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疾病总论 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 胡妮妮 2004.8.2
出血性疾病总论 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 胡妮妮 2004.8.2
[概念] 出血性疾病是指正常止血、凝血及纤维蛋白 溶解系统功能障碍或失常,引起的自发性出血或轻 微损伤后出血不止为特征的疾病。 人体止血过程包括血管-血小板、凝血和纤溶 系统三个方面,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和调控,进行一 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而达到止血
[概念] 出血性疾病是指正常止血、凝血及纤维蛋白 溶解系统功能障碍或失常,引起的自发性出血或轻 微损伤后出血不止为特征的疾病。 人体止血过程包括血管-血小板、凝血和纤溶 系统三个方面,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和调控,进行一 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而达到止血
正常止血机制 一、血管机制 二、血小板机制 三、凝血机制
正常止血机制 一、血管机制 二、血小板机制 三、凝血机制
血管壁损伤 神经轴突反射 体液因素作用 胶原暴露 组织因子释放 血管收缩 内源性凝 血途径 ADP 5-HT 肾上腺素 血流减慢 血小板粘附 PF3 凝血酶 聚集释放 TXA2 血小板血栓 止血血栓 初期止血 二期止血 纤维蛋白沉积 血管壁和血小板的止血功能示意图
血管壁损伤 神经轴突反射 体液因素作用 胶原暴露 组织因子释放 血管收缩 血流减慢 血小板血栓 初 期 止 血 ADP 5-HT 肾上腺素 血小板粘附 聚 集 释 放 PF3 内源性凝 血途径 凝血酶 纤维蛋白沉积 止血血栓 二期止血 血管壁和血小板的止血功能示意图 TXA2
三.凝血机制 一凝血因子: 已知参与体内凝血过程的疑血因子有12个,以罗马数 字I-V及I-XII表示。凝血因子均是蛋白质,除FI 外,其他均存在于新鲜血浆中,多数是在肝脏合成。 归纳起来如下: 依赖Vk的凝血因子—FⅡ、I、Ⅸ、X。 对凝血酶敏感的凝血因子一FI、V、Ⅷ、XI。 接触因子—FXⅪ、Ⅻ、前激肽释放酶和高分子量激 肽原。 其他 FII、FIV
三.凝血机制 ㈠凝血因子: 已知参与体内凝血过程的凝血因子有12个,以罗马数 字Ⅰ-Ⅴ及Ⅶ-ⅩⅢ表示。凝血因子均是蛋白质,除FⅢ 外,其他均存在于新鲜血浆中,多数是在肝脏合成。 归纳起来如下: 依赖Vk的凝血因子——FⅡ、Ⅶ、Ⅸ、Ⅹ。 对凝血酶敏感的凝血因子——FⅠ、Ⅴ、Ⅷ、ⅩⅢ。 接触因子——FⅪ、Ⅻ、前激肽释放酶和高分子量激 肽原。 其他——FⅢ、F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