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研究中的社会网络范式:基于研究方法视角的12个管理学顶级期刊(2001~2010)文献研究 理论述评 管理学研究中的社会网络范式:基于研究方法视角 的12个管理学顶级期刊(2001~2010)文献研究* 张闯 摘要:从社会网络理论的角度来研究组织与管理问题 观点和方法,Wellman(1988)将其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第 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管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该领 一,对行为的解释由个体属性转向限制行为主体的网络特 域的研究更被一些学者称为管理学研究中的社会网络范 征。社会网络分析不强调研究个体属性而是强调研究行 式。本文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围绕研究层面、分析单位、研 为所属的社会关系。第二,社会网络分析关注的是不同行 究视角、数据来源及研究的时间属性(静态v.动态)建立 为主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将关系还原为其内在属性和本 分析框架,并对12本管理学顶级期刊近10年(2001~2010) 质特征,认为解释行为主体如何行为的规则来自于社会关 来发表的此类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力图展示该领城在研 系结构体系中的位置而非动机。第三,社会网络结构决定 究设计方面的全貌,并就未来发展方向展开讨论。 二元关系(dyadic relationship)的运作。以往在研究二元 关键词:社会网络管理研究方法文献回顾网络 关系的时候,研究者往往只限于研究关系,而较少考虑网 范式 络中其他关系对于该二元关系的影响,以及多个二元关系 之间的互动。社会网络作为二元关系发展的背景而存在, (一)引言 并且对二元关系发展过程中的资源配置产生了重要影 自20世纪70年代,尤其是Tichy、Tushman和Fombrun 响。第四,世界是由网络而非群体构成的。但网络分析不 (1979)将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引 排斥群体,因为群体不过就是有严格限制与紧密联系的社 入管理学语境之后,从社会网络角度研究组织与管理问题 会网络。第五,网络方法取代和补充个体方法。社会网络 成为管理学研究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Parkhe,Wasser- 分析方法是一种将关系作为基本统计处理单位而非将个 man&Ralston,2006),管理学界的两本顶级期刊AMJ 体作为一个独立的统计单位的研究方法,矩阵方法与数学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和AMR(Academy of 模型的广泛运用以及对于关系的处理成为社会网络分析 Management Review)分别在2004年和2006年以此为主题 方法统计处理的一大特色。 出版的专刊更是成为社会网络分析在管理学研究中制度化 尽管建立在上述理论共识的基础上,社会网络分析在 的标志(Galaskiewicz,2007)。虽然32年前Tichy等学者 管理学研究中仍然呈现出相当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来 (1979)谨慎地认为“在我们谈论网络范式(network para- 自社会网络理论被应用的领域(Dacin,Ventresca&Beal, digm)之前,尚有很多重大的问题需要解决(p.516)”,并且 1999;Borgatti&Foster,2003;Galaskiewicz,2007)、研究的 在理论发展过程中也多有批评的声音(Salancik,1995; 视角(perspective)或导向(orientation)(Wellman,1983; Knoke,2001),但组织与管理学研究中的社会网络范式却 Kilduff&Tsai,2003;Provan et al.,2007)、分析的层面 正在形成(Borgatti&Foster.,2003;Kilduff,Tsai&Hanke, (analysis level)(Borgatti Foster,2003;Brass et al., 2006),Tichy等学者(1979)所言的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 2004)与分析单位(analysis unit)(Galaskiewicz,2007)、理 如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的准则(Wellman,1983)、管理学研 论解释的机制(explanation mechanism)(Borgatti&Fos- 究中社会网络理论的“硬核(hard core)”也已具雏形 ter,2003:Brass et al.,2004;Galaskiewicz,2007)等诸多方 (Kilduff et al.,2006),这使得“网络理论的发展正处于令人 面。正是上述差异性的存在,从不同维度对管理学研究中 兴奋的新发展阶段的起点”(Parkhe et al.,2006,p.560)。 的社会网络研究进行综述对理论的整合与发展就显得异 社会网络理论之所以具有如此的吸引力,是由于它提 常重要。现有的综述性文献主要从研究领域,如组织嵌入 供了一个与传统组织与管理研究不同的视角和严谨、定量 (Dacin et al.,1999)、组织行为(Galaskiewicz,2007)、网络 的研究方法(Galaskiewicz,2007)。社会网络范式与传统 组织(Grandori&Soda,1995)、组织间关系(Oliver&Eb- 研究范式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前者把研究的重点集中在行 ers,1998)或研究主题(Borgatti&Foster,2003)对研究文 动者(actor)(个人,群体、组织)之间的关系及其嵌入其中 献进行回顾并力图建立分类框架;也有文献结合解释机制 的网络上,而不再仅仅关注行动者的属性,认为行动者在 与研究层面(Brass et al.,2004)、研究视角与研究层面 网络中的位置、网络的结构以及行动者所在的社会关系背 (Provan et al.,2007;罗家德,2010)对文献进行回顾。就 景决定了行动者的行为,而不是行动者的个体属性决定了 社会网络分析而言,其研究方法是区别于传统管理学研究 其行为(Granovetter,1985,1992;Brass,Galaskiewicz, 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Kilduff&Tsai,2003),并且将社会 Greve&Tsai,2004)。虽然社会网络理论的发展有着不同 网络理论应用于管理学的研究也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任 的路径和理论传统(Kilduff&Tsai,2003;Freeman, 务(Marsden.,1990,2005),但现有文献中尚没有从研究方 2004),但社会网络理论学者仍然共同遵循着一些基本的 法角度对该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显然,从研究方法 *本文得到了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10YJA63020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904501257)和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优 秀人才项目(200919)的资助。感谢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研究生杜楠、田敏、闫明、吴启双、关宇虹、高洁和唐薇在论文检索环 节提供的协助。 -154- ?1994-2014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管理 学研究中的社会网络 范式 : 基于研 究方法视 淆的 个管理 学顶级期刊 卜 文故研究 00 0 0 1 ( ) 1 2 2 2 理论 述 评 管理学研 究 中的社会 网络范式 : 基于 研究方法视 角 的 个管理学顶级期干 1 2 lJ 0 0 ( 1 2 一 0 1 2 文献研究 0 ) ’ 张 闯 摘要 从社 会 网络理论 的角度来研 究组织 与管理问题 : 是 世 纪 0 2 年代 以 来管理 学研 究的 前沿 领域之 一 0 7 , 该 领 域 的研 究更被 一些 学者 称为管理 学研 究中的社会 网络 范 式 。 本文从研 究方 法 的 角度 , 围绕研 究层面 、 分析单位 、 研 究视 角 、 数据 来 源及研 究的 时 间属性 (静 态 vs . 动 态 ) 建立 分析框 架 , 并对 12 本管理 学顶 级期刊 近 10 年 ( 2 0 0 1 一 2 0 1 0) 来发表 的此类研 究 文 献进行 了分析 , 力 图展 示 该领域在研 究设计 方 面 的全貌 , 并就未来发展 方 向展开 讨论 。 