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永新县芦溪中学2009级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 第I卷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迸发(beng)不屈不挠(rao)怆然( chuang)婀娜多姿() B.跻身(j)岿然不动(kui)女娲(wo)谆谆教导(zhun) C.恫吓(xia)病入膏肓( huang)浣衣(huan)神情尴尬(ga) D.粗糙(cao)徘徊观望(huai)糟粕(po)锲而不舍(qie)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 大雅的玩笑。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 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 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 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 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B.该县认真实施“村村通”这一全省规划的八件实事之一,到10月底,在全地区率先解决了农村百 姓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 C.中俄两国元首在致辞中一致表示,要以举办“国家年”为契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深化两国各领域的交流合作。 D.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 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铁路客车动车组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 列车防火系统也很先进,重要设施都附有防火装置。 ①并与地面通讯,实现地面对列车的监控②能实现对动车组各个系统的控制③一旦出现异常情 况,动车组即可自动减速或停车④同时对系统进行监视和故障诊断⑤无需人为干预 A.②①⑤④③B.②④①③⑤C.⑤④③②①D.⑤④①③②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明王朝统治中国的276年间,白银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货币化过程。明初,明朝禁用金银交易 到了明后期,白银则已经通行于全社会。迄今为止,对于这一货币化过程,中外学术界无不以《明史》正 统初年明英宗“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的诏令为根据,以为是朝廷推行的结果。实际上,明代 白银的货币化是自民间开始,到明英宗以后才逐渐为官方认可、自上而下地展开。随着白银成为合法货币 白银迅速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到了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产 生了巨大的需求,标志着这一货币化过程基本完成。 此时,一方面明朝国家财政白银入不敷出,另一方面从皇族到平民都有对于白银的大量需求。在国内 白银开采和供应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将寻求的目光投向海外。中国外来白银最早的源头
江西省永新县芦溪中学 2009 级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 文 试 题 第 I 卷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迸.发(bèng) 不屈不挠.(ráo) 怆.然(chuàng) 婀.娜多姿(ē) B.跻.身(jī) 岿.然不动(kuī) 女娲.(wō) 谆.谆教导(zhūn) C.恫吓.(xià) 病入膏肓.(huāng) 浣.衣(huàn) 神情尴尬.(gà) D.粗糙.(cāo) 徘徊.观望(huái) 糟粕.(pò) 锲.而不舍(qiè)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 大雅..的玩笑。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 ....,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 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 ....: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 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 ....,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 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 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B.该县认真实施“村村通”这一全省规划的八件实事之一,到 10 月底,在全地区率先解决了农村百 姓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 C.中俄两国元首在致辞中一致表示,要以举办“国家年”为契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深化两国各领域的交流合作。 D.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 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铁路客车动车组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 , , , , 。列车防火系统也很先进,重要设施都附有防火装置。 ①并与地面通讯,实现地面对列车的监控 ②能实现对动车组各个系统的控制 ③一旦出现异常情 况,动车组即可自动减速或停车 ④同时对系统进行监视和故障诊断 ⑤无需人为干预 A.②①⑤④③ B.②④①③⑤ C.⑤④③②① D.⑤④①③② 二、(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在明王朝统治中国的 276 年间,白银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货币化过程。明初,明朝禁用金银交易, 到了明后期,白银则已经通行于全社会。迄今为止,对于这一货币化过程,中外学术界无不以《明史》正 统初年明英宗“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的诏令为根据,以为是朝廷推行的结果。实际上,明代 白银的货币化是自民间开始,到明英宗以后才逐渐为官方认可、自上而下地展开。随着白银成为合法货币, 白银迅速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到了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产 生了巨大的需求,标志着这一货币化过程基本完成。 此时,一方面明朝国家财政白银入不敷出,另一方面从皇族到平民都有对于白银的大量需求。在国内 白银开采和供应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将寻求的目光投向海外。中国外来白银最早的源头
是日本,虽然日本出产的金银在16世纪中叶以前就有向外出口的记载,但那时日本向中国输出的主要是 刀剑、扇子、屏风、硫磺等。情况的转变是自16世纪40年代开始的。当时,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浙江 的船只不断到达日本九州。它们的目的不再以物易物,而是以物易银。有需求就有开发和供给。也正是这 时期,日本银矿的开发得到了迅速发展,16世纪后半叶日本的输出品中,白银独占重要地位,而对中国 与丝织品的巨大需求,则构成了银产量激增的日本方面的原因。在美洲方面,当西方走向世界寻求财富 时,最早寻找的是黄金,但也是从16世纪40年代开始,西班牙在美洲转而开采白银且产量激增。当时达 到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几乎立刻了解到中国商品对于他们的意义,立即开始与中国海商的贸易。美洲白银不 仅从马来西亚流向中国,带动了整个东南亚贸易。也从欧洲运至印度,再流到中国,以换取中国的丝绸、 瓷器、水银、麝香、朱砂等。从1540年到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 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 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意味着中国由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走向商品经济转变,同时也使中国更多更主动 地走向世界。以贵金属白银为征象,明代中国与两个历史转折的开端相联系,一个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 社会转型的开端,另一个就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开端。 (摘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 5.下列对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明初朝廷禁用金银进行交易,因此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并没有开始。 B.正统初年明英宗颁布“弛用银之禁”的诏令,表明白银开始货币化。 C.明代白银货币化虽然是从民间开始的,但后来朝廷的推行加快了它的进程。 D.明代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促使白银成为了合法货币。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明代嘉靖年间,由于国家经济恶化,财政困难,最终形成了白银入不敷出的局面 B.16世纪中叶以前日本向中国输出刀剑、扇子、屏风、硫磺等,白银并不占主要地位, C.戈迪尼奥之所以称中国为“吸泵”,是因为明代中国吸纳了全球数量庞大的白银 D.白银货币化标志着中国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和中国商品的进一步走向世界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16世纪中叶以后,在日本各种输出品中,最受中国欢迎并得到大量交易的是白银 B.西方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是寻求黄金,因此西班牙早期在美洲的主要矿产是黄金。 C.美洲白银不仅从菲律宾,也从欧洲经过印度流入中国,这就带动了更多地区的贸易 D.晚明时期,中国对于白银的巨大需求,是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开始形成的根本原因。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少慷慨,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性又好书 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袭爵新义郡公。武帝 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进平范阳,拜永州刺史。陈人逼光州,擒以行军总管击破之 高祖作相,迁和州刺史。陈将频寇江北,前后入界。擒屡挫其锋,陈人夺气。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 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于是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及大举伐陈,以擒为先锋。擒率 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进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 谒军门,昼夜不绝。陈人大骇,其将相继降之。晋王广上状,高祖闻而大悦,宴赐群臣。陈叔宝遣领军蔡 征守朱雀航,闻擒将至,众惧而溃。任蛮奴为贺若弼所败,弃军降于擒。擒以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陈
