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凝固机理示意图 内源性凝血途径 表面接触 外源性凝血途径 激肽释放 ←激肽释放酶原 组织损伤 高分子量激肽原 XⅫ→XⅫa X+XⅪa 组织因子(Ⅲ) IⅨ *Ⅸa IXa Caz2+V VIIa III Ca2+ PF3 PL 共同途经 Ca2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单体 *可溶性纤维 y肽 蛋白聚合体 肽B Ca2+ X 不溶性纤维蛋白聚合体
血液凝固机理示意图 内源性凝血途径 表面接触 外源性凝血途径 激肽释放酶 激肽释放酶原 组织损伤 高分子量激肽原 Ⅶ Ⅻ Ⅻa Ⅺ Ⅺa 组织因子( Ⅲ) Ⅸ Ⅸa Ⅸa Ca2+ Ⅷ Ⅶa Ⅲ Ca2+ PF3 PL Ⅹ Ⅹa 共同途经 Ⅹa Ⅴ Ca2+ PL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单体 可溶性纤维 肽A 蛋白聚合体 肽B Ca2+ ⅩⅢa ⅩⅢ 不溶性纤维蛋白聚合体
(二凝血过程 凝血过程是由酶原转变为酶逐级放大的 连续过程 抗凝机制 体内存在若干生理性抗凝体系,它们在 不同水平和不同部位调节着凝血瀑布反 应。其中最重要的有抗凝血酶I、蛋白C 系统、肝素、组织因子途经抑制物
㈡凝血过程 凝血过程是由酶原转变为酶逐级放大的 连续过程。 抗凝机制 体内存在若干生理性抗凝体系,它们在 不同水平和不同部位调节着凝血瀑布反 应。其中最重要的有抗凝血酶Ⅲ、蛋白C 系统、肝素、组织因子途经抑制物
(一抗凝血酶I(AT-I) ATI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抗凝物质,约占血浆生 理性抗凝活性的75%。ATI生成于肝脏及血管 内皮细胞,主要功能是灭活FXa及凝血酶,对 其它丝氨酸蛋白酶如Fa、XⅪa、XⅫa等亦有一 定的灭活作用,其抗凝活性与肝素密切相关。 肝素与ATI结合,致ATI构型变化,活性中心 暴露,变构的ATIⅢ与因子Xa或凝血酶以1:1 结合成复合物,使FXa及凝血酶灭活
㈠抗凝血酶Ⅲ(AT-Ⅲ) ATⅢ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抗凝物质,约占血浆生 理性抗凝活性的75%。ATⅢ生成于肝脏及血管 内皮细胞,主要功能是灭活FⅩa及凝血酶,对 其它丝氨酸蛋白酶如FⅨa、Ⅺa、Ⅻa等亦有一 定的灭活作用,其抗凝活性与肝素密切相关。 肝素与ATⅢ结合,致ATⅢ构型变化,活性中心 暴露,变构的ATⅢ与因子Ⅹa或凝血酶以1:1 结合成复合物,使FⅩa及凝血酶灭活
(∈蛋白C系统 蛋白C系统由蛋白C(PC),蛋白S(PS)及 TM等组成。PC、PS为Vk依赖性因子,在肝 内合成。TM则主要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 现证实它是内皮细胞表面的凝血酶受体。 凝血酶与内皮细胞表面的TM以1:1形成复合 物,裂解PC,使之活化(APC),APC以PS为辅 助因子,通过灭活FV及FⅧ而发挥抗凝作用
㈡蛋白C系统 蛋白C系统由蛋白C(PC),蛋白S(PS)及 TM等组成。PC、PS为Vk依赖性因子,在肝 内合成。TM则主要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 现证实它是内皮细胞表面的凝血酶受体。 凝血酶与内皮细胞表面的TM以1:1形成复合 物,裂解PC,使之活化(APC),APC以PS为辅 助因子,通过灭活FⅤ及FⅧ而发挥抗凝作用
(仨)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为一种对热稳定的糖蛋白。内皮细胞可 能是其主要生成部位。TFPI的抗凝机制: ①有直接抗FXa作用。②在钙离子存在 的条件下,有抗TFFⅫa复合物的作用。 (四肝素抗FXa及凝血酶
㈢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为一种对热稳定的糖蛋白。内皮细胞可 能是其主要生成部位。TFPI的抗凝机制: ①有直接抗FⅩa作用。②在钙离子存在 的条件下,有抗TF/FⅦa复合物的作用。 ㈣肝素 抗FXa及凝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