关键词 : 社 会 网络 管理研 究方 法 文献回 顾 网络 范式 (一 ) 引 言 自2 0 世纪 7 0 年代 , 尤其是 T i e h y 、 T u s h m a n 和 F o m b r u n ( 19 7 9 )将社会 网络分析 ( s o e i a l N e t w o r k A n a l y s i s , s N A ) 弓} 人管理学语境之后 , 从社会 网络角度研究组织与管理 问题 成为 管理学研 究 中发展最 快 的领 域之一 (aP kr h e , w as se r - m a n & R a l s t o n , 2 0 0 6 ) , 管 理 学 界 的两 本 顶 级 期 刊 A M J ( A e a d e m y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J o u r n a l ) 和 A M R ( A e a d e m y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R e v i e w ) 分别在 2 0 0 4 年 和 2 0 0 6 年 以此为 主题 出版的专刊更是成 为社会网络分析在管理学研究 中制度化 的标 志 ( e a l a s k i e w i e z , 2 0 0 7 ) 。 虽然 犯 年 前 Ti e h y 等 学 者 ( 1 9 7 9 ) 谨慎 地认 为 “ 在我 们谈 论 网络范式 ( n e tw o r k p a r a - id g m )之 前 , 尚有很多重大 的问题需要解决 ( p . 5 16) ” , 并且 在 理 论 发展 过 程 中也 多 有 批评 的声 音 ( aS l an c ik , 1 9 9 ;5 K no ke , 20 01 ) , 但组织 与管理学 研究 中的社会 网络范 式却 正在形成 ( B o r g a t t i & F o s t e r , 2 0 0 3 ; K izd u f , T s a i & H a n k e , 2 0 0 6 ) , T i e h y 等 学者 ( 1 9 7 9 ) 所言 的一些重 大 的理论 问题 , 如社 会网络分析 的基本 的准则 ( W el m an , 1 9 83 ) 、 管理学研 究 中社 会 网 络 理 论 的 “ 硬 核 ( h ar d C or e ) ” 也 已 具 雏 形 ( iK dl u f et al . , 20 06 ) , 这使得 “ 网络理论 的发展正处于令人 兴奋的新发展阶段 的起点 ” ( p a r k h e e t a l . , 2 0 0 6 , p . 5 6 o ) 。 社 会网络理论 之所以 具有如此 的吸 引力 , 是 由于它提 供 了一个与传统组织与管理研究不 同的视 角和严谨 、 定量 的研 究方 法 ( G a l a s k i e w i e z , 2 0 0 7 ) 。 社会 网络 范式 与传统 研究 范式 的最 大不同就在 于前者把研 究的重点 集中在行 动者 ( ac ot r ) ( 个人 、 群体 、 组织 )之 间的关系及 其嵌 人其 中 的网络上 , 而不再仅 仅关注行动 者的属性 , 认 为行动者在 网络 中的位 置 、 网络 的结构 以及行动者所在 的社会关系背 景决 定了行动者的行为 , 而不是行 动者的个体 属性决定 了 其 行 为 ( e r a n o v e t t e r , 1 9 8 5 , 19 9 2 ; B r a s s , e a l a s k i e w i e z , Gr ve e & sT ia , 20 04 ) 。 虽然社会 网络理论 的发展有着 不同 的 路 径 和 理 论 传 统 ( K i ld u f & T s a i , 2 0 0 3 ; F r e e m a n , 20 04 ) ,但 社会 网络理论学 者仍 然共 同遵循 着一些基本 的 观点和方法 , W el m an ( 19 8 8) 将其归纳为 以下 5 个方面 : 第 一 , 对行 为的解释 由个体属性转 向限制行为主体的网络特 征 。 社会 网络分析不强 调研究个体属性 而是强调研究行 为所属的社会 关系 。 第二 , 社会 网络分析关注的是不同行 为主体之 间的关系而 不是将关 系还 原为其 内在属性 和本 质特征 ,认 为解 释行为主体如何行为 的规则来 自于社会 关 系结构体系 中的位置而非 动机 。 第三 , 社会 网络结构决定 二元 关系 ( d y a d i C : 。 l a t i o n s h ip ) 的运作 。 以 往 在研 究二 元 关系 的时候 , 研究者往往 只 限于研究关系 , 而较少 考虑网 络 中其他关系对于该二元关 系的影 响 , 以及多个二元关系 之间 的互动 。 社会网络作 为二 元关 系发展的背景而存在 , 并 且对 二 元关 系发 展过 程 中 的资 源配置 产 生 了重要 影 响 。 第 四 , 世界是由网络而非 群体构成 的 。 但 网络分析不 排斥群体 , 因为群体不过就 是有严格 限制 与紧密联 系的社 会 网络 。 第五 , 网络方法取代和补充个体方法 。 社会 网络 分 析方法是一种 将关系作 为基本统计处 理单位而非将个 体作 为一个独立 的统计单位 的研究方法 , 矩阵方法与数学 模 型 的广泛运 用以 及对 于关 系 的处理成 为社 会 网络分析 方法统计处理 的一大特色 。 尽管建立在上述理论共识 的基础上 , 社会 网络分 析在 管理学研究 中仍然呈 现出相 当程度 的差 异 。 这些差异来 自社会 网络 理论被应用 的领域 ( D a e i n , v e n t r e s e 。 & B e a l , 1 9 9 9 : B o r g a t t i & F o s t e r , 2 0 0 3 ; G a l a s k i e w i e z , 2 0 0 7 ) 、 研 究的 视 角 ( p e r s p e e t i v e ) 或 导 向 ( o r i e n t a t i o n ) ( w e l l m a n , 19 8 3 ; K il d u f & T s a i , 2 0 0 3 ; P r o v a n e t a l . , 2 0 0 7 ) 、 分 析 的 层 面 ( a n a ly s i s l e v e l ) ( B o r g a t t i & F o s t e r , 2 0 0 3 ; B r a s s e t a l . , 2 0 0 4 ) 与分析单 位 ( a n a ly s i s u n i t ) ( G a l a s k i e w i e z , 2 0 0 7 ) 、 理 论 解 释 的机 制 ( e x p l a n a t i o n m e e h a n i s m ) ( B o r g a t t i & F o s - t e r , 2 0 0 3 ; B r a s s e t a l · , 2 0 0 4 ; G a l a s k i e w i e z , 2 0 0 7 )等诸 多方 面 。 正是上述差异性 的存在 , 从 不同维度对管理学研究中 的社会 网络研究进 行综述对理论 的整合与发 展就显得异 常重要 。 现有 的综述性文献主要从研究领域 , 如组织嵌人 ( D a e i n e t a l . , 19 9 9 ) 、 组织行 为 ( G a l a s k i e w i e z , 2 0 0 7 ) 、 网络 组 织 ( G r a n d o r i & S o d a , 19 9 5 ) 、 组织 l司关 系 ( O l i v e r & E b - e r s , 1 9 9 5 )或研 究 主题 ( B o r g a rt i & F o s t e r , 2 0 0 3 )对研 究文 献进行 回顾并力 图建立分类框架 ; 也有文献结合解释机制 与研 究 层 面 ( Br as S et al . , 20 0 4 ) 、 研究 视 角 与研 究 层 面 ( p r o v a n e t a l . , 2 0 0 7 ; 罗家德 , 2 0 1 0 ) 对文献 进行 回顾 。 就 社会网络分析而言 , 其研究方法是 区别于传统管理学研究 方法 的一个 重要方 面 ( iK l du f & sT al , 2 0 03 ) , 并且将社会 网络理论应 用于管理学 的研 究也是一个 颇具挑战性 的任 务 ( M a r s d e n , 19 9 0 , 2 0 0 5 ) , 但 现有文献 中尚没有从研究方 法角度对该 领域 的研 究文献进行 梳理 。 显然 , 从研究方法 * 本文得 到 了教 育部人文社 科研究一般项 目( 10 Y J A 6 3 0 2 0 0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 目( 20 0 90 4 501 2 57 )和辽宁省教育厅 高等学校优 秀人才项 目( 2 0 09 1R 9) 的资助 。 感谢东北 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 院的研究生杜楠 、 田敏 、 同明 、 昊启双 、 关 宇虹 、 高洁和唐薇在论文检索环 节提供的协助 。 15 4
