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5,No.4第5卷第4期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Oct.,19811981年10月ACTA PHYTOECOLOGIA ET GEOBOTANICA SINICA自问题讨论再论中国植被分区的原则和方案侯学煜(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摘要本文首先提出中国植被分区的原则和依据以及高级分区单位的标志,将全国划分为八大1植被区,其中有五个区包括两个亚区,因作者主张亚区与区作为同一级的载涉单看待,所以实际上把全国分为13个高级植被分区单位。除少数例外,每一填被区或亚区都分为一过渡带和典型带。全文以植被区或亚区,植被地带或亚地带为单位,论述其植被特点。关于中国植被分区的方案,不作者因所持的分区原则和依据不同,一直存在着分歧意见,即使同一作者由于不断实践,不断认识,也自然地不断有所改变。作者于1956年第一次发表中国植被分区方案后,1960年和1965年先后有所改进。本文是在1966年分区方案的基础上的第四次变动。其目的是供全国地植物学工作者进一步讨论的参考。一、中国植被分区的原则和高级分区单位的依据和标志(一)中国植被分区的概念和原则+植被分区与植被分类的概念是不同的。植被分类的单位是若干植物群落特征的概括,在某种程度上是抽象的,而是分散分布的;植被分区的单位是具体的个体,是指空间上不可分割的连续地段,具有一定或一些地带性典型植被类型及其有规律的结合。在自然界中植被与地貌、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条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而植被分区单位同其他自然地理条件的分区单位之间,在理论上应该是一致的。由于各部门分区的对象依据或指标各有不同,所以它们之间的分区单位的界线就不一定完全相符合。植被分区的原则是依据植被地理分布的规律性。高级分区单位的划分首先是基于植被水平地带性的规律,即植被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的规律。植被纬度地带性规律取决于太阳辐射及其所联系的大气温度或热量,而植被经度地带性规律则取决于距离海洋远近所联系的大气湿度或大气水分状况。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不单纯依靠大气温度、也不单纯依靠大气水分条件,而是依靠气温和大气水分因素的综合因此这两类植被地带性规律没有从属关系,它们是处在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中的。所以植被分区的高级单位既要反映植被纬度地带性,也要显示植被经度地带性。山地植被垂直带谱是反映着它所处纬度D
第 卷 第 欺 年 月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于 认 , 华二 二 二二二 二二二 二 协 问 题 讨 论 刃 再 论 中 国 植 被 分 区 的原 则 和 方 案 侯 学 湿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摘 要 本文首先提出中国植被分区 的原则和依据以及高级分区单位的标志 , 将全国划 分 为 八大 植被区 , 其中有五个区包括两个亚区 , 因作者主张亚区与区作为同一级的辅助单 位 看 待 , 所 以 实际上把全国分为 个高级植被分区单位 。 除少数例外 , 每一植被区或亚区都分为一 过 渡 带 和典型带 。 全文 以植被区或亚区 、 植被地带或亚地带为单位 , 论述其植被特点 。 关于 中国植被分 区的方 案 , 不同作者 因所 持的分区原则和依据不 同 , 一直存在 着分 歧 意见 即使同一 作者 由于不断实践 , 不断认识 , 也 自然地不断有所改变 。 作者于 年第 一次发表 中国植被分 区方案后 , 年和 年先后有所 改进 。 本文是 在 年分 区方 案的基础上 的第四 次变动 。 