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 申报书 (本科) 推荐单位 延安大学 课程学校 延安大学 课程名称 管理学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口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其他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管理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工商管理 课程负责人 武忠远 填报日期 2013年10月
2013 年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 申 报 书 (本科) 推 荐 单 位 延安大学 课 程 学 校 延安大学 课 程 名 称 管 理 学 课 程 类 型 □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其他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管 理 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工商管理 课 程 负 责 人 武 忠 远 填 报 日 期 2013 年 10 月
陕西省教育厅制 2013年9月 填写要求 1.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2.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 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3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不可作为申报内容填写。 4.课程团队的每个成员都须在2.课程团队”表格中签字。 5.“8.承诺与责任需要课程负责人本人签字,课程建设学校 盖章
— 1 — 陕西省教育厅制 2013 年 9 月 填 写 要 求 1.以 word 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2.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 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3.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不可作为申报内容填写。 4.课程团队的每个成员都须在“2.课程团队”表格中签字。 5.“8.承诺与责任”需要课程负责人本人签字,课程建设学校 盖章
1.课程负责人情况 课程负责人 武忠远 性别 男出生年月1962.8 最终学历 研究生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学位 博士 行政职务 教务处处长 基本情况 所在院系 经济管理学院 通信地址(邮编)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延安大学教务处(716000 研究方向 管理理论、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管理 是否曾获省级 精品 精品课程称号 是|课程称号年份200年课程负责人武忠远 现课程负责人近三年讲授本课程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 别、周学时:学生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含实验、 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 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 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主编的省部级及以上规划教材、获奖教材(不超过五项): 、讲授课程 1.《管理学》,专业必修课,周3学时,20082012级,345人 2.《人力资本理论》,专业必修课,周3学时,20082012级,323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任务 近五年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38人。 教 学|三、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地方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四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07.12-2009.10 况|四、公开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1.《管理学教学改革新思路》,《教育探索》,2008(7); 《地方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三位一体”模式探索与实践》,《延安职业技术 院学报》,2011(2); 《地方高校打造本科特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4.《构建地方高校公共选修课“三位一体”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学术探索》, 2011(141) 5.《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红色经典教育的实现形式》,《中国大学教学》,2013(3) 五、获得的教学奖励 获2011年陕西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证书编号:SJX111032-1)。 六、主编教材 《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
— 2 — 1.课程负责人情况 基 本 情 况 课程负责人 武忠远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2.8 最终学历 研究生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学 位 博士 行政职务 教务处处长 所在院系 经济管理学院 通信地址(邮编)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延安大学教务处(716000) 研究方向 管理理论、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管理 是否曾获省级 精品课程称号 是 曾获省级精品 课程称号年份 2008 年 原省级精品 课程负责人 武忠远 教 学 情 况 现课程负责人近三年讲授本课程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 别、周学时;学生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含实验、 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 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 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主编的省部级及以上规划教材、获奖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讲授课程 1.《管理学》,专业必修课,周 3 学时,2008——2012 级,345 人。 2.《人力资本理论》,专业必修课,周 3 学时,2008——2012 级,323 人。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任务 近五年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 38 人。 三、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地方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四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07.12—2009.10。 四、公开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1.《管理学教学改革新思路》,《教育探索》,2008(7); 2.《地方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三位一体”模式探索与实践》,《延安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2011(2); 3.《地方高校打造本科特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4.《构建地方高校公共选修课“三位一体”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学术探索》, 2011(141); 5.《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红色经典教育的实现形式》,《中国大学教学》,2013(3)。 五、获得的教学奖励 获 2011 年陕西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证书编号:SJX111032-1)。 六、主编教材 《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年 9 月出版
课程负责人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 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 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 间)(不超过五项):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1.《影响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开发效果因素的控制》,《农机化研究》,2008(4),第 2.《明清时期陕商成功的影响因素分析》,《商业时代》,2008(4),第一作者 3.《基于0Q方法的企业文化建设效果测量》,《财经论丛》,2009(5),第一作者 术 4.《西方人性假设理论及其启示》,《商业时代》,2008(29),第二作者 研 究 5.《捷克大学管理机制及其启示》,《延安大学学报》,2010(5),第一作者。 二、著作 1.《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国农业科技人才分类开发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008年11月出版,独著 2.《导教促学论》,科学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第三编著者
