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白鹭洲中学 2009—2010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33分) 选择題:(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汗涔涔chen戕害 qiang 昭告zhao 矫揉造作jiao B.蹩脚bie 专横heng 冠冕堂皇guan杀一儆百jing C.孱头chan愚妄 休戚相关qi 戎马倥偬kong D.罪愆yan 脑髓sui 咄咄逼人duo 扪心自问me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咂摸拔擢骄花照水少不更事 B.像貌庇佑以德抱怨老态龙钟 C.蟊贼妆饰要言不烦脉搏微弱 D.屏气寒伧和盘托出鸦鹊无声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光和姚明,一个灵活,一个稳健,球路风格不同,但实力相当,可谓半斤八两 这场对抗赛一定有看头 B.这座古代宫殿建造的真是腾蛟起风呀 C.多年的努力使他终于获得了提拔的机会,现在他已在政府要害部门任职,父亲欣慰 地说:“你也算是升堂入室了。” D.他从来没见过大世面,这回一下子遇到这样复杂的事情,一时真有点六神无主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 展的重要保证。 B.基因引发严重精神病解释了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恐惧症及各种癖好为什么会成为 家族性疾病,以及双胞胎患同类精神病比例偏高。 C.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别的什么没有做,也可以拿这一成果引以为豪 D.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成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 5.下列五个问句摘自话剧《雷雨》,请根据剧情的发展,选择一个最合理的排列顺序() ①(忽然起立)你是谁? ②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③你一一你贵姓? ④谁指使你来的 ⑤(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A.③①②⑤④B.③②①④⑤C.④①②③⑤D.④⑤①③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每题3分,共9分)
江西省白鹭洲中学 2009—2010 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3 分)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 A.汗涔.涔 chén 戕.害 qiāng 昭.告 zhào 矫.揉造作 jiǎo B.蹩.脚 biè 专横.hèng 冠.冕堂皇 guān 杀一儆.百 jìng C.孱.头 chàn 愚.妄 yú 休戚.相关 qì 戎马倥.偬 kǒng D.罪愆.yǎn 脑髓.suǐ 咄咄..逼人 duó 扪.心自问 mē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咂摸 拔擢 骄花照水 少不更事 B.像貌 庇佑 以德抱怨 老态龙钟 C.蟊贼 妆饰 要言不烦 脉搏微弱 D.屏气 寒伧 和盘托出 鸦鹊无声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光和姚明,一个灵活,一个稳健,球路风格不同,但实力相当,可谓半斤八两, 这场对抗赛一定有看头。 B.这座古代宫殿建造的真是腾蛟起凤呀! C.多年的努力使他终于获得了提拔的机会,现在他已在政府要害部门任职,父亲欣慰 地说:“你也算是升堂入室了。” D.他从来没见过大世面,这回一下子遇到这样复杂的事情,一时真有点六神无主。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 展的重要保证。 B.基因引发严重精神病解释了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恐惧症及各种癖好为什么会成为 家族性疾病,以及双胞胎患同类精神病比例偏高。 C.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别的什么没有做,也可以拿这一成果引以为豪。 D.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成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 5.下列五个问句摘自话剧《雷雨》,请根据剧情的发展,选择一个最合理的排列顺序( ) ①(忽然起立)你是谁? ②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③你——你贵姓? ④谁指使你来的? ⑤(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A.③①②⑤④ B.③②①④⑤ C.④①②③⑤ D.④⑤①③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每题 3 分,共 9 分)