其 目的是供全国地植物学工 作者进一步讨论的参考 。 一 、 中国植被分区 的原则和高级分区单位的依据和标志 一 中国植被分区 的概念和原则 植被分 区与植被分类的概念是不 同的 。 植被分类的单位是若干植 物群 落 特 征 的概 括 , 在某种程度上是 抽象的 , 而是 分散分布的 植被分 区的单位是具体的个体 , 是 指空 间上 不可分割的连续地段 , 具有一定或一些地带性典型植被类型及其有规律 的结合 。 在 自然界中植被与地貌 、 气候 、 土壤等 自然地理 条件是相互联系 、 相互制约的 , 因而植 被分区单位同其他 自然地理条件的分 区单位之 间 , 在理论上应该是一致的 。 由于 各 部门 分区 的对象依据或指标各有不 同 , 所 以它们之间的分 区单位的界线就 不 一 定 完 全 相符 之、 植被分 区的原 则是依据植被地理 分布的规律性 。 高级分 区单位的划 分首先是基于植 被水平地带性的规律 , 即植被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的规律 。 植被纬度地带 性 规律取 决于太阳辐射及其所 联系的大气温度或热量 , 而植被经度地带性规律则取 决于距 离 海洋 远近所联系的大气湿 度或大气水分状 况 。 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 , 不单纯依 靠大气温度 、 也 不单纯依 靠大气水分 条件 , 而是 依靠气温和大气水分 因素的综合 , 因此这两类植被地带性 规律没有从属关系 , 它们是 处在相互 联系的统一体中的 。 所 以植被分 区的高级单位既 要反 映植被纬度地带性 , 也要显示植被经度地带性 。 山地植被垂直带谱是反映着它所 处 纬度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4期侯学煜:再论中国植被分区的原则和方案291青位置结合着经度位置的特点,即从属于植被水平地带性的特点,因而在划分植被分区的高级单位的原则中,就不应把植被垂直地带性和水平地带性等同看待,一个较大山体如天山、大兴安岭和青藏高原等的不同部位或不同坡向,由于所处地理位置所联系的水、热条件不同,反映着植被水平地带性的植被垂直带谱显然差别很大,因而在划分高级植被分区单位中就没有必要保持山体或高原的完整性。(二)中国植被分区的依据和高级分区单位的划分标志植被分区必须基于一定的原则,虽然原则是依据的基础,但两者又有所区别,分区原则不能代替分区单位的具体依据,而依据则要有明确的植被和植物的标志。1.中国植被分区的一般依据(1)植被分区的各级单位应依据地带性的自然植被分类单位以及它们的组合;在r中国东半壁农业发达、人口茂密地区,半自然和次生植被作为依据也有其实际意义。(2)植被分区的依据还应考虑那些能够反映现代自然条件的物科、属、种的分布;这并不意味着孤立地依据一株植物或一科、一属、--种植物来作为分区的标志,因为在自然界中不仅相同种的若干个体,而月不同种、不同属、不同科的若干植物总是成群地生长在一起的。(3)植裁分区的做据也应考栽培植被和作物种类、品种的分布及其生长发育情况,特别在我国东半部农业发达地区更不可忽视。同一种一年生作物的不同品种,在不同植被区的生长发育季节及其前后倒茬作物的种类,和一年连种作物的几熟制各有不同。果树、木本油、粮和其他经济作物的生长发育情况、产量、品质等都与自然条件有着密切联系,因而可作为划区的标志。2.中国高级植被分区单位的系统及其划分标志(1)第一级分区单位一—植被区(VegetationRegion)或植被亚区(VegetationSubregion)F植被亚区是植被区的辅助级单位,由于两者既有联系性更有独特性,所以都作为中国植被分区的第一级单位,采用区和亚区作第一级单位的理由是:带一般是指太阳辐射所联系的大气热量带而言,包括寒带、寒温带(亚寒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等。由于在同一温度带内因大气水分状况的不同,出现着不同的水平地带性植被类型、植物种类、山地植被垂直带谱及农业植被,例如我国的温带有森林、草原和荒漠,如果单纯根据纬度所联系的温度带作为第一级单位,就不能反映植被的特征,从而也就不能反映该区的生物生产力的特点。