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1)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6420040 课程名称:古代汉语(1) 课程学分:3 课程学时:48(理论学时:48;实验(实践)学时:0)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 开课部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1 建议先修课程:现代汉语 适用专业(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古代汉语(1)》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科必修课,建议先修课程为《现代汉语A (1)》和《现代汉语A(2)》,后续课程有《古代汉语(2)》、《语言学概论》、《应用 语言学》、《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和《方言与地域文化》等。《古代汉语(1)》使学生 的汉语学习由比较熟悉的现代汉语进入其发展前身古代汉语,使学生比较完整地了解汉语古 今面貌以及发展演变情况,为后续的语言理论和语言专题学习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系统掌握古代汉语工具书、文字、词汇(上)、修辞和古代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献典籍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运用和研究能力。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接触丰富的古代汉语语言材料,从语言现象入手,学习古代汉语工具书、 文字、词汇(上)、修辞和古代文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提高对中国古代文献典籍的阅读和 理解能力,增强对汉语言文字的运用和研究能力,为从事汉语言文字工作、汉语国际教育以 及国际文化交流实践打下基础。具体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方面: 1.教学目标1:达到指标点1.1 2.教学目标2:达到指标点2.1 3.教学目标3:达到指标点2.3 4.教学目标4:达到指标点3.1 5.教学目标5:达到指标点3.3 6.教学目标6:达到指标点5.1 7.教学目标7:达到指标点5.2 23
23 《古代汉语》(1)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6420040 课程名称:古代汉语(1) 课程学分:3 课程学时:48(理论学时:48;实验(实践)学时:0)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 开课部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1 建议先修课程:现代汉语 适用专业(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古代汉语(1)》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科必修课,建议先修课程为《现代汉语 A (1)》和《现代汉语 A(2)》,后续课程有《古代汉语(2)》、《语言学概论》、《应用 语言学》、《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和《方言与地域文化》等。《古代汉语(1)》使学生 的汉语学习由比较熟悉的现代汉语进入其发展前身古代汉语,使学生比较完整地了解汉语古 今面貌以及发展演变情况,为后续的语言理论和语言专题学习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系统掌握古代汉语工具书、文字、词汇(上)、修辞和古代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献典籍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运用和研究能力。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接触丰富的古代汉语语言材料,从语言现象入手,学习古代汉语工具书、 文字、词汇(上)、修辞和古代文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提高对中国古代文献典籍的阅读和 理解能力,增强对汉语言文字的运用和研究能力,为从事汉语言文字工作、汉语国际教育以 及国际文化交流实践打下基础。具体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方面: 1.教学目标 1:达到指标点 1.1 2.教学目标 2:达到指标点 2.1 3.教学目标 3:达到指标点 2.3 4.教学目标 4:达到指标点 3.1 5.教学目标 5:达到指标点 3.3 6.教学目标 6:达到指标点 5.1 7.教学目标 7:达到指标点 5.2