《茶馆》前后(节选) ①前辈作家大都在他们的青年时期达到了自己的写作高峰。建国以后,前辈作家大都在 盛年,或前点或后点都应是写作的丰收时期。他们的创造活动,若从经历的种种政治运动的 精神看,可以说是从善如流。不过冷静下来想,觉得他们后期的努力,极少超过前期的成就。 ②老舍先生有个例外的壮举,那是话剧剧本《茶馆》。 ③《茶馆》是他个人漫长创作生涯中的高峰,也是五六十年代剧作界的高峰,是前辈作 家少见的后期超过前期的高峰,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诸多艺术家通力合作,导演表演都上了 高峰。这高峰那高峰,成了北京人艺的保留节目,老人艺的风格发挥极致的王牌剧目。因此 《茶馆》的出现,有好些个叫人思索的方面。 ④比方说,这高峰那高峰的作品,却是全世界只有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独家演岀。据说 也有别的剧院剧团想演来着,都没有演成。那么这是“阳春白雪”了?可是北京人艺屡演不 衰,不见得曲高和寡。 ⑤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到来,这个戏当然是毒草。为资本家树碑立传也不够了,是为 封资修唱挽歌,向新社会反攻倒算。既是挽歌,结尾中撒纸钱又唱又跳的-场,就成了“要 害”,蝎子尾巴,黄峰尾上针。主演王掌柜的于是之心中不安,“交待″问题道:《茶馆》原 来没有这场戏,有回老舍向演员们征求意见,是于是之他提出来结尾秃了点儿,演到这里没 事儿不好演了,老舍这才想出了撒纸来的,不能全赖在人家身上。 ⑥不久,老舍走进太平湖水中。传说打捞的人说,在湖底立着。《茶馆》也没有了“票 房价值”,也立在太平湖中了 ⑦其实,《茶馆》第一次上演,正赶上大跃进,报上几乎没有捧场的文章 ⑧据说当年,有一天,北京人艺的几位艺术家,在老舍那里看见一个本子。老舍把一些 还没有完成的东西与艺术家们商量。记得其中一场戏极好,希望老舍写成一个万里本。这就 是《茶馆》的第一幕。可是当年就传出来一名话,确实有这么一句话,老舍听了意见,说
《茶馆》前后(节选) ①前辈作家大都在他们的青年时期达到了自己的写作高峰。建国以后,前辈作家大都在 盛年,或前点或后点都应是写作的丰收时期。他们的创造活动,若从经历的种种政治运动的 精神看,可以说是从善如流。不过冷静下来想,觉得他们后期的努力,极少超过前期的成就。 ②老舍先生有个例外的壮举,那是话剧剧本《茶馆》。 ③《茶馆》是他个人漫长创作生涯中的高峰,也是五六十年代剧作界的高峰,是前辈作 家少见的后期超过前期的高峰,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诸多艺术家通力合作,导演表演都上了 高峰。这高峰那高峰,成了北京人艺的保留节目,老人艺的风格发挥极致的王牌剧目。因此, 《茶馆》的出现,有好些个叫人思索的方面。 ④比方说,这高峰那高峰的作品,却是全世界只有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独家演出。据说, 也有别的剧院剧团想演来着,都没有演成。那么这是“阳春白雪”了?可是北京人艺屡演不 衰,不见得曲高和寡。 ⑤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到来,这个戏当然是毒草。为资本家树碑立传也不够了,是为 封资修唱挽歌,向新社会反攻倒算。既是挽歌,结尾中撒纸钱又唱又跳的一场,就成了“要 害”,蝎子尾巴,黄峰尾上针。主演王掌柜的于是之心中不安,“交待”问题道:《茶馆》原 来没有这场戏,有回老舍向演员们征求意见,是于是之他提出来结尾秃了点儿,演到这里没 事儿不好演了,老舍这才想出了撒纸来的,不能全赖在人家身上。 ⑥不久,老舍走进太平湖水中。传说打捞的人说,在湖底立着。《茶馆》也没有了“票 房价值”,也立在太平湖中了。 ⑦其实,《茶馆》第一次上演,正赶上大跃进,报上几乎没有捧场的文章。 ⑧据说当年,有一天,北京人艺的几位艺术家,在老舍那里看见一个本子。老舍把一些 还没有完成的东西与艺术家们商量。记得其中一场戏极好,希望老舍写成一个万里本。这就 是《茶馆》的第一幕。可是当年就传出来一名话,确实有这么一句话,老舍听了意见,说:
那就配合不上了。” ⑨五十年代的剧作,老舍在配合,配合婚姻法,配合选举代表,他是要宣传从“莫谈国 事”到“参政议政”的。若照艺术家们的说法写下去,配合什么呢? ⑩现在看来,他那不少“配合上”的戏,都不能上演了,上演也没有观众了。偏偏这个 “配合不上”的,还在舞台上放光彩。“那就配合不上了”这句话提出的问题,是最有琢磨 头的事 注:老舍是在文革中跳湖自杀的。 6.对文中划线的两句话理解正确的一组是 ①“从善如流”是指前辈作家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从而达到以创作的高峰。 ②“从善如流”是指前辈作家盛年时期的作品大多是配合政治运动的。 ③《茶馆》“也立在太平湖中了”是说《茶馆》从此就没有再上演过 ④《茶馆》“也立在太平湖了”是说老舍打算修改《茶馆》的计划无法完成了 C.②③ 7.第③段末说“《茶馆》的出现,有好些个叫人思索的方面”,下面不属于文中“思索”的 项是 A.高峰作品为什么大都出现在前辈作家的青年时期,而不在他们的盛年时期? B.高峰作品为什么只有独家演出,而且屡演不衰,别的剧院剧团都演不成? C.高峰作品为什么偏偏“配合不上”,而到现在又大放光彩? D.高峰作品当初为什么是毒草,而且连作者也被逼自杀? 8.符合本文写作主要意图的一项是 A.向读者.观众介绍《茶馆》写作的起因及其演出过程的起伏 B.说明老舍创作《茶馆》前前后后的思想及其与现实的矛盾。 C.表明刻意配合“具体的直接的临时的”政治任务有碍文艺创作 D.《茶馆》是作家和艺术家共同努力创造的,告诉人们,要有合作精神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每题3分,共9分)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之 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及贯高等谋反柏人事发觉 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厉王母亦系,告吏曰:“得幸上,有身。吏以 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厉王母。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辟阳侯 不强争。及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杀。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 真定