对于水平地带性植被类型的理解,不应机械地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指着地形最低处。特别在我国这样多山国家,因地形复杂所形成的最低处,局部植被常常不能反映大气温度和大气水分状况所结合的水平地带性植被。例如干旱暖温带的天山南麓塔里木河两岸冲积平原是南天山最低处,沿河两岸由于地下水位升高,出现大片胡杨疏林,作为植被区的水平地带性植被标志来说,不应以胡杨林为代表,而应是洪积扇平原和山坡上的灌木、半灌木荒漠植被的水平地带性植被。又如湿润温带的东北小兴安岭一带由于逆温现4象,山谷低洼处常局部出现在山地高处占优势的臭冷杉林,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以排水良D
吐期 侯学想 再论中国植被分区的原则和方案 位置 结合着经度位置 的特点 , 即从属 于植被水平地带性的特点 , 因而在划分植被分 区的高 级单位的原 则 中 , 就不应把植被垂直 地带性和水平地带性等同看待 , 一个较 大 山 体 如天 山 、 大兴安岭和 青藏高原等的不 同部位或不 同坡 向 , 由于所 处地理 位置所 联 系 的 水 、 热条 件不 同 , 反映着植被水平地带性的植被垂直带谱显 然差 别很大 , 因而在划 分高级植 被分区 单位中就 没有必 要保持山体或高原的完 整性 。 二 中国植被分 区 的依据和 高级分 区单位 的划分 标志 植被分区必须 基 于一定的原则 , 虽然原 则是依据的基 础 , 但两者又 有所 区 别 , 分区原 则不能代替分区单位的具体依据 , 而依据则要有明确的植被和植 物的标志 。 中国植被分 区 的一 般依据 植被分 区的 各级单位应依 据地带性的 自然植被分 类单位 以 及它 们 的 组 合 , 在 中国东半壁农业 发达 、 人 口 茂密地 区 , 半 自然 和 次生植被作为依据 也有其实际意义 。 植被分 区的依据还应考虑那些能够反映现代 自然 条件的 植 物 科 、 属 、 种 的 分 布 这并不意 味着孤立地 依据一株植物或一科 、 一属 、 一种植 物来作为分 区的标志 , 因为在 自然界中不 仅相同种的若干 个体 , 而且不同种 、 不 同属 、 不同科 的若干植 物总是 成 群 地生 长在一起的 。 植被分区 的依据也应考虑栽培植被和作物种类 、 品 种的分布及其生长 发 育情 况 , 特别在我国东半部农业发达地区 更不可忽视 。 同一种一年生作物的不 同品 种 , 在不同 植被区的生长发育季节及其前后 倒茬作物的种类 , 和 一年连种作物的几 熟制 各有 不 同 。 果树 、 木本油 、 粮和 其他经济作物的生长发育情 况 、 产量 、 品质等都 与 自然条件有着密切 联 系 , 因而可作为划 区的标志 。 中国高级植 被分 区单位 的系统及其 划分标志 第一级分 区单位 — 植被 区 或植 被 亚 区 植被亚区是植被区的辅助级单位 , 由于 两者 既有联系性更有独特性 , 所 以都作为 中国 植被分 区的第一级单位 , 采 用 区和亚 区作 第一 级单位的理 由是 带一般是 指太 阳 辐 射所 联系的大气热量带而言 , 包括寒带 、 寒温带 亚寒带 、 温带 、 亚热带和热带等 。 由于在同 一 温度带内因大气水分状况的不同 , 出现着不 同的水平地带性植被类型 、 植物种 类 、 山 地植 被垂直带谱及农业植被 , 例如我国的温带有森林 、 草原和荒漠 , 如果单纯根据纬 度 所联系 的温度带作为第一 级单位 , 就不能反映植被的特征 , 从而也就不能反映该区的生物生产力 的特点 。 对于水平地带性植被类型的理解 , 不应机械地认为在任何情 况下都是指着 地 形 最低 处 。 特别在我国这样多山 国家 , 因地形 复杂所形成 的最低处 , 局 部植被常常不 能反映大气 温度和大气水分状况所结合的水平地带性植被 。 例如干早 暖温带的天 山南麓塔里木河两 岸冲积平原是 南天 山最低处 , 沿河两岸由于地下水位升高 , 出现大片胡杨疏林 , 作 为 植被 区的水平地带性植被标志来说 , 不应 以 胡杨林为代表 , 而应是洪积 扇平原和 山 坡 上 的 灌 木 、 半灌木荒漠植被的水平地带性植被 。 