是日本,虽然日本出产的金银在 16 世纪中叶以前就有向外出口的记载,但那时日本向中国输出的主要是 刀剑、扇子、屏风、硫磺等。情况的转变是自 16 世纪 40 年代开始的。当时,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浙江 的船只不断到达日本九州。它们的目的不再以物易物,而是以物易银。有需求就有开发和供给。也正是这 一时期,日本银矿的开发得到了迅速发展,16 世纪后半叶日本的输出品中,白银独占重要地位,而对中国 丝与丝织品的巨大需求,则构成了银产量激增的日本方面的原因。在美洲方面,当西方走向世界寻求财富 时,最早寻找的是黄金,但也是从 16 世纪 40 年代开始,西班牙在美洲转而开采白银且产量激增。当时达 到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几乎立刻了解到中国商品对于他们的意义,立即开始与中国海商的贸易。美洲白银不 仅从马来西亚流向中国,带动了整个东南亚贸易。也从欧洲运至印度,再流到中国,以换取中国的丝绸、 瓷器、水银、麝香、朱砂等。从 1540 年到 1644 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 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 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意味着中国由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走向商品经济转变,同时也使中国更多更主动 地走向世界。以贵金属白银为征象,明代中国与两个历史转折的开端相联系,一个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 社会转型的开端,另一个就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开端。 --(摘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 5.下列对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明初朝廷禁用金银进行交易,因此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并没有开始。 B.正统初年明英宗颁布“弛用银之禁”的诏令,表明白银开始货币化。 C.明代白银货币化虽然是从民间开始的,但后来朝廷的推行加快了它的进程。 D.明代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促使白银成为了合法货币。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明代嘉靖年间,由于国家经济恶化,财政困难,最终形成了白银入不敷出的局面。 B.16 世纪中叶以前日本向中国输出刀剑、扇子、屏风、硫磺等,白银并不占主要地位。 C.戈迪尼奥之所以称中国为“吸泵”,是因为明代中国吸纳了全球数量庞大的白银。 D.白银货币化标志着中国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和中国商品的进一步走向世界。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16世纪中叶以后,在日本各种输出品中,最受中国欢迎并得到大量交易的是白银。 B.西方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是寻求黄金,因此西班牙早期在美洲的主要矿产是黄金。 C.美洲白银不仅从菲律宾,也从欧洲经过印度流入中国,这就带动了更多地区的贸易。 D.晚明时期,中国对于白银的巨大需求,是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开始形成的根本原因。 三、(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少慷慨,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性又好书, 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袭爵新义郡公。武帝 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进平范阳,拜永州刺史。陈人逼光州,擒以行军总管击破之。 高祖作相,迁和州刺史。陈将频寇江北,前后入界。擒屡挫其锋,陈人夺气。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 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于是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及大举伐陈,以擒为先锋。擒率 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进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 谒军门,昼夜不绝。陈人大骇,其将相继降之。晋王广上状,高祖闻而大悦,宴赐群臣。陈叔宝遣领军蔡 征守朱雀航,闻擒将至,众惧而溃。任蛮奴为贺若弼所败,弃军降于擒。擒以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陈