“那就配合不上了。” ⑨五十年代的剧作,老舍在配合,配合婚姻法,配合选举代表,他是要宣传从“莫谈国 事”到“参政议政”的。若照艺术家们的说法写下去,配合什么呢? ⑩现在看来,他那不少“配合上”的戏,都不能上演了,上演也没有观众了。偏偏这个 “配合不上”的,还在舞台上放光彩。“那就配合不上了”这句话提出的问题,是最有琢磨 头的事。 注:老舍是在文革中跳湖自杀的。 6.对文中划线的两句话理解正确的一组是 ( ) ①“从善如流”是指前辈作家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从而达到以创作的高峰。 ②“从善如流”是指前辈作家盛年时期的作品大多是配合政治运动的。 ③《茶馆》“也立在太平湖中了”是说《茶馆》从此就没有再上演过。 ④《茶馆》“也立在太平湖了”是说老舍打算修改《茶馆》的计划无法完成了。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第③段末说“《茶馆》的出现,有好些个叫人思索的方面”,下面不属于文中“思索”的 一项是 ( ) A.高峰作品为什么大都出现在前辈作家的青年时期,而不在他们的盛年时期? B.高峰作品为什么只有独家演出,而且屡演不衰,别的剧院剧团都演不成? C.高峰作品为什么偏偏“配合不上”,而到现在又大放光彩? D.高峰作品当初为什么是毒草,而且连作者也被逼自杀? 8.符合本文写作主要意图的一项是 ( ) A.向读者.观众介绍《茶馆》写作的起因及其演出过程的起伏。 B.说明老舍创作《茶馆》前前后后的思想及其与现实的矛盾。 C.表明刻意配合“具体的直接的临时的”政治任务有碍文艺创作。 D.《茶馆》是作家和艺术家共同努力创造的,告诉人们,要有合作精神。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1 题。(每题 3 分,共 9 分)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之 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及贯高等谋反柏人事发觉, 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厉王母亦系,告吏曰:“得幸上,有身。”吏以 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厉王母。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辟阳侯 不强争。及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杀。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 真定
高祖十—年七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淮南王,王黥布故地,凡四郡。上自将兵击 灭布,厉王遂即位。厉王早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而常心怨辟阳 侯,弗敢发。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以亲故,常宽赦之。 三年,入朝,甚横。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 往请辟阳侯。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厉王乃驰走阙下,肉 袒谢曰:“臣母不当坐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赵王如意子母无罪, 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臣谨为 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当 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称制 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辇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 奴。事觉,治之,使使召淮南王。淮南王至长安。 尽诛所与谋者。于是乃遣遺淮南王,载以辎车,令县以次传。是时袁盎谏上日:“上素骄 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且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 下为有杀弟之名,奈何!”上日:吾特苦之耳,今复之。”县传淮南王者皆不敢发车封。淮 南王乃谓侍者曰:“谁谓乃公勇者?吾安能勇!吾以骄故不闻吾过至此。人生一世间,安能 邑邑如此!”乃不食死。至雍,雍令发封,以死闻。上哭甚悲,谓袁盎曰:“吾不听公言,卒 亡淮南王。”盎曰:“不可奈何,愿陛下自宽。”上日:“为之奈何?”盎曰:“独斩丞相.御史 以谢天下乃可。”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乃以列侯 葬淮南王于雍,守冢三十户, (节选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为筑外宫而舍之 舍弃,放弃 B.臣母不当坐赵事 因.而判罪
