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期中测试卷 语文 2019.4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 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26分) 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青青子衿, (《诗经·郑风》) 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 (3)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 ,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5) 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6)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 (7)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8)庄子《逍遥游》中“ 一句对于大鹏乘风上天的描述,深深影响了后世诗人,从李白 的“大鹏一日同风起”到李清照的“九万里风鹏正举”,“鹏”的形象都源自于此。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诗人常用自问自答的方式 来表情达意。这样的古诗句还有很多,例如:“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脏款松弛贪婪 B.头衔镌刻躁热 C.箴言渡假意蕴 D.鞠躬契合睥睨 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莅临(11) 分歧(q1) 狭隘(ai) B.潜逃(qian)字帖(tie) 悄然(qiao) C.辟邪(pi) 雕镂(16u) 暸望(lido) D.冠冕(guan)挟持(jie) 4.阅读材料,完成任务。(12分) 今年4月2日是第53个国际儿童图书日。每年的这一天,各国轮流主办该节日,确定一个主题,并 邀请位著名画家根据主题设计海报。今年的主办国是立陶宛,主题为:书 籍让我 们放慢脚步。历年的主办国及主题摘录如下(见表一) 度国 主题 1982年塞浦路斯 书籍是和平的太阳 Children's Book D 1990年加拿大 在林间的空地上 第1页共9页
第 1 页 共 9 页 九年级(下)期中测试卷 语 文 2019.4 注意事项: 1.本试卷 6 页,共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2.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 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26 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10 分) (1)青青子衿, ▲ 。 (《诗经·郑风》) (2) ▲ ,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 (3)气蒸云梦泽, ▲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 ▲ ,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5) ▲ ,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6)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 。 (苏轼《定风波》) (7)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 。 (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8)庄子《逍遥游》中“ ▲ ”一句对于大鹏乘风上天的描述,深深影响了后世诗人,从李白 的“大鹏一日同风起”到李清照的“九万里风鹏正举”,“鹏”的形象都源自于此。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诗人常用自问自答的方式 来表情达意。这样的古诗句还有很多,例如:“ ▲ ? ▲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 分) A.脏款 松弛 贪婪 B.头衔 镌刻 躁热 C.箴言 渡假 意蕴 D.