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一)颜色与光的关系(复合光 光谱示意 表观现象示意 完全吸收 完全透过 吸收黄色光 光作用于物质,物质吸收了可见光,而显示出特征 的颜色。物质呈现的颜色与光有着密切的关糸,物质呈 现何种颜色,与光的组成和物质本身的结构有关。 6
完全吸收 完全透过 吸收黄色光 光谱示意 表观现象示意 复合光 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Why ? ? ? 光作用于物质时,物质吸收了可见光,而显示出特征 的颜色。物质呈现的颜色与光有着密切的关系,物质呈 现何种颜色,与光的组成和物质本身的结构有关。 6 (一)颜色与光的关系
物质的电子结构不同,所能吸收光的波长也 不同,这就构成了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基础 物质选择性地吸收白光中某种颜色的光, 物质就会呈现其互补色光的颜色。 溶液颜色的深浅,取决于溶液中吸光物质浓 度的高低。 (二)吸收曲线(吸收光谱) 黄绿 吸光度(A)与波长(λ) 蓝绿 的关系曲线。 绿蓝 橙 监
物质选择性地吸收白光中某种颜色的光, 物质就会呈现其互补色光的颜色。 (二)吸收曲线(吸收光谱) 7 物质的电子结构不同,所能吸收光的波长也 不同,这就构成了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基础。 溶液颜色的深浅,取决于溶液中吸光物质浓 度的高低。 吸光度(A)与波长(λ) 的关系曲线。 红 蓝绿 紫红 绿 紫 黄绿 蓝 黄 绿蓝 橙
吸收曲线中吸光度最 大值处(吸收峰)对应 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 长,以λ表示。 1.2 0.8 0.4 400480560640720 A/n 图10-2KMnO4溶液的吸 收曲线(ckno:a<b<c<d) 同一物质,浓度不同,其吸收 8 曲线的形状和λm、的位置不变
定性分析基础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 的分子结构,因而具有不 同的吸收曲线,可以根据 吸收曲线的形状和最大吸 收波长的位置,对物质进 行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基础 在同一波长下,物质的浓度越 大,物质对光吸收程度越大。 图10-2 KMnO4溶液的吸 收曲线(cKMnO4:a<b<c<d) 吸收曲线中吸光度最 大值处(吸收峰)对应 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 长,以λmax表示。 同一物质,浓度不同,其吸收 8 曲线的形状和λmax的位置不变
第二节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朗伯一比耳定律 (一)吸光度A与透射比(透光度)T 10=I+la+It 10=I+Io L0′-Ir=Ia+It 真正进入溶液部分的入射光
第二节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一)吸光度A与透射比(透光度)T I0 It 参 比 I0 ´ Ir I0 ´ = Ir + Ia + It Ia I0 ´ Ir I0 ´ – Ir = Ia + It I0 ´ = Ir + I0 真正进入溶液部分的入射光 一、朗伯-比耳定律 9
入射光 透射光I [定义]: 透射比T T取值为0.0%~100.0% 全部吸收T=0.0% 全部透射T=100.0% T,溶液对光的吸收 T,溶液对光的吸收。 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用吸光度A表示。实验 证明:A=f(C、b、[I1)=lgl/1=lg1/=lgT 10
[定义]: 0 I I T t T 取值为0.0 % ~ 100.0 % 全部吸收 T = 0.0 % 全部透射 T = 100.0 % 入射光 I0 透射光 It T ↗ ,溶液对光的吸收 ↘ ; T ↘ ,溶液对光的吸收 ↗ 。 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用吸光度A表示。实验 证明:A= f (C、b、[ Io] ) = lg Io /It = lg1/T=-lgT 10 透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