又如湿润温带的东北小兴安岭一带 由于 逆 温现 象 , 山谷低洼处常局 部出现在山地高处 占优势的臭冷杉林 , 在这种情况下 , 只 能 以 排 水良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92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5卷02虾T132S区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卷 一 一 一 钱派 卜一厂一 一 一 一 、气、 代 介冬 、 。 一 书 、 、妞 一 军 一 州 声 卜一岁 , 、‘、 牟裂岩 气医妞 婚曾荟 卜 , 叫 如鬓。 、桩伤 、 国 么食 匕 一 石 卜目 修日 二材二户 尸︸ 自 、 犷龟 丫洛飞 卜目 腿躁 凶圈 食二 遥三 孟 黔 崛一 倒 润劲一洲、 一、︸卜峨 已才、, ·百、 · 、 盆︸ 目 紫 冶月 匕 ’三 · 参拿 稠脚 奈彬绍困画凶于 丫 产‘ 了 · 丰 一尸 州‘ 鸽 茸 产翻,了才 叠不︺ 一 飞 代 凯苏 。 产产夕、洲 ‘钟、铂。叹声 产﹄、 决脚压目刘俘‘口口矿户护日, 产 毋 才﹃ 万. 厂 声 汽送断 认 ‘‘甘宫‘‘百‘弓” 刃 场飞肠 厂 碱广 一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侯学煜,再论中国植被分区的原则和方案2934期P图例I,寒温带落叶针叶林区I.温带落叶阔叶林区IA含针叶树的落叶阔叶林(红松林、蒙古栎林)亚区IB落叶阔叶林亚区IB1辽东栎、榭树林、油松林地带IB2栓皮栎、麻栎林、赤松林地带I:亚热带常绿叶林区I东部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亚区IA1含常绿阔叶树的栓皮栎、袍树、学学栎等落叶栎林地带IA常绿阔叶林地带IA2(1)青冈栎、甜赭、苦赭烤、柯等常绿栎林亚地带As(2)常绿栎、樟科、茶科、金缕梅科常绿杂木林亚地带IB西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亚区IB1硬叶常绿阔叶林(高山栎林)地带IB(旱性)常绿阔叶林地带IBa(1)滇青冈、高山榜、白皮柯等常绿栎林亚地带IBc(a)刺烤,西南木荷、木兰科、八角科等常绿阔叶杂木林亚地带I.热带季雨林、雨林区IA东部热带季雨林、雨林亚区IAI季雨林型常绿阔叶林地带H半常绿季雨林、常绿阔叶雨林地带IB西部热带季雨林、雨林亚区V温带草原区VA北部草原亚区VA1线叶菊、羊草、杂类草草原和樟子松、榆树疏林地带Va大针茅、克氏针茅丛生禾草草原地带VB南部草原亚区VBl白羊草、黄背草、杂类草草原和油松林侧柏琉林地带VB本氏针茅、短花针茅丛生禾草草原地带Ⅱ:高寒草甸、草原区Ⅱ:蒿草草甸、杜鹃C丛地带:紫花针茅草原地带Ⅱa()紫花针茅和白草、固沙草灌木草原亚地带Ⅱ22)紫花针茅草原亚地带:温带荒漠区H北部荒漠亚区B南东部流漠亚区W白沙嵩、油蒿沙漠,珍珠猪毛菜、琵琶柴砾漠地带B膜果麻黄漠,栓柳沙漠,合头草岩漠和裸露荒漠地带厦。高寒荒漠区,含青藏苔草、紫花针茅的垫状驼绒蒙半荒漠地带:垫状驼绒薯沙砾漠和驼绒藜、沙生针茅荒漠地带好山麓处含针叶树的落叶阔叶林,或针汁树一落叶阔叶树混交林为水平地带性植被。在我国西南横断山脉及其支流的山谷最低处,由于楚风现象所产生的局部干热气侯,在那里有热荷性旱生肉质常绿多刺灌丛和含木棉等的稀树灌木草原,并能栽培香蕉、番木瓜、龙眼、忙果、菠、木菠萝等热带性果树。这种局部楚风气侯所形成的自然植被和栽培植被,正如前述两例一样,不能算作水平地带性植被。我国是多山国家,各地山地植被垂直带谱也反映着大气水热状况结合的特点。所以确定一个植被区或植被亚区的标志,不仅是一种或几种水平地带性植被类型,而且也取决于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特别是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横断山脉都是高山狭谷,水平地带性植A被很难确定,但如考虑到阴坡主属各类针叶林(包括铁杉林),而阳坡为硬叶常绿阔叶林,山顶有常绿革质叶杜鹏灌丛等特点,就可把它归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的范围,以区别于其北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和其西的高寒草甸、草原区。