8.教学目标8:达到指标点5.3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1、2、3、5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指标点1.1、2.1、2.3、3.1、3.3、51、52、5.3 (1)指标点1.1:掌握语言学和第二语言教育基本理论。 (2)指标点21:了解与人类进步与文化发展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指标点2.3: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4)指标点3.1:具备较强汉语表达能力。 (5)指标点3.3: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6)指标点5,1: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7)指标点52:具有文本分析和理论批评能力、汉语言文学研究、中外语言文化对比 研究能力。 (8)指标点53:具有自主学习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半业要求对应表 《古代汉语(1)》课程教学目标与半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古代汉语(1) 任课教师:崔雪梅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 课程学分:3 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1: 教学目标:掌握较为系统的古代汉语文字、词汇基础知 1.1:掌握语言学和第二语言教育 识和基本理论。 基本理论。 达成途径:通过学习各章文选,让学生接触具体的古代 汉语语言材料,发现并认识其中的古代汉语文字、词汇 现象,再在各章以理论板块的形式,向学生集中梳理并 系统讲授古代汉语文字、词汇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学生讲解、学生提问、教师提问 课堂讨论、课内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2: 教学目标:掌握古代汉语中所反映出来的历法、乐律、 2.1:了解与人类进步与文化发展 地理、职官、姓氏、礼俗、宗法、官室、车马、饮食、 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衣饰、什物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达成途径:通过学习各章文选,让学生发现并学习其中 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学生讲解、学生提问、教师提问、 课堂讨论、课内课外作业和考试。 教学目标:掌握古代汉语工具书的使用方法,了解古代 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概况,具备古代汉语自学能力,为终 2.3: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身学习提供能力保证。 达成途径:通过对古代汉语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古代汉 语常用工具书概况的介绍,通过古代汉语文选阅读训练 和平时练习,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古代汉语自学能力。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学生讲解、学生提问、教师提问、 课堂讨论、课内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3: 教学目标:具备较强的古代汉语阅读、理解和综合运用 3.1:具备较强汉语表达能力。 能力。 24
24 8.教学目标 8:达到指标点 5.3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 1、2、3、5 2. 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指标点 1.1、2.1、2.3、3.1、3.3、5.1、5.2、5.3 (1)指标点 1.1:掌握语言学和第二语言教育基本理论。 (2)指标点 2.1:了解与人类进步与文化发展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指标点 2.3: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4)指标点 3.1:具备较强汉语表达能力。 (5)指标点 3.3: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6)指标点 5.1: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7)指标点 5.2:具有文本分析和理论批评能力、汉语言文学研究、中外语言文化对比 研究能力。 (8)指标点 5.3:具有自主学习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古代汉语(1)》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古代汉语(1) 任课教师:崔雪梅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 课程学分:3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 1: 1.1:掌握语言学和第二语言教育 基本理论。 教学目标:掌握较为系统的古代汉语文字、词汇基础知 识和基本理论。 达成途径:通过学习各章文选,让学生接触具体的古代 汉语语言材料,发现并认识其中的古代汉语文字、词汇 现象,再在各章以理论板块的形式,向学生集中梳理并 系统讲授古代汉语文字、词汇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学生讲解、学生提问、教师提问、 课堂讨论、课内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2: 2.1:了解与人类进步与文化发展 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3: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掌握古代汉语中所反映出来的历法、乐律、 地理、职官、姓氏、礼俗、宗法、宫室、车马、饮食、 衣饰、什物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达成途径:通过学习各章文选,让学生发现并学习其中 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学生讲解、学生提问、教师提问、 课堂讨论、课内课外作业和考试。 