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工程” 校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 《管理学》 教学大纲 2001年6月
《管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管理学》(Management)是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也是其它专业学生的必修或选修课。本课程的内容是对人类长期从事管理实践活 动的科学总结,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概括和总结,是由 一系列的管理理论、原则、方法和制度等组成的体系。 管理学研究的重点是工商企业的管理问题,但理论、方法和技术等在很大程 度上也适用于各种行政单位和部门。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根概念、理论和方法,了解管 理对各类组织(尤其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了解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趋势,为学生学习其他管理课程打下基础。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 采取以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讨论、案例分析、课程论文写作与宣讲、社会调 查等相结合的方法。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在教学过程中,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 导,从实际出发,贯彻“洋为中用”的原则。 本课程教学时间一般为54课时(每周3课时),选修课可安排36课时(每 周2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管理的概念和意义、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和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 的角色、管理者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管理技能等。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管理的性质与意义 一、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指管理者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的各类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 导和控制,以便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二、管理的重要性 三、管理者追求效率和效益 效率涉及组织是否“正确地做事”(Do things right)的问题,即以尽可能 少的资源来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而效益涉及组织是否“做正确的事”(Dote right thing),即目标的实现 四、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首先,管理具有系统性;其次,管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第三,管理具有发 展性。但它却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 第二节 管理者的任务 一、管理的基本职能 计划职能指的是管理者对要实现的组织目标和应采取的行动方案作出选择 和具体安排。 组织职能是指管理者根据计划对组织活动中各种要素和人们的相互关系进 行合理的安排。 领导职能是指管理者带领和指挥下属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 控制职能是指管理者在建立控制标准的基础上,衡量实际工作绩效,分析出 现的偏差,并采取纠偏措施的过程。 二、管理者的角色 2
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即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终者。 信息方面的角色,即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 决策方面的角色,即创业者、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 第三节管理者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技能 、 管理者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一)经济理论 (二)经营管理知识 (三)法律知识 (四)人文科学知识 (五)自然科学知识 二、管理者的技能要求 (一)技术技能 (二)人际技能 (三)概念技能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发展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管理思想和理论的演变过程,以及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趋 势。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科学管理 一、科学管理的先驱 (一)欧文 (二)巴贝奇 二、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一)泰勒创建“科学管理”的出发点
谋求最高工作效率:用科学管理代替传统管理,是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 手段:科学管理的精华是要求管理者和职工双方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 (二)作业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1.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 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 3.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度 (三)组织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1.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2.实行职能组织制 3.遵循例外原则 三、泰勒的追随者 (一)甘特 (二)吉尔布雷斯夫妇 四、科学管理的贡献与局限 (一)贡献 1.泰物等人的最大贡献在于他们所提倡的在管理中运用科学方法和他们的 科学实践精神 2.泰物等人创造和发展了一系列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和方法,如时 间与动作研究和差别计件工资制等。这些技术和方法不仅是过去,而且也是近代 合理组织生产的基础。 (二)局限 1.涉及的范围狭窄。 2.忽视某些社会因素的作用。 3.把工人看成是机器。 4.把人看成是“经济人”。 第二节古典组织理论 一、法约尔的组织理论 (一)企业活动的类别 1.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加工等: 2.商业活动—指购买、销售、交换等: 3.财务活动—指资金的筹集、运用和控制等: 4.会计活动一指盘点、制作财务报表、成本核算、统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