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了管理者究竟在做什么这一问题。他们试图通过研究回答这样的问题:在组织 中提升最快的管理者与在组织中绩效最佳的管理者所从事的活动一样吗?这两 类管理者所强调的工作重点相同吗?人们往往会认为,在工作中取得最好成绩的 人,也应该是组织中提升最快的人。但卢森斯等人的调查结果表明,事情并非如 此。 卢森斯及其助手们研究了450多位管理者,他们发现这些管理者都从事以下 四种活动: (1)传统管理(traditional management):决策、计划和控制等; (2)沟通(communication):交流日常信息和处理文件: (3)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激励和惩戒、调解冲突、 人员配备和培训等; (4)网络联系(networking):社交活动、政治活动以及与组织外部人士的联 系。 研究表明,一般的管理者(average managers))花费32%的时间从事传统的管理 工作,29%的时间从事沟通活动,20%的时间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活动,19%的时 间从事网络联系活动。但是,不同的管理者花在上述四项活动上的时间和精力有 着明显的差别,如表1-4所示。成功的管理者(successful managers,指在组织中 提升速度快的管理人员)与有效的管理者(effective managers,.指绩效质量和数 量均佳并使下属感到满意和得到下属支持的管理人员)各自的强调重点显著不 同。从表1-4我们可以看出,网络联系与管理者的成功与否关系最大,从事人力 资源管理的相关性则最小:而对有效的管理者来说,沟通的相对贡献最大,而网 络联系的贡献则最小。 表1-4一般的、成功的和有效的管理者从事不同管理活动的时间分布 活动 传统管理 沟通 人力资源管理 网络联系 管理者 一般的管理者 32% 29% 20% 19% 成功的管理者 13% 28% 11% 48% 有效的管理者 19% 44% 26% 11% 卢森斯及其助手们的研究使我们对管理者所从事的活动有了更深刻的了 解。一般说来,管理者在传统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和网络联系这四项活动 上各花20~30%的时间。但是,成功的管理者与有效的管理者所强调的重点却很 不一样,事实上,他们是相反的。这一情况对晋升基于绩效的传统假设提出了挑
战,它生动地说明,社交活动和施展政治技巧对于在组织中获得更快的提升起着 重要的作用。 第三节管理者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技能 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如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业务 技能和身体素质等。政治素质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奉公守法, 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正直的品质和民主的作风,等等。身体素质则是指管理 者应该有强健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而业务素质和业务技能则主要体现在管理者 所掌握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上。本节侧重表述管理者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管理 技能。 一、管理者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一般是就个人知识体系的构成与组合方式而言,即管理者学到的各 种知识在其头脑中所处的位置状况以及这些知识的相互关系与影响。知识结构是 一个比较模糊、抽象的概念,我们无法精确地计算管理者应掌握的各种知识的数 量和比例。从大量的调研和工商管理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粗线条地将管理者应 掌握的知识分为下列几大模块: (一)经济理论 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宏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含国际贸易、 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和基本理论,等 等。 (二)经营管理知识 主要包括管理学的一般原理、战略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 研究与开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跨国经营管理,等等。 (三)法律知识 主要包括国内的经济法律知识和国际商法知识。 (四)人文科学知识 主要包括政治、哲学、历史、地理以及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 识。管理者还应当至少学会一门外语(尤其是英语),具备一定的听、说、读、 写、译的能力。社会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超越 了国界,因此管理者的跨文化沟通的能力也越发显得重要。 (五)自然科学知识 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极其应用。数学和