鞠躬 契合 睥睨 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莅.临(lì) 分歧.(qí) 狭隘.(ài) B.潜.逃(qiǎn) 字帖.(tiè) 悄.然(qiǎo) C.辟.邪(pì) 雕镂.(lóu) 瞭.望(liào) D.冠.冕(guān) 挟.持(jié) 渲.染(xuān) 4.阅读材料,完成任务。(12 分) 今年 4 月 2 日是第 53 个国际儿童图书日。每年的这一天,各国轮流主办该节日,确定一个主题,并 邀请一位著名画家根据主题设计海报。今年的主办国是立陶宛,主题为:书 籍让我 们放慢脚步。历年的主办国及主题摘录如下(见表一): 年 度 国 家 主 题 1982 年 塞浦路斯 书籍是和平的太阳 1990 年 加拿大 在林间的空地上
2006年斯洛伐克书籍的命运写在星星上 2011年爱沙尼亚春光无限,绽放指尖 2019年立陶宛 书籍让我们放慢脚步 (表一) (图一) (1)根据表一,你认为图一是哪一年国际儿童图书日的海报?说明理由。(3分) (2)学校图书馆在4月2日举办了“图书日”活动,你作为小记者要对活动进行采访报道。请完成相关 的采访提纲。(5分) 采访提纲 采访目的 ①▲ 采访对象 ②▲ 采访问题 (3)学校图书馆(设计一个问题即可) ③ 赠送小记者一本书,你 准备在表一中选 择一个最喜欢的主题, 抄写在书的扉页上。你会选择哪一个呢?请你用正楷或行楷将它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二(44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5-6题。(5分) 剑客行 [南宋]陆游 我友剑客非常人,袖中青蛇生细鳞 腾空顷刻已干里,手决风云惊鬼神 荆轲专诸何足数,正昼入燕诛逆虏。 一身独报万国仇,归告昌陵泪如雨。 (选自《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集》,陈祖美主编,河南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 [注]①正昼:大白天。②昌陵:永昌陵,宋太祖的陵墓。 5.下列对宝剑的描摹,手法与《剑客行》首联、颔联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一朝斩长鲸,海水赤三月 (《剑池》) B.流尘冉冉琴谁鼓,渍血斑斑剑不磨。(《琴剑》) C.床头忽觉蛟龙吼,天上方惊牛斗空。(《甲午十一月十三夜梦》) D.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醉中作》) 6.诗中提及荆轲、专诸,有何用意?(3分) 第2页共9页
第 2 页 共 9 页 (表一) (图一) (1)根据表一,你认为图一是哪一年国际儿童图书日的海报?说明理由。(3 分) ▲ (2)学校图书馆在 4 月 2 日举办了“图书日”活动,你作为小记者要对活动进行采访报道。请完成相关 的采访提纲。(5 分) (3)学校图书馆 赠送小记者一本书,你 准备在表一中选 择一个最喜欢的主题, 抄写在书的扉页上。你会选择哪一个呢?请你用正楷或行楷将它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 分) ▲ 二(44 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 5—6 题。(5 分) 剑客行 [南宋]陆游 我友剑客非常人,袖中青蛇生细鳞。 腾空顷刻已千里,手决风云惊鬼神。 荆轲专诸何足数,正昼①入燕诛逆虏。 一身独报万国仇,归告昌陵②泪如雨。 (选自《但悲不见九州同 陆游集》,陈祖美主编,河南文艺出版社 2017 年版) [注]①正昼:大白天。②昌陵:永昌陵,宋太祖的陵墓。 5.下列对宝剑的描摹,手法与《剑客行》首联、颔联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一朝斩长鲸,海水赤三月。 (《剑池》) B.流尘冉冉琴谁鼓,渍血斑斑剑不磨。(《琴剑》) C.床头忽觉蛟龙吼,天上方惊牛斗空。(《甲午十一月十三夜梦》) D.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醉中作》) 6.诗中提及荆轲、专诸,有何用意?(3 分) ▲ 2006 年 斯洛伐克 书籍的命运写在星星上 2011 年 爱沙尼亚 春光无限,绽放指尖 2019 年 立陶宛 书籍让我们放慢脚步 采 访 提 纲 采访目的 ①▲ 采访对象 ②▲ 采访问题 (设计一个问题即可) ③▲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12分) 六一泉铭并叙 [北宋]苏轼 予昔通守钱塘Φ,见公于汝阴而南,公曰:“西湖僧惠勤③甚文,而长于诗。吾昔为《山中乐》三章 以赠之。”予到官三日,访勤于孤山之下,抵掌而论人物,曰:“公,天人也。