人工植被包括农业耕作制度、栽培的木本油、粮、果树的差别,在我国东半壁人为经济活动频繁地区,对于划分植被区和植被亚区都起着明显的作用。植被区和植被亚区之间,在水平地带性植被类型方面既有某些共同处,也各有若干特殊性。所以它们在分区系统单位的位置上不是从属关系,而是同一级的辅助单位。(2)第二级分区单位植被地带(VegetationZone)或植被亚地带(VegetationSubzone)植被地带和植被亚地带与大气热量带不同,由反映大气水,热综合状况的水平地带性植被特点所确定。这一级单位是植被区或植被亚区范围内的带状区域,因此这一级单位在植被区内的分布方向不是固定的,可以沿纬度线或经度线,也可能沿着东北一西南向的。划分植被地带和植被亚地带的依据同植被区、植被亚区一样,都是根据综合标志。一个植被区或亚区内,一般总是有一个过渡的植被地带和一个典型的植被地带。例如草原区有森林草原地带和典型草原地带,常绿阔叶林区有过渡的落叶阔叶树-常绿阔叶树混交
期 侯学煌 再论中国植被分 区的原则 和方案 图 例 寒温带落叶针叶林区 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含针叶树的落叶阔叶林 红松林 、 蒙古栋林 亚区 落叶阔叶林亚区 辽东栋 、 榭树林 、 油松林地带 。 栓皮栋 、 麻栋林 、 赤松林地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 人 东部常绿阔叶林 、 马尾松林亚区 人 含常绿 阔叶树的栓皮栋 、 袍 树 、 李学栋等落叶栋林地带 人 常绿阔叶林地带 句 青冈栋 、 甜储拷 、 苦储拷 、 柯等常绿栋林 亚地带 人 常绿栋 、 樟科 、 茶科 、 金缕梅科常绿杂木林亚地带 西 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云 南松林亚区 硬叶常绿阔叶林 高山抓林 地带 。 旱性 常绿阔叶林地带 滇青 冈 、 高山拷 、 白皮柯等常绿栋林亚地带 哑 刺拷 、 西南木荷 、 木兰科 、 八角科等常绿阔叶杂木林亚地 带 丁 热带季雨林 、 雨林区 万 东部热带季雨林 、 雨林亚区 丁‘ 季雨 林型常绿 阔叶林地带 万 半常绿季雨林 、 常绿阔叶雨林地带 丁 西部热带 季 雨 林 、 雨 林 亚 区 温带草原区 北部草原亚区 人 线叶菊 、 羊草 、 杂类草草原和樟子松 、 榆树疏林地带 ‘ 大针茅 、 克氏 针茅丛生禾草草原地带 南部草原亚区 、 白羊草 、 黄背草 、 杂类草草原和油松林侧柏疏林 地带 本氏针茅 、 短花针茅丛生禾草草原地带 砚 高寒草甸 、 草原区 取 篙草草甸 、 杜鹃灌 丛地带 习 紫花针茅草原地带 砚 紫花针茅和 白草 、 固沙草灌木草原亚地带 砚 紫花针茅 草原亚地带 顶 温带荒漠区 飞 北部荒漠亚区 飞 南东部荒漠亚区 姐 、 白沙篙 、 油篙 沙漠 , 珍珠猪毛菜 、 琵琶柴砾漠地带 姐勿 膜果麻黄砾漠 、 怪柳沙漠 , 合头草岩 漠 和 裸 露 荒 漠 地带 顶 高寒荒漠区 祖 含青藏苔草 、 紫花针茅的垫状驼绒菊半荒漠地带 下 垫状驼绒葬沙砾漠和驼 绒葬 、 沙生针茅荒漠地带 好 山麓处含针叶树 的落叶阔叶林 , 或 针叶树 一 落叶阔叶树混交林为水平地带性植被 。 在我 国西南横断 山脉及 其支流的 山谷 最 低处 , 由于焚风现象所产生 的局 部干热 气候 , 在那里有 热带性早生 肉质常绿 多刺 灌丛 和 含木棉 等的稀树 灌木草原 , 并能栽培香蕉 、 番木瓜 、 龙眼 、 忙果 、 菠萝 、 木菠萝等热带性果树 。 这种局部焚风气候所形 成的 自然植被和栽培 植 被 , 正 如前述两例一样 , 不能算作水平地带性植被 。 我 国是 多山国家 , 各地 山地植被垂直带谱也反映着大气水热状 况结 合的 特 点 。 所 以 确定一个植被区或植被亚 区的标志 , 不仅是一种 或几种水平地带性植被类 型 , 而且也取 决 于 山地植被垂 直带 谱 。 