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 1.填空 (1)EDTA是一种氨羧络合剂,名称 ,用符号 表示,其结构 式为 。配制标准溶液时一般采用EDTA二钠盐,分子式为 其水 溶液pH为_,可通过公式进行计算,标准溶液常用浓度为」 (2)一般情况下水溶液中的EDTA总是以 型体存在,其 中以 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最稳定,但仅在 时EDTA才主要以此 种型体存在。除个别金属离子外。EDIA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时,络合比都是 (3)KM称 它表示 络合反应进行的程度,其计算式为 (4)络合滴定曲线滴定突跃的大小取决于 在金属离子浓度一定的条件 越大,突跃 在条件常数KMY一定时,越大,突跃 (5)KMy值是判断络合滴定误差大小的重要依据。在pM一定时,KMY越大,络合滴 定的准确度 影响KMY的因素有 其中酸度愈高 愈大,lgMy 的络合作用常能增大 减小 在KMY一定时,终 点误差的大小由 决定,而误差的正负由 决定 (6)在田]一定时,EDTA酸效应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解:(1)EDIA是一种氨羧络合剂,名称_乙二胺四乙酸,用符号HY表示,其结构式 HOOCCH CH,CO0 HN一CH2CH2-NH 为 OOCCH2 CHoCOOH 配制标准溶液时一般采用 EDTA二钠盐,分子式为Na2H2Y·2H2O,其水溶液p为44,可通过公式 [H+]=√Ka·Ka进行计算,标准溶液常用浓度为001mol。 (2)一般情况下水溶液中的EDTA总是以H6Y2+、 Y、H3Y、H2Y2、HY 和Y等_七种型体存在,其中以Y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最稳定,但仅在pH10 时EDIA才主要以此种型体存在。除个别金属离子外。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时 络合比都是1:1。 (3)KMy称条件形成常数_,它表示_一定条件下络合反应进行的程度,其计算式为 gKM=lgK-gaM-lgay。 (4)络合滴定曲线滴定突跃的大小取决_金属离子的分析浓度CM和络合物的条件形成 常数K′M。在金属离子浓度一定的条件下,K′M值越大,突跃也越大:在条件常 数KMrY一定时,CM越大,突跃_也越大 (5)KMY值是判断络合滴定误差大小的重要依据。在△pM一定时,KMN越大,络合 滴定的准确度_越高_。影响KM的因素有_酸度的影响、干扰离子的影响、配位剂的影 响、OH的影响,其中酸度愈高,田浓度_愈大,lgMN_值越小;螯合的络合作用 常能增大K。_,减小K_。在KMy一定时,终点误差的大小由△pM、CM、KN决 定,而误差的正负由△DM决定。 (6)在[H一定时,EDIA酸效应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39 第六章 思考题与习题 1. 填空 (1) EDTA 是一种氨羧络合剂,名称 ,用符号 表示,其结构 式为 。配制标准溶液时一般采用 EDTA 二钠盐,分子式为 ,其水 溶液 pH 为 ,可通过公式 进行计算,标准溶液常用浓度为 。 (2) 一般情况下水溶液中的 EDTA 总是以 等 型体存在,其 中以 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最稳定,但仅在 时 EDTA 才主要以此 种型体存在。除个别金属离子外。EDTA 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时,络合比都是 。 (3) K/MY 称 ,它表示 络合反应进行的程度,其计算式为 。 (4) 络合滴定曲线滴定突跃 的大小取决于 。在金属离子浓度一定的条件 下, 越大,突跃 ;在条件常数 K/MY 一定时, 越大,突跃 。 (5) K/MY 值是判断络合滴定误差大小的重要依据。在 pM/一定时,K/MY 越大,络合滴 定的准确度 。影响 K/MY 的因素有 ,其中酸度愈高 愈大,lg/MY ; 的络合作用常能增大 ,减小 。在 K/MY 一定时,终 点误差的大小由 决定,而误差的正负由 决定。 (6) 在[H+ ]一定时,EDTA 酸效应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 解:(1) EDTA 是一种氨羧络合剂,名称 乙二胺四乙酸 ,用符号 H4Y 表示,其结构式 为 HOOCCH2 -OOCCH2 CH2COO - CH2COOH + + HN CH2CH2 NH 。配制标准溶液时一般采用 EDTA 二钠盐,分子式为 Na2H2Y 2H2O , 其水溶液 pH 为 4.4 ,可通过公式 4 5 [ ] H Ka Ka = + 进行计算,标准溶液常用浓度为 0.01mol•L-1 。 (2) 一般情况下水溶液中的 EDTA 总是以 H6Y2+、H5Y+、H4Y、H3Y-、H2Y2-、HY3- 和 Y4-等 七种 型体存在,其中以 Y4- 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最稳定,但仅在 pH›10 时 EDTA 才主要以此种型体存在。除个别金属离子外。EDTA 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时, 络合比都是 1∶1。 (3) K/MY 称 条件形成常数 ,它表示 一定条件下 络合反应进行的程度,其计算式为 K MY KMY M Y lg lg lg lg / = − − 。 (4) 络合滴定曲线滴定突跃的大小取决 金属离子的分析浓度 CM和络合物的条件形成 常数 K MY / 。在金属离子浓度一定的条件下, K MY / 值 越大,突跃 也越大 ;在条件常 数 K/MY 一定时, CM 越大,突跃 也越大 . (5) K/ MY 值是判断络合滴定误差大小的重要依据。在△pM/一定时,K/ MY 越大,络合 滴定的准确度 越高 。影响 K/MY 的因素有 酸度的影响、干扰离子的影响、配位剂的影 响、OH-的影响 ,其中酸度愈高, H+浓度 愈大,lg/MY 值越小 ; 螯合 的络合作用 常能增大 K 稳 ,减小 K 离 。在 K/MY 一定时,终点误差的大小由△pM/、、CM、K/MY 决 定,而误差的正负由△pM/ 决定。 ( 6 ) 在 [H+ ] 一 定 时 , EDTA 酸 效 应 系 数 的 计 算 公 式 为
]的+[]+{团H2]+…+{H。们_1 Y(H) 2.Cu2+、Zn2+、Cd+、N2+等离子均能与NH3形成络合物,为什么不能以氨水为滴定剂 用络合滴定法来测定这些离子? 答;由于多数金属离子的配位数为四和六。Cu2+、Zn2+、Cd2+、Ni2等离子均能与NH3形 成络合物,络合速度慢,且络合比复杂,以氨水为滴定剂滴定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不高。不 能按照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完成,无法判断滴定终点。 3.不经具体计算,如何通过络合物MN的各β值和络合剂的浓度[L]来估计溶液中络合物 的主要存在型体 答:各型体分布分数: 6=6.=M= CM1+B[L]+B2[+…+Bn[L 61=6 IMLI BLLT MCM1+B[L]+BLL]2+…+Bn[L】y 5。B[Ll 8=miny Bnll] CM 1+B,[L]+B2[L] +B,[LP -.,LL] 再由Mi=8CM得,溶液中络合物的主要存在型体由δ决定。故只要那个B[L]越大, 就以配位数为i的型体存在 4.已知乙酰丙酮(L)与A3络合物的累积常数lgB1-g3分别为86,155和21.3,AI为 主要型体时的pL范围是多少?[AL与[A2]相等时的pL为多少?pL为100时铝的主 要型体又是多少? 解:由月1=k,=MJ [MJILL,B2=K,K IMEF’=KK2K1=M IML, [MILP 由相邻两级络合物分布曲线的交点处有pL=gKi ①AIl为主要型体时pL=lgk3,K3=gB3-lgB2=58 ∴在pL<58时,Al为主要型体。 ②[AB]=[A2]时,pL=lgK2=gB2-lgB=69 3pL=lg,=lg K,=8.6, PL=10.0>pL=8.6 计为主要型体 5.铬蓝黑R(EBR)指示剂的Hln2是红色,Hn2是蓝色,In3是橙色。它的pKa2=7.3, pKa3=13.5。它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Mn是红色。试问指示剂在不同的pH的范围各 呈什么颜色?变化点的pH是多少?它在什么pH范围内能用作金属离子指示剂?
