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初三一模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床城一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4—7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 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 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 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 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 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岁日 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 逐之 (《曹刿论战》) 【乙】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 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②;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⑨,则军土惑矣; 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 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 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2017 年北京初三一模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东城一模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 4—7 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 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 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 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 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 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 逐之。” (《曹刿论战》) 【乙】夫将者,国①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 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②;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③,则军士惑④矣; 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 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⑤胜,上下同欲者 胜,以虞⑥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υ;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 每战必败 (选自《孙子兵法·谋攻》) 【注释】①国:这里指国君。②縻(mi)军:束缚军队的行动。③ 政:政务。④惑:困惑。⑤识众寡之用:了解用众多兵力或少量兵力的 各种战法。⑥虞:准备,戒备。⑦殆:危险。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神弗福也 福 (2)知胜之道也 5.下列句中加点字“之”的意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小大之狱 辍耕之垄上 C.前人之述备矣 D.夫将者,国之辅也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忠之属也。 翻译 (2)辅隙则国必弱。 翻译: 7.请你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概括“长勺之战”取得胜利的原因 (3分) 答 城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6-9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 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 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 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 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 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 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 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下列词语中的“患”与“故患有所不辟也”中的“患”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2分) A.患得患失B.防患未然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⑦;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 每战必败。 (选自《孙子兵法·谋攻》) 【注释】①国:这里指国君。②縻(mí)军:束缚军队的行动。③ 政:政务。④惑:困惑。⑤识众寡之用:了解用众多兵力或少量兵力的 各种战法。⑥虞:准备,戒备。⑦殆:危险。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神弗福也 福:___________ (2)知胜之道也 道:___________ 5.下列句中加点字“之”的意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 分) A.小大之狱 B.辍耕之垄上 C.前人之述备矣 D.夫将者,国之辅也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 分) (1)忠之属也。 翻译: (2)辅隙则国必弱。 翻译: 7.请你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概括“长勺之战”取得胜利的原因。 (3 分) 答: 西城一模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 6- 9 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 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 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 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 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 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 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 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下列词语中的“患”与“故患有所不辟也”中的“患”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 (2 分) A.患得患失 B.防患未然