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对现代管理者来说显得越来越重要。 以上五大知识模块并不是分割孤立的,而是交叉渗透、互为照应的。当然, 任何一个管理者要在这五个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是比较困难的,事实上,完全具 备上述知识结构的管理者并不多见。但是,管理者应尽可能从上述几个方面努力 造就自己,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符合现代管理的需要,为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管理者的技能要求 管理者所掌握的知识必须通过其工作技能反映出来。从管理者的职能和角色 可以看出,管理者所承担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和复杂的,因而管理者需要掌握许多 方面的技能。许多管理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列举了管理者应该具备的许多技能,但 多数提法都未能深入人心。罗伯特·卡兹(Robert L.Katz曾在《哈佛工商评论》 中发表了一篇题为《能干的管理者应具有的技能》的论文,指出管理者需要三种 基本技能,即技术技能(technical skills)、人际技能(human skills)和概念技能 (conceptual skills,或译“构想技能”)。任何管理者,不管其所处的管理位置, 或多或少都要具有这三种技能,如图1-5所示。卡兹的观点是对管理者所需技能 的高度概括,且较为准确,因而得到广泛的认同。 管理者的层次 管理者所需要的技能 高层管理者 概 人 际 技 中层管理者 技 技 能 能 技 能 基层管理者 图1-5管理的层次与管理技能之间的关系 (一)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运用工具、程序、技术和技巧等来完成一项特定的任务的能 力,如工程师的设计能力、会计师编制和分析财务报表的能力、医生的医术、教 师的授课能力、律师起草法律文件的能力等。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其技术技能 往往是双重的。例如一个负责一项研究项目的经理本身可能就是该研究领域的技
术专家,具有很强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但作为一名管理者,他又必须掌握和运用 各种管理技术,如决策技术、计划技术、评价技术等。 技术技能对基层管理者来说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直接与一线的普通员工打 交道,直接接触到具体的技术问题,需要为本部门的员工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 一个基层管理者不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是很难胜任工作的:而技术技能对高 层管理者的重要性则相对小一些,因为他们较少直接接触日常具体的工作。获得 技术技能较为容易,通常可以通过高等学校的专业教育或组织内部的在职培训达 到这一目的。 (二)人际技能 人际技能是指与人共事、激励或指导群体或下属的能力。首先,管理者必须 学会与下属人员沟通并影响下属的行为。其次,管理者还得与上级和同级人员打 交道,与组织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打交道。从图1-5中我们可以看出,人际技能对 每一层次的管理者都是同样重要的,因为各层次的管理者都必须与上下左右进行 有效的沟通,相互配合,共同实现组织的目标。 (三)概念技能 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综观全局、系统分析的能力,也就是说,管理者能把组 织看成是一个整体,能看到组织的各个部门与整个组织的关系,并能洞察组织与 环境相互影响的复杂性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发展 自从有了人类历史就有了管理。管理思想一直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着的。古埃及、古巴比伦王国、古西腊以及我国古代都出现过闪光的管理思想。 例如,早期的埃及文献中表明,金字塔的建设者们曾认识到诸如权威性、责任和 专业化等某些基本原理。汉谟拉比的巴比伦法典归纳出了控制和责任原理,摩西 在领导以色列部落从埃及大撤退时发展出了组织原理。我国的儒家思想、春秋战 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等,对现代的企业管理仍有重要的 参考价值。但只是在最近一百多年中,人们才系统地对管理加以研究,使之逐渐 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进而成为一门正式的学科。 可以说,20世纪前对管理产生最大影响的是西方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开始 于18世纪的英国,在美国国内战争结束后又传到了美国。工业革命使机器取代了 人力,工厂取代了家庭作坊。例如,在工业革命前,毛毯都是出人们在家中制作 的,工人要自己剪羊毛、纺毛线、染毛线,在家中的手工织机上织成毛毯,然后 将织好的毛毯卖给走家串户的商人,由他们再卖到地区性的集市或市场上。而机 器的引入加上劳动分工,使得在大型高效的工厂中采用动力驱动的机器设备进行 生产成为可能。在有100人的毛毯厂中,一部分工人专门纺线,一部分工人专门 染色,另一些工人专门织毯,这样的工厂能够进行大批量生产,而成本比原来要 低得多。但是,要使这种工厂有效运营,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管理者要预测市场 需求,保证工厂有足够的羊毛用于纺线,向每个工人分派任务,指挥每天的生产, 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和产品质量,协调各方面的活动,以及为产品寻找市场,等 等。 一般说来,管理成为一门较系统的学科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科 学管理”开始的。从那时到现在,管理学科发展很快,出现了一系列管理学说和 学派。本章着重介绍一些主要的学说和学派。 第一节科学管理 一、科学管理的先驱 (一)欧文 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1771-1858)是19世纪初英国卓越的空想社会 主义者,也是最有成就的实业家之一。他于1800年至1828年之间,在苏格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