《管理世界》(月刊 201l年第7期 的角度来对管理学研究中的社会网络范式进行梳理,可以 面既包括正式组织结构中的部门( division)和业务单位 与其他视角的综述性文献相互补充,从而更好地展现该领 (unit),也包括诸如团队(team)小群体( group)之类的非 域研究的进展与方向。针对这一缺陷,本文拟从研究方法正式组织。而根据组织的性质,组织层面则包括企业和各 的角度对最近10年(2001-2010)来管理学研究中的社会 种非营利性组织(如政府、医院、图书馆等)。显然,不同的 网络分析文献进行回顾,我们将重点围绕研究层面、分析分析层面与管理学研究的领域紧密相关,这不仅可以反映 单位、研究视角数据来源与研究的时间属性(静态vs动社会网络理论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范围,也可以反映社 态)建立分析框架,并针对12本顶级管理学学术期刊上发 会网络方法对于不同分析层面研究的独特优势( Contrac 表的论文进行分析,力图展示该领域在研究设计方面的全 tor et al.2006)。 貌,并就未来发展方向展开讨论 分析单位( analysis unit) (二)理论框架 根据社会网络分析的结构主义传统( Borgatti Fos 社会网络是社会行动者( actor)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 r,2003),网络由不同的单元所构成,除了行动者和行动 集合( Brass et al.,2004)。作为一种一般的社会学理论 者之间的二元关系( dyads)以外,还包括从微观向宏观层 社会网络可以灵活地应用于各种行为主体(如个人、群体 面过渡的三元关系( triads)、四元关系( tetrads)、子群 组织等)和各种类型的关系( Contractor, Wasserman& ( cliques),直到整个网络( network)( Wasserman& Faust, Faust,2006)。对于管理学研究所关注的组织而言,社会 1994),这些单元构成了网络分析的基本分析单位。针对 网络方法有着高度的适用性,因为组织本身就是一个包括管理学研究的特点, Galaskiewicz(2007)认为网络分析的 多种行为主体以及它们相互之间各种关系的网络(O 单位包括个体( actor)、二元关系( dyadic relationship)和网 Rel,1991; Kilduff et al.,2006)。正是由于组织的上述 络整体( whole network),这虽然是一个比较简化的分类框 特点,以及管理学研究领域的多元化,将社会网络理论应架,但却基本适用于管理学的研究,本文采用这一分类体 用于管理学研究时,除了要将社会网络理论与管理学的研 系作为文献分析的基本框架 究情境与问题相匹配以外,更要在研究方法方面与之相匹 研究视角( perspective) 配,架构管理学研究领域与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之间的桥 根据操作化方法的不同,网络分析存在两个相互补充 梁。本文根据管理学研究和杜会网络理论的基本分析范 视角:从个体( individual)的视角和从整体网络的视角 式建构了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如图1),主要涉及管理学( Wellman,1983; Provan et al.2007), Galaskiewicz和Was 研究中社会网络范式的分析层面、分析单位、研究导向、数 serman(1994)将这两个视角的研究区分为微观层面(mi 据来源、网络变量的作用及解释机制,以及研究设计中对cro-leve)和宏观层面(maro- level),Kldu和Tsai(2003) 时间维度的考量 则直接将两种视角称为自我中心网络( egocentric net 1分析层面( analysis level) work)和整体网络( whole network)。网络研究的视角往往 根据Tsui(2005)的观点,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分析层面 与网络变量的测量密切相关。其中,整体网络的研究视角 包括个人、群体、企业与企业间( Inter-firm)4个基本层面 往往需要较为清晰地界定网络的边界,这样才能采用社会 以及相互交又的层面(企业→群体→个人、企业…个人、个 网络分析中对诸如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度、个体网络中心 人→群体→组织)。与之相对应,由于社会网络分析强调 性等网络变量的测量方法。但就很多管理学研究而言,网 行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而非行动者的基本属性,所以社络边界的界定始终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Lau 会网络研究的层面包括个人网络( interpersonal network) mann, Marsden Prensky, 1989: Marsden, 1990: Heat 群体网络( Intergroup或 interunit network)和组织网络(in-Fulr& Johnston,2009),并且当网络的规模过大时,从整 k),及上述3个层面相互交叉的层体角度来测量网络结构往往会面临非常巨大的工作量,甚 面( Kilduff&Tsai,2003; Brass et al.,2004)。其中,群体层至会使得研究缺少了可操作性。因此,自我中心网络就可 以弥补上述不足,这种方法以某个焦点行动者( focal ac 社会网络理论 tor,该行动者就被称为ego)为中心,关注以该行动者为中 心的一个社会网络。虽然这种方法无法关注整体网络带 管理学研究情境 给行动者的影响,但却可以将网络理论的视角与传统的以 个体为中心的研究方法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得采用抽 分析层面:群体 分析单位:关系 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成为可能( Borgatti& Foster 组织 2003)。显然,相对于自我中心网络而言,整体网络的研究 解释机制 往往意味着更大的研究操作难度。 整体网络 二手资料 除了上述两种网络研究视角以外,社会网络分析还非 研究视角:自我中心网络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 常关注由两个行动者构成的二元关系,考察关系的性质与 定性访谈 内容等社会背景要素对行动者行为的影响,前两种网络视 角体现了对网络结构影响的强调,二元关系则强调了关系 时间维度:静态 社会背景的影响, Granovetter(1992)将前者称为结构嵌入 ( structural embeddedness),将后者称为关系嵌入( relation al embeddedness)。由于网络结构作用机制的复杂性,对 二元关系的研究构成了进行网络分析的基本起点(Row 图1本文分析框架 ley et al.,2000 Barden& Mitchell,2007)。因此,本文将 155 ?1994-2014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的角度来对管理学研究 中的社会网络范式进行梳理 , 可 以 与其他视角的综述性文献相互补充 ,从 而更好地展现该领 域研究 的进展与方 向 。 针对这一缺陷 , 本文拟从研究方法 的角度对 最近 10 年 ( 2 0 0 1 ~ 2 01 0) 来管理学 研究 中的社会 网络分析文献进行 回顾 , 我们将重点 围绕研究层 面 、 分 析 单位 、 研究视 角 、 数据来源 与研究 的时间属 性 ( 静态 v s . 动 态 ) 建立 分析 框架 , 并针对 12 本顶级管理学学术期 刊上发 表的论文进行分析 , 力图展示 该领域在研究设计方面的全 貌 , 并就未来 发展方 向展开讨论 。 ( 二 )理论框架 社会 网络是社 会行动者 ( ac tor )及其相 互之 间关 系的 集合 ( B r a s s e t a l . , 2 0 0 4 ) 。 作 为一种一 般 的社 会学理 论 , 社会网络可以 灵活地应 用于各种行 为主体 (如个人 、 群体 、 组 织 等 ) 和 各 种 类 型 的关 系 ( C o n t r a e t o r , W a s s e r m a n & aF us t , 20 06 ) 。 对 于管理 学研究所 关注 的组织而 言 , 社 会 网络方法有着高度 的适用性 , 因为组织本身就是一个包括 多 种 行 为主 体 以 及 它 们 相互 之 间各 种 关 系 的 网络 ( 0 ’ R e il ly , 19 9 1 ; K i ld u f e t a l . , 2 0 0 6 ) 。 正是 由于组 织 的上 述 特点 , 以及 管理学研究领域 的多元化 , 将社会 网络理论 应 用 于管理学研究时 , 除了要将社会 网络理论 与管理学的研 究情境与 问题相匹 配以 外 , 更要在研究方法方面与之相匹 配 , 架构管理 学研究领域与社会 网络理论与方法之间的桥 梁 。 本 文根据管理学研究 和社会 网络理论 的基本 分析范 式建构 了一个基本 的分 析框架 ( 如图 1 ) , 主要 涉及管理学 研究 中社会网络范式的分析层 面 、 分析单位 、 研究导向 、 数 据来 源 、 网络变 量的作用及解 释机制 , 以及研究 设计 中对 时间维度的考量 。 1 . 分析层面 ( a n a ly s i s . e v e l ) 根据 sT iu ( 2 0 05 ) 的观点 , 组织 与管 理研 究的分析层面 包 括个人 、 群体 、 企业与企业间 ( i n ter 一 ifr m ) 4 个基本层 面 , 以及相互交叉的层面 (企业* 群体、 个人 、 企业 。 个人 、 个 人、 群体、 组织 ) 。 与之相对 应 , 由于社会 网络 分析强调 行动者之间 的社会关 系 , 而非 行动者的基本 属性 , 所 以社 会网络研 究的层面包括个人网络 ( i n t e r p e r s o n a 一n e t w o r k ) 、 群体 网络 ( i n t e r g r o u p 或 i n t e r u n i t n e tw o r k ) 和组织 网络 ( i n - t e r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l n e t w o k ) , 及上 述 3 个 层面 相互 交叉 的层 面 ( K i d u f & T s a i , 2 0 0 3 ; B r a s , e t a 一 , 2 0 0 4 ) 。 