人欲战,蛮奴搗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时贺若弼亦有功。 乃下诏于晋王曰:“此二公者,深谋大略,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九州不一,已数 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闻以欣然,实深庆快。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 赐物万段。先是,江东有歌谣曰:“黄斑青骏马,发自寿阳浚,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皆不知所谓 擒本名虎,平陈之际,又乘青骏马,往反时节与歌相应,至是方悟。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汝闻江 南有陈国天子乎?”对曰:“闻之。”上命左右引突厥诣擒前,曰:“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擒厉然顾之, 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无何因寝疾,数日竟卒,时年 五十五 (节选自《隋书·韩擒虎传》) 注〕搗(hui):挥手呵斥。 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 稍:稍稍。 B.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 说:劝服 C.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 潜:暗中。 D.半日而拔,次于新林 次:驻扎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韩擒战功显赫的一组是 ①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 ②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 ③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 ④来谒军门,昼夜不绝 ⑤闻擒将至,众惧而溃 ⑥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④⑥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擒自小以有胆略知名,容貌魁伟,有豪杰的仪表。周太祖很赏识他,让儿子与他交往。在任职刺史后, 屡次击败陈军的侵扰,陈人丧失了锐气。 B.韩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在伐陈时担仼先锋。他率领五百人,半日攻下姑熟,陈人大惊,其 将领相继投降。高祖闻讯十分喜悦,大宴群臣, C.韩擒声名令陈军感到恐惧,陈叔宝遣部下镇守朱雀航,但军士逃散。其时贺若弼打败陈将仼蛮奴也有 军功,高祖在表彰韩擒的同时也表彰了贺若弼。 D.韩擒平陈的经历与此前江东的歌谣相应,当时人们不知歌谣何意,平陈之后才得以明白。韩擒被征召 回京后,深受皇上礼遇,但不久却因急病而死 第Ⅱ卷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陈人欲战,蛮奴搗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 (2)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人欲战,蛮奴撝之曰〔注〕:“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时贺若弼亦有功。 乃下诏于晋王曰:“此二公者,深谋大略,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九州不一,已数 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闻以欣然,实深庆快。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 赐物万段。先是,江东有歌谣曰:“黄斑青骏马,发自寿阳浚,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皆不知所谓。 擒本名虎,平陈之际,又乘青骏马,往反时节与歌相应,至是方悟。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汝闻江 南有陈国天子乎?”对曰:“闻之。”上命左右引突厥诣擒前,曰:“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擒厉然顾之, 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无何因寝疾,数日竟卒,时年 五十五。 (节选自《隋书·韩擒虎传》) 〔注〕撝(huī):挥手呵斥。 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 稍:稍稍。 B.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 说:劝服。 C.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 潜:暗中。 D.半日而拔,次.于新林 次:驻扎。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韩擒战功显赫的一组是 ①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 ②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 ③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 ④来谒军门,昼夜不绝 ⑤闻擒将至,众惧而溃 ⑥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 A.①②③ B. ①④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擒自小以有胆略知名,容貌魁伟,有豪杰的仪表。周太祖很赏识他,让儿子与他交往。在任职刺史后, 屡次击败陈军的侵扰,陈人丧失了锐气。 B.韩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在伐陈时担任先锋。他率领五百人,半日攻下姑熟,陈人大惊,其 将领相继投降。高祖闻讯十分喜悦,大宴群臣。 C.韩擒声名令陈军感到恐惧,陈叔宝遣部下镇守朱雀航,但军士逃散。其时贺若弼打败陈将任蛮奴也有 军功,高祖在表彰韩擒的同时也表彰了贺若弼。 D.韩擒平陈的经历与此前江东的歌谣相应,当时人们不知歌谣何意,平陈之后才得以明白。韩擒被征召 回京后,深受皇上礼遇,但不久却因急病而死。 第Ⅱ卷 四、(23 分) 11..