教学目标:掌握古代汉语工具书的使用方法,了解古代 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概况,具备古代汉语自学能力,为终 身学习提供能力保证。 达成途径:通过对古代汉语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古代汉 语常用工具书概况的介绍,通过古代汉语文选阅读训练 和平时练习,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古代汉语自学能力。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学生讲解、学生提问、教师提问、 课堂讨论、课内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3: 3.1:具备较强汉语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具备较强的古代汉语阅读、理解和综合运用 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对各章文选和古代汉语理论知识的学习, 使学生认识到古今汉语的区别与联系,提高学生阅读和 理解古代汉语文献典籍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汉语 表达能力。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学生讲解、学生提问、教师提问、 课堂讨论、课内课外作业和考试。 教学目标:掌握扎实的古代汉语语言文字知识和中华传 33: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 统文化知识,为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力。 达成途径:通过对各章文选和古代汉语理论知识的学习, 掌握扎实的古代汉语语言文字知识和中华传统文化知 识。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学生讲解、学生提问、教师提问、 课堂讨论、课内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5: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汉语的学科研究动态和前沿知识。 5.1: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 达成途径:通过对古代汉语文选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使 及发展动态。 学生了解古代汉语学科研究动态和前沿知识。 学习发现、分析和解决古代汉语问题的研究思维和研究 方法。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学生讲解、学生提问、教师提问、 课堂讨论、课内课外作业和考试。 5.2:具有文本分析和理论批评能 教学目标:具备较强的古代汉语文献典籍阅读理解能力, 力、汉语言文学研究、中外语言 具有一定的古代汉语和中外语言文化对比研究能力。 文化对比研究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对古代汉语文选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具 备较强的古代汉语文献典籍阅读理解能力和一定的古代 汉语和中外语言文化对比研究的能力。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学生讲解、学生提问、教师提问、 课堂讨论、课内课外作业和考试。 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古代汉语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自 53:具有自主学习意识,有不断 主学习和不断学习的意识,以及适应发展的与能力。 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对古代汉语文选和理论知识的自主学习, 通过平时练习,培养较强的古代汉语和中国传统文化知 识自主学习和不断学习的意识,以及适应发展的与能力。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学生讲解、学生提问、教师提问、 课堂讨论、课内课外作业和考试。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绪论 自学内容:教材“绪论”部分 1.1古代汉语的概念 课堂作业: 1.2学习古代汉语的作用 1.汉语发展史分为哪些时期? 1.3本课学习内容 2.简述古代汉语内部的两大系统。 1.4学习古代汉语的方法 课外作业:阅读王力《汉语史稿》等书籍、 知识点: 期刊,了解古代汉语的内涵与分期。 25