其中 , 群体层 社会网络理论 个人 个体 分析层面 : 群体 分析单位 : 关系 组织 网络 整体网络 二 手资料 研究视角 : 自我中心 网络 数据来源 : 问卷调查 二元关系 定性访谈 网络变量 : 前因 时间维度 : 静态 结果 过程 管理学研究 图 1 本 文分析框 架 《 管 理 世 界 》 (月 刊 ) 2 01 1 年 第 7 期 面既 包括 正 式组 织结 构 中 的部 门 ( d iv is on ) 和业 务 单 位 ( u n i t ) , 也 包括诸 如团 队 ( t e a m ) 、 小 群体 ( g r o u p ) 之类 的非 正式组织 。 而根据组织 的性质 , 组织层面则包括企 业和各 种非 营利性组织 (如政府 、 医 院 、 图书馆等 ) 。 显然 , 不同的 分析层面与管理学 研究 的领域 紧密相关 ,这不 仅可以 反映 社会网络理论 在管理学 研究 中的应 用范围 , 也 可以反映社 会网络方 法对于不 同分析层 面研究 的独特优 势 ( C on t ar c - t o r e t a l . , 2 0 0 6 ) 。 2 . 分析单位 ( a n a ly s i s u n i t ) 根据 社会 网络分 析 的结 构 主义传 统 ( B or ga it & oF s - et r , 20 03 ) , 网络 由不同的单元所构 成 , 除了行动者 和行 动 者之 间的二元关 系 ( d y ad s ) 以 外 , 还包 括从微 观 向宏 观层 面 过 渡 的 三 元 关 系 ( t r i a d s ) 、 四 元 关 系 ( t e t r a d s ) 、 子 群 ( C l i q u e s ) , 直到 整个 网络 ( n e tw o r k ) ( W a s s e r m a n & F a u s t , 1 9 4 ) , 这些单元 构成了 网络 分析 的基 本分析单 位 。 针对 管理 学研 究的特 点 , G a l a s k i e w i e z ( 2 0 0 7 ) 认 为网络 分析 的 单位包括个体 ( a e t o r ) 、 二元关系 ( d y a d i e r e l a ti o n s h ip )和 网 络整体 ( w h o l e n e tw o r k ) , 这虽然是一个 比较简化的分类框 架 , 但却基本适 用于管 理学的研究 , 本 文采用这 一分类体 系作为文献分析的基本框架 。 3 . 研 究视 角( P e rs P e e ti V e ) 根据操作化方法的不 同 , 网络分析存在两个相互补充 视 角 : 从 个 体 ( ind iv d ua l) 的 视 角 和从 整 体 网络 的视 角 ( W e l lm a n , 1 9 8 3 ; P r o v a n e t a l . , 2 0 0 7 ) , G a l a s k i e w i e : 和 W a s - se r m an ( 19 4) 将 这两 个视角 的研 究 区分 为微 观层 面 ( m i - e r o 一 l e v e l ) 和宏 观层 面 ( m a e r o 一 l e v e l ) , K i l d u f 和 T s a i ( 2 0 0 3 ) 则 直 接 将 两 种 视 角 称 为 自我 中心 网络 ( eg oc en itr o ne t - w o r k )和整体 网络 ( w h o l e n e tw o r k ) 。 网络 研究的视 角往往 与 网络变量 的测量密切相关 。 其中 , 整体 网络 的研 究视角 往往需要较 为清 晰地 界定 网络的边界 , 这样 才能采用社会 网络 分析 中对诸 如 网络 密度 、 网络 中心度 、 个体 网络中心 性等 网络 变量 的测量方法 。 但 就很多管理学研究而言 , 网 络 边 界的界 定始 终 是一 个非 常具 有挑 战性 的任 务 ( aL u - m a n n , M a r s d e n & P r e n s k y , 1 9 8 9 ; M a r s d e n , 1 9 9 0 ; H e a t h , r u ll e r & J o h n s t o n , 2 0 0 9 ) , 并且 当网络的规模过大时 , 从整 体角度来 测量网络结 构往往会面临非常 巨大 的工作量 , 甚 至会使得研 究缺少 了可操作性 。 因此 , 自我中心 网络就可 以 弥补 上述 不足 , 这种方 法 以 某个 焦点 行动 者 (fo ca l ac - ot r , 该行 动者就被称 为 eg 。 ) 为 中心 , 关 注以 该行动 者为 中 心的一个 社会网络 。 虽然这 种方法无法 关注整体 网络带 给行动者的影响 ,但却可以将 网络理论的视角与传统的 以 个体为中心的研究方法很好地结合起来 , 从而使得采用抽 样 调 查 的 方 法 收 集 数 据 成 为 可 能 ( B or ga it & F os ter , 20 03 ) 。 显然 , 相对于 自我 中心 网络而言 , 整体网络的研究 往往意味着更大 的研究操作难度 。 除了上述两 种网络研 究视角以 外 , 社会 网络分析还非 常关注 由两个行动者构成的二元关系 , 考察关系的性质与 内容等社会背景要素对行动者行为的影响 , 前两种 网络视 角体现 了对网络结构影响的强调 ,二 元关系则强调 了关系 社会背景 的影响 , G r a n o v e t t e r ( 1 9 9 2 ) 将前者称 为结构嵌入 ( s t r u e t u r a l e m b e d d e d n e s s ) , 将后者称为关系嵌人 ( r e l a t i o n - a l e m b e d d e d n e s s ) 。 由于网络结构 作用机 制 的复杂性 , 对 二元 关 系的研究 构成 了进 行 网络分析 的基 本起 点 ( R o w - l e y 。 t 。 1 . , 2 0 0 0 ; B a r d e n & M i t e h e l l , 2 0 0 7 ) 。 因此 , 本文将 一 1 5 5
理学研究中的社会烙范式:基于研究方法视角的12个菩理学顶级期刊(20-2010)文赦研究 理论述评 管理学中社会网络范式研究的视角分为整体网络、自我中 理学问题做出新的解释,这些都是社会网络理论推动管理 心网络和二元关系3种,并据此对研究文献进行分类 学理论建构的重要贡献( Whetten,989)。在管理学的研 4.时间维度 究中,来自社会网络理论的变量既可以作为自变量也可以 无论网络研究的分析在哪个层面上展开,组织内部或 作为因变量( Brass et al.,2004; Galaskiewicz,2007)。作为 组织间网络都不是预先设定的( preplanned),网络的结构 自变量的网络变量主要被用来解释管理学传统研究中的 是在行动者之间互动过程中慢慢形成演化而来的(Kein 若干结果变量,这是社会网络理论在管理学中获得合法性 etal.,2004),并且网络结构会由于各种网络内部与外部因 的一个重要途径( Borgatti Foster,2003),而这种合法性 素、相互嵌入的不同层面的网络结构要素,以及行动者自 获得的关键在于社会网络变量为传统管理学问题提供了 身的属性与动机等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处于不断的变化过 新的解释,从而推动了管理学理论的发展。作为因变量 程中( Brass et al.,2004; Kilduff et al.,2006)。因此,对网 社会网络理论要回答的问题主要涉及网络结构从哪里来 络结构生成机制以及演化过程,及其对各种管理问题的影其结构变化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等,学者们往往用行动者 响机制的考察就构成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由于社会 的属性特征与倾向( Klein et al.,2004)、关系性质( Gulati 网络本身是一个由多个层面的行动者网络相互嵌人所构 1995)及环境要素( Koka et al,2006)等来解释网络变量的 成的复杂系统( Kilduff et al.,2006),对网络结构演化的研 变化。相对于作为自变量的研究而言,将网络变量作为因 究不仅涉及更多跨层面( multilevel)的分析,更涉及诸如数 变量的研究将面临更多方法上的挑战( Contractor et al 据收集这样具体的操作方法问题。为了对管理学领域社2006; Galaskiewicz,2007)。网络变量除了作为自变量和 会网络研究这一时间维度进行考察,我们将研究文献区分 因变量以外,还以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的形式出现在研究 为静态( statics)和动态( dynamics)的研究,即关注静态网 模型中,对于此类文献我们将单独归类。 络结构的研究和关注网络结构演化过程的研究。需要说 对于将网络变量作为自变量的研究而言,管理学领域 明的是,动态的研究强调的是对网络结构演化过程及其结中的社会网络研究由于其依托的理论不同而带来了对管 果的考察,这与研究设计中采用大时间跨度的数据(尤其 理学问题解释机制的差异( Borgatti& Foster,2003)。