40 Y Y H Y Y HY H Y H Y Y Y 1 [ ] [ ] [ ] [ ] [ ] [ ] [ ] 2 6 ' ( ) = + + + + = = 。 2. Cu2+ 、、Zn2+ 、、Cd2+、Ni 2+等离子均能与 NH3 形成络合物,为什么不能以氨水为滴定剂 用络合滴定法来测定这些离子? 答;由于多数金属离子的配位数为四和六。Cu2+、Zn2+、Cd2+、Ni2+等离子均能与 NH3 形 成络合物,络合速度慢,且络合比复杂,以氨水为滴定剂滴定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不高。不 能按照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完成,无法判断滴定终点。 3. 不经具体计算,如何通过络合物 MLN 的各 βi 值和络合剂的浓度[L]来估计溶液中络合物 的主要存在型体? 答:各型体分布分数: n M n M C L L L M 1 [ ] [ ] [ ] [ ] 1 2 1 2 0 + + + + = = = [ ] 1 [ ] [ ] [ ] [ ] [ ] 2 1 1 2 1 1 L L L L L C ML n o M n M L = + + + + = = = … n n o n n n M n L L L L n L C MLn [ ] 1 [ ] [ ] [ ] [ ] [ ] 2 1 2 = + + + + = = 再由[MLi]=δiCM 得,溶液中络合物的主要存在型体由 δi 决定。故只要那个 i i [L] 越大, 就以配位数为 i 的型体存在。 4. 已知乙酰丙酮(L)与 Al3+络合物的累积常数 lgβ1~lgβ3 分别为 8.6,15.5 和 21.3,AlL3 为 主要型体时的 pL 范围是多少?[AlL]与[AlL2]相等时的 pL 为多少?pL 为 10.0 时铝的主 要型体又是多少? 解:由 [ ][ ] [ ] 1 1 M L ML = K = , 2 2 2 1 2 [ ][ ] [ ] M L ML = K K = , 3 3 3 1 2 3 [ ][ ] [ ] M L ML = K K K = 由相邻两级络合物分布曲线的交点处有 pL=lgKi ① AlL3 为主要型体时 pL = lg K3 ,lg K3 = lg 3 − lg 2 = 5.8 ∴在 pL<5.8 时,AlL3 为主要型体。 ② [ ] [ ] AlL = AlL2 时, pL = lg K2 = lg 2 − lg 1 = 6.9 ③ pL = lg 1 = lg K1 = 8.6, pL =10.0 pL = 8.6 ∴ Al3+为主要型体。 5. 铬蓝黑 R(EBR)指示剂的 H2In2-是红色,HIn2-是蓝色,In3-是橙色。它的 pKa2=7.3, pKa3=13.5。它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 MIn 是红色。试问指示剂在不同的 pH 的范围各 呈什么颜色?变化点的 pH 是多少?它在什么 pH 范围内能用作金属离子指示剂?
解:由题Hm-H1n23mn3 (红色) (蓝色)(橙色) Ka,=74,Ka2=4.0×10-8 pKa3=13.5,Ka2=3.2×10-4 ①pH6时呈紫红色,pH=8-11时呈蓝色,ph>12时呈橙色 ②变色点的pH=10 ③铬蓝黑R与Ca2+、Mg2+、Zm2和Cd+等金属离子形成红色的络合物,适宜 的酸度范围在pH=8~11之间 6.Ca2与PAN不显色,但在pH=10~12时,加入适量的CuY,却可以用PAN作为滴定 Ca2的指示剂,为什么 解:pH=10-12在PAN中加入适量的CuY,可以发生如下反应 CuY(蓝色)+PAN(黄色)+M=MY+ Cu-PAN (黄绿色) (紫红色) CuHPAN是一种间接指示剂,加入的EDIA与Cu2+定量络合后,稍过量的滴定剂就会 夺取 Cu-PAN中的Cu2,而使PAN游离出来。 CuHPAN+Y=CuY+PAN表明滴定达终点 (紫红色)(黄绿色) 7.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FeCl3溶液中游离的HCl时,Fe将如何干扰?