— 3 — 学 术 研 究 课程负责人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 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 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 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1.《影响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开发效果因素的控制》,《农机化研究》,2008(4),第一 作者; 2.《明清时期陕商成功的影响因素分析》,《商业时代》,2008(4),第一作者; 3.《基于 OCQ 方法的企业文化建设效果测量》,《财经论丛》,2009(5),第一作者; 4.《西方人性假设理论及其启示》,《商业时代》,2008(29),第二作者; 5.《捷克大学管理机制及其启示》,《延安大学学报》,2010(5),第一作者。 二、著作 1.《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国农业科技人才分类开发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008 年 11 月出版,独著; 2.《导教促学论》,科学出版社,2012 年 9 月出版,第三编著者
课程团队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技术学科专业 在本课程中 职务 承担的工作 签字 武忠远男196208 教授 工商管理 主讲 课李兴开男197108讲师工商管理 讲 程 团姬雄华男196710教授工商管理 主讲 队 结 王成男|1967.10副教授工商管理 主讲 构|张永峰男|197806讲师 经济学 主讲 白鹏飞男1982.10讲师 经济学 主讲 李颖女1985.08讲师 旅游管理 主讲 课程团队(含优秀的教育技术骨干和行业背景专家)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 师资配置情况、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课程 课程团队。课程团队共7人,来自于管理学和经济学两个学科:职称结构:教授2 团队|人,副教授1人,讲师4人:学历结构:博士和在读博士4人,硕士3人:年齡结构 整体|50岁以上1人,40-49岁3人,30-39岁2人,30岁以下1人:学缘结构:西北农林科 技大学2人,西北大学1人,华南师范大学1人,扬州大学1人,延安大学2人:师生 及青|比为64本课服团队职称、年龄,学缘结构合理可确保课程建设持续发展 年教 效。五 师培|师进行培养,在北京理工大学定向培养博土2名,引进优秀硕士研究生1名,15人次外 养|出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学习,聘请了国内知名教授10人次来校与青年教师交流,并通过 组建教学、科研团队,以“传、帮、带”和“课程互研”的方式提高青年教师授课和科 研能力。五年来,在学生评教和教学督导团评教中青年教师得分不低于85分:青年教师 共获批(包括参与)各类科研课题9项,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8篇。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1)地方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四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该课 题紧紧抓住管理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探讨了管理学类专业实施“双纲、双师、双元、 轨”的“四双”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2)管理学教学改革新思路(论文),着重探讨了管理学教学方法改革问题,倡导在 管理学教学中要综合使用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商务报告写作与商务演讲等方法 教学同时要在课程考核上注重过程考核,要打破期末一考定成绩的传统做法。目的是要实现 改革|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大变革,变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 与研主动性 究 (3)地方高校打造本科特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从特色办学定位、特色学和 与专业形成、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推行、特色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延安大学本科特1 教育问题。 4)实践探索。一是在管理学教学中,增加了课堂讨论、案例分析、随堂见习、现 场教学和商务报告写作与商务演讲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 习兴趣,教学效果显著:二是充分发挥管理学精品课程网络互动平台作用,通过师生互 动,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扩展了课堂教学范围,深受学生好评
— 4 — 2.课程团队 课 程 团 队 结 构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 职务 学科专业 在本课程中 承担的工作 签字 武忠远 男 1962.08 教授 工商管理 主讲 李兴开 男 1971.08 讲师 工商管理 主讲 姬雄华 男 1967.10 教授 工商管理 主讲 王 成 男 1967.10 副教授 工商管理 主讲 张永峰 男 1978.06 讲师 经济学 主讲 白鹏飞 男 1982.10 讲师 经济学 主讲 李 颖 女 1985.08 讲师 旅游管理 主讲 课程 团队 整体 素质 及青 年教 师培 养 课程团队(含优秀的教育技术骨干和行业背景专家)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 师资配置情况、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课程团队。课程团队共 7 人,来自于管理学和经济学两个学科;职称结构:教授 2 人,副教授 1 人,讲师 4 人;学历结构:博士和在读博士 4 人,硕士 3 人;年龄结构: 50 岁以上 1 人,40-49 岁 3 人,30-39 岁 2 人,30 岁以下 1 人;学缘结构:西北农林科 技大学 2 人,西北大学 1 人,华南师范大学 1 人,扬州大学 1 人,延安大学 2 人;师生 比为 60:1。本课程团队职称、年龄、学缘结构合理,可确保课程建设持续发展。 青年教师培养措施与成效。五年来,通过脱产学习、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对青年教 师进行培养,在北京理工大学定向培养博士 2 名,引进优秀硕士研究生 1 名,15 人次外 出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学习,聘请了国内知名教授 10 人次来校与青年教师交流,并通过 组建教学、科研团队,以“传、帮、带”和“课程互研”的方式提高青年教师授课和科 研能力。五年来,在学生评教和教学督导团评教中青年教师得分不低于 85 分;青年教师 共获批(包括参与)各类科研课题 9 项,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8 篇。 教学 改革 与研 究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1)地方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四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该课 题紧紧抓住管理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探讨了管理学类专业实施“双纲、双师、双元、双 轨”的“四双”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2)管理学教学改革新思路(论文),着重探讨了管理学教学方法改革问题,倡导在 管理学教学中要综合使用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商务报告写作与商务演讲等方法, 同时要在课程考核上注重过程考核,要打破期末一考定成绩的传统做法。目的是要实现教 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大变革,变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 主动性。 (3)地方高校打造本科特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从特色办学定位、特色学科 与专业形成、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推行、特色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延安大学本科特色 教育问题。 (4)实践探索。一是在管理学教学中,增加了课堂讨论、案例分析、随堂见习、现 场教学和商务报告写作与商务演讲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 习兴趣,教学效果显著;二是充分发挥管理学精品课程网络互动平台作用,通过师生互 动,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扩展了课堂教学范围,深受学生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