区 是二手数据)是存在本质差异的,如果研究不涉及网络结 别于传统的解释机制,社会网络理论对行动者行为的解释 构变化过程及其结果,我们把此类文献归为静态的研究 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行动者所在网络的结构;二是行 5数据来源 动者所在关系的社会背景,前者强调网络结构,后者强调 管理学实证研究中的数据主要有3个来源,即二手数 关系内容,这体现在 Granovetter(1985,1992)的嵌入思想 (如上市公司年报、公司档案等)、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的 中。作为社会网络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 Dacin et al 数据和通过定性访问获得的数据。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数 1999; Kilduff et al.2006),嵌人理论奠定了很多社会网络 据既与研究问题相关,也与研究的操作方法相关。社会网 理论的基础( Kilduff&Tsai,2003),如影响力巨大的社会 络分析,尤其是针对网络变量的研究在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资本( social capital)理论( Coleman,1990; Nahapiet& 方面与传统管理研究方法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差异(Scot, Ghoshal,1998)、结构洞( structural hole)理论(Burt, 200;罗家德,2010),因此社会网络研究中的数据来源与 1992)、关系强度( tie strength)理论( Granovetter,1973)都 收集方法还需要与研究所采用的视角(整体网络vs自我 体现或包含了网络嵌入的上述两个维度。基于此,本文将 中心网络)相匹配( Marsden,2005;罗家德,2010)。如整体主要以网络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作为将研究文献的解释 网络研究需要有一个较为明确的网络边界,要求受调查者 机制分类的基本依据,但鉴于社会资本理论的巨大影响 根据预先准备好的网络成员名单来回答相关的问项(如与力,我将其单独作为解释机制进行归类。对于将网络变量 是朋友),由于这种调查方法工作量较大,所以受限于网 作为因变量的研究而言,我们根据研究所采用的理论来对 络的规模,并且当网络边界难以确定时就很难适用。而自 其解释机制进行归类。 我中心网络则可以将网络视角与传统的抽样调查方法结 显然,上述6个方面在研究设计中绝非相互独立的,而 合起来,在不必确定网络边界的情况下进行抽样调查,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匹配的,这种关联与匹配关系我们在此不 诸如“与谁是朋友”这样的问题也依靠受调查者通过回忆 予展开,而将其融合到对文献研究结果的分析中进行讨论。 ( recall)来报告。另一方面,当研究中涉及动态的时间维 (三)研究方法 度时,调查方法的操作难度就会大为增加,而采用定性数 为了更好地反映近10年来社会网络分析范式在管理 据或二手数据可能就成为替代的方法。由于管理学领域 学研究中的进展,我们按照以下思路确定期刊范围和论文 中的社会网络研究往往会涉及不同的分析层面,研究者也 文献的检索与分析。首先,期刊范围的确定我们遵循以下 倾向于将整体网络与自我中心网络的研究视角融合在一几个规则:第一,根据以往类似研究中对管理学学术期刊 研究设计中,并采用多个不同的数据来源和数据收集程的遴选结果( Johnson& Podsakof,1994;Li&Tsui,2002; 序来获得研究数据。本文不关注具体的数据收集程序,而 Werner,2002)确定了一个基本的期刊范围框架;第二,研 根据数据来源对研究文献进行分类,并将其与研究视角结 究仅限于学术性期刊,因而排除了类似《哈佛商业评论》这 合起来分析以反映网络研究设计的特点和趋势 类实践导向较强的期刊;第三,根据管理学研究的特点,期 6网络变量与解释机制 刊要涵盖与管理学相关的各个领域中的顶级期刊(如社会 管理学研究中的社会网络范式建立在学者们共同遵学、应用心理学);第四,为了从整体上展示社会网络视野 循的一套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 Kilduff et al.,2006;库恩, 下的管理学研究,我们排除了一些管理学领域中较为专业 2003),这不仅涉及要将社会网络理论中的若干变量引人 的期刊(如营销学期刊、专注于组织行为研究的期刊等); 管理学研究领域,更涉及从社会网络理论的视角对若干管 最后,根据期刊分析报告JCR( Journal of Citation Reports) ?1994-2014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管理 学研 究中的社套网络 范式 : 基于研究方法视角的12 个管理 学顶级期刊( ZOm 一 2010 ) 文故研究 理 论 述 评 管理学 中社会 网络范式研究 的视 角分为整体网络 、 自我 中 心网络和二元 关系3 种 , 并据此对 研究 文献进行分类 。 4 . 时 间维度 无论 网络 研究的分析在哪个层 面上展 开 , 组织 内部或 组织 间网络都不是 预先设 定 的 ( p r 即lan ne d ) , 网络的结构 是在行 动者之间互动过 程中慢慢形成演 化而来 的 (lK ie n , et al . , 20 04 ) , 并且 网络结构会 由于各种 网络 内部与外部因 素 、 相互嵌 人 的不 同层面 的网络结构要 素 , 以 及行动 者 自 身 的属 性与 动机等因素的相互作 用而处 于不断 的变 化过 程 中 ( B r a s s e t a l . , 2 0 0 4 ; K il d u f e t a l . , 2 0 0 6 ) 。 因此 , 对网 络结构 生成 机制以 及演化过程 , 及其对各种管理问题 的影 响机 制 的考 察就构成 了一个非 常关键 的问题 。 由于 社会 网络本身是 一个 由多 个层面 的行 动者 网络相互嵌人 所构 成 的复杂系统 (iK l du f e t al . , 2 0 0 6 ) , 对 网络结构 演化 的研 究不仅 涉及 更多跨层 面 ( m ul ilt ve el ) 的分析 , 更涉及诸如数 据收集这样 具体 的操 作方法 问题 。 为了对管理学 领域社 会网络研究这一时间维度进行考察 , 我们将研究文献 区分 为静态 ( s t a t i e s ) 和动态 ( dy n a m i e s ) 的研究 , 即关注静 态 网 络结构 的研究和关 注 网络结 构演化 过程 的研究 。 需要说 明的是 , 动态的研究强调的是对 网络结构演化过程及 其结 果 的考 察 , 这 与研究设计 中采 用大时 间跨度的数据 (尤其 是二手数 据 ) 是存在本 质差异 的 , 如 果研究不涉 及 网络结 构变化过程 及其 结果 , 我们把此类文献归为静态的研究① 。 5 . 数据来源 管 理学实证研究 中的数据 主要有 3 个来源 , 即二 手数 据 ( 如上 市公 司年报 、 公 司档案等 ) 、 通过 问卷调查获 得的 数据 和通过定 性访 问获 得的数据 。 采用什 么样 的研 究数 据既与研究 问题相 关 , 也 与研究 的操作 方法相关 。 社会 网 络分析 , 尤其是针对 网络变 量的研究在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方 面与传统 管理研究方 法存在 着相 当程 度 的差 异 ( S co t , 20 0 ; 罗 家德 , 2 01 0 ) , 因此社 会 网络研 究 中的数 据来源与 收集方法 还需要 与研究 所采用 的视角 ( 整体 网络 vs . 自我 中心 网络 )相 匹配 ( M a r s d e n , 2 0 0 5 ; 罗家德 , 2 0 10 ) 。 如整体 网络研究需 要有一个较为明确 的网络边界 , 要求受调查者 根据预先准备好的 网络成员名单来 回答相关的问项 (如与 谁是朋友 ) , 由于这种调查方法工作量较 大 , 所 以受 限于 网 络的规模 , 并且 当网络边界难 以确定时就很难适用 。 而 自 我 中心 网络则 可以 将 网络视 角与传统 的抽样调 查方法结 合起来 , 在不必确定 网络边界 的情况下进 行抽样调查 , 而 诸 如 “ 与谁是朋友 ” 这 样的 问题 也依靠受调 查者通过 回忆 ( r ce al l) 来 报告 。 另一方 面 , 当研 究 中涉 及动态 的时 间维 度 时 , 调 查方法 的操 作难度就会 大为增加 , 而采用定性数 据或 二手数据 可能就成 为替代 的方法 。 由于管理学领域 中的社会 网络研究 往往会涉及不 同的分析层面 , 研究 者也 倾向于将整体 网络 与 自我 中心 网络的研究 视角融合在 一 个研究设计 中 , 并采用 多个 不同的数据来源和数据收集 程 序来获 得研究数据 。 本文不关注具体的数据收集程序 , 而 根据数 据来 源对研 究文献进行分类 , 并将其与研究视角结 合起来分析 以反映 网络研究设计 的特点和趋势 。 6 . 网络变量与解释机制 管 理学研究 中 的社会 网络范 式建立在 学者们共 同遵 循 的一套理论与方法 的基 础上 ( iK ldu f et a l . , 2 0 06 ; 库恩 , 20 03 ) , 这不仅涉及 要将社会 网络理论中的若干变量 引入 管理学研究领域 , 更涉及从社会网络理论 的视角对若干管 理学问题做出新的解释 , 这些都是社会 网络理论推动管理 学 理论建 构的重要 贡献 ( W he te n , 19 89 ) 。 在管 理学 的研 究中 , 来 自社会 网络理论 的变量既可 以作为 自变量也可 以 作为因变量 ( B r a s s e t a l . , 2 0 0 4 ; G a l a s k i e w i e z , 2 0 0 7 ) 。 