加入下列哪一种 化合物可以消除干扰?EDIA,Ca-EDIA,柠檬酸三钠,三乙醇胺。 解:由于Fe3和NaOH溶液生成Fe(OH)3沉淀,导致游离的HCl的浓度偏小,可以用 EDIA消除干扰,EDTA和Fe3形成络合物,稳定性大,减少了溶液中的有利的Fe3 8.用EDIA滴定Ca2、Mg3埘时,可以用三乙醇胺、KCN掩蔽Fe,但不使用盐酸羟胺和 抗坏血酸;在pH=1滴定Br,可采用盐酸羟胺或抗坏血酸掩蔽Fe,而三乙醇胺和KCN 都不能使用,这是为什么?已知KCN严禁在pH<6的溶液中使用,为什么? 解:由于用EDIA滴定Ca2、Mg2时,pH=10,用三乙醇胺和KCN来消除,若使用盐 酸羟胺和抗坏血酸,则会降低pH值,影响Ca2、Mg2滴定;三乙醇胺是在溶液呈微酸性时 来掩蔽Fe,如果pH越低,则达不到掩蔽的目的;pH<6的溶液中,KCN会形成HCN是 弱酸,难以电离出CN来掩蔽Fe3。所以在pl-<6溶液中严禁使用。 9.用EDTA连续滴定Fe3+、A3时,可以在下述哪个条件下进行? a)pH=2滴定AP,ph=4滴定Fe; b)pH=1滴定Fe3,pH=4滴定AP; c)pH=2滴定Fe3+,pH=4反滴定AP; d)pH=2滴定Fe3,ph=4间接法测AF。 解:可以在(c)的条件下进行。调节pH=2-25,用先滴定Fe3,此时A不干扰。然 后,调节溶液的pH=40~42,再继续滴定A+。由于A3与EDIA的配位反应速度缓慢, 加入过量EDIA,然后用标准溶液Zn2+回滴过量的Al+ 10.如何检验水中是否含有金属离子?如何判断它们是Ca2+、Mg2+,还是Al3、Fe3+、Cu2+? Mg2+、A+、Fe3、Cu2+都为有色的金属离子,在溶液中加入EDIA则形 成颜色更深的络合物。可以检验水中含有金属离子。在pH=10时,加入EBT,则Ca2+、Mg2 形成红色的络合物:CuY2为深蓝色,FeY为黄色,可分别判断是Fe3+、Cu2。 11.若配制EDTA溶液的水中含Ca2+,判断下列情况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以CaCO3为基准物质标定EDTA,并用EDTA滴定试液中的Zn2+,二甲酚橙为指
41 解:由题 − = − = 3 13.5 2 7.4 2 3 2 H In HIn In a pKa pK (红色) (蓝色) (橙色) 14 3 3 8 2 2 13.5, 3.2 10 7.4, 4.0 10 − − = = = = pKa Ka pKa Ka ①pH<6 时呈紫红色,pH=8~11 时呈蓝色,pH>12 时呈橙色; ②变色点的 pH=10: ③铬蓝黑 R 与 Ca2+、Mg2+、Zn2+和 Cd2+等金属离子形成红色的络合物,适宜 的酸度范围在 pH=8~11 之间。 6. Ca2+与 PAN 不显色,但在 pH=10~12 时,加入适量的 CuY,却可以用 PAN 作为滴定 Ca2+的指示剂,为什么? 解:pH=10~12 在 PAN 中加入适量的 CuY,可以发生如下反应 CuY(蓝色)+PAN(黄色)+M = MY + Cu—PAN (黄绿色) (紫红色) Cu—PAN 是一种间接指示剂,加入的 EDTA 与 Cu2+定量络合后,稍过量的滴定剂就会 夺取 Cu—PAN 中的 Cu2+,而使 PAN 游离出来。 Cu—PAN+Y= CuY +PAN 表明滴定达终点 (紫红色)(黄绿色) 7. 用 NaOH 标准溶液滴定 FeCl3 溶液中游离的 HCl 时,Fe3+将如何干扰?加入下列哪一种 化合物可以消除干扰?EDTA,Ca-EDTA,柠檬酸三钠,三乙醇胺。 解:由于 Fe 3+和 NaOH 溶液生成 Fe(OH)3 沉淀,导致游离的 HCl 的浓度偏小,可以用 EDTA 消除干扰,EDTA 和 Fe3+形成络合物,稳定性大,减少了溶液中的有利的 Fe3+。 8. 用 EDTA 滴定 Ca2+、Mg2+时,可以用三乙醇胺、KCN 掩蔽 Fe3+,但不使用盐酸羟胺和 抗坏血酸;在 pH=1 滴定 Bi3+,可采用盐酸羟胺或抗坏血酸掩蔽 Fe3+,而三乙醇胺和 KCN 都不能使用,这是为什么?已知 KCN 严禁在 pH<6 的溶液中使用,为什么? 