高祖十一年七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淮南王,王黥布故地,凡四郡。上自将兵击 灭布,厉王遂即位。厉王早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而常心怨辟阳 侯,弗敢发。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以亲故,常宽赦之。 三年,入朝,甚横。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 往请辟阳侯。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厉王乃驰走阙下,肉 袒谢曰:“臣母不当坐.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赵王如意子母无罪, 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臣谨为 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当 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称制, 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辇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 奴。事觉,治之,使使召淮南王。淮南王至长安。 尽诛所与谋者。于是乃遣淮南王,载以辎车,令县以次传。是时袁盎谏上曰:“上素骄 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且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 下为有杀弟之名,奈何!”上曰:“吾特苦之耳,今复之。”县传淮南王者皆不敢发车封。淮 南王乃谓侍者曰:“谁谓乃公勇者?吾安能勇!吾以骄故不闻吾过至此。人生一世间,安能 邑邑如此!”乃不食死。至雍,雍令发封,以死闻。上哭甚悲,谓袁盎曰:“吾不听公言,卒 亡淮南王。”盎曰:“不可奈何,愿陛下自宽。”上曰:“为之奈何?”盎曰:“独斩丞相.御史 以谢.天下乃可。”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乃以列侯 葬淮南王于雍,守冢三十户。 (节选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 A.为筑外宫而舍.之 舍弃,放弃 B.臣母不当坐.赵事 因……而判罪
C.拟于天子 比照 D.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 谢罪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厉王母得幸焉 ②且焉置土石? B.①立子长为淮南王 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①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 ②复与疏钟相间 D.①且淮南王为人刚 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淮南王刘长的母亲原为赵王的美人,母亲自杀后,刘邦很后悔,便让吕后抚养他 他才得以长大成人 B.淮南王依仗与孝文帝关系亲密,日益骄横,不仅擅自杀害了辟阳侯,连薄太后和 太子及诸大臣都害怕他。 C.骄横之极的淮南王后来竟参与谋反,孝文帝再也无法袒护他,而他一直到被处死都 不思悔改。 D.袁盎曾提醒孝文帝,一旦淮南王死了,孝文帝将对此负有一定的责任,但孝文帝没 有接受,淮南王死后,孝文帝追悔莫及。 第Ⅱ卷(共117分) 四、(26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3分) ②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3分) ③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4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问题(6分)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1)此诗颔联以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2分) (2)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
C.拟.于天子 比照 D.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 谢罪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 A.① 厉王母得幸焉. ② 且焉.置土石? B.① 立子长为.淮南王 ②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① 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 ② 复与.疏钟相间。 D.① 且.淮南王为人刚 ②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 ) A.淮南王刘长的母亲原为赵王的美人,母亲自杀后,刘邦很后悔,便让吕后抚养他, 他才得以长大成人。 B.淮南王依仗与孝文帝关系亲密,日益骄横,不仅擅自杀害了辟阳侯,连薄太后和 太子及诸大臣都害怕他。 C.骄横之极的淮南王后来竟参与谋反,孝文帝再也无法袒护他,而他一直到被处死都 不思悔改。 D.袁盎曾提醒孝文帝,一旦淮南王死了,孝文帝将对此负有一定的责任,但孝文帝没 有接受,淮南王死后,孝文帝追悔莫及。 第Ⅱ卷(共117分) 四、(26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3 分) ②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3 分) ③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4 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问题(6 分)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1)此诗颔联以 和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2 分) (2)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