作 为 自变量 的网络变量主要 被用来解 释管理学传统研究 中的 若干结果变量 , 这是社会 网络理论在管理学 中获得合法性 的一个重要 途径 ( B o r g a t t i & F o s t e r , 2 0 0 3 ) , 而这 种合法性 获得 的关 键在于社会 网络变量为传统管理学 问题提供 了 新 的解 释 ,从 而推动 了管理 学理论 的发 展 。 作为 因变量 , 社会 网络理论要 回答的问题主要涉及网络结构从 哪里来 , 其结构变化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等 , 学者们 往往用行动者 的属性特 征与倾向 ( K l e i n e t a l . , 2 0 0 4 ) 、 关系性质 ( G u l a t i , 19 9 5 )及环境要素 ( K o k a e t a l . , 2 0 0 6 )等来 解释网络变量 的 变化 。 相对于作为 自变量的研究而言 , 将 网络变量作为 因 变量 的研 究将 面临更 多方法 上 的挑战 ( c o nt ar ct o r e t a l . , 2 0 0 6 ; G a l a s k i e w i e z , 2 0 0 7 ) 。 网络变量 除 了作 为 自变量和 因变量以 外 , 还 以调节变量和中介 变量的形 式出现在研究 模 型中 , 对于此类文献我们将单独归类 。 对于将 网络变量作为 自变量的研究而言 , 管理学领 域 中的社会 网络研究 由于其依托的理论 不同而带来 了对 管 理学 问题 解释机 制 的差异 ( B o r g a t t i & F o s t e r , 2 0 0 3 ) 。 区 别于传统的解 释机制 , 社会网络理论对行动者行为的解 释 主要来 自两个 方面 , 一是行动者所 在网络 的结构 ; 二是行 动者所在 关系的社会背景 , 前者 强调 网络结 构 , 后 者强调 关 系内容 , 这体现在 G r a n o v e t t e r ( 1 9 5 5 , 1 9 9 2 ) 的嵌人 思想 中 。 作 为社 会 网络 理论 的一 个 核 心 概念 ( D ac in e t a l . , 1 9 9 9 ; K il d u f e t a l . , 2 0 0 6 ) ,嵌 人理论奠定 了很多社会 网络 理论 的基础 ( K i ld u f & T s a i , 2 0 0 3 ) , 如影响力 巨 大的社会 资 本 ( s o e i a l e a p i t a l ) 理 论 ( C o l e m a n , 1 9 9 0 ; N a h a p i e t & G h o s h a l , 1 9 9 8 ) 、 结 构 洞 ( S t r u e t u r a l h o l e ) 理 论 ( B u r t , 1 9 9 2 ) 、 关系强 度 ( t i e s t r e n g th ) 理论 ( G r a n o v e t t e r , 19 7 3 )都 体现或包含 了网络嵌人的上述两个维度 。 基于此 , 本文将 主要以 网络结构嵌人 和关系嵌入 作为将研 究文献 的解释 机 制分类 的基本 依据 , 但 鉴于 社会 资本理 论 的巨 大影 响 力 , 我将其单独作为解释机制进行归类 。 对于将网络变量 作 为因变量 的研究而言 , 我们根据研究所采用的理论来对 其解释机制进行归类 。 显然 , 上述 6 个方 面在研究设计 中绝非相互 独立 的 , 而 是相互关联 、 相互匹配 的 , 这种关联与匹配关系我们在此不 予展开 , 而将其融合到对文献研究结果的分析中进行讨论 。 ( 三 )研 究方法 为 了更好地反 映近 10 年 来社会 网络分析范式在管理 学研究中的进展 , 我们按照 以下思路确定期刊范围和论 文 文献的检索与分析 。 首先 , 期 刊范 围的确定我们遵循以 下 几个规则 : 第一 , 根据 以 往类似研 究中对管理学学术期 刊 的遴选结 果 ( J o h n s o n & P o d s a k o f , 1 9 9 4 ; L i & T s u i , 2 0 0 2 ; W er ne r , 20 02 ) 确定 了一个基 本的期刊范 围框架 ; 第二 , 研 究仅限于学术性期刊 , 因而排 除了类似《哈佛商业评论》这 类实践导 向较强的期刊 ; 第三 , 根据管理学研究 的特点 , 期 刊要涵盖与管理学相关的各个领域 中的顶级期 刊 (如社会 学 、 应用心 理学 ) ; 第 四 , 为了从整体上展示社 会网络视野 下 的管理学研究 , 我们排 除了一些管理学领域 中较为专业 的期 刊 (如 营销学期刊 、 专注 于组 织行为研究 的期 刊等 ) ; 最后 , 根据期刊分析报告 J C R ( J o u r n a l o f C i t a t i o n R e p o r t s ) 1 5 6
《答理世界》(月刊) 2011年第7期 的人文社会科学版( Social sciences edition)中报告的数据库,逐个期刊、逐卷、逐期地进行检索,利用 network、s 2009年度各个期刊的影响因子,删除一些影响因子偏低 cial network、 social capital、 embeddedness, tie strength等 的期刊。最后,本文确定了12种管理学研究领域的顶级 键词来识别相应的论文。论文按照“期刊一年份一论文”的 期刊(如表1),并围绕这些期刊进行论文的检索。 路径分类下载存档以后,进行筛选性阅读,主要通过阅读论 论文的检索我们主要依托 EBSCO和 PROQUES两个 文摘要、引言等内容辨别论文研究的领域,从而将那些非管 表1本文研究的期刊影响因子及发表论文情况一览表 理学研究领域的论文和非社会网络研究的论文剔除,而将 论文数量 剩下的论文进行精读、进行文献研究。论文的检索与下载 Academy of M 工作由企业管理专业的7名硕士研究生在作者的指导下在 2011年3~4月间完成、论文的筛选工作由本文作者完成。 Amencan Joun 各个期刊影响因子,以及筛选后最终进入本文分析范围的 Adminis 论文数量如表1所示。 Joumal of Applied Psy 在对论文精读环节,我们首先根据理论框架设计了文 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JIBS 献数据记录表格,将对应的信息填人表格,对于难以确定的 oumal of mana 些信息(如研究领域的归属),则通过与相关领域的学者 讨论来确定。将所有论文数据信息录入统计表以后,再针 mt Science(MS 对各个分析维度进行统计分析,用以展示近10年来社会网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mal(SMJ) 络理论应用于管理学研究的研究方法动态。论文的精读与 分析工作均由本文作者在2011年4-6月间完成。 四)研究发现 1研究文献概览 30 如表所示,2001-2010这10年间,在12本顶级管理学 期刊上共有254篇论文涉及社会网络理论范式,平均每年发 505 表254篇论文。就论文的期刊分布而言,发表论文最多的 期刊是AMJ,共发表了47篇论文;发表论文超过20篇的期 刊依次是SMJ(32篇)、OS(30篇)、ASQ(26篇)、JMS(25篇) 10 和AMR(24篇),发表此类论文较少的期刊为JM和两本社 会学期刊AS和ASR。需要指出的是,AMJ和AMR分别在 2004年和2006年出版了管理学研究中社会网络分析的专 200120020020042002006200720820092010 刊,两本专刊各收录了11篇论文(其中AMJ专刊中包括1篇 图22001-2010年发表论文数量分布图 综述论文),这使得这两本期刊,尤其是AMR的论文数量比 较高。如果考虑期刊的出版周期和每期发表的论文数量 ASQ的贡献是非常高的,因为该期刊为季刊,平均每年发表 论文25篇左右,而AMJ为双月刊,每年平均发表的论文数 量则在45-50篇 就研究论文的时间分布而言,平均每年在12本期刊上 发表的论文数量总体上呈稳定上升趋势(如图2),除了2004 年和2006年受AMJ和AMR专刊影响使得当年发表论文数 3 量较多以外,其余年份发表的论文基本在10年间平均发表 论文数量(254篇)上下波动,其中2002年发表的论文数量 最少,仅为16篇,低于年均发表论文数量的幅度较大。 其他 就发表论文的类型而言(如图3),实证研究是最主要的 图3论文类型分布图 论文类型,共有197篇实证研究论文,占全部论文数量的 77.6%。在全部35篇理论研究 论文中,有24篇来自AMR,这 显然与该期刊的定位有关 10篇案例研究论文分别来自 JMs(4篇)、ASQ(2篇)和AMJ 「JBS、0和SM各1篇。4篇 综述性论文分别来自AMJ和 JM各2篇。8篇其他类型的论 文包括6篇(SM3篇、ASQ2篇 AMJ1篇)釆用计算机模拟或 数理建模的研究论文和来自 图4论文研究领域分布图 ASJ的采用博弈论分析和民族 ?1994-2014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的 人 文社 会科 学 版 ( S o e i a l S e i e n e e s E d i t i o n ) 中报 告 的 2 0 0 9 年度各个期 刊的影 响因子 , 删除一些 影响因子偏低 的期刊 。 最后 , 本文确定 了 12 种管理学研究领域 的顶级 期刊 (如表 1 ) ,并 围绕这些期刊进行论文 的检索 。 论文 的检索我们主要依托 E B s c o 和 P R O Qu E S 两个 表 1 本文研究的期 刊影 响 因子及发表论文情况一 览表 期 刊 影响 因子 论 文数量 A e a d e叫 of M an a g e m e n t J o u nr a l ( A M J) 6 , 4 8 3 4 7 A e a d e m y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R e v i e w (A M R ) 7 一 8 6 7 2 4 A m e 6 e a n J o u rn al o f S o e i o l o 罗(AJ S ) 3 . 