人见其暂寓人间,而不 知其乘云驭风,历五岳而跨沧海也。此邦之人,以公不一来为恨。公麾斥八极,何所不至?”勤语虽幻 怪,而理有实然者。明年公薨⑥,予哭于勤舍。又十八年,勤亦化去⑦久矣。访其旧居。舍下旧无泉,予未 至数月,泉出汪然。二仲③谓余:“师闻公来,出泉以相劳苦。公可无言乎?”乃取勤旧语,推本其意, 名之日六一泉,且铭之日 泉之出也,去公数干里,后公之没,十有八年,而名之曰六一,不几于诞乎?日:君子之泽,岂独五 世而已,盖得其人,则可至于百传。尝试与子登孤山而望吴越,歌山中之乐而饮此水,则公之遗风余烈 亦或见于斯泉也 选自《苏轼诗词文选评》,王水照、朱刚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有删减) [注]①通守钱塘:任杭州通判。“钱塘”和下文的“此邦”都是指杭州。②公:指欧阳修,号“ 居士”。③惠勤:欧阳修的朋友,苏轼曾为其诗集写序。④抵(zhi)掌:击掌。表示谈话时气氛融洽 ⑤不一来:指欧阳修未曾在杭州做官。⑥薨:去世。⑦化去:僧人去世。⑧二仲:指惠勤的两个弟子。 7.解释下面加点字。(4分) (1)予昔通守钱塘(▲) (2)以公不一来为恨( (3)推本其意( (4)或见于斯泉也(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勤语虽幻怪,而理有实然者。 ▲ 9.对于文中涉及的常识,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铭,是古代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 B.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号为醉翁。 C.苏轼,曾作《核舟记》描述游赤壁的经历。 D.“君子之泽”中的“君子”是对高尚者的尊称。 10.苏轼为什么将此泉命名为“六一泉”?(4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5题。(12分 新与旧(节选) 王鼎钧 文学创作贵乎创新,最忌守旧。什么叫做旧?有人说凡是已经写出来的作品都是旧的,只有那还没有 创作岀来的东西才是新的。也有人说,那没有被人模仿过的作品才是新的,一经辗转模仿便不免陈陈相因。 第3页共9页
第 3 页 共 9 页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7—10 题。(12 分) 六一泉铭 并叙 [北宋] 苏轼 予.昔通守钱塘①,见公②于汝阴而南,公曰:“西湖僧惠勤③甚文,而长于诗。吾昔为《山中乐》三章 以赠之。”予到官三日,访勤于孤山之下,抵掌④而论人物,曰:“公,天人也。人见其暂寓人间,而不 知其乘云驭风,历五岳而跨沧海也。此邦之人,以公不一来⑤为恨.。公麾斥八极,何所不至?”勤语虽幻 怪,而理有实然者。明年公薨⑥,予哭于勤舍。又十八年,勤亦化去⑦久矣。访其旧居。舍下旧无泉,予未 至数月,泉出汪然。二仲⑧谓余:“师闻公来,出泉以相劳苦。公可无言乎?”乃取勤旧语,推.本其意, 名之曰六一泉,且铭之曰: 泉之出也,去公数千里,后公之没,十有八年,而名之曰六一,不几于诞乎?曰:君子之泽,岂独五 世而已,盖得其人,则可至于百传。尝试与子登孤山而望吴越,歌山中之乐而饮此水,则公之遗风余烈, 亦或见于斯.泉也。 (选自《苏轼诗词文选评》,王水照、朱刚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年 12 月第 1 版,有删减) [注] ①通守钱塘:任杭州通判。“钱塘”和下文的“此邦”都是指杭州。②公:指欧阳修,号“六一 居士”。③惠勤:欧阳修的朋友,苏轼曾为其诗集写序。 ④抵(zhǐ)掌:击掌。表示谈话时气氛融洽。 ⑤不一来:指欧阳修未曾在杭州做官。⑥薨:去世。⑦化去:僧人去世。⑧二仲:指惠勤的两个弟子。 7.解释下面加点字。(4 分) (1)予.昔通守钱塘( ▲ ) (2)以公不一来为恨.( ▲ ) (3)推.本其意( ▲ ) (4)或见于斯.泉也( ▲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 勤语虽幻怪,而理有实然者。 ▲ 9.对于文中涉及的常识,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 A.铭,是古代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 B.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号为醉翁。 C.苏轼,曾作《核舟记》描述游赤壁的经历。 D.“君子之泽”中的“君子”是对高尚者的尊称。 10.苏轼为什么将此泉命名为“六一泉”?(4 分) ▲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1—15 题。(12 分) 新与旧(节选) 王鼎钧 文学创作贵乎创新,最忌守旧。什么叫做旧?有人说凡是已经写出来的作品都是旧的,只有那还没有 创作出来的东西才是新的。也有人说,那没有被人模仿过的作品才是新的,一经辗转模仿便不免陈陈相因