把第 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陈人欲战,蛮奴撝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 (2)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 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①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评秦统治者奢侈时写道:“钉头磷磷 瓦缝参差 ②李白在《 》诗中写道:“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2)①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写道:“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②柳永在《 》词中写道:“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雨韵 从维熙 进入生命的夕阳黄昏,才理解了“雨”这个简单的汉字,包容着人生四季 按照化学的分子式来解读雨,是H20的气体,在天空合成为水,然后返还到地面上来的物质。它在不 同季节,有着变形的本能;春雨悄然无声,充满了孩子的稚嫩和温柔,像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那般,形象 上有点腼腆:夏雨滂沱,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量,就如同一个人从童年进入青年时期,显示出无与伦比的 阳刚气势: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些忧伤的咏叹,淅淅沥沥不绝于耳,除去让人看见果实的 成熟,感到收获的喜悦之外,还容易让人联想起《红楼梦》里的黛玉悲秋,这是人与自然同时走向成熟的 标志:到了冬天,雨的体形变为片片白雪,与老人的银发一色,这寓意人已经走到了生命暮年。 步入老年,我更加喜欢雨了,尤其偏爱在雨天散步。我惬意地打着一把雨伞,在雨中踽踽而行时,倾 听着人生四季中的各种音韵旋律;少年时无拘无束的童真,青年时的学海苦渡,中年时在“老君炉”中之 修炼,花甲之后的心若静水……在雨中回眸人生的苦乐酸甜,与在书斋中伏案回忆往事,是迥然不同的两 种境界。后者,因为缺少了雨作衬托,如同人生戏剧少了背景:;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不仅可以升华记 忆的色彩,雨在此刻还能转化为助燃之剂,让记忆铭刻上雷鸣与电闪的音韵,成为浪漫的抒情和感伤的咏 记得在一个雨天,我看见一个老者领着一个娃儿一身后还有一条小狗,一起来到公园的湖边。那条 小狗对于雨天出游,表现出了无限惊喜,它一会儿蹿到老人和娃儿前面,一会儿又溜到一老一小身后。但 是那个男娃儿,与那条小狗的欢快相反—虽然老人为它打着雨伞,他仿佛仍然无法走入雨的梦幻之中 老人说“你看那荷叶上的水珠儿,多好看!”孩子仍然撅着他那张小嘴,向湖里也斜了一眼,但无动 于衷。孩子似乎并不喜欢雨中的静物世界,他在百般无聊之际,把那条小狗招呼到脚下,喊了“一、二、 ”之后,在雨中与那条小狗开始了赛跑。我立刻截断他要说的话,我对这位老人说:“孩子难得有在雨 中撒欢的时机,这会写进他的生命记忆,到你我的年纪都忘却不了。多好!”果不其然,待那娃儿与狗环 湖赛跑回来,虽然人和狗都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般,但那个男娃和那条狗,一个开心地笑个不住,一个欢 喜的对天狂吠起来……那老人阴沉的脸,终于渐渐还阳了,终于最后与孩子笑在了一起。多好!这真是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 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 分) (1)①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评秦统治者奢侈时写道:“钉头磷磷, ,瓦缝参差, 。” ②李白在《 》诗中写道:“西当太白有鸟道, 。 地崩山摧壮士死, 。” (2)①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写道:“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 ,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②柳永在《 》词中写道:“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 。”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雨 韵 从维熙 进入生命的夕阳黄昏,才理解了“雨”这个简单的汉字,包容着人生四季。 按照化学的分子式来解读雨,是 H2O 的气体,在天空合成为水,然后返还到地面上来的物质。它在不 同季节,有着变形的本能;春雨悄然无声,充满了孩子的稚嫩和温柔,像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那般,形象 上有点腼腆;夏雨滂沱,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量,就如同一个人从童年进入青年时期,显示出无与伦比的 阳刚气势;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些忧伤的咏叹,淅淅沥沥不绝于耳,除去让人看见果实的 成熟,感到收获的喜悦之外,还容易让人联想起《红楼梦》里的黛玉悲秋,这是人与自然同时走向成熟的 标志;到了冬天,雨的体形变为片片白雪,与老人的银发一色,这寓意人已经走到了生命暮年。 步入老年,我更加喜欢雨了,尤其偏爱在雨天散步。我惬意地打着一把雨伞,在雨中踽踽而行时,倾 听着人生四季中的各种音韵旋律;少年时无拘无束的童真,青年时的学海苦渡,中年时在“老君炉”中之 修炼,花甲之后的心若静水……在雨中回眸人生的苦乐酸甜,与在书斋中伏案回忆往事,是迥然不同的两 种境界。后者,因为缺少了雨作衬托,如同人生戏剧少了背景;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不仅可以升华记 忆的色彩,雨在此刻还能转化为助燃之剂,让记忆铭刻上雷鸣与电闪的音韵,成为浪漫的抒情和感伤的咏 叹。 记得在一个雨天,我看见一个老者领着一个娃儿----身后还有一条小狗,一起来到公园的湖边。那条 小狗对于雨天出游,表现出了无限惊喜,它一会儿蹿到老人和娃儿前面,一会儿又溜到一老一小身后。但 是那个男娃儿,与那条小狗的欢快相反----虽然老人为它打着雨伞,他仿佛仍然无法走入雨的梦幻之中。 老人说“你看那荷叶上的水珠儿,多好看!”孩子仍然撅着他那张小嘴,向湖里也斜了一眼,但无动 于衷。孩子似乎并不喜欢雨中的静物世界,他在百般无聊之际,把那条小狗招呼到脚下,喊了“一、二、 三”之后,在雨中与那条小狗开始了赛跑。我立刻截断他要说的话,我对这位老人说:“孩子难得有在雨 中撒欢的时机,这会写进他的生命记忆,到你我的年纪都忘却不了。多好!”果不其然,待那娃儿与狗环 湖赛跑回来,虽然人和狗都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般,但那个男娃和那条狗,一个开心地笑个不住,一个欢 喜的对天狂吠起来……那老人阴沉的脸,终于渐渐还阳了,终于最后与孩子笑在了一起。多好!这真是一