47 6 9 A dm i n i s t r a t i v e S e i e n e e Q u art e ir y ( A SQ) 3名4 2 2 6 Am e r i e an S o e i o l o g i e al R e v i e w ( A SR ) 3 . 2 2 1 6 J o u rn al o f A p p l` e d P s y e h o l o 盯(J A P) 3名4 0 I6 J o u rn a l o f I n t e rn a t i o n a l B u s i n e s s St u di e s (J IB S) 3刀 66 l 3 J o u rn al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J M ) 4 . 4 29 7 J o u rn a l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St u di e s (J M S ) 2 名05 2 5 M a n a g e m e n t S e i e n e e ( M S ) 2 2 2 7 l 9 更)电 a n i z a t 宜o n S e 主e n e e ( 0 5) 3 . 126 30 St ar t e g i e M a n 鳍e m e n t J o u rn al (SM J) 4 一 礴翻 3 2 总计 2 5 4 洲人留 厂仪杨 块 洲杯 . ` 属 1 喊 裂 、 浦 l 甘 , 1 . 1 1 1 1 1 图 2 2 0 0 1 一 2 0 1 0 年发表论文 数量分 布 图 1g7 口 亡 自 . 10 4 8 1 les s , . 一 , 尸~~ ~ , ` 图 3 论文 类型 分 布图 《 管理 世 界》 (月 刊 ) 2 0 1 1 年 第 7 期 数据库 , 逐个期刊 、 逐卷 、 逐期地 进行检索 , 利用 ne wt or k 、 s 。 - e i a l n e t w o r k 、 , o e s a 一 c a p i t a l 、 e m b e d d e d n e s s 、 ti e , t r e n g th 等 关 键词来识 别相应 的论文 。 论文按照 “ 期刊一 年份 一 论文 ” 的 路径分类下载存档 以后 , 进行筛选性 阅读 , 主要 通过阅读 论 文摘要 、 引言等 内容辨别论 文研 究的领域 ,从 而将那些非管 理学 研究领域 的论文和 非社会 网络研究 的论文剔 除 , 而将 剩下 的论文进 行精读 、 进 行文献研 究 。 论 文的检索 与下载 工作 由企业管理专业 的 7 名硕士研究 生在作者 的指 导下在 2 0 n 年 3 一 4 月间 完成 、 论 文 的筛选 工 作 由本 文作 者 完成 。 各个 期刊影 响因子 , 以 及筛选后 最终进 人本文分 析范 围的 论文数量如表 1所示 。 在对论 文精读 环节 , 我们首先 根据理 论框架设 计 了文 献数据记 录表格 , 将 对应的信息填人表格 , 对于难 以确定 的 一些信息 (如研 究领域 的归属 ) , 则通过 与相关 领域 的学 者 讨论来确定 。 将所有 论文数 据信息 录人统计表 以后 , 再 针 对各个分析维度 进行统计 分析 , 用以 展示 近 10 年来社 会网 络理论应用于管理学研究 的研 究方法动态 。 论文 的精读 与 分析工作 均由本文作者在 2 0 n 年 4 一 6 月间完成 。 ( 四 )研 究发现 1 . 研 究文献概览 如表 I 所示 , Zo o x 一 2 0 20 这 一0 年间 , 在 1 2 本顶 级管理学 期刊上共有 25 4 篇论文涉及社会 网络理论范式 , 平均每年发 表 25 . 4 篇论文 。 就论文 的期刊分布 而言 , 发 表论文 最多 的 期 刊是 A M J , 共 发表 了 47 篇论 文 ; 发表论 文超过 20 篇的期 刊依 次是 s M J (犯篇 ) 、 0 5 ( 3 0 篇 ) 、 A SQ ( 2 6 篇 ) 、 J M S ( 2 5 篇 ) 和 A M R ( 24 篇 ) , 发表此类 论文 较少 的期 刊 为 J M 和两 本社 会学 期刊 A SJ 和 A S R 。 需要 指 出的是 , A M J 和 A M R 分别在 20 04 年 和 20 06 年 出版 了管理 学研究 中社会 网络分 析 的专 刊 , 两本专刊各收 录了 1 篇论文 (其 中 A M J专 刊中包括 l 篇 综述论 文 ) , 这使得这 两本期刊 , 尤其是 A M R 的论文数量 比 较 高 。 如果 考虑期 刊的 出版 周期和 每期发表 的论文 数量 , A s Q 的贡献 是非 常高的 , 因为该期刊为季 刊 , 平均 每年发表 论文 25 篇左 右 , 而 A M J 为双月 刊 , 每年平 均发表 的论 文数 量则在 4 5 ~ 5 0 篇 。 就研究论文 的时 间分布而言 , 平 均每年在 12 本期 刊上 发表的论 文数量 总体上呈稳定上升趋势 ( 如图 2 ) , 除了 2 0 04 年和 2 0 0 6 年受 A M J 和 A M R 专 刊影响使得 当年发表论 文数 量较多 以外 , 其余年份发表 的论文基本 在 10 年 间平均发表 论文数量 ( 25 . 4 篇 ) 上下波动 , 其 中 2 0 02 年 发表 的论文数量 最少 ,仅为 16 篇 , 低于年均发表论文数量的幅度较大 。 就发表论 文的类型而言 ( 如图 3 ) , 实证研究是最主要 的 论 文类 型 , 共 有 1 97 篇 实证 研究 论 文 , 占全部 论 文数 量 的 瞿卜一月汽一一一一一 着 一一一 ’ . 片率幕熟薰 一一一州 卜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 — — 一 巨O 卜一 1一一门 — 一 1 卜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 — — 一 — 一 — — . — b o 卜 一月 l — 月 卜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 — — 一 邹目 }二习 阵二二二二平二二耳平二干票平二不— — — 湘曰 阵月 卜万声下下产十下产卞州 卜月 卜干份卜 了 尹 尹 扩 沪 扩 丫 护 0 U l 器 州 盯一 厂 厂 一 , l 共共二于弃洋干不声于月一兰 l 耳一年卜不曰产一斗下丫 图 4 论文研究领 域分 布 图 7 . 6% 。 在全部 35 篇理论研究 论文 中 , 有 24 篇来 自 A M R , 这 显 然 与该 期 刊 的 定 位 有 关 。 10 篇 案例 研究 论 文分 别 来 自 J M s ( 4 篇 ) 、 As Q ( 2 篇 )和 A M J 、 JI B S 、 0 5 和 SM J 各 1 篇 。 4 篇 综 述性 论 文 分 别来 自 A M J 和 JM 各 2 篇 。 8 篇其他类 型的论 文 包括 6 篇 ( s M 3 篇 、 A s QZ 篇 、 A M IJ 篇 ) 采 用计 算 机 模 拟 或 数 理 建模 的研 究 论文 和来 自 A SJ 的采 用博弈论分 析和民族 15 7
管理学研究中的社会网络范式:基于研究方法视角的12个管理学顶级期刊(201-2010)文献研究 理论述评 志研究的各1篇论文。 析层面往往与论文的研究领域相对应,如组 就研究领域而言(如图4),去除了4篇综述性论文和3篇难以归类 织层面的研究主要涉及战略管理、知识管 的理论研究论文以后,剩下247篇论文大体分布在7个研究领域。其 理、创业管理及公司治理等领域;而个人层 中分布最为集中的两个研究领域是战略管理和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 面的研究主要涉及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知 各有93篇(占377%)和60篇(占24.3%)论文。这两个领域也是管理学 识管理等领域;群体层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团 研究的两大传统领域,其中战略管理研究的93篇论文中包含了战略联 队管理和知识管理等领域。从上述分布来 盟(29篇)、战略网络(22篇)和跨国公司管理(12篇)等几个较为集中的 看,管理学研究中的社会网络分析主要是应 研究领域;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研究中较为集中的硏究主题包括员工 用于组织与个人层面的研究,群体层面的研 绩效(17篇)、领导(12篇)、组织公民行为(4)、职业生涯(4)与离职(3) 究相对较弱 等。其他包括较多文献的研究领域包括知识管理(26篇)和技术创新管 3分析单位 理(21篇)。在其他类别的16篇论文中包括了6篇以网络结构演化为主 本部分分析剔除了4篇综述论文和6篇 題的研究论文,由于难以确定其在管理学研究中的领域,将其归入此 没有明确分析单位的理论研究论文,分析论 类。但此主题的研究可能包含着管理学领域对社会网络理论的潜在贡 文总量为244篇。除了本文理论框架部分确 献,这一点我们将在后文予以展开 定的个体、二元关系和网络3个主要的分析 2分析层面 单位以外,在文献阅读和数据整理过程中 此部分分析的论文总量也为去除了4篇综述论文和3篇没有明确分我们还发现了1篇以三元关系( triadic rela 析层面的理论论文以后的247篇论文。