解:由于用 EDTA 滴定 Ca2+、Mg2+时,pH=10,用三乙醇胺和 KCN 来消除,若使用盐 酸羟胺和抗坏血酸,则会降低 pH 值,影响 Ca2+、Mg2+滴定;三乙醇胺是在溶液呈微酸性时 来掩蔽 Fe3+,如果 pH 越低,则达不到掩蔽的目的;pH<6 的溶液中,KCN 会形成 HCN 是 弱酸,难以电离出 CN-来掩蔽 Fe3+。所以在 pH<6 溶液中严禁使用。 9. 用 EDTA 连续滴定 Fe3+、Al3+时,可以在下述哪个条件下进行? a) pH=2 滴定 Al3+,pH=4 滴定 Fe3+; b) pH=1 滴定 Fe3+,pH=4 滴定 Al3+; c) pH=2 滴定 Fe3+,pH=4 反滴定 Al3+; d) pH=2 滴定 Fe3+,pH=4 间接法测 Al3+。 解:可以在(c)的条件下进行。调节 pH=2~2.5,用先滴定 Fe3+,此时 Al3+不干扰。然 后,调节溶液的 pH=4.0~4.2,,再继续滴定 Al3+。由于 Al3+与 EDTA 的配位反应速度缓慢, 加入过量 EDTA,然后用标准溶液 Zn2+回滴过量的 Al3+。 10.如何检验水中是否含有金属离子?如何判断它们是 Ca2+、Mg2+ , 还是 Al3+、Fe3+、Cu2+? 答:由于 Ca2+、Mg2+、Al3+、Fe3+、Cu2+都为有色的金属离子,在溶液中加入 EDTA 则形 成颜色更深的络合物。可以检验水中含有金属离子。在 pH=10 时,加入 EBT,则 Ca2+、Mg2+ 形成红色的络合物;CuY2-为深蓝色,FeY-为黄色,可分别判断是 Fe3+、Cu2+。 11.若配制 EDTA 溶液的水中含 Ca2+,判断下列情况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以 CaCO3 为基准物质标定 EDTA,并用 EDTA 滴定试液中的 Zn2+ ,二甲酚橙为指
示剂; (2)以金属锌为基准物质,二甲酚橙为指示剂标定EDIA,用EDTA测定试液中的 Ca2+、Mg2合量 (3)以CaCO3为基准物质,络黑T为指示剂标定EDTA,用以测定试液中Ca2+、Mg2+合 并以此例说明络合滴定中为什么标定和测定的条件要尽可能一致 答:(1)由于EDTA水溶液中含有Ca2+,Ca2+与EDTA形成络合物,标定出来的EDTA 浓度偏低,用EDIA滴定试液中的Zn2+,则Zn2浓度偏低 (2)由于水溶液中含有Ca2+,部分Ca2+与EDTA形成络合物,标定出来的EDTA 浓度偏低,用EDTA滴定试液中的Ca2+、Mg2+,则合量偏低 (3)用CaCO3为基准物质标定EDTA,则CaCO3中的Ca2被EDIA夺取,还有水 中的Ca2+都与EDTA形成络合物,标定出来的EDIA浓度偏低,标定试液中Ca2+、Mg2 合量偏低 12.若配制试样溶液的蒸馏水中含有少量Ca2+,在pH=55或在p=10(氨性缓冲溶液 滴定Zn2*,所消耗EDIA的体积是否相同?哪种情况产生的误差大? 答:在p=5.5时, log K Znr= log Kzny-pa2-pay(m)=16.50-5.1-104=10.36 在pH=10(氨性缓冲溶液)滴定Zn2+,由于溶液中部分游离的NH3与Zn2络合,致 使滴定Zn2不准确,消耗EDTA的量少,偏差大 13.将100mL0.020 molL-I Cu2+溶液与100mL028molL氨水相混后,溶液中浓度最大 的型体是哪一种?其平衡浓度为多少? 解:假设溶液中Cu2+与NH3形成的配合物主要是以Cu(NH3)2+形式存在。等体积相混合后 Cu2+和NH3的浓度分别为 0.020 =0.010mol·L 0.28 =0.14mol.L 溶液中游氨的浓度为: cw.=0.14-0010×4=0.10mol·L 查附录表五知Cu(NH)2配离子的:B1=14×1042=43×107B3=3:4×100 B4=47×102 根据式(6-15a)aM(=1+B[L+B1[]2+B1L]+B以 [M]1+B[凵]+B2[]2+B3[L]+L 6。= 1+14×10(0.14)+43×107(0.14)2+34×10°(0.14)3+47×102(0.14)4 =5.26×1010 β1[L=14×104×0.14=1.96×104 β2[L]2=43×107×0.142=843×105