幅难觅的雨中写意画面。 雨丝,从其造形上看去,象是连接了天和地之间的条条琴弦:每个雨滴,是在琴弦上跳跃着的音符 天空和大地,是它演出的无边无垠的舞台:它演出的,是人世间无与伦比的大自然的美丽的乐章 14.根据文意,四季之雨分别象征了人生哪几个阶段?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些 忧伤的咏叹”?(4分)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 2)他仿佛仍然无法走入雨的梦幻之中。 16.文中“老人和娃儿”在雨天各有什么不同的意趣?老人为什么“最后与孩子”笑在了一起?(6分) 17.怎样理解“雨韵”的内涵?文章依次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呈现“雨韵”这一主旨的?(8分) 六、(15分) 18.用“…使……”这种句式概括下文说到的与气候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对世界作物产量造成的影响。(不 超过25个字)(4分)(江西卷21) 19世纪以来,世界平均气温已经升高0.7摄氏度。研究显示,温度升高会使作物产量减少。在低纬度 地区,气温即使升髙1~2摄氏度,都有可能导致作物减产。在中高纬度地区,气候较为凉爽,如果气温 升高3摄氏度,再加上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倒有可能增加大米和小麦的产量。可是这些地区由于降雨 方式的改变和污染造成普遍缺水,就使得这点好处荡然无存。此外,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污染物与光发生 作用在地球表面生成的臭氧含量增加,也会明显降低作物产量 19、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扩写成一段话。(5分) 这个冬季,天气异常寒冷。 要求: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②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③不少于60字。 20、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三个句子,要求三个句子构成排比,语意逐步加强。(6分) 朵浪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一排浪花,是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是一部欢乐生命的乐章
幅难觅的雨中写意画面。 雨丝,从其造形上看去,象是连接了天和地之间的条条琴弦;每个雨滴,是在琴弦上跳跃着的音符; 天空和大地,是它演出的无边无垠的舞台;它演出的,是人世间无与伦比的大自然的美丽的乐章。 14.根据文意,四季之雨分别象征了人生哪几个阶段?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些 忧伤的咏叹”?(4 分)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 分) (1)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 (2)他仿佛仍然无法走入雨的梦幻之中。 16.文中“老人和娃儿”在雨天各有什么不同的意趣?老人为什么“最后与孩子”笑在了一起?(6 分) 17.怎样理解“雨韵”的内涵?文章依次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呈现“雨韵”这一主旨的?(8 分) 六、(15 分) 18.用“……使……”这种句式概括下文说到的与气候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对世界作物产量造成的影响。(不 超过 25 个字)(4 分)(江西卷 21) 19 世纪以来,世界平均气温已经升高 0.7 摄氏度。研究显示,温度升高会使作物产量减少。在低纬度 地区,气温即使升高 1~2 摄氏度,都有可能导致作物减产。在中高纬度地区,气候较为凉爽,如果气温 升高 3 摄氏度,再加上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倒有可能增加大米和小麦的产量。可是这些地区由于降雨 方式的改变和污染造成普遍缺水,就使得这点好处荡然无存。此外,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污染物与光发生 作用在地球表面生成的臭氧含量增加,也会明显降低作物产量。 19、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扩写成一段话。(5 分) 这个冬季,天气异常寒冷。 要求: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②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③不少于 60 字。 20、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三个句子,要求三个句子构成排比,语意逐步加强。(6 分) 一朵浪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一排浪花,是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是一部欢乐生命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