在文献的阅读及数据整理过程 hip)为分析单位的论文和9篇包括多个 中,我们发现除了个人、群体、组织和跨层面4种分析层面以外,还有一分析单位的论文,我将其各自单独列为 些研究涉及到了多个分析层面,但研究设计中又没有涉及不同层面之 类。在剩下的234篇论文中,以个体为分析 间的相互影响,我们把这种类型研究的分析层面称为多层面。在全部 单位的论文超过了半数,为154篇(占 247篇文献中,组织层面的研究最多,为113篇,占分析论文总量的 631%);以二元关系为分析单位的论文为65 457%;个人层面的研究论文有78篇,占31.6%;群体层面的研究为15 篇(26.6%),单独以网络为分析单位的论文 篇,另有34篇跨层面的研究和7篇多层面的研究(如图5)。不同的分仅为15篇,所占比例最低,即使加上7篇多 分析单位中包含网络分析单位的研究,以网 络为分析单位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也 0000 仅为131% 我们以分析单位为基础,对研究文献的 寸析层面、网络变量的作用、研究视角及研 究的时间维度进行了交叉分析,结果如表2 示。首先,就分析层面而言,在以个体和 元关系为分析单位的研究中,个人、群体 和组织3个层面的研究文献分布并没有显著 的差异,但却与以网络为分析单位的研究存 个人群体 组织跨层面多层面 在较大的差异。在以网络为分析单位的22 图5论文分析层面分布图 篇文献中包含了7篇以群体为分析层面的研 表2以分析单位为基础的交义分析结果一览表 究,这占到了以群体为分析单位的全部文献 分析单位论文数量·分析层面网络变放研究视角时间维度 数理的46.7%。这表明群体层面的15篇研 全网络:30篇 究中有7篇将群体构成的网络作为分析单位 人:51篇 18篇理论研究群体:4篇 自变量:134次自网络:69 来研究,而不是仅仅关注群体内的个体或群 因变量:7次 元关系:24篇静态:137篇 个体127篇实证研究组织:68篇M中介变量:14次全网络与自网动态:17篇 体之间的关系。 7篇案例研究跨层面:27篇 2篇其他研究多层面:4篇调节变量:4次格结合7篇 其次,就网络变量的作用而言,3种分析 单位的研究中网络变量都是更多以自变量 全网络:18 出现,但网络分析单位中以因变量出现的比 群体:4篇 自变量:55次自网络:10篇 例则远远高于个体和二元关系为分析单位 元关系53 究织:3算中介变量:2次全网络与自网动态:10篇 的研究。以个体为分析单位的研究大多关 多层面2篇调节变量;4次|结合3篇 网络结构、二元关系的性质及个体属性对 体行为及其结果的影响,其中解释最多的 个人:2篇 群体:7篇自变量:19次 因变量是个体(个人、群体和组织)的绩效 组织:10篇因变量:8次 静态:12篇 绩效作为因变量在此分析单位的研究中出 篇案例研究跨层面:3 3篇其他研究多层面:0 节变量0次倍与自网动态:0篇 介变量:2次 现了51次。网络变量作为因变量出现了7 合:3篇 次,其中包括2个社会资本和5个网络结构 不包括4篇综述论文、5篇没有明确分析单位的理论研究1篇以三元关系为分 变量。而在以二元关系为分析单位的研究 析单位和2篇不包括网络为分析单位的多分析单位的实证研究论文。b包括了7篇多分 析单位中包含网络分析单位的论文。c包括18篇没有采用网络视角的论文和1篇同时 中,二元关系所处的网络结构、二元关系本 采用二元关系和自网络视角的论文 身的性质以及个体的属性与行为解释最多 158 ?1994-2014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管理 学研究中的社会网络范式 : 基于研究方法视角的12 个管理 学顶级期刊( 2001 一 20 10 ) 文状研究 理 论 述 评 志研究的各 1 篇论文 。 就研究领域而 言( 如 图 4 ) , 去 除了 4 篇综述 性论文 和 3 篇难 以归类 的理论研 究论文 以后 , 剩 下 2 47 篇论 文大体分 布在 7 个研 究领域② 。 其 中分 布最为集 中的两个研究 领域是 战略管理 和人力资 源与组织行 为 , 各有 93 篇 ( 占 37 . 7% ) 和 60 篇 ( 占 2 .4 3% ) 论文 。 这两个领域也是管理 学 研究 的两大传统领域 , 其 中战略管理研究 的 93 篇论 文 中包含 了 战略联 盟 (29 篇 ) 、 战略网络 ( 2 篇 ) 和跨 国公司管理 ( 12 篇 )等几个较 为集 中的 研究领域 ; 人力资源 与组织行 为研究 中较为集 中的研究 主题包括员 工 绩效 ( 17 篇 ) 、 领 导 ( 1 2 篇 ) 、 组 织公 民行 为 ( 4 ) 、 职业 生涯 ( 4 )与离 职 ( 3 ) 等 。 其他包括较多文献 的研究 领域 包括知识管理 ( 26 篇 ) 和技术创新管 理 (21 篇 ) 。 在其他类别的 16 篇论 文中包括了 6 篇以 网络结构演化为主 题 的研究论 文 , 由于难 以 确定 其在 管理学 研究 中 的领域 , 将 其归人 此 类 。 但此 主题 的研 究可能包含 着管 理学领域对社会 网络理论 的潜在贡 献 , 这一 点我 们将在后文予 以展开 。 2 . 分析层面 此部分分 析的论文 总量 也为去除了 4 篇综述论文和 3 篇没有 明确分 析层 面的理论论文 以 后 的 2 47 篇论 文 。 在文献 的阅读及数 据整理过程 中 , 我们 发现除了个人 、 群体 、 组织 和跨层面 4 种分析 层面 以外 , 还有一 些研 究涉及 到了 多个 分析层 面 , 但研究设计 中又没 有涉及不 同层面之 间的相互影 响 , 我们把这 种类型 研究 的分 析层面称 为多层 面 。 在全部 24 7 篇 文 献 中 , 组 织 层 面 的研究 最 多 , 为 1 13 篇 , 占分 析论 文 总量 的 4 5 . 7 % ; 个人 层 面的研究 论文 有 78 篇 , 占 31 6% ; 群 体层 面的研究 为 巧 篇 , 另有 34 篇 跨层面 的研究和 7 篇 多层 面的研究 (如 图 5 ) ③ 。 不 同的分 一 1 1 3 衷攀共{ . 了8 吸 月 1 只 7 曰 厂刁 l . l 图 5 论文分析 层 面 分布 图 表 2 以 分析单位 为基础 的 交叉分 析结 果一 览表 注 : a 不包括 4 篇综述论 文 、 5 篇 没有 明确分析单 位的理论 研究 、 l 篇 以三元 关 系为分 析单位和 2 篇不包 括 网络 为分析单 位的多 分析单位 的实证研究 论文 。 b 包括 了 7 篇 多分 析单位中包 含网络分 析单位的论 文 。 C 包 括 18 篇 没有采 用 网络 视 角的论 文和 1 篇 同时 采用 二元关系和 自网络视 角的论文 。 析层面往往 与论 文的研究领域相对应 , 如组 织层 面 的研 究 主要 涉及 战 略管 理 、 知识 管 理 、 创业 管理 及公司 治理等领 域 ; 而个 人层 面的研究主要涉 及人力资源与组织行 为 、 知 识 管理等领域 ; 群体层 面的研究主要涉及 团 队管理 和 知识管 理等领 域 。 从 上述分 布来 看 , 管理学研究 中的社 会网络分析主要是应 用于组织 与个 人层面 的研究 , 群体层面 的研 究相对较 弱 。 3 . 分析单位 本部 分分析剔 除了 4 篇综述论 文和 6 篇 没有 明确分 析单 位的理论研究论 文 , 分 析论 文总量为 2 4 篇 。 除了本文理论框架部分确 定 的个 体 、 二元关 系和 网络 3 个 主要 的分析 单位 以 外 , 在 文献 阅读和 数据整 理过程 中 , 我们还发 现 了 l 篇 以 三元关 系 ( t r i a d i C r e l a - it on hs ip )为分析单 位的论文 和 9 篇包 括多个 分 析 单位 的论 文 , 我 将 其 各 白单独 列 为一 类 。 在剩下 的 2 34 篇论 文 中 , 以个体为分析 单 位 的 论 文 超 过 了 半 数 , 为 巧 4 篇 ( 占 63 . 1 % ) ; 以二元关 系为分析单位 的论文为 65 篇 ( 2 6 . 6 % ) , 单 独 以 网络为分 析单位 的论文 仅 为 巧 篇 , 所 占比例最低 , 即使加 上 7 篇 多 分析单位 中包含 网络分析单位 的研究 , 以 网 络为分 析单 位 的论 文 占全部论 文 的比 例也 仅为 13 . 1% 。 我们 以 分析单位为基础 , 对研究文献 的 分析 层面 、 网络变量 的作 用 、 研究视 角及研 究 的时 间维度 进行 了交叉分 析 , 结果如 表 2 所示 。 首 先 , 就分 析层面 而言 , 在 以 个体 和 二元 关 系为分析 单位 的研究中 , 个人 、 群 体 和组织 3 个层面 的研究文献分布并没有显著 的差异 , 但却 与以 网络为分析单位 的研 究存 在 较大 的差异 。 在 以 网络 为分析 单位 的 2 篇文献 中包含 了 7 篇 以群体为分析层面的研 究 , 这 占到了以 群体为分析单 位的全部文献 数 理 的 46 . 7 % 。 这 表明群体层 面 的 巧 篇 研 究 中有 7 篇将群体构成 的网络作为分析单位 来 研究 , 而不是仅仅关注群体内的个体或群 体之间 的关系 。 其次 , 就 网络变量 的作用 而言 , 3 种分析 单 位 的研究 中 网络 变量都 是更 多 以 自变量 出现 , 但 网络分析单位 中以 因变量 出现的 比 例则远 远高 于个体 和二 元关 系为分析 单位 的研究 。 以个 体 为分析单 位的研 究大 多关 注网络结构 、 二元关 系的性质及个体属性对 个体行为及其结果 的影响 ,其中解释最多的 因变量 是个体 ( 个人 、 群体 和组织 ) 的绩效 , 绩效作 为 因变量 在此分 析单位 的研究 中 出 现 了 51 次 。 网络变 量作 为 因变 量 出现 了 7 次 , 其中包括 2 个社会 资本 和 5 个 网络结构 变量 。 而在 以 二元 关 系为分析 单位 的研究 中 , 二元 关 系所处 的网络结 构 、 二元 关系本 身 的性质 以 及个 体 的属性 与行 为解 释最多 1 5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