42 示剂; (2)以金属锌为基准物质,二甲酚橙为指示剂标定 EDTA,用 EDTA 测定试液中的 Ca2+、Mg2+合量; (3)以 CaCO3 为基准物质,络黑 T 为指示剂标定 EDTA,用以测定试液中 Ca2+、Mg2+ 合 量。 并以此例说明络合滴定中为什么标定和测定的条件要尽可能一致。 答:(1)由于 EDTA 水溶液中含有 Ca2+ ,Ca2+与 EDTA 形成络合物,标定出来的 EDTA 浓度偏低,用 EDTA 滴定试液中的 Zn2+,则 Zn2+浓度偏低。 (2)由于水溶液中含有 Ca2+ ,部分 Ca2+与 EDTA 形成络合物,标定出来的 EDTA 浓度偏低,用 EDTA 滴定试液中的 Ca2+、Mg2+,则合量偏低。 (3)用 CaCO3 为基准物质标定 EDTA ,则 CaCO3 中的 Ca2+被 EDTA 夺取,还有水 中的 Ca2+都与 EDTA 形成络合物,标定出来的 EDTA 浓度偏低,标定试液中 Ca2+、Mg2+ 合量偏低。 12.若配制试样溶液的蒸馏水中含有少量 Ca2+ ,在 pH=5.5 或在 pH =10(氨性缓冲溶液) 滴定 Zn2+ ,所消耗 EDTA 的体积是否相同?哪种情况产生的误差大? 答:在 pH=5.5 时, K ZnY = ' log ( ) log KZnY − p Zn − pY H =16.50-5.1-1.04=10.36 在 pH =10(氨性缓冲溶液)滴定 Zn2+ ,由于溶液中部分游离的 NH3 与 Zn2+络合,致 使滴定 Zn 2+不准确,消耗 EDTA 的量少,偏差大。 13. 将 100mL0.020mol·L-1 Cu2+ 溶液与 100mL0.28mol· L-1 氨水相混后,溶液中浓度最大 的型体是哪一种?其平衡浓度为多少? 解:假设溶液中 Cu2+与 NH3 形成的配合物主要是以 Cu(NH3)4 2+形式存在。等体积相混合后, Cu2+和 NH3 的浓度分别为: 1 0.010 2 0.020 2 − c + = = mol L Cu 1 0.14 2 0.28 3 − cNH = = mol L 溶液中游氨的浓度为: 1 0.14 0.010 4 0.10 3 − cNH = − = mol L 查 附 录 表 五 知 Cu(NH3)4 2+ 配 离 子 的 : β1=1.4×104 β2=4.3×107 β3=3.4×1010 β4=4.7×1012 根据式(6-15a) 4 4 3 3 2 ( ) 1 2 1 [L] [L] [L] [L] M L = + + + + ( ) 4 4 3 3 2 1 2 0 1 1 [ ] [ ] [ ] [ ] 1 [ '] [ ] M L M M L L L L M = + + + + = = = 0 4 7 2 1 0 3 1 2 4 1 1.4 10 (0.14) 4.3 10 (0.14) 3.4 10 (0.14) 4.7 10 (0.14) 1 + + + + = Cu = =5.26×10-10 β1[L]= 1.4×104×0.14=1.96×104 β2[L]2= 4.3×107×0.142=8.43×105
β[L]=34×1010×0.143=9.33×107 β4[]=4.7×1012×0.144=1.81×10 故溶液中主要型体为Cu(NH3)42+] Ca(NH3).“]=M2Co=1.81×10×526×100×0010=952×10m, 14.在0.0l0 mol L-IAl溶液中,加氟化铵至溶液中游离F的浓度为0.10molL,问溶液 中铝的主要型体是哪一种?浓度为多少? 解:由教材344页知AF3配离子B1~1gB6分别为: 6.13;11.15;15.00;1775;19.37;19.84 故β1~B6分别为: 1.35×106;141×101;1.00×1015:562×107:2.34×1019;6.92×109。 设C=0010m01LC-=0.100m01E 根据an=1+B1F1+B1F++BF下 1+1.35×10-6×10-+141×101×10-2+…+692×109×10-6 2.79×10 再有式 aAmF}=AFa=1.35×10×10-×2.79×10-15=3.17×1010 a1g=BF]an=141×10×102×279×103=393×10 0=BFTa=100×10×103×279×10=279×10 a(ny=B.IF]an=562×10×10×279×10 15=1.57×10 ang-=BF丁am=234×10×103×2.79×10=653×10 (16)}=A6[F]a C 692×10×103×279×10-5=193×10 故[AF5]=C…2[AF51=102×653×10=63×10 所以,由上可知溶液中存在的主要型体为[AF5],其浓度为6.53×10-mol·L。 