25 3.3: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 力。 达成途径:通过对各章文选和古代汉语理论知识的学习, 使学生认识到古今汉语的区别与联系,提高学生阅读和 理解古代汉语文献典籍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汉语 表达能力。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学生讲解、学生提问、教师提问、 课堂讨论、课内课外作业和考试。 教学目标:掌握扎实的古代汉语语言文字知识和中华传 统文化知识,为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达成途径:通过对各章文选和古代汉语理论知识的学习, 掌握扎实的古代汉语语言文字知识和中华传统文化知 识。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学生讲解、学生提问、教师提问、 课堂讨论、课内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5: 5.1: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 及发展动态。 5.2:具有文本分析和理论批评能 力、汉语言文学研究、中外语言 文化对比研究能力。 5.3:具有自主学习意识,有不断 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汉语的学科研究动态和前沿知识。 达成途径: 通过对古代汉语文选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使 学生了解古代汉语学科研究动态和前沿知识。 学习发现、分析和解决古代汉语问题的研究思维和研究 方法。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学生讲解、学生提问、教师提问、 课堂讨论、课内课外作业和考试。 教学目标:具备较强的古代汉语文献典籍阅读理解能力, 具有一定的古代汉语和中外语言文化对比研究能力。 达成途径: 通过对古代汉语文选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具 备较强的古代汉语文献典籍阅读理解能力和一定的古代 汉语和中外语言文化对比研究的能力。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学生讲解、学生提问、教师提问、 课堂讨论、课内课外作业和考试。 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古代汉语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自 主学习和不断学习的意识,以及适应发展的与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对古代汉语文选和理论知识的自主学习, 通过平时练习,培养较强的古代汉语和中国传统文化知 识自主学习和不断学习的意识,以及适应发展的与能力。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学生讲解、学生提问、教师提问、 课堂讨论、课内课外作业和考试。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 绪论 1.1 古代汉语的概念 1.2 学习古代汉语的作用 1.3 本课学习内容 1.4 学习古代汉语的方法 知识点: 自学内容:教材“绪论”部分 课堂作业: 1. 汉语发展史分为哪些时期? 2. 简述古代汉语内部的两大系统。 课外作业:阅读王力《汉语史稿》等书籍、 期刊,了解古代汉语的内涵与分期
1.汉语发展史分期。 2.古代汉语的概念。 3.本课所学古代汉语的范围。 4.学习古代汉语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章工具书 自学内容:预习文选精读篇目、预习教材工 2.1文选 具书相关内容 2.2工具书 课堂作业: 知识点: 1.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快速阅读文选 1.掌握以下文选中的重点字词句 2.学生讨论、提问 1.1精读篇目: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 3.学生讲解文选 齐晋案之战 4.学生回答教师提问 1.2自读篇目:烛之武退秦师、晋灵公不君 课外作业:结合教材注释或借助古代汉语工 2.掌握以下工具书知识 具书学习自读篇目:烛之武退秦师、晋灵公 2.1工具书的排检法 不君。完成平时练习一(给一段文言文加上 2.1.1字形检字法 标点符号,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2.1.2字音检字法 2.1.3字义检字法 2.2常用工具书介绍 2.2.1《尔雅》 2.2.2《经籍纂诂》 2.2.3《诗词曲语辞汇释》 2.2.4《辞通》 2.2.5《经传释词》 2.2.6《词诠》 2.2.7《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2.2.8《辞海·语言文字分册》 2.2.9《康熙字典》 2.2.10《辞源》(修订本) 2.2.11《汉语大字典》 2.2.12《汉语大词典》 第三章文字 自学内容:预习文选精读篇目、预习教材文 3.1文选 字相关内容 3.2文字 课堂作业: 知识点: 1.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快速阅读文选 1.掌握以下文选中的重点字词句 2.学生讨论、提问 11精读篇目:冯谖客孟尝君、莊辛說楚襄王 3.学生讲解文选 1.2自读篇目:趙威后問齊使、触龙说赵太后 4.学生回答教师提问 2.掌握以下文字知识 课外作业:结合教材注释或借助古代汉语工 2.1“六书” 具书学习自读篇目:趙威后問齊使、触龙说 2.1.1“六书”简介 赵太后。完成平时练习二(分析汉字形体结 2.1.2“六书”简评 构,指出其造字方法)。 2.2《说文解字》 22.1《说文解字》概况 2.2.2 《说文解字》贡献 2.2.3 《说文解字》不足 2.2.4有关《说文解字》的研究和《说文解字》 对后世字书的影响 26
