,将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最为无能;车乃棋中至宝,地位最高,本领 最大,万不可轻弃。 C.本领有限,作用不彰,前景黯然,结局惨烈的当属兵卒,是等级社会中处于最底层 的生动具体的体现。 D.下象棋要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一切只为保老帅,这种游戏规则是典 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 2.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围棋中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 不可挡,体现出人类的终极目标和平等价值观念。[来源:Zxxk.Com] B.象棋中马、炮地位相等,开局时炮胜于马,而残局中则马胜于炮。马可纵横驰骋; 炮可隔子发威,二者各具威力。 C.弈围棋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以全局形势为依据进行判断胜负。而下象棋只 考虑统帅的存活,受限制多,没有主观能动性。 D.围棋和象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虽不同,但围棋体现的平等理念、民主精神与象 棋体现的群体理念和牺牲精神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围棋必须要有自己的根据地,要有一个气眼,否则没有回旋的空间。因而下围棋就 是要多造气眼多占地盘,地盘多者为胜。 B.围棋的产生比象棋早很多,在尧的时代就产生了围棋,而象棋则是在秦以后才出现, “楚河、汉界”可以佐证,围棋更能体现中国早期文化的特征。 C.从棋子地位来看,围棋各子平等,机遇相同,体现中华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象 棋各子地位不同,本领不同,体现出中国封建专制思想。二者的价值观念不一样。 D.下围棋就如用加法,棋子下得越多越好,最后要填满全部棋盘,不留一空;而象棋 则用减法,棋子不断减少,直到将死对方为止,因而吃对方的子越多越好。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共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使时,辟大司马府。 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暴横民间,百姓惶扰, 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
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渡,乃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 灭。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 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 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 未有虎符之信,诗上书日:“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 调,竹使而已。府符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 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重慎, 可立虎符,以绝奷端。昔魏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府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 不显。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也。”书奏,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正化大行。十四年,坐遣 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 邸,赙绢干匹 选自《后汉书杜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诛降逆贼杨异等降:使..投降 B.闻贼规欲北度 规:谋划 C.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雅:儒雅 D.视事七年,正化大行视事任职 5.下列句均能表现杜诗尽心朝廷,直方善策的一项是 (1)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2)诗雅好推贤 (3)善于计略,省爱民役 (4)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 (5)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6)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 A.(1)(2)(3) B.(4)(5)(6)
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渡,乃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 灭。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 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 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 未有虎符之信,诗上书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 调,竹使而已。府符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 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重慎, 可立虎符,以绝奸端。昔魏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府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 不显。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也。”书奏,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正化大行。十四年,坐遣 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 邸,赙绢千匹。 ——选自《后汉书·杜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诛降.逆贼杨异等 降:使……投降 B.闻贼规.欲北度 规:谋划 C.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 雅:儒雅 D.视事..七年,正化大行 视事:任职 5.下列句均能表现杜诗尽心朝廷,直方善策的一项是 ( ) (1)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2)诗雅好推贤 (3)善于计略,省爱民役 (4)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 (5)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6)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 A.(1) (2) (3) B. (4) (5) (6)
C.(2)(3)(4 D.(1)(3)(6)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杜诗抵达大阳,听说贼人企图北渡,于是与长史迅速烧毁船只,部署军队,带领冲 锋陷阵的骑兵,消灭了敌人 B.当时萧广放纵士兵不法,百姓惶恐不安。杜诗立即向萧广晓喻利害,但他仍旧我行 我素,于是杜诗上报朝廷而击杀了萧广 C.任南阳太守期间,杜诗生活节俭,廉洁公正,诛杀强暴,树立威信,并且还擅长计 划谋略,爱借民力,为民造福,因而百姓热情地讴歌他。 D.杜诗虽身为地方官,但一心为朝廷着想,忠直的言论、好的建议都随时上奏 7.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出来。 (1)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 (2)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相见欢 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 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 8.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5分) 9.“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 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10.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 (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 (周敦颐《爱莲说》)
C.(2) (3) (4) D. (1) (3) (6)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杜诗抵达大阳,听说贼人企图北渡,于是与长史迅速烧毁船只,部署军队,带领冲 锋陷阵的骑兵,消灭了敌人。 B.当时萧广放纵士兵不法,百姓惶恐不安。杜诗立即向萧广晓喻利害,但他仍旧我行 我素,于是杜诗上报朝廷而击杀了萧广。 C.任南阳太守期间,杜诗生活节俭,廉洁公正,诛杀强暴,树立威信,并且还擅长计 划谋略,爱惜民力,为民造福,因而百姓热情地讴歌他。 D.杜诗虽身为地方官,但一心为朝廷着想,忠直的言论、好的建议都随时上奏。 7.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出来。 (1)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 (2)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相 见 欢 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 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 8.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5 分) 9.“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 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 分) 10.名篇名句默写。 (6 分,每空 1 分). (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 , (周敦颐《爱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