特别是 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横断 山脉都是 高山狭谷 , 水平地 带 性植 被很难确定 , 但如考虑到 阴坡主属 各类 针叶林 包括 铁杉林 , 而阳 坡为硬叶常绿 阔 叶林 , 山顶 有常绿革质叶杜鹃灌 丛等特点 , 就可把 它归属于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区的范围 , 以 区另 于其北的温带 落叶 阔叶林区和 其西的高寒草甸 、 草原 区 。 人工植被包括农业耕作制度 、 栽培的木本油 、 粮 、 果树 的差 别 , 在我国东半壁 人为经济 活动频繁地 区 , 对于划分植被区和 植被亚 区都起着明显 的作用 。 植被区和植被亚 区之 间 , 在水平地带性植被类型方面 既有某些共同处 , 也 各有若干 特 殊性 所 以它们在分 区系统单位的位置 上不是 从属关系 , 而是同一 级的辅助单位 。 第二 级分 区单位 —植被地带 或植被亚地带 植被地带和植被亚地带 与大气热 量带不 同 , 由反映大气水 、 热综合状 况的水平地带性 植被特点所 确定 。 这一 级单位是 植被 区或植被亚 区范围 内的带状 区域 , 因此这一 级单位在 植被区 内的分布方 向不是 固定 的 , 可 以 沿 纬度线或经度线 , 也可能沿着东北一西 南 向的 。 划分植被地带和植被亚 地带 的依据同植被 区 、 植被亚 区一样 , 都是 根据综 合标 志 。 一 个植被 区或亚 区 内 , 一 般总是有一个过渡的植被地带和一个典型 的植被地带 。 例 如 草原 区有森林草原地带和典型草原地带 , 常绿阔叶林区有过 渡的落叶阔叶树 一 常绿阔叶树混交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5卷294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林或含常绿树的落叶阔叶树过渡地带和一个典型的常绿阔叶林地带。余类推。二、中国各植被区、带的植被特点:寒温带落叶针叶林区本区位于黑龙江大兴安岭最北部,与苏联东部西伯利亚相邻。以落叶松林为典型植被,出现小片寒温带常绿针叶林(樟子松林),破坏后次生为白桦林。山地垂直带谱的特点,无落叶阔叶林带,山顶有小片矮灌木苔原。栽有一年一熟的喜凉作物一一马铃薯、甘蓝、春大麦,而小麦、高梁、玉米和黄豆只生长茎叶,不能正常开花结实。果树有李、山杏、山荆子等。道Ⅱ.温带落叶阔叶林区本区与苏联远东部分、朝鲜半岛、日本北部同属-一个檀被区。典型植被有落叶阔叶林、温带常绿针叶林。分为两个亚区:I含针叶树的落叶潮叶林死区:这一亚区分布在东北东部。典型植被有栎林中最耐寒的蒙古栎林,还有械、搬、楼、榆、桦杂木林,以及红松林和红松-落叶阔叶混交林。上述森林破坏后生为漆子、胡枝子灌丛。在山地垂真带中还有臭冷杉、鱼鳞云杉林、岳桦矮曲林和矮灌木苔原。农业植被只有一年一熟耕作制。以喜凉的春小麦、马铃薯、糖甜菜、亚麻等为主,其次有早熟品种的大豆、玉米、高梁和梗稻,果树只有耐寒的小苹果、秋子梨、李、否等。IB.落叶阔叶林亚区:这一亚区分布在沈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分下列两地带:IB1·辽东栎、榭树林、油松林地带:包括北部的辽东半岛、黄海平原及华北山地。i除上述栎树、松树外,还有侧柏林,森林破坏后次生为酸枣、荆条灌丛。山地垂直带上只有稍耐旱的云杉林,华北落叶松林,而没有冷杉林。山顶也不见矮灌木苔原,农业植被以冬小麦、玉米、高梁、棉花、夏甘薯、夏花生等为主的两年三熟制。也有中熟梗稻的栽培,出产多种优良品种的苹果、梨、桃、葡萄、枣、柿等落叶果树,但葡萄一般需要埋土越冬。【B2栓皮栎、麻栎林、赤松林地带:包括山东半岛和准北平原地区。山地还有孛孛栎、榭树林。森林中含有亚热带的化香、漆树、盐肤木等落叶阔叶树种;耕作制一般一年两熟旱作,葡萄、石榴、无花果可露天越冬。直: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本区典型植被有常绿阔叶林、竹林、落叶阔叶树-常绿阔叶树混交林和亚热带针叶林。分为两个亚区:I.