26 1.汉语发展史分期。 2.古代汉语的概念。 3.本课所学古代汉语的范围。 4.学习古代汉语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章 工具书 2.1 文选 2.2 工具书 知识点: 1.掌握以下文选中的重点字词句 1.1 精读篇目: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 齐晋鞌之战 1.2 自读篇目:烛之武退秦师、晋灵公不君 2.掌握以下工具书知识 2.1 工具书的排检法 2.1.1 字形检字法 2.1.2 字音检字法 2.1.3 字义检字法 2.2 常用工具书介绍 2.2.1《尔雅》 2.2.2《经籍籑诂》 2.2.3《诗词曲语辞汇释》 2.2.4《辞通》 2.2.5《经传释词》 2.2.6《词诠》 2.2.7《古代汉语虛词通释》 2.2.8《辞海·语言文字分册》 2.2.9《康熙字典》 2.2.10《辞源》(修订本) 2.2.11《汉语大字典》 2.2.12《汉语大词典》 自学内容:预习文选精读篇目、预习教材工 具书相关内容 课堂作业: 1. 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快速阅读文选 2. 学生讨论、提问 3. 学生讲解文选 4. 学生回答教师提问 课外作业:结合教材注释或借助古代汉语工 具书学习自读篇目:烛之武退秦师、晋灵公 不君。完成平时练习一(给一段文言文加上 标点符号,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三章 文字 3.1 文选 3.2 文字 知识点: 1.掌握以下文选中的重点字词句 1.1 精读篇目:冯谖客孟尝君、莊辛說楚襄王 1.2 自读篇目:趙威后問齊使、触龙说赵太后 2. 掌握以下文字知识 2.1 “六书” 2.1.1 “六书”简介 2.1.2 “六书”简评 2.2 《说文解字》 2.2.1 《说文解字》概况 2.2.2 《说文解字》贡献 2.2.3 《说文解字》不足 2.2.4 有关《说文解字》的研究和《说文解字》 对后世字书的影响 自学内容:预习文选精读篇目、预习教材文 字相关内容 课堂作业: 1. 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快速阅读文选 2. 学生讨论、提问 3. 学生讲解文选 4. 学生回答教师提问 课外作业:结合教材注释或借助古代汉语工 具书学习自读篇目:趙威后問齊使、触龙说 赵太后。完成平时练习二(分析汉字形体结 构,指出其造字方法)
第四章词汇(上) 自学内容:预习文选精读篇目、预习教材词 4.1文选 汇相关内容 4.2词汇 课堂作业: 知识点: 1.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快速阅读文选 1.掌握以下文选中的重点字词句 2.学生讨论、提问 11精读篇目:季氏、阳货、大同、许行 3.学生讲解文选 1.2自读篇目:《论语》其他篇目、有子之言 4.学生回答教师提问 似夫子、苛政猛於虎、齐桓晋文之事、文王之 课外作业:结合教材注释或借助古代汉语工 囿 具书学习自读篇目:《论语》其他篇目、有 2.掌握以下词汇知识 子之言似夫子、苛政猛於虎、齐桓晋文之事、 2.1古代汉语词汇特点概述 文王之囿。完成平时练习三(说明加点词在 2.1.1古汉语词汇特点 句中使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 2.1.2单音词 2.1.3复音词 2.1.3.1合成词 2.1.3.2单纯词 2.1.3.3叠音词 2.1.3.4连绵词 2.2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2.2.1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2.2.2探求词的本义的方法 2.22.1分析字形结构探求本义 2.22.2通过词义归纳推断本义 2.2.3词义引申的类型 2.2.4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内容 对应教学目标 讲授 实验 习题课 小 计 目标1.了解古代汉语 的性质和内涵,了解本 课的学习内容。目标 1 第一章绪论 3 3 2.了解学习古代汉语 的作用。目标3.了解学 习古代汉语的方法。 目标1掌握文选重点 2 第二章工具书 15 15 字词句。目标2.掌握工 具书常见排检法。目标 3.常用工具书知识。 27
27 第四章 词汇(上) 4.1 文选 4.2 词汇 知识点: 1. 掌握以下文选中的重点字词句 1.1 精读篇目:季氏、阳货、大同、许行 1.2 自读篇目:《论语》其他篇目、有子之言 似夫子、苛政猛於虎、齐桓晋文之事、文王之 囿 2. 掌握以下词汇知识 2.1 古代汉语词汇特点概述 2.1.1 古汉语词汇特点 2.1.2 单音词 2.1.3 复音词 2.1.3.1 合成词 2.1.3.2 单纯词 2.1.3.3 叠音词 2.1.3.4 连绵词 2.2 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2.2.1 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2.2.2 探求词的本义的方法 2.2.2.1 分析字形结构探求本义 2.2.2.2 通过词义归纳推断本义 2.2.3 词义引申的类型 2.2.4 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 自学内容:预习文选精读篇目、预习教材词 汇相关内容 课堂作业: 1. 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快速阅读文选 2. 学生讨论、提问 3. 学生讲解文选 4. 学生回答教师提问 课外作业:结合教材注释或借助古代汉语工 具书学习自读篇目:《论语》其他篇目、有 子之言似夫子、苛政猛於虎、齐桓晋文之事、 文王之囿。完成平时练习三(说明加点词在 句中使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 时 分 配 对应教学目标 讲 授 实 验 习题课 小 计 1 第一章 绪论 3 3 目标 1.了解古代汉语 的性质和内涵,了解本 课的学习内容。目标 2.了解学习古代汉语 的作用。目标 3.了解学 习古代汉语的方法。 2 第二章 工具书 15 15 目标 1.掌握文选重点 字词句。目标 2.掌握工 具书常见排检法。目标 3.常用工具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