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年中考试卷文言文汇编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牛塘中学王强整理 评分标准:(2分)每个词语解释准确得1分 12.(1)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2)家里贫穷,捡拾柴禾当作灯烛来照光,背诵学习到天亮,不睡觉 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2分,要求翻译准确,语言流畅。 13.少有大志且勤学苦练不止方可成功(围绕此话题即可)。 评分标准:(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017上海)阅读下文,宪成第8-10题(9分) 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 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 者,古谓之天门溪水, 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 滑,蹬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晩日照城郭,汶水、徂徕 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泰山是“五岳之首”。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 C.泰山又称“估宗 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蹬几不可登 10.这段文字主要写 了 和 。(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 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 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 点,欲明欲灭。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 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留以为梁( )(2)乃尽湿之( 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B.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C.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D.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13.文中两件事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第一件 第二件: 语文试卷第16页(共8页)
2017 年中考试卷文言文汇编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牛塘中学 王强 整理 语文试卷 第16页(共 8 页) 评分标准:(2 分)每个词语解释准确得 1 分。 12.(1)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2)家里贫穷,捡拾柴禾当作灯烛来照光,背诵学习到天亮,不睡觉。 评分标准:(4 分)每小题 2 分,要求翻译准确,语言流畅。 13.少有大志且勤学苦练不止方可成功(围绕此话题即可)。 评分标准:(2 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017 上海)阅读下文,宪成第 8 一 10 题 (9 分) 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 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 者,古谓之天门溪水, 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 滑,蹬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 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泰山是“五岳之首”。 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泰山又称“估宗”。 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 蹬几不可 登 10.这段文字主要写 了 和 。(4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1—13 题(12 分〉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 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 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 点,欲明欲灭。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 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 ”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 分) (1)留以为梁( ) ⑵乃尽湿之( ) 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4 分) A.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B.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C.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D.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13.文中两件事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4 分) 第一件: 。 第二件:
017年中考试卷文言文汇编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牛塘中学王强整理 答案:8.B 9.石级几乎不能(难以、无法)登上去10.登山过程所见景色 (四) 11.(1)作为、做成 (2)全、都 12.C(4分)B(1分)D(1分) 13.事物都自有它合适的用途做事情要掌握好分寸。 (2017贵州黔东南) (一)阅读下面文言选段,按要求完成8-11题。(17分)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 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 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 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 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 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 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 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 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分) 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通“避”)B.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增 加) C.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无实义)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 如)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0.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 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 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 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 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所欲有甚于 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1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语文试卷第17页(共8页)
2017 年中考试卷文言文汇编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牛塘中学 王强 整理 语文试卷 第17页(共 8 页) 答案:8.B 9.石级几乎不能(难以、无法)登上去 10.登山过程 所见景色 (四) 11.(1)作为、做成 (2)全、都 12.C(4 分) B(1 分) D(1 分) 13.事物都自有它合适的用途 做事情要掌握好分寸 。 (2017 贵州黔东南) (一)阅读下面文言选段,按要求完成 8—11 题。(17 分)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 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 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 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 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 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 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 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 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3 分) 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通“避”)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增 加) C.