15.在含有Ni2+-NH3络合物的溶液中,若N(NH3)42+的浓度10倍于NNH)2的浓度, 问此体系中有利氨的浓度NH3]等于多少? 解:N(NH3)62+配离子的lgB1-lg分别为280;504;677;7.96;871;8.74 得β1-B6分别为:B1=631×102B2=1.09×105B3=5.89×10°
43 β3[L]3= 3.4×1010×0.143=9.33×107 β4[L]4= 4.7×1012×0.144=1.81×109 故溶液中主要型体为[Cu(NH3)4 2+]: 9 10 3 1 ( ) 2 [ ( 3 ) 4 ] 2 2 1.81 10 5.26 10 0.010 9.52 10 3 4 + − − − Cu NH = + c + = = mol L Cu NH Cu 14. 在 0.010mol· L-1 Al3+ 溶液中,加氟化铵至溶液中游离 F -的浓度为 0.10mol· L-1,问溶液 中铝的主要型体是哪一种?浓度为多少? 解:由教材 344 页知 AlF3-配离子 1 6 lg ~ lg 分别为: 6.13;11.15;15.00;17.75;19.37;19.84 故 β1~β6 分别为: 6 1.3510 ; 11 1.4110 ; 15 1.0010 ; 17 5.6210 ; 19 2.3410 ; 19 6.9210 。 设 1 1 3 0.010 , 0.100 − − C + = mol L C − = mol L Al F 根据 6 6 2 1 2 1 [ ] [ ] [ ] 1 3 − − − + + + + + = F F F Al 15 6 1 11 2 19 6 2.79 10 1 1.35 10 10 1.41 10 10 6.92 10 10 1 − − − − − = + + + + = 再有式 6 1 1 5 1 0 ( ) 2 1 [ ] 3 1.35 10 10 2.79 10 3.17 10 − − − − − + = + = = AlF l c F 2 1 1 2 1 5 6 2 ( ) [ ] 3 1.41 10 10 2.79 10 3.93 10 2 − − − − − + = + = = AlF Al F 3 15 3 15 3 3 ( ) [ ] 3 1.00 10 10 2.79 10 2.79 10 3 − − − − − = + = = AlF l c F 4 17 4 15 1 ( ) [ ] 3 5.62 10 10 2.79 10 1.57 10 4 4 − − − − − − = + = = AlF Al F 5 1 9 5 1 5 1 5 ( ) 2 [ ] 3 2.34 10 10 2.79 10 6.53 10 5 − − − − − − = + = = AlF Al F 6 19 6 15 1 ( 6 ) 3 6 [ ] 3 6.92 10 10 2.79 10 1.93 10 3 − − − − − − = + = = AlF Al F 故 2 2 1 3 5 2 [ 5 ] 3 2[ ] 10 6.53 10 6.53 10 − − − − − − − AlF = C + AlF = = Ac 所以,由上可知溶液中存在的主要型体为 − 2− 5 [AlF ] ,其浓度为 3 1 6.53 10− − mol L 。 15. 在含有 Ni2+ -NH3 络合物的溶液中,若 Ni(NH3 )4 2+ 的浓度 10 倍于 Ni(NH3)3 2+ 的浓度, 问此体系中有利氨的浓度[NH3 ]等于多少? 解:Ni(NH3)6 2+配离子的 lgβ1-lgβ6 分别为:2.80;5.04;6.77;7.96;8.71;8.74。 得 β1-β6 分别为: β1=6.31×102 β2=1.09×105 β3=5.8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