这些说法都未免太严格,那“还没有创作出来的东西”还没有成为作品,无法观察它的新旧,而作品, 经创作完成,只要它够好,自会有许多作家受它吸引,学它的样子,伟大的作品甚至能左右文风,形成时 尚,就是所谓“管领风骚 新”作品应该是业已创作完成的作品,它之所以“新”,并不是由于别人不曾模仿它,而是由于它 没有,或者几乎没有模仿别人。新不新向前比古人,不是向后比来者。“新”之可贵,在乎它增加了文学 的总成果,用数字来表现,假定一国文学的总成果。现在是一百,此时有一位作家能够创新,则该国文学 的总成果马上增加为一百零一,如果没有人创新,则大家写来写去其总成果仍为一百。中国文学史记述汉 赋唐诗宋词,西洋文学史记述古典浪漫写实,都是从总成果着眼。近世难道没有人用古典手法?当然也有。 汉赋唐诗、古典浪漫都是文学的大潮流,作家并不一定要掀起这种大潮流才算创新,小处着眼,作家 无处不在“推陈出新”“因新得新”。在莎士比亚的剧本里面,李尔王失位出走,十分狼狈,有人看见了 他,惊问“那不是国王吗?″李尔王昂然回答“每一寸都是国王”,这句话是莎翁的创作。后来好莱坞为 女明星玛丽莲·梦露宣传,说她“毎一寸都是女人″,这是模仿,如果我们也形容汉武帝唐太宗“每-寸 都是君王”那就是因袭或抄袭。作家时时刻刻都在努力摆脱因袭,跳岀模仿,从事创作,这是“推陈出新 作家的尝试也许会失败,即使他失败了,别的作家也可能从他的不成熟的作品里得到启发,以他的作品为 “绿肥”,成功地培育出新种来,这是“因新得新”。由于“推陈岀新”之必须,“因新得新”之可能 所以许多人都鼓励创新,甚至宁愿忍受勇于创新所造成的一时的破坏与混乱。中国俗谚有“文从胡说起 从这个角度看就不是胡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是鼓励因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 作诗也会诌”却可能是鼓励创作。 创新有没有方法呢?有一个学画的朋友努力想有与众不同的风格,弄得废寝忘食。有一天,他去拜访 他的老师讨论这个问题。他的老师说:“如果你学我的画,我有办法教你,如果你想自成-派,我也不知 道应该怎么办,因为创新是没有方法的。”我想有很多人赞成这位老师的说法,创新如果有方法,人人如 法炮制,岂不都成了一代宗师?不过也不能把事情看得太死,方法是一回事,使用那方法的人能有多高的 造诣是另一回事,“方法”能使人成为射手,不一定成为神射手,但是神射手也曾和射手一同受训。我说 第4页共9页
第 4 页 共 9 页 这些说法都未免太严格,那“还没有创作出来的东西”还没有成为作品,无法观察它的新旧,而作品,一 经创作完成,只要它够好,自会有许多作家受它吸引,学它的样子,伟大的作品甚至能左右文风,形成时 尚,就是所谓“管领风骚”。 “新”作品应该是业已创作完成的作品,它之所以“新”,并不是由于别人不曾模仿它,而是由于它 没有,或者几乎没有模仿别人。新不新向前比古人,不是向后比来者。“新”之可贵,在乎它增加了文学 的总成果,用数字来表现,假定一国文学的总成果。现在是一百,此时有一位作家能够创新,则该国文学 的总成果马上增加为一百零一,如果没有人创新,则大家写来写去其总成果仍为一百。中国文学史记述汉 赋唐诗宋词,西洋文学史记述古典浪漫写实,都是从总成果着眼。近世难道没有人用古典手法?当然也有。 汉赋唐诗、古典浪漫都是文学的大潮流,作家并不一定要掀起这种大潮流才算创新,小处着眼,作家 无处不在“推陈出新”“因新得新”。在莎士比亚的剧本里面,李尔王失位出走,十分狼狈,有人看见了 他,惊问“那不是国王吗?”李尔王昂然回答“每一寸都是国王”,这句话是莎翁的创作。后来好莱坞为 女明星玛丽莲・梦露宣传,说她“每一寸都是女人”,这是模仿,如果我们也形容汉武帝唐太宗“每一寸 都是君王”那就是因袭或抄袭。作家时时刻刻都在努力摆脱因袭,跳出模仿,从事创作,这是“推陈出新”。 作家的尝试也许会失败,即使他失败了,别的作家也可能从他的不成熟的作品里得到启发,以他的作品为 “绿肥”,成功地培育出新种来,这是“因新得新”。由于“推陈出新”之必须,“因新得新”之可能, 所以许多人都鼓励创新,甚至宁愿忍受勇于创新所造成的一时的破坏与混乱。中国俗谚有“文从胡说起”, 从这个角度看就不是胡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是鼓励因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 作诗也会诌”却可能是鼓励创作。 创新有没有方法呢?有一个学画的朋友努力想有与众不同的风格,弄得废寝忘食。有一天,他去拜访 他的老师讨论这个问题。他的老师说:“如果你学我的画,我有办法教你,如果你想自成一派,我也不知 道应该怎么办,因为创新是没有方法的。”我想有很多人赞成这位老师的说法,创新如果有方法,人人如 法炮制,岂不都成了一代宗师?不过也不能把事情看得太死,方法是一回事,使用那方法的人能有多高的 造诣是另一回事,“方法”能使人成为射手,不一定成为神射手,但是神射手也曾和射手一同受训。我说