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无实义)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 如)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0.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 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 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 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 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所欲有甚于 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1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017年中考试卷文言文汇编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牛塘中学王强整理 ①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4分) 译文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4分) 译文: 答案:8.(3分)B(解析:“加”名词,益处。) 9.(3分)C 10.(3分)A(解析:孟子主张人性本本善 11.(8分)①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 所以祸患也有不躲避的时候。(“恶”“于”“辟”各1分,通顺1分;恶: 厌恶;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辟”通“避”,躲避)“(4分) ②从前(为了礼仪),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 己却接受了。(“乡”“得”“为”各1分,通顺1分;乡:通“向”,从 前:“得”通“德”,感激:为:动词,接受,做)(4分) (2017山东东营)(一)(4分) 杜牧 凿破苍苔地,偷他一片天。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 注:“盆池”,即挖地成盆或埋盆于地,引水灌注,种养鱼类与水生花草以供观赏。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思想?(2分) 9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2分)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 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 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为之伺察。或微 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薮②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 穴于其傍。日未入,人各持東缊③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 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 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④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 ……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日:“奚独雁哉, 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 灵击之,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宋祁《雁奴后说》 注:①瞑,通“眠”。②陂薮( bei sou),陂,堤岸、湖边。薮,湖泽通称。③缊,乱麻 绳。④唼(sha),水鸟吞食声。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②须其夜艾() ③阴布大网() ④叹其以诈相笼() ll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12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2分) 1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2分) 语文试卷第18页(共8页)
2017 年中考试卷文言文汇编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牛塘中学 王强 整理 语文试卷 第18页(共 8 页) ①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4 分) 译文: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4 分) 译文: 答案:8.(3 分)B(解析:“加”名词,益处。) 9.(3 分)C 10.(3 分)A(解析:孟子主张人性本本善。) 11.(8 分)①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 所以祸患也有不躲避的时候。(“恶”“于”“辟”各 1 分,通顺 1 分;恶: 厌恶;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辟”通“避”,躲避)“(4 分) ②从前(为了礼仪),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 己却接受了。(“乡”“得”“为”各 1 分,通顺 1 分;乡:通“向”,从 前;“得”通“德”,感激;为:动词,接受,做)(4 分) (2017 山东东营)(一)(4 分) 盆 池 杜牧 凿破苍苔地,偷他一片天。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 注:“盆池”,即挖地成盆或埋盆于地,引水灌注,种养鱼类与水生花草以供观赏。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思想?(2 分) 9.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2 分)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 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 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 ,为之伺察。或微 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薮② 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 穴于其傍。日未入,人各持束緼③ 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 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 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④ 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 ……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日:“奚独雁哉, 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 灵击之,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 ——宋祁《雁奴后说》 注:①瞑,通“眠”。②陂薮(bēi sǒu),陂,堤岸、湖边。薮,湖泽通称。③緼,乱麻 绳。④唼(shà),水鸟吞食声。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 ①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 ②须其夜艾.( ) ③阴.布大网 ( ) ④叹其以诈相笼.( ) 11.翻译下面的语句。(2 分) 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12.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2 分) 1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2 分)
017年中考试卷文言文汇编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牛塘中学王强整理 答案:8答案:情感:酷爱自然(或热爱生活,或乐享人生)思想:超尘脱俗(或淡泊宁静, 或天人合一)评分:答出情感或思想中的一种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示例:构思:总分相承,层次井然。先写凿池,灌水,映天,然后再写天空中的白云, 明月,依序而进。第二句是总写,三四句是第二句的分写,条理清晰,颇具章法。写法一: 借助鲜明意象,创造幽淡境界。以碧绿之“苔”、蔚蓝之“天”、雪白之“云”清澈之“月” 这些淡雅纯净的意象,营造岀淡泊雅静之境,体现出诗人超然脱俗、心契自然的思想情怀。 写法二:融情于景。诗人将酷爱自然(或热爱生活,或乐享人生)之情,融于对盆池景物描 写之中。写法三:借景寄志。诗人将超尘脱俗的襟怀(或淡泊宁静的精神追求,或天人合 的思想观念)寄寓在对盆池的描写之中。语言一:平中见奇,凝练传神。示例一,如“偷” 字,将池水映现天空想象成盆池把一片天空偷纳自己怀中,可谓奇思妙想,自出机杼。示例 二,如“生”“落”两字,化静为动,平中见奇,情趣盎然,将盆池景色写得栩栩如生,表 现诗人对盆池景色的喜爱之情。语言二:巧用修辞。示例,“白云生镜里”,把盆池比喻成明 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倒映入池如同从镜中浮出的景象。评分:答对得2分,共2分 从构思、写法、语言中任何一个方面答题均可:其中写法、语言答出其中的一个角度即可,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10.答案:①依照②止,尽③暗中,秘密④笼罩,捕捉。评分:每小题0.5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ll答案:不久什么也没看见,群雁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 正确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甲文讽喻教条、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以至“主观臆断”的现象:乙文讽喻只看表 面现象不辨真假、良莠以至以怨报德的现象。评分:每个方面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①借事说理或寓理于事。作用:能使读者于生动具体的事件中领会作者所阐释的道 理,更加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②叙议结合。作用:使读者既能获得具体的感受,又能获 得理性的感悟,进而更加深入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评分:答对其中一种得2分。共2 分。写法、作用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 (2017海南)(二)古诗词阅读(5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诗的第二联用“”和“”六个字形象生动地揭示出国家和个人的命 运。(2分) 答 这首诗叙述了诗人什么经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下面两篇文言文,任选一篇作答。(请在答题卡上将选作题打“√”。只能选 答一篇,如果两篇都答,按第一篇计分。) I.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第9?12题。(12分) 岳阳楼记(选段) 范仲淹 语文试卷第19页(共8页)