东部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亚区:本亚区受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旱季不甚显著,包括秦岭、准河以南到南岭以北,其东与日本岛南部相连。有含山毛样的湿性常绿3阔叶林、马尾松林、黄山松林、杉木林、柏木林、竹林、含山毛榉的山地落叶阔叶树-常绿阔叶树混交林。农业植被有部分双季稻和喜湿常绿的油茶、茶和柑桔等。D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卷 林或含常绿树的落叶阔叶树过 渡地带和一个典型 的常绿 阔叶林地带 。 余类推 。 二 、 中国各植被区 、 带的植被特点 寒温带落叶针叶林区 本 区位于黑龙 江大兴安岭最北部 , 与苏联东部西伯利亚 相邻 。 以落叶松 林为 典 型植 被 , 出现小片寒温带常绿 针叶林 樟子松 林 , 破坏后次生为 白桦林 。 山地垂 直 带 谱 的特 点 , 无落叶阔叶林带 , 山顶有小片矮 灌木苔原 。 栽有一年一熟的喜凉作物 —马 铃 薯 、 甘 蓝 、 春大麦 , 而小麦 、 高粱 、 玉 米和黄豆只 生长茎 叶 , 不能正 常开花结实 。 果树有 李 、 山 杏 、 山荆子 等 。 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本 区与苏联 远东部分 、 朝鲜半 岛 、 日本北部同属一个植被 区 。 典型植被 有 落 叶 阔叶 林 、 温带常绿 针叶林 。 分为两 个亚 区 ‘ 含针叶树的落叶阔叶林亚 区 这一亚 区分布在东北东部 。 典型植被有 栋 林 中 最耐寒的蒙古栋林 , 还有械 、 锻 , 才岑 、 榆 、 桦杂木林 , 以 及红松 林和红松 一 落叶阔叶混 交 林 。 上 述森林破坏后 次生为棒子 、 胡枝子 灌 丛 。 在 山地 垂直带 中还 有臭冷杉 、 鱼鳞云 杉 林 、 岳 桦矮 曲林和矮 灌木苔原 。 农业植被只 有一年一熟耕作制 。 以喜凉的春小麦 、 马铃薯 、 糖甜 菜 、 亚麻等为主 , 其次有早熟品种的大豆 、 玉 米 、 高粱和粳稻 , 果树只有耐寒的小苹果 、 秋子 梨 、 李 、 杏等 。 。 落叶阔 叶林亚 区 这一亚 区分布在沈 阳 以南 、 淮河 以 北地 区 , 分下列两 地带 。卜 辽 东栋 、 懈树 林 、 油 松林地带 包括北部的辽东半岛 、 黄海平原及 华 北 山地 。 除上述栋树 、 松树外 , 还 有侧柏 林 , 森 林破坏后 次生为酸枣 、 荆条灌丛 。 山地 垂直带上只 有 稍耐早 的云杉林 、 华北落叶松林 , 而没有冷杉林 。 山顶也不见矮 灌木苔原 , 农业 植 被以 冬 小麦 、 玉米 、 高粱 、 棉花 、 夏甘薯 、 夏花生等为主 的 两年三熟制 。 也有中熟梗稻的栽培 , 出产 多种优 良品种的苹果 、 梨 、 桃 、 葡萄 、 枣 、 柿 等落叶果树 , 但葡萄一般需要埋土越冬 。 卜 栓皮栋 、 麻栋 林 、 赤松林地带 包括 山东半岛和淮北平原地 区 。 山地 还有李李 栋 、 彬树林 。 森林中含有亚热带的化香 、 漆树 、 盐肤木等落叶阔叶树种 耕作制一般一年两 熟旱作 , 葡萄 、 石榴 、 无花果可露天越冬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 本 区典型植被有常绿 阔叶林 、 竹林 、 落叶阔叶树 一 常绿阔叶树 混交 林 和 亚 热 带 针叶 林 。 分为两个亚 区 东部常绿阔叶林 、 马尾松林亚 区 本亚 区受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 , 早季不甚 显著 , 包括秦岭 、 淮河以南到南岭 以北 , 其东与 日本 岛南部相连 。 有含山毛样 的湿 性 常绿 阔叶林 、 马尾松林 、 黄山松林 、 杉木林 、 柏 木林 、 竹林 、 含山毛棒 的山地落叶阔叶 树 一 常 绿 阔 叶树混交林 。 农业植被 有部分双季稻和喜湿常绿 的油茶 、 茶和柑桔等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