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分析化学 上册第三版 华中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 面 向 21 世 纪 课 程 教 材 分 析 化 学 上册 第三版 华中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分析化学 Analytic Chemistry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表征和 测量的科学,主要任务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组 成、结构和测量有关组分的含量。 第二节分析方法的分类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按 分析任务分) 定性分析:其任务是鉴定物质所含的化学组 成,即鉴定物质由哪些元素、原 子团、官能团或化合物所组成; 定量分析: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结构分析:研究所含组分的分子结构、晶体 结构或形态
2 分析化学 Analytic Chemistry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表征和 测量的科学,主要任务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组 成、结构和测量有关组分的含量。 第二节 分析方法的分类 一、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按 分析任务分) 定性分析:其任务是鉴定物质所含的化学组 成,即鉴定物质由哪些元素、原 子团、官能团或化合物所组成; 定量分析: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结构分析:研究所含组分的分子结构、晶体 结构或形态
、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按分析对象 分) 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按测定原理 分) 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称为化学分析法。 以被测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 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仪器分析法。 四、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和微量分析 (按试样用量和被测组分的含量分) 第三节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分析化学发展所经历的三次变革 第一次变革: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 析化学由一门技术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经典分析化学 第二次变革:20世纪40年代以后,分 析化学从经典分析化学发展成了现代分析
3 二、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按分析对象 分) 三、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按测定原理 分) 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称为化学分析法。 以被测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 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仪器分析法。 四、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和微量分析 (按试样用量和被测组分的含量分) 第三节 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一、分析化学发展所经历的三次变革 第一次变革: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分 析化学由一门技术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经典分析化学。 第二次变革:20 世纪 40 年代以后,分 析化学从经典分析化学发展成了现代分析
化学。 第三次变革: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至 现在,分析化学发展到了分析科学阶段 二、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分析仪器已成为分析化学研究的重要 内容 分析化学的主要应用领域正在向生命 科学领域转移 ●。。● 主要参考书: 1.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 2.彭崇慧等编: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 3.何先莉等编分析化学 4.林树昌等编:分析化学
4 化学。 第三次变革: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至 现在,分析化学发展到了分析科学阶段。 二、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 分析仪器已成为分析化学研究的重要 内容 —— 分析化学的主要应用领域正在向生命 科学领域转移 ······ 主要参考书: 1. 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 2. 彭崇慧等编: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 3. 何先莉等编:分析化学 4. 林树昌等编:分析化学
第三章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误差一分析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第一节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 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一误差的 主要来源 系统误差一指由分析过程中某些确定的、经 常性的因素而引起的误差。 系统误差的特点:重现性、单向性、可测性 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 (一)方法误差 (二)仪器和试剂误差 (三)操作误差 随机误差(又称偶然误差或不可测 误差)
5 第三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误差—分析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第一节 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误差的 主要来源 系统误差—指由分析过程中某些确定的、经 常性的因素而引起的误差。 系统误差的特点:重现性、单向性、可测性 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 (一)方法误差 (二)仪器和试剂误差 (三)操作误差 二、随机误差(又称偶然误差或不可测 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