过写作好比烧瓷器,方法是公开的,但是有的师傅烧岀来的瓷器特别精美。不仅此也,烧瓷器还有所谓“窑 变”。这一窑瓷器烧出来走了样,出现了“变体”,好得出奇,珍贵无比,到底为什么,谁也说不出原因 来,你想使同样的情况再出现一次吗?简直不可能!“窑变”没有方法,烧瓷器有方法,而窑变是因烧瓷 器才出现的。文学创作的方法大概也是如此,所以,如果有人说创新也有方法,我们不妨听听。 我在《灵感》中介绍过一本书:美国教育家奥斯朋写的《实用想象学》。这本书反复说明创新的方法。 他说的创新本是指工业发明,但是他说,工业发明与文学创作其理相通,两者都是一种设计,因之,文学 创作的训练可以帮助工业产品发明新的设计,反过来说,工业发明的方法也可以使文学的产品更新。他的 主张似乎呆板无趣,可是并非完全不值一顾。 (选自《文学主张》,王鼎钧著,三联书店2017年版) 11.作者认为怎样的作品才算“新”?(2分) 12.创新有没有方法?下列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2分) A.创新是没有方法的,老师告诚朋友学画的话语就代为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B.创新是有方法的,只不过跟使用这个方法的人造诣有多高有密切的关系。 创新是没有方法的,所以射手和神射手一同受训,也永远不会成神射手。 D.创新是有方法的,因为某些师傅能烧特别精美的瓷器,却并不愿说出来。 13.同样是熟读唐诗,有人会“偷”诗,有人会“诌”诗。这里的“偷”与“诌”本质区别是什么?(2分) 14.第4段中作者为什么要提及“窑变”?(3分) 15.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下面材料。(3分) 庾信《马射赋》中有“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一句,问世后并不惊艳。百年后,王勃在 《滕王阁序》中写出了干古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15分) 商鞅(选段) 商鞅:臣卫鞅谢大人举荐之恩。 公孙痤:可是魏王 商鞅:臣知道了 第5页共9页
第 5 页 共 9 页 过写作好比烧瓷器,方法是公开的,但是有的师傅烧出来的瓷器特别精美。不仅此也,烧瓷器还有所谓“窑 变”。这一窑瓷器烧出来走了样,出现了“变体”,好得出奇,珍贵无比,到底为什么,谁也说不出原因 来,你想使同样的情况再出现一次吗?简直不可能!“窑变”没有方法,烧瓷器有方法,而窑变是因烧瓷 器才出现的。文学创作的方法大概也是如此,所以,如果有人说创新也有方法,我们不妨听听。 我在《灵感》中介绍过一本书:美国教育家奥斯朋写的《实用想象学》。这本书反复说明创新的方法。 他说的创新本是指工业发明,但是他说,工业发明与文学创作其理相通,两者都是一种设计,因之,文学 创作的训练可以帮助工业产品发明新的设计,反过来说,工业发明的方法也可以使文学的产品更新。他的 主张似乎呆板无趣,可是并非完全不值一顾。 (选自《文学主张》,王鼎钧著,三联书店 2017 年版) 11.作者认为怎样的作品才算“新”?(2 分) ▲ 12.创新有没有方法?下列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 )(2 分) A.创新是没有方法的,老师告诫朋友学画的话语就代为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B.创新是有方法的,只不过跟使用这个方法的人造诣有多高有密切的关系。 C.创新是没有方法的,所以射手和神射手一同受训,也永远不会成神射手。 D.创新是有方法的,因为某些师傅能烧特别精美的瓷器,却并不愿说出来。 13.同样是熟读唐诗,有人会“偷”诗,有人会“诌”诗。这里的“偷”与“诌”本质区别是什么?(2 分) ▲ 14.第 4 段中作者为什么要提及“窑变”?(3 分) ▲ 15.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下面材料。(3 分) 庾信《马射赋》中有“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一句,问世后并不惊艳。百年后,王勃在 《滕王阁序》中写出了千古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6—19 题。(15 分) 商 鞅(选段) 姚 远 商 鞅:臣卫鞅谢大人举荐之恩。 公孙痤:可是魏王…… 商 鞅:臣知道了