2017 年中考试卷文言文汇编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牛塘中学 王强 整理 语文试卷 第19页(共 8 页) 答案:8.答案:情感:酷爱自然(或热爱生活,或乐享人生)思想:超尘脱俗(或淡泊宁静, 或天人合一)评分:答出情感或思想中的一种得 2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示例:构思:总分相承,层次井然。先写凿池,灌水,映天,然后再写天空中的白云, 明月,依序而进。第二句是总写,三四句是第二句的分写,条理清晰,颇具章法。写法一: 借助鲜明意象,创造幽淡境界。以碧绿之“苔”、蔚蓝之“天”、雪白之“云”、清澈之“月” 这些淡雅纯净的意象,营造出淡泊雅静之境,体现出诗人超然脱俗、心契自然的思想情怀。 写法二:融情于景。诗人将酷爱自然(或热爱生活,或乐享人生)之情,融于对盆池景物描 写之中。写法三:借景寄志。诗人将超尘脱俗的襟怀(或淡泊宁静的精神追求,或天人合一 的思想观念)寄寓在对盆池的描写之中。语言一:平中见奇,凝练传神。示例一,如“偷” 字,将池水映现天空想象成盆池把一片天空偷纳自己怀中,可谓奇思妙想,自出机杼。示例 二,如“生”“落”两字,化静为动,平中见奇,情趣盎然,将盆池景色写得栩栩如生,表 现诗人对盆池景色的喜爱之情。语言二:巧用修辞。示例,“白云生镜里”,把盆池比喻成明 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倒映入池如同从镜中浮出的景象。评分:答对得 2 分,共 2 分。 从构思、写法、语言中任何一个方面答题均可;其中写法、语言答出其中的一个角度即可,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10.答案:①依照 ②止,尽 ③暗中,秘密 ④笼罩,捕捉。评分:每小题 0.5 分,共 2 分。 意思对即可。 11.答案:不久什么也没看见,群雁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 正确得 2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甲文讽喻教条、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以至“主观臆断”的现象;乙文讽喻只看表 面现象不辨真假、良莠以至以怨报德的现象。评分:每个方面 1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①借事说理或寓理于事。作用:能使读者于生动具体的事件中领会作者所阐释的道 理,更加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②叙议结合。作用:使读者既能获得具体的感受,又能获 得理性的感悟,进而更加深入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评分:答对其中一种得 2 分。共 2 分。写法、作用各占 1 分。意思对即可。 (2017 海南)(二)古诗词阅读(5 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 诗的第二联用“ ”和“ ”六个字形象生动地揭示出国家和个人的命 运。(2 分) 答: 8. 这首诗叙述了诗人什么经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 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12 分) 下面两篇文言文,任选一篇作答。(请在答题卡上将选作题打“√”。只能选 答一篇,如果两篇都答,按第一篇计分。) I.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第 9?12 题。(12 分) 岳阳楼记(选段) 范仲淹
017年中考试卷文言文汇编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牛塘中学王强整理 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 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 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 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 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矣 9.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滋浪排空(zhuo)B.虎猿啼(xio) C.郁郁青青(yD.孝辱偕忘(16ng)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连月不开()(2)春和景明( (3)静影沉嬖()(4)把酒临风()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译文 (2)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译文 12.这两段文字所写的景和所抒的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述。(2分) 答 II.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第9-12题。(12分) 桃花源记(选段 陶渊明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级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 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 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 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 人道也。 9.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林尽水源(yuan) B.黄发垂孝(tiao C.遂与外人隔(jan) D.去(c1)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复行数十步( (2)屋舍俨然( (3)便要还家() (4)此中人语云(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 12.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2分) 语文试卷第20页(共8页)
2017 年中考试卷文言文汇编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牛塘中学 王强 整理 语文试卷 第20页(共 8 页) 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 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 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 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 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矣。 9.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浊浪排空(zhuò) B.虎啸猿啼(xiào) C.郁郁青青(yù D.孝辱偕忘(lǒng)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1) 连月不开( ) (2)春和景明( ) (3)静影沉璧( ) (4)把酒临风( )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译文: (2)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译文: 12. 这两段文字所写的景和所抒的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述。(2 分) 答: II.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第 9-12 题。(12 分) 桃花源记(选段) 陶渊明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级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 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 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 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 人道也。” 9.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林尽水源(yuán) B. 黄发垂髫(tiáo C.遂与外人间隔(jiān) D.辞去(cí)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1)复行数十步( ) (2)屋舍俨然( ) (3) 便要还家( ) (4)此中人语云( ) 1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 (2)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 12. 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