C.医患关系D.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2)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翻译 (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翻译 9.孟子所说的“舍生取义”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崇尚的精神品质。从战国的屈 原,到南宋的文天祥,再到晚清的谭嗣同……他们都曾为“义”而献身。文学 作品中也有着许多为“义”献身的英雄形象。请举出《红岩》中的一位革命 者,说说“舍生取义”在他(她)身上的具体表现。(2分) 答 淀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 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 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 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 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日 可矣。”齐师败绩 (选自《曹刿论战》) 乙 庞勋反,攻杜馅于泗州。谠①闻之,挐②舟趋泗口,贯贼栅以入。慆素闻 其名,握手曰:“何意临教?吾无忧矣!谠亦谓慆可共事,乃请还与妻子
C.医患关系 D.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 (2)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翻译: (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翻译: 9.孟子所说的“舍生取义”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崇尚的精神品质。从战国的屈 原,到南宋的文天祥,再到晚清的谭嗣同……他们都曾为“义”而献身。文学 作品中也有着许多为“义”献身的英雄形象。请举出《红岩》中的一位革命 者,说说“舍生取义”在他(她)身上的具体表现。(2 分) 答: 海淀一模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 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 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 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 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齐师败绩。 (选自《曹刿论战》) 乙 庞勋反,攻杜馅于泗州。谠①闻之,挐②舟趋泗口,贯③贼栅以入。慆素闻 其名,握手曰:“何意临教?吾无忧矣!”谠亦谓慆可共事,乃请还与妻子
决,同慆生死。时贼张甚,众皆南走,独谠北行。俄而至,慆喜曰:“围急 飞鸟不敢过,君乃冒白刃入危城,古人所不能。 贼将焚淮口,谠曰:“事棘④矣,独出可以求援。”乃戊夜°逾淮,见戍将 郭厚本告急。厚本许出兵,大将袁公弄等曰:“贼众我寡,不可往。”谠拔剑 瞋目呼日:“泗州陷在旦夕,公等逗留不进,欲何为?大丈夫孤⊙国恩,虽生 可羞。且失泗,则淮南为寇场,君尚能独存?″厚本决许付兵五百,谠曰 足矣!"”已济,慆亦出兵,表里击,贼大败。 (选自《新 唐书》,有删改) 注:①谠]辛谠,唐朝中后期人。庞勋反唐,围攻泗州,辛谠两次冒死外出 求救,帮助刺史杜慆守住了泗州城。②[挐]通“桡”,划船。③[贯穿过。④ 棘]通“急”,急迫。⑤戊夜五更的时候。⑥团孤辜负。 5.与甲段文字中“忠之属也”的“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司命之所属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属引凄异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翻译 (2)众皆南走,独谠北行翻译: 7.甲段文字中曹刿与庄公围绕“①”展开对话,曹刿在庄公的三次 回答中,肯定其中的“②”这个可以用来与齐军作战的条件;乙段文 字中辛谠与袁公异等围绕是否“出兵”进行激辩,辛谠 从_③和④两个方面严厉地驳斥了袁公异等,终于搬来援兵,打 败了贼军。(①②用原文回答,③④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 8.甲乙两段文字分别记述了长勺之战与泗州解危这两个战例。请从这两个 战例中总结出两个共同的获胜原因。(2分) 答 阳
决,同慆生死。时贼张甚,众皆南走,独谠北行。俄而至,慆喜曰:“围急, 飞鸟不敢过,君乃冒白刃入危城,古人所不能。” 贼将焚淮口,谠曰:“事棘④矣,独出可以求援。”乃戊夜⑤逾淮,见戍将 郭厚本告急。厚本许出兵,大将袁公弄等曰:“贼众我寡,不可往。”谠拔剑 瞋目呼曰:“泗州陷在旦夕,公等逗留不进,欲何为?大丈夫孤⑥国恩,虽生 可羞。且失泗,则淮南为寇场,君尚能独存?”厚本决许付兵五百,谠曰: “足矣!”已济,慆亦出兵,表里击,贼大败。 (选自《新 唐书》,有删改) 注:①[谠]辛谠,唐朝中后期人。庞勋反唐,围攻泗州,辛谠两次冒死外出 求救,帮助刺史杜慆守住了泗州城。②[挐]通“桡”,划船。③[贯]穿过。④ [棘]通“急”,急迫。⑤[戊夜]五更的时候。⑥[孤]辜负。 5.与甲段文字中“忠之属也”的“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司命之所属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属引凄异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众皆南走,独谠北行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甲段文字中曹刿与庄公围绕“ ① ”展开对话,曹刿在庄公的三次 回答中,肯定其中的“ ② ”这个可以用来与齐军作战的条件;乙段文 字中辛谠与袁公异等围绕是否“出兵”进行激辩,辛谠 从 ③ 和 ④ 两个方面严厉地驳斥了袁公异等,终于搬来援兵,打 败了贼军。(①②用原文回答,③④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 分) 8.甲乙两段文字分别记述了长勺之战与泗州解危这两个战例。请从这两个 战例中总结出两个共同的获胜原因。(2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朝阳一模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6-9题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 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 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 平如砥。 (选自《活板》) 【乙】①中华四裔③驰名者,皆景德镇之产也。此镇从古及今为烧器地,然 不产白土。土出婺源、祁门两山:一名高梁山,出粳米土,其性坚硬;一名开 化山,出糯米土,其性粘软。两土和合,瓷器方成。其土作成方块,小舟运至 镇。造器者将两土等分入臼舂②—日,然后入缸水澄③以得所需之料。既澄,以 砖砌长方塘,逼靠火窑③,以借火力。倾所澄之泥于中吸干,然后重用清水调 和造坯 ②凡造瓷坯有两种,一日印器,如方囻不等瓶、瓮、炉、盒之类。先以黄 泥塑成模印,或两破③或两截,亦或囫囵,然后埏◎白泥印成,以釉水涂合其 缝,浇出时自圆成无隙。一日圆器,凡大小亿万杯、盘之类,乃生人日用必 需。造者居十九,而印器则十一。 (选自《天工开物》) 【注】①【裔】边。②【入臼春】放入臼内捣。③【澄】使液体中的杂志沉 淀。④【以砖砌长方塘,逼靠火窑】(倒入)火窑边用砖砌成的长方塘内。⑤ 【两破】左右两半。⑥【埏】以水和土。 6.下面是“居”的四个解释,乙文中“造者居十九”的“居”的意思是(2 分) A.处于B.占C.停留D.居住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 6—9 题。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 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 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 平如砥。 (选自《活板》) 【乙】①中华四裔①驰名者,皆景德镇之产也。此镇从古及今为烧器地,然 不产白土。土出婺源、祁门两山:一名高梁山,出粳米土,其性坚硬;一名开 化山,出糯米土,其性粘软。两土和合,瓷器方成。其土作成方块,小舟运至 镇。造器者将两土等分入臼舂②一日,然后入缸水澄③以得所需之料。既澄,以 砖砌长方塘,逼靠火窑④,以借火力。倾所澄之泥于中吸干,然后重用清水调 和造坯。 ②凡造瓷坯有两种,一曰印器,如方圆不等瓶、瓮、炉、盒之类。先以黄 泥塑成模印,或两破⑤或两截,亦或囫囵,然后埏⑥白泥印成,以釉水涂合其 缝,浇出时自圆成无隙。一曰圆器,凡大小亿万杯、盘之类,乃生人日用必 需。造者居十九,而印器则十一。 (选自《天工开物》) 【注】①【裔】边。②【入臼舂】放入臼内捣。③【澄】使液体中的杂志沉 淀。④【以砖砌长方塘,逼靠火窑】(倒入)火窑边用砖砌成的长方塘内。⑤ 【两破】左右两半。⑥【埏】以水和土。 6.下面是“居”的四个解释,乙文中“造者居十九”的“居”的意思